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水族館展廳好看,以及更好看的水族館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添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本文目錄一覽:
海洋餐廳、水族館、爬行動物館,奧森附近的這個商場太好玩了
海洋餐廳、水族館、爬行動物館,奧森附近的這個商場太好玩了
今天是大開眼界、大飽眼福的一天。先發幾張圖給大家看看。
北京能欣賞海洋生物的場館不少,海洋館、太平洋海底世界、富國海底世界,我今天去的地方,從海洋生物的種類來說略遜,但是集中了攀爬網、海洋球、圖書室、手工等項目,設計風格也很加分。
如今喜歡爬行動物的小朋友很多,這里的爬行館不僅可以看到蜥蜴、蛇、龜等動物,還能動手摸一摸。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個場館還“比鄰而居”,在一個“city park”里面。帶娃能玩一天!下面聽我仔細介紹吧!
奧邁嘉海海洋部落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清林路4號院6號樓東邊一層底商(林奧city park旁邊)
剛到門口,之一印象就很不錯,很有設計感。
進去之后坐電梯,到地下一層。
還沒正式進去玩,就被這些可可愛愛的小魚、寄居蟹、角蛙吸引了
玻璃貓,名字太貼切了,這些小魚近乎透明。
萌萌的小螃蟹
藍鰲蝦
水族館,像打開了魔法世界的大門。
到處都有寶箱和金幣,小孩們最喜歡這些。
以前帶孩子去北京海洋館,她年齡還小,摳石頭的時間比看魚還要長。再加上人多,很難從容欣賞。這次來奧邁嘉海海洋部落,雖然海洋生物的種類、場館規模跟海洋館沒法比,但是勝在布景漂亮、人又少,可以仔仔細細的看。
海神象(黑白黃三色條紋的魚)
大目仔,眼睛真的很大。
看到小丑魚,我連連沖美陶擺手:“快來看尼莫!”她瞅了一眼說,這是雙帶小丑魚,跟尼莫不是一個品種。不得不感嘆現在的孩子懂得真多(當然也有可能在蒙我)。
狐貍魚,尖尖的嘴,確實很像狐貍。
場館里有一個區域有些像太空艙,特別酷炫。
各種水母美輪美奐,照片拍出來不及實物的十分之一。
布景都圍繞太空主題,很好看。
另一個展廳,可以免費撈小魚。
這一層最養眼的地方是海洋球隧道,魚群在四周環繞,美啊!
隧道旁邊就是海洋餐廳,可以看到餐廳里用餐的人。
此外一層還有手工教室,目前手工體驗也是免費的,贊一個。
家長們可以借機休息一下。
沿著樓梯爬到二樓,這里有圖書角、攀爬繩網。
從里面逛完,回到一層門口,才發現旁邊還有一個大點的海洋球池。
目前,除了剛入門處的奶瓶喂魚是需要單花錢的(20元),其余體驗項目,包括撈魚、手工,都不再單收費。
雖然奧邁嘉海海洋部落旁邊就是海洋餐廳,卻不能直接過去。海洋餐廳的入口在旁邊的林奧citypark。
林奧city park 入口,去奧邁嘉海海洋餐廳要從這里進去。
餐廳特別火,如果想來吃飯,一定要提前預約。能隔著玻璃看到海洋生物的座位不多。(這個景觀其實就是我們剛玩過的海洋隧道)
餐廳門口還有文創產品售賣。
介紹完海洋系列,再來說說爬行館。在林奧city park購物中心二樓里,今天有一家名叫“上生嶼宙”的爬行動物館開業。干脆一塊兒看看吧!
