今天給各位分享國家博物館展廳怎么樣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國家博物館 怎么樣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添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本文目錄一覽:
中國國家博物館怎樣?
中國國家博物館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東長安街南側,與人民大會堂相對稱布局,是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和原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基礎上組建而成,是一座系統展示中華民族悠久文化歷史的綜合性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將系統收藏反映中國古代、近現代、當代歷史的珍貴文物,并通過舉辦常設基本陳列和多種專題陳列,向國內外公眾全面地展示與宣傳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進程與輝煌文化,介紹世界文明與優秀文化。通過高水平的歷史學、考古學、文物學、博物館學研究,不斷豐富和深化人們對歷史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推動博物館事業發展。國家博物館還將成為首都中心區供公眾進行高品位的文化享受的重要場所。
1、中國國家博物館簡介
中國國家博物館位于天安門廣場東側,與人民大會堂遙相呼應。2003年2月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兩館合并的基礎上組建成立,隸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是以歷史與藝術并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國家博物館。
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前身為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194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同日,更名為“國立北京歷史博物館”, 1959年更名為“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前身為1950年3月成立的國立革命博物館籌備處。
1960年正式命名為“中國革命博物館”。 1959年8月,位于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的兩館大樓竣工,為建國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同年10月1日,在國慶十周年之際,開始對外開放。
中國國家博物館堅持“以人為本”的建設發展理念,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為原則。堅持“與我們這樣一個大國地位相稱,與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相稱,與蓬勃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相稱,與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稱”的建館方向。以“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為建館目標。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世界上建筑面積更大的博物館,將會在保護國家文化遺產、展示祖國悠久歷史、弘揚中華文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開展對外文化交流,體現中華文化軟實力等方面發揮積極而重要的作用。為適應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需要,將成為廣大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學習歷史和文化知識、接受文明熏陶、進行終身學習的文化陣地和課堂。
2007年3月至2010年底,中國國家博物館進行了改擴建工程,館舍總建筑面積19.19萬平方米,硬件設施和功能為世界一流。藏品數量為100余萬件,展廳數量為49個,設有“古代中國”、“復興之路”兩個基本陳列,設有十余個各藝術門類的專題展覽及國際交流展覽。
與我國現有的博物館相比較,國家博物館還會帶給觀眾不一樣的變化,即能夠得到非常高質量的,文化精神上的一種享受。在歷史含量方面,文化底蘊方面也是如此。
在風格上,國家博物館將保持莊嚴、宏偉的建筑風格,高度概括、濃縮我們的發展歷程。展覽手段上,將不局限于故有的陳列方式,而是綜合運用多種現代化展示方法,如大視屏,大屏幕,超薄電視等多媒體手段,盡量為觀眾還原歷史氛圍并增加展覽的動感。
中國國家博物館歷經近百年的歷史沿革,積淀了豐厚的博物館文化的基礎,為20世紀中國博物館事業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也在國內外公眾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21世紀,國家博物館在國家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訴求中,獲得了長足發展的歷史契機,改擴建后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建筑面積有19.19萬平方米,將于2010年底竣工。
在這一世界更大的博物館內,世界一流的硬件設施和功能設置,將為公眾提供高品位的歷史和藝術類的展覽以及其他文化休閑服務。不僅薈萃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和文化藝術,見證中華民族百年的復興之路,而且還有全方位和系列性的反映和表現世界文明成果的高品質展覽。
2、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作品
中國國家博物館坐落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東側,這是中國更大的綜合性歷史博物館,館內豐富的收藏和陳列,展現了中華民族祖先開創至今的五千年悠久燦爛的文明史詩。
