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國家博物館必看的展廳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國家博物館各個展廳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添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國家博物館展廳分布及各展廳主題
地下一層展廳包括古代中國展廳、公共服務區(qū)、演播室、劇院和學術報告廳國家博物館必看的展廳,主要展出“古代中國”基本陳列。
劇場與學術報告廳層主要包括劇院、學術報告廳、專家樓。
一層展廳包括北區(qū)N1-N4展廳、南區(qū)S1-S5展廳、復興之路展廳、西大廳公共服務區(qū)和中央大廳(C1)。
二層展廳包括公共服務區(qū)、復興之路展廳、北區(qū)N8-N11展廳、南區(qū)S6-S10展廳。
三層展廳包括北區(qū)展廳N16-N19和南區(qū)展廳S11-S14、二號中央大廳C2。
開館時間國家博物館必看的展廳:
9:00 — 17:00
(15:30止票國家博物館必看的展廳,16:00停止入館國家博物館必看的展廳,16:30清場,17:00閉館)
周一閉館(含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
請問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哪?
地址 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
交通指南 2、4、10、20、37、52、54、120、728、802、特1 ·前門站
開館時間 8:30—16:3015:30停止售票-,全周開放
網址 http://www.nmch.gov.cn/

國家博物館的十大鎮(zhèn)館之寶陳列在哪?
國家博物館的十大鎮(zhèn)館之寶
1 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文物之一號。器高47cm,1978年河南省汝州閻村出土,此缸本是盛放人骨所用,上畫鸛鳥叼魚及石斧。中國的石器時代圖畫極其罕見,而這幅圖是中國現(xiàn)存更大的史前圖畫,價值無可估量。
2 陶鷹鼎,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1993年洛桑申奧展覽會七件代表中國文化的文物之一,中國史前雕塑的代表作。這個陶鷹鼎威武雄壯,鷹胸為鼎腹,器口開于鷹背,鷹的雙足和尾部為鼎足,后收的雙翅圍過鼎的中后部,形成一種前撲的動勢。是中國史前文物中絕無僅有的神品。
3 后母戊鼎,也稱司母戊鼎。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中國現(xiàn)存更大的商代青銅禮器。中國古代對財富的標準是計重制,越重越值錢。大鼎重達832.84公斤,在當時屬于國之重器了。器身飾獸面紋及夔龍紋,耳外廓飾雙虎食人紋。腹內鑄有“后母戊”三字,字體雄健豐腴。該鼎是商王為了祭祀其母“戊”而作。大鼎于1939年3月在安陽出土,險些被切割賣走。村民將其埋在土里,終于熬過了八年抗戰(zhàn)。戰(zhàn)后大鼎被運到南京,由于太重,沒被運到臺灣。1959年轉交國博。
4 四羊方尊,商代更大方尊。肩部聳出四個卷角羊頭,尊腹為羊的前胸。此尊集線雕、圓雕、浮雕等各種技巧,端莊典雅,鑄造精細,是商代泥范法鑄造工藝的巔峰之作。這個器物解放前出土于湖南寧鄉(xiāng),抗戰(zhàn)期間隨湖南省銀行內遷沅陵的途中,車隊遭到日寇轟炸,四羊方尊被炸成了20多塊。之后這些碎片就一直被丟棄在湖南省銀行倉庫的一只木箱內,直到解放后才被修復,現(xiàn)在幾乎看不到破損的痕跡了。
5 利簋,西周。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簋為盛放黍稻之用,常與鼎組合使用,是重要禮器,天子可以用八簋。此簋是西周最早的青銅器,底部鑄有銘文4行32字,記載武王征商,在甲子日早晨獲勝,取得了政權,是唯一跟武王伐紂直接相關的歷史實物,價值無可估量。
6 大盂鼎,西周。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西周前期重器,鼎為圓體,口沿下環(huán)飾六個曲折角獸面紋,足上端飾卷角獸面紋,襯以雷紋為地,內壁鑄銘文19行291字,銘文字體雄渾,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該鼎于清道光年間出土,曾被左宗棠收藏,是清末海內三寶之一。
7 虢季子白盤,西周。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盤為水器,此盤為先秦更大銅盤,堪稱西周青銅器的魁首。它重400多斤,圓角長方形,盤內底部鑄有銘文8行110字,通篇用韻,四字一句,句式工整,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此盤在太平天國戰(zhàn)爭時期被劉銘傳發(fā)現(xiàn),當時是一個馬槽,后來劉家后人將其埋入土中,秘不示人,直到解放后捐獻給國家。