該館文物收藏極為豐富,陳列展出十分精彩,研究宣傳力量也相當雄厚,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課堂。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和原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基礎上組建而成。
中國國家博物館于2003年2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直屬文化部。是一座以歷史與藝術為主、系統展示中華民族悠久文化歷史的綜合性博物館。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將系統收藏反映中國古代、近現代、當代歷史的珍貴文物。展出中國最頂級的文物,經常能在歷史教科書中見到。
中國國家博物館基本陳列以中國通史為主,通過舉辦有關歷史、考古、文物等方面的多種專題陳列,以及臨時展覽、常設國際館藏珍品(20張)
交流展覽和捐贈品展覽等不同形式的展覽,向公眾系統展示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優秀的民族傳統和當代主流文化精神,并全面地展示與宣傳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進程與輝煌文化,介紹世界文明與優秀文化。
通過高水平的歷史學、考古學、文物學、博物館學研究,不斷豐富和深化公眾對歷史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推動博物館事業發展。國家博物館還將成為首都中心區供公眾進行高品位的文化享受的重要場所。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國收藏本國古代、近代文物資料及研究歷史科學和有關學術問題的機構,館藏文物藏品62萬件,并有一支專業的文物保護、修復隊伍和國際一流的儀器設備。
國家博物館的考古研究力量擁有水下考古、田野考古和航空遙感攝影考古的專門機構。館屬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是中國唯一的水下考古專業機構,具備一支專業的水下考古隊伍和先進水平的技術設備,所屬“中國水下考古培訓基地”2003年在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
獨立發行刊物:《中國歷史文物》(雙月刊,ISSN 1671-5357)。 中國古代歷史部分最早的藏品和展品是170 萬年前云元謀人的牙齒南元謀人的牙齒,最后一部分內容是辛亥革命新中國文物。
原始社會的陳列為遠古居民( 約170 萬年前-1 萬年前)、氏族社會( 約1 萬年前-5000 年前) 和文明的曙光( 約5000 年前-4000 年前) 三部分。在遠古居民部分可以看到中國已知年代最早的元謀人,稍晚的藍田人、北京人、金牛山人,以及和我們同屬于進步智人階段的山頂洞人的形象。展柜中陳列著他們打制的石器、采集的樹籽、狩獵的禽獸殘骸。山頂洞人的骨針和用獸牙、貝殼制成的裝飾品,表明人類已開始縫制衣物和有了審美意識。
距今1 萬年前后,人類開始磨制石器,并開始了制陶、紡織等手工業生產,氏族的分布也更加廣泛。陳列中有8000 年前的稻谷,7000 年前的骨器、陶器,以及在陜西姜寨發現的6000 年前的母系氏族村落( 模型)。距今5000 年前后,農耕技術有了較大提高,一個人的勞動除能滿足自己的更低生活需要外,還能提供一定剩余產品,從而導致了私有制的出現和階級的產生。
這時出現了專門的手工業生產,出現了文字的萌芽,文化藝術和宗教也都有顯著發展。人們在陳列中可以看到石犁,最早的銅刀,漂亮的彩陶、玉琮、玉鉞、玉龍等重要禮器。
奴隸社會是人類歷史上之一個階級社會,陳列分為夏、商、西周、春秋時期和夏—春秋時期的各族共五部分。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之一個王朝,它的統治中心在今河南北部和山西南部。河南偃師出土的銅爵、陶杯等展品說明,夏代的經濟活動以農業為主,青銅器生產已經過一定的發展過程。
銅器發展的繁榮時期,能鑄造許多造型復雜、紋飾精美的器物:展出的后母戊鼎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最重的一件青銅器,重達832.84 公斤;另外四羊尊等均代表了商代青銅鑄造業的水平。
此外在陶瓷、漆器、紡織、玉雕等手工業方面也都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如河南鄭州出土的原始瓷尊、婦好墓出土的玉雕和牙雕等,其中記日蝕牛骨和刻干支表牛骨,既是中國古代天文歷法的寶貴資料,也使人們看到商代甲骨文已具備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
西周是商代之后中國青銅時代的全盛時期,政治上實行分封制,并建立了嚴密的禮制與刑罰制度。禮制用以調節統治階級內部關系,刑罰用以控制和鎮壓平民、奴隸。陳列中的利簋、大盂鼎、虢季子白盤等均是這方面的典型物證。
更多關于中國國家博物館怎么樣?,進入:查看更多內容
請問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哪怎么樣
中國國家博物館簡稱國博,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東長安街南側,與人民大會堂東西相對稱,是歷史與藝術并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隸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國家博物館現有藏品數量140余萬件,涵蓋古代文物、近現代文物、圖書古籍善本、藝術品等多種門類。其中,古代文物藏品81.5萬件(套),近現代文物藏品34萬件(套),圖書古籍善本24萬余件(冊),共有一級文物近6000件(套)。
更多關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哪怎么樣,進入:查看更多內容
國家博物館有哪些展廳
國家博物館有古代中國、復興之路、專題陳列、臨時展廳、交流展廳。
1、古代中國:《古代中國陳列》展出文物2026件,包括一級文物521件。陳列以王朝更替為脈絡,以珍貴文物為核心,展現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發展特點,展示各族人民共同締造多民族國家的歷史進程。陳列分為遠古時期、夏商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遼宋夏金元時期、明清時期八個部分。
2、復興之路:《復興之路》展覽是中國革命博物館基本陳列的最新發展。當代部分則與近代部分相銜接,反映中國現代歷史的進程。
3、專題陳列:包括國博典藏《乾隆南巡圖》長卷數字展示、中國古代書法、中國明清家具珍品。
4、臨時展廳:包括書法家寫王蒙文句展、塑魂鑒史、連紫華瓷藝作品展。
5、交流展廳:包括羅丹雕塑回顧展、瑪雅·美的語言、列夫·托爾斯泰與他的時代。
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哪怎樣?