8 九龍九鳳冠,明代。明神宗(萬歷皇帝)孝靖王皇后鳳冠。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出土于定陵。帽胎以漆竹扎成,覆蓋以絲帛面料,鳳冠正面飾以九條等大的騰云金龍,均口銜珍珠寶石做成的珠滴,與九龍對應的是八只同樣口銜珠滴的金鳳,加上鳳冠后側正中的一條金鳳,一共是九龍九鳳。這件鳳冠上嵌有寶石百余顆,珍珠五千多粒,華麗貴重之極。
9 太平天國玉璽,清代。國博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是革命博物館,里面都是近現(xiàn)代文物,所以我在近代和現(xiàn)代文物中各選了一個代表。這個洪秀全的玉璽是中國歷代農民戰(zhàn)爭史中最重要的文物,也是中國近代史上首當其沖的重要史料文物。玉璽為清白玉質,印紐兩側均刻著精致丹鳳朝陽的圖案,四周刻有雙龍雙鳳。璽面長、寬均各二十厘米,比清代皇帝的所有玉璽都大。印面上刻有吉利韻語11句44個字,和歷代國璽都不一樣,十分奇特。該璽在天京陷落后被曾國藩得到,一直藏于軍機處,解放后歸于中國革命博物館。
10 開國大典油畫。中國現(xiàn)代史上的最重要文物。被譽為“共和國成立的藝術見證”。1953年董希文作。董希文是國家文物局規(guī)定的“作品一律不得出境”的六位大師之一。此畫曾被多次修改,見證了建國初期的歷史。1955年,高崗集團被清算,于是高崗的原位以一盆鮮花代替。文革期間,國家主席劉少奇被批斗致死,于是在油畫上也被抹去,換成了董必武。1979年,畫家閻振鐸受命,另畫了一幅修改前的原始版本,繼續(xù)對外展示。而記載了各種重大歷史事件的原畫,則成了國博現(xiàn)代史文物中的扛鼎之作,國博新館開館前從未對外展示過。
2019國慶期間國家博物館開放時間 十一有哪些展覽
國慶十一期間國家博物館展覽推薦
國慶節(jié)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國慶小長假你有什么樣的安排呢?不如來看展吧,今天,國家博物館有哪些展覽可供大家學習欣賞?國慶節(jié)期間國家博物館什么視乎開放?一起來看看吧!
博物館開放時間:2019年10月1日—10月2日暫時閉館,10月3日至10月7日正常開放
國慶十一期間國家博物館展覽推薦
①和合共生—臨漳鄴城佛造像展
展期:2019/8/6 - 2019/10/27
地點:北16展廳
票價:30元
②屹立東方——館藏經典美術作品展
展出時間:8月9日—11月9日
展出地點:國家博物館一號中央大廳、西大廳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70年后的今天,當時升起的紅旗、懸掛的紅燈籠、使用的禮炮和話筒,還有國歌唱片等24件文物在國家博物館最重要的展廳——中央大廳展出,一段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的珍貴影音資料循環(huán)播放,引領觀眾重溫“開國大典”,生動見證新中國成立這一偉大歷史時刻。
③時代新章——國家博物館工藝美術作品邀請展
展期:2019/8/6 - 2019/10/7
地點:國家博物館南1展廳
票價:免費
本次展覽通過秦城·發(fā)現(xiàn)遷陵、秦人·秦民生活、秦政·王朝縣政、秦朝·一統(tǒng)之制四個方面展開講述。
④小城故事—湖南龍山里耶秦簡文化展
展期:2019/8/6 - 2019/10/7
地點:國家博物館南1展廳
票價:免費
⑤烽火藝途——武石捐贈作品展
展期:2019/8/27 - 10/13
地點:國家博物館北4展廳
展覽分為刀與筆——宣傳的戰(zhàn)士、喜與歌——時代的新顏、思與憶——征途的回望、意與趣——芳草久已茂四個方面
⑥字載中華——中華精品字庫工程成果展
展期:2019年8月22日對公眾展出
展廳:北11展廳
門票:免費但需要預約
藝術和信息技術、漢字應用的高度融合,是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重要舉措,對傳承中華文化基因、汲取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都有著重要的作用與意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⑦萬里同風——新疆文物精品展
展期:2019年7月9日—10月27日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北1展廳
票務:免費對公眾開放(但需提前預約)
新疆地處我國西北邊陲、亞歐大陸腹地,是古絲綢之路的樞紐、東西方文化交流匯聚之地,更是中華文明向西開放的門戶和中介。
⑧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
展覽時間:2019/9/17 - 11/17
展覽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北2 北3展廳
⑨心靈的暢想—梵高藝術沉浸式體驗
活動時間:2019年6月22日—2019年10月8日
活動地址:中國國家博物館
門票價格:60元—320元
國家博物館最值得看的是啥?
說到中國國家博物館最值得看國家博物館必看的展廳的國家博物館必看的展廳,那就不得不提一下地下一層的古代中國展,據說那里的鎮(zhèn)館之寶,質量高、數(shù)量多,值得把更好的精力用在這里。
古代中國里的展品是按王朝更替順序展出的,包括遠古時期直到明清時期的八個時期,建議從北廳進入,從古代向近代觀看。
整個館占國家博物館必看的展廳了整整地下的空間,特別特別大,里面的展品數(shù)量之多,之貴重令人咂舌,很多都是小學歷史課本中提到過,看名字大家都感覺很熟悉的寶貝,像“人面魚紋彩陶盆”、“商周四羊方尊”、“金縷玉衣”、“擊鼓說唱陶俑”等等,走馬觀花的看完也至少需要2小時。
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有什么展覽?
展廳介紹編輯
古代中國
《古代中國陳列》展出文物2026件,包括一級文物521件。陳列以王朝更替為脈絡,以珍貴文物為核心,展現(xiàn)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發(fā)展特點,展示各族人民共同締造多民族國家的歷史進程。陳列分為遠古時期、夏商西周時期、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遼宋夏金元時期、明清時期八個部分。各部分介紹與重要展品如下:
遠古時期
觀眾可以看到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等舊石器時代人類的文物與復制品。打制石器、獵物殘骸、用火痕跡、骨針、獸牙貝殼裝飾品反映當時的生產生活內容與審美情趣。從八千年前的稻谷到六千年前的母系氏族村落模型則表現(xiàn)了新石器時代的發(fā)展,農耕技術的提高催生了手工業(yè)、文字、文化藝術和宗教,社會開始發(fā)生分化。
夏商西周
中國古代早期國家形態(tài)的形成與初步發(fā)展階段。[13] 王權政治得以強化
鎮(zhèn)館之寶——后母戊鼎(21張)
并不斷完善。青銅鑄造達到鼎盛,鑄就了中國歷史上的“青銅時代”。青銅銘文與甲骨文表明漢字已經發(fā)展到成熟階段。西周統(tǒng)治者推行禮制,重在彰顯、維護等級秩序,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青銅爵:二里頭文化(夏代)。中國最早的青銅容器之一,為商周青銅鑄造的鼎盛奠定了基礎。
青銅鏡:齊家文化。已知時代較早的青銅鏡之一,奠定了我國古代青銅鏡的基本形制。
乳釘紋青銅方鼎:商代。商代前期體積更大的青銅器,證明其出土地鄭州曾是商代都城。
婦好三聯(lián)甗、婦好鸮尊、婦好偶方彝、后母辛觥,皆出自商王武丁時期的婦好墓,造型皆前所未見,華美瑰麗。
龍虎紋青銅尊:商代。紋飾繁縟華美,集線雕、浮雕技法于一身,反映了商文化對淮夷部落的影響。
四羊方尊:商代。可能是三苗部落受商文化影響的產物,羊首造型獨樹一格,分鑄技藝復雜,蜚聲海內外。
春秋戰(zhàn)國
西周以來的禮制分崩離析,社會結構發(fā)生根本性變化,學術思想百花齊放,民族間相互融合,華夏民族主體形成,整個社會在征戰(zhàn)兼并中逐步走向統(tǒng)一。
王子午鼎:春秋楚國。器身上的龍形怪獸飾物是中國最早的失蠟法實例之一,在長篇銘文中使用鳥篆體也十分罕見,因此被譽為楚式鼎之冠。
吳王夫差鑒:春秋吳國,器主為一代名主吳王夫差,因在山西出土,是研究吳晉關系的重要資料。
朱繪陶獸耳方壺:春秋燕國,造型與紋飾均仿青銅器,以陶土為材質極為少見。
秦漢時期
中國進入大一統(tǒng)時代。瑯琊刻石、陽陵銅虎符、秦兵馬俑等文物表明秦始皇創(chuàng)建了中國歷史上之一個統(tǒng)一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漢兵馬俑、綠釉陶樓、五銖錢紋銅鼓、扶風紙等則展示了西漢的強盛、東漢豪強勢力的擴張、各民族聯(lián)系的加強、中外交流的空前發(fā)展以及科學文化的輝煌成就。
瑯琊刻石:秦代。秦始皇曾東巡留下刻石七處,現(xiàn)僅存兩處,瑯琊刻石為其一,是秦皇統(tǒng)一功績的珍貴例證,石上小篆文相傳為李斯所書。
楊家灣彩繪陶兵馬俑:西漢。陶俑描繪精、數(shù)量多、配套全、品種繁新、步武嚴整,為漢代出土文物所罕見。
三國兩晉
社會動蕩,政權更迭頻繁。陶文武官俑、陶牛車、陶駱駝表現(xiàn)了民族融合的進程。青瓷與黑瓷反映了中國瓷器的新成就。社會的變革、中外文化的交融則通過《職貢圖》卷、鄧縣畫像磚等文物體現(xiàn)出來。
陶院落:三國吳。如實表現(xiàn)了廳堂、正房、廂房、前后門、門樓、角屋等建筑,有可能是孫吳宗室特有的隨葬品。
陶耳杯:三國魏。出土于曹植墓,墓內隨葬品多為陶器,反映了這位歷史名人的凄涼晚景。