中國國家博物館簡稱國博,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東長安街南側,與人民大會堂東西相對稱,是歷史與藝術并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隸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國家博物館現有藏品數量140余萬件,涵蓋古代文物、近現代文物、圖書古籍善本、藝術品等多種門類。其中,古代文物藏品81.5萬件(套),近現代文物藏品34萬件(套),圖書古籍善本24萬余件(冊),共有一級文物近6000件(套)。
更多關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哪怎么樣,進入:查看更多內容
北京市中國國家博物館怎么樣?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全國更大的綜合性博物館,集合了各地的文化精髓。在這里,你不僅能看到陜西的兵馬俑,還能看到四川的三星堆面具、圓明園的獸首等,許多課本中的國寶真切地擺在眼前,參觀時就像翻閱一本活的教科書。博物館分為五層,共有48個展廳,展廳面積非常大,而且展品極多,其中不乏罕見的國寶級精品。整個國博細細看下來至少需要一天,不僅是一場長知識的頭腦風暴,單是一路走下來都是件很考驗體力的事兒。進入博物館后,直奔地下一層的《古代中國》展廳,這里的展品按照遠古到明清時期的時代更迭的順序排列,像一部中國通史,整個國博的精華都在這里。參觀時記得從展廳北側序廳的入口進入,這樣便可以從遠古時期開始順序瀏覽,不然就該從明清往回“穿越”了。即使你對文物不太了解,在這里你也一定能看到許多似曾相識的文物,比如:人面魚紋彩陶盆、仰韶鷹形陶鼎、紅山文化玉龍、擊鼓說唱陶俑、商周四羊方尊、西漢兵馬俑彩俑、成化斗彩罐、明萬歷太后鳳冠等等,精美程度堪稱中華文明的精華,非常養眼。從《古代中國》出來,乘電梯來到位于三樓中央大廳的《中國古代青銅藝術》展廳,青銅展的鼎也是國博的看點之一,尤其是被譽為“中華之一鼎”的司母戊鼎(后母戊鼎)、商代更大的圓鼎子龍鼎、內壁有近300字銘文的大盂鼎,渾厚而精湛,我國青銅時代的巔峰之作都集中在這里了。如果還有時間,可繼續瀏覽三層的其它專題陳列,包括佛造像、玉器、錢幣、瓷器等,可挑選幾個感興趣的參觀。如果對近現代史感興趣,推薦前往一層、二層的《復興之路》展廳,這里的展品也是按照時代順序排列的,是從 *** 戰爭到現代社會的縮影。此外,在一層的館藏現代經典美術作品陳列可看到著名的《開國大典》油畫。以上這些常設陳列每天都有專業講解員和志愿者提供定時免費講解,每個陳列的講解時間大約在1.5-2小時,到時在展廳入口等候即可。這樣比較容易抓到重點,也能更好地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每周的志愿者講解排班安排會在官網上更新,推薦提前了解后合理安排游覽時間: 。聽完講解,你可以自己隨意在展廳內逛逛,或者看看此時感興趣的臨時展覽。如果有小朋友一起來,推薦預約教育體驗區的活動,通過繪畫、手工制作等形式讓歷史生動起來,對小朋友是很好的啟蒙。尤其是在寒暑假等節假日,還會推出有趣的專題活動。時間、內容和報名方式可關注博物館官網: 。博物館一層有茶室和咖啡廳,可以在此喝點東西小憩一下,也有小店能買到一些三明治之類的簡餐。若參觀較久建議帶一些干糧,自帶的飲料經本人試喝后可以帶入場館,食品經安檢后也能帶入,但需要注意的是,只能在休息區飲食。參觀完國家博物館后,可以繼續在天安門廣場看、等景點。如果是下午結束游玩,還能在天安門廣場上等待降旗儀式,晚上去逛逛,吃烤鴨。1. 現場領票可能排隊較久,而且有時會因限流無法領取,推薦通過網絡或短信方式提前預約,現場刷身份證便可自助取票,方便很多。 2. 基本陳列和專題展覽提供定點免費講解,按時在相關展廳等候即可。也可租賃語音導覽器(30元,押金100元)。 3. 館內常設展覽可拍照,但不可使用閃光燈和三腳架。臨展若不可拍照,將在展廳門口及展廳內設立明顯提示標識,請注意查看,或咨詢展廳服務人員。 4. 博物館內提供存包服務,按行李大小收費2-10元/次不等,所存行李需在當日17:00前取出。
飛豬上還可以查看更多有關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介紹和玩法還有周邊的景點

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哪怎么樣
中國國家博物館簡稱國博,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東長安街南側,與人民大會堂東西相對稱,是歷史與藝術并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隸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國家博物館現有藏品數量140余萬件,涵蓋古代文物、近現代文物、圖書古籍善本、藝術品等多種門類。其中,古代文物藏品81.5萬件(套),近現代文物藏品34萬件(套),圖書古籍善本24萬余件(冊),共有一級文物近6000件(套)。
更多關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哪怎么樣,進入:查看更多內容
關于國家博物館展廳怎么樣和國家博物館 怎么樣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