青瓷羊形燭臺:三國吳。瓷羊形體雍容,釉色勻凈,色澤淡雅,是早期瓷塑精品。
隋唐五代
中國歷史進入全面繁榮的新階段。無論是隋唐前期的鼎盛局面,還是唐
嵌珍珠寶石金項鏈
朝后期至五代十國的社會變革和發(fā)展轉折,其宏大的格局、開放的氣勢、壯闊的場面,均為前代所無法比擬。當時經濟得到較快發(fā)展,內地和周邊民族關系更加密切,中外文化交流更加頻繁,中國許多科技成就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三彩駱駝載樂俑:唐代。生動塑造了一頭駱駝與五名男子形象,巧妙夸張了人與駝的比例,釉色鮮明潤澤,代表唐三彩的更高水平。
錢鏐鐵券:唐代。“丹書鐵券”的珍貴實物,作用相當于“免死金牌”,是我國最早也是保存至今最為完整的一件御賜鐵券。
彩繪浮雕武士石刻:五代。造型生動,色彩艷麗,形式罕見。原物有一對武士,各肩負一青龍和鳳鳥,早年被盜出國,后追回鳳鳥件,美國收藏家安思遠得知后將所藏青龍件捐贈國博。
遼宋夏金元
中國從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走向統(tǒng)一。宋元名窯瓷器反
鎏金鹿紋銀雞冠壺
映了手工業(yè)的重大發(fā)展,紙鈔的應用表明商品經濟愈加活躍。城市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各民族間經濟文化的聯(lián)系不斷加強。
鎏金鹿紋銀雞冠壺:遼代。帶有明顯唐代金銀器特征,又保留契丹民族的造型特色,是存世僅見的銀質雞冠壺。
《中興四將圖》卷(復制品):南宋。傳為劉松年作,所繪人物比例準確,姿態(tài)自然,是南宋肖像畫中的杰作。
綠釉鴟吻:西夏。古建筑正脊兩段的構件,釉面光亮,造型威猛,是西夏皇陵出土的更大最完整的建筑構件。
明清時期
中國古代王朝體系的最后階段,中央集權專制統(tǒng)治達到前所
明孝靖皇后鳳冠
未有的高峰,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fā)展,京城規(guī)劃圖、景德鎮(zhèn)官窯瓷器等文物反映出超越前代的繁榮。但是,中國這一農業(yè)文明古國正與后起的工業(yè)文明大國悄然拉大差距,預示著新時代的到來。
鄭和銅鐘:明代。鄭和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下西洋前為祈求平安鑄造的銅鐘,是鄭和一生壯舉的見證。
開荒執(zhí)照:清代。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由云南地方政府頒發(fā)給麗江府魯?shù)槿松沉⒛康耐恋貞{證,附有民國四年(1915年)云南財政廳頒發(fā)的驗契,證明這塊由沙家開墾的土地一百多年間一直在沙家名下。
霽青釉金彩海晏河清尊:清代。景德鎮(zhèn)御窯專為圓明園海晏堂燒制的陳設品,海晏堂即為十二生肖獸首銅像的安放處,1860年慘遭英法聯(lián)軍焚毀,海晏河清尊因此愈顯珍貴。
徐揚《乾隆南巡圖》卷:清代。描繪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高宗之一次南巡江浙的歷史畫卷,共12卷,分為紙本和絹本。絹本已散佚,紙本全12卷皆藏國博。
復興之路
《復興之路》展覽是中國革命博物館基本陳列的最新發(fā)展。近代部分以2300 多件實物、文獻、圖片、圖表、模型、繪畫、雕塑、舊址復原、模擬景觀等展品,展現(xiàn)了從1840年 *** 戰(zhàn)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100 多年的歷史。當代部分則與近代部分相銜接,反映中國現(xiàn)代歷史的進程。
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前身為1950年3月成立的國立革命博物館籌備處。1960年正式命名為“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收藏我國自1840年 *** 戰(zhàn)爭以來近代和現(xiàn)代的革命歷史文物,再現(xiàn)了從1840年 *** 戰(zhàn)爭起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多年近代中國歷史發(fā)展概貌。中國革命博物館當時是中國近、現(xiàn)代文物收藏量更大的博物館,基本陳列是“近代中國”和“當代中國”。
專題陳列
國博典藏《乾隆南巡圖》長卷數(shù)字展示
展期:專題展示(常設)
地點:南6展廳
票價:5元,展廳入口處購買
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14]
《乾隆南巡圖》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典藏的國寶級書畫珍品之一。 *** 共十二卷,縱六十八·六厘米,總長一五四一七厘米,描繪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之一次南巡的情景。
乾隆十六年,為了奉年屆六旬的皇太后南下游賞,乾隆皇帝仿效圣祖康熙皇帝的南巡舊例,從北京出發(fā),最后從紹興回鑾。全程五千八百余里,歷時一百一十二天。乾隆皇帝共寫了五百二十余首御制詩,并從中選出十二首,本著“以御制詩意為圖”的原則,令宮廷畫師徐揚依前后次序分卷描繪。圖卷以中國畫的寫實手法,將詩、書、畫三者結合起來,描繪了乾隆南巡期間省方問俗、察吏安民、視察河工、檢閱師旅、祭祀禹廟和游覽湖山名勝的情景。[14]
中國國家博物館典藏——中國古代書法
展期:專題陳列(常設)
地點:南12展廳
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15]
文字之始,即書法之始。在人類藝術的寶庫中,中國漢字書法藝術是一門獨步世界的藝術奇葩,是中華民族更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代表。而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又是中國書法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根基,離開了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土壤,書法則無從談起。古人云:“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人們書寫漢字,作為記錄的手段時,具有文化交流、傳播的實用價值,而在書寫過程中對漢字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時,具有極其鮮明的藝術價值。
中國國家博物館一直重視對古代書法的征集與收藏,歷經百余年的努力和積累,至2013年,收藏古代書法門類涵蓋甲骨、金文、陶文、磚瓦文、璽印、錢幣、文書、寫經、碑拓、宋元明清書家名作,數(shù)量已達3萬余件,這一數(shù)量在國內同類收藏中位居前列。這些書跡是中國古代書法藝術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書法藝術史上的重要文化遺產,能夠充分反應中國書法藝術發(fā)展的基本脈絡和變化,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15]
大美木藝——中國明清家具珍品
展期:專題陳列
地點:北9展廳
家具是社會物質生活的一部分,與人們的日常起居活動密不可分;家具更是文化藝術的結晶,從遠古到今天,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程不斷發(fā)展和演變。中國古代家具經歷了由低型向高型的嬗變過程。漢以前人們席地而坐,家具以矮型的席、案、床、榻等為主,明代中期以后,高型家具進入成熟階段,除髹漆家具外,還出現(xiàn)了更為精美的硬木家具。明、清家具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思想觀念和文化傳統(tǒng),代表了中國古代家具的更高工藝水平。[16]
展覽所遴選的近百件家具珍品,均為中國明清時期的髹漆家具和硬木家具的精華,也是中國古代家具發(fā)展歷程中巔峰時期的代表。除中國國家博物館的主要藏品外,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甘肅省武威市博物館、香港研木得益、嘉木堂等著名收藏機構也奉獻了部分珍品。[16]
交流展廳
永遠的思想者——羅丹雕塑回顧展
展期:2014/11/28 - 2015/3/22
地點:國家博物館北10(N10)展廳
票價:50元[17]
瑪雅·美的語言
展期:2014/11/14 - 2015/3/8
地點:北11展廳
票價:30元
瑪雅的造型藝術展示了人性化的神、動物、植物以及超自然力量的生靈,但是其中心主題是理想化的人物形象,它不僅揭示了人類的孕育過程、人的概念以及美的典范,還彰顯了它在宇宙和諧中的位置。
在其眾多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中,一部分是精湛的現(xiàn)實主義藝術表現(xiàn),而另一部分是強烈的象征主義和個人的詮釋,從面部特征、軀體體格、甚至還有畸形和疾病到體現(xiàn)各類活動和身份的不同類型的服裝和姿勢等,瑪雅人充分展示了構成其社會個體的多方面的細節(jié)。[18]
列夫·托爾斯泰與他的時代
展期:2014/9/24 - 12/21
地點:北19展廳
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19] 俄羅斯雅斯納雅·波良納莊園博物館 莫斯科國立列夫·托爾斯泰博物館
票價:30元
“列夫·托爾斯泰與他的時代”展覽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俄羅斯雅斯納雅·波良納莊園博物館及莫斯科國立列夫·托爾斯泰博物館共同舉辦,展品共255件(套),包括油畫、版畫、素描、雕塑、徽章、手稿、書籍、信件、照片、紡織品、金屬制品、生活用具等。這是關于列夫·托爾斯泰主題的規(guī)模更大的海外展覽,也是中國國家博物館新館首個以世界文化巨人為展示對象的大型展覽。[19]
展覽全面展現(xiàn)文化巨人列夫·托爾斯泰的生活、思想與藝術成就,分成5個單元:家庭、文學、探尋、中國、回響。重點展品包括俄羅斯繪畫大師伊利亞·列賓所繪《列夫·托爾斯泰肖像》,蓋依及金茲堡創(chuàng)作的列夫·托爾斯泰雕塑,《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手稿、名家繪制的列夫·托爾斯泰作品的系列插圖畫及列夫·托爾斯泰的生前遺物等。
在設計風格上,展覽將追求散文化、具象化、俄羅斯化;大量使用圖片、視頻等手段,烘托展品;借鑒俄羅斯文化的元素,包括19世紀中后期俄羅斯經典繪畫與古典音樂等藝術元素。[19]
臨時展廳
吉光片羽——書法家寫王蒙文句展
展期:2014年12月27日- 2015年1月11日
地點:南1展廳
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
在中國當代文學中,王蒙是一位有著獨特經歷與風格的作家。他與新中國一同成長,一起沉浮,他不僅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與研究,還投身于社會生活與政治生活之中。他視野廣闊,思想深邃,與時俱進,貼近群眾。他的作品,始終緊貼時代脈搏,彰顯著大格局中的橙牛數(shù)字慧,給人以豐富的精神營養(yǎng)。[20]
塑魂鑒史——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題雕塑展
展期:2014年12月9日下午4時開幕
地點:西大廳公共空間
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 中國藝術研究院 中國美術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大型組雕是吳為山先生于2005年始接受江蘇省委、省政府之邀請創(chuàng)作的,于2007年12月13日落成。[21]
整個紀念雕塑分別以《家破人亡》、《逃難》、《冤魂吶喊》、《勝利之墻》四組雕塑形成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表現(xiàn)了劫難中的中國人民的形象。這里展出的是《逃難》主題的群雕。作者立足于人類歷史的高度將個人情感融入民族情感、人類情感。旨在記住歷史,不要記住仇恨,以祈求世界和平。[21]
連紫華瓷藝作品展
展期:2014/11/26 - 2015/1/9
地點:南14展廳
德化窯是中國最重要的民窯之一,在世界陶瓷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連紫華作為新生代德化瓷雕的優(yōu)秀傳人,具有很高的藝術悟性,傳統(tǒng)功力深厚,尤長于傳統(tǒng)佛教人物的塑造,形神俱佳、高貴典雅,大樸善美,深具明代白瓷雕塑之氣象。
國家博物館有那些展區(qū)和展區(qū)有什么文物
地下一層展廳:包括古代中國展廳、公共服務區(qū)、演播室、劇院和學術報告廳,主要展出“古代中國”基本陳列。
劇場與學術報告廳層:主要包括劇院、學術報告廳、專家樓。
一層展廳:包括北區(qū)N1-N4展廳、南區(qū)S1-S5展廳、復興之路展廳、西大廳公共服務區(qū)和中央大廳(C1)。
二層展廳包括:公共服務區(qū)、復興之路展廳、北區(qū)N8-N11展廳、南區(qū)S6-S10展廳。
三層展廳:包括北區(qū)展廳N16-N19和南區(qū)展廳S11-S14、二號中央大廳C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