不要問我為啥只拍蜥蜴,蛇真是我的死穴,不敢看,更不敢拍。
工作人員都特別nice,應小朋友要求,選一些溫順可愛的動物出來親密接觸。
在林奧city park逛蕩了一天,真心覺得不錯。如果家有熱愛海洋動物或爬行動物的娃,很值得一來。
水族館設計要點簡述
水族館展覽是海洋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其展示能力是影響其長期發展的關鍵,接下來簡單說說有關水族館設計的一些個人觀點經驗,僅供參考。
所謂水族館設計,就是展示水族館的海洋生物和生活的生態,既包含了形態與內涵,也包含了展示主題、展示方式、展示手段等諸多因素。
1.水族館展示的內容、形式和表現方式應該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由主題來確定,由于水族館的“主題”對旅游者的參觀起著決定性作用。為吸引更多的參觀者,水族館的展覽就是要把這個主題凸顯出來,讓它變成最容易被感知和吸引的景點。
2.水族館是一個以水族動物和棲息地為主題的展覽場所。是動植物的棲息地,與展覽中的其它展覽項目相比較,它們的棲息地設計要更具特色。
3.水族館的展品與參觀者參觀海洋博物館時所采用的展覽方法和其它展覽的方法是不一樣的。水族館的陳列,不僅要從觀賞者的需要出發,還要從水族動物與棲息地這一特定的展覽中來思考。
水族館展覽中所使用的陳列方式可以概括為四大類
(1)審美式展示:它的目的在于展現水生動物和生活的環境,使人們產生美的感覺。
(2)主題式展覽:是根據特定的題材,將展品的選取、排列、組合展示。
(3)分類式展示:指將同類物品按照一定的制度順序進行陳列。
(4)開放式展覽:是面向游人開放展覽海洋生物的飼養、繁殖、保護和研究。水族館中的水族生物特性對水族館陳列有著重要的作用。
4.燈光效果在水族館設計應該重視,水族館設計是按照觀賞者的視野角度,對展品(水族動物和它們的生存環境)、相關信息和科學常識進行重構。在此期間,光把參觀者和展品連接,燈光是衡量生物狀況的惟一視覺元素,藉由燈光,陳列品可以以各種色彩呈現于游人面前,達到展覽之目標。所以,燈光效果的設計就是整個水族展廳陳列的基礎,也是展示作品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5.色彩運用在水族館陳列設計中的應用是一種重要的視覺形式。相對于陳列品來說,顏色在情緒的表現上更有優越感,通常會讓人感到十分清晰和直覺,因而極易辨認。顏色可以讓普通的形狀更好看,可以在某種意義上影響觀賞者對展覽的觀賞性,或者增強展覽的表達能力,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對于顏色的偏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偏好,不同年齡、不同文化水平的旅游者也會有不同的顏色偏好。在進行顏色的選擇時,應充分注意各種顏色之間的相互搭配而形成的反差。
6.多媒體展示裝置是指水族館展示設備主要是指承載展品的設備,如展示水箱、展墻、展柜、展板等。它的造型、色彩和體量在展示表達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陳列設備有三大主要特征:標準化、組合化、便利性。
展播媒介包括:多幕電影、組合錄像、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等。由于它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出了更好的表達能力,因此,它迅速地獲得了廣泛的發展。在展覽中,最常用的是一種能讓人身臨其境的觀賞性影片。近年來,合成視頻技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運用,主要是采用幕墻的方式,將多個大熒光燈投射型電視機單位構成。擁有多個分屏、畫中畫等獨特的特點。
水族館設計由展品、展示手段、展示環境等構成,利用設計原理和美學原理對展品及其輔助設備、道具、色彩、燈光、展品組合造型、展示環境等進行合理的設計,使展品充分展示其形態、生態、美感和文化,使人舒適有效地同時獲得知識信息。

沒游客,動物園里動物全都開始抑郁……飼養員們簡直費盡心思有木有
點擊上方藍字“青年文摘”關注
來源:英國那些事兒
ID:hereinuk
新冠疫情發展了半年,不光是居家隔離的人類感到無聊,動物園里的動物們也快無聊死了。
很多人可能以為,沒有了人類圍觀,動物園里的動物們會開心很多。
但實際上,從4月份起,就不斷有動物園向媒體訴苦,因為沒有游客,大部分動物都感到困頓無聊。
有動物園園長在采訪中說,園里的很多動物都出現“社交饑渴”,只要有一個人走過它們的展區,它們就會很興奮地跑過去看,希望他能停下來玩一會兒。
不光是猩猩、貓鼬這種愛社交的動物,像駱駝這種社交冷感的動物,都對飼養員表現出比平常更熱烈的情緒,更黏糊,更希望有人陪伴。
丹佛動物園的鴯鹋很想念人類,只要有一個人經過,它就會去看看
洛杉磯動物園主管Beth Schaefer發現,原本脾氣暴躁的黑熊和紅河豬,會在寂靜的園中突然東張西望,想找到周圍的人。
對人類不在意的長頸鹿,也會一直盯著飼養員,聽他們說話。
“我們過去一直以為,動物不關心游客,它們只做自己的事。但當動物園空無一人后,動物們對人的反應和關注,是完全超出我們想象的。”鳳凰城動物園的經理Mary Yoder說。
為什么會這樣?這是人類的一廂情愿嗎?
還真不是。據美國動物園和水族館協會的主席Dan Ashe說,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對動物們來說,觀察嘰嘰咕咕的人類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
外形古怪、發出怪聲,總是興奮的人類,是動物園里的動物們一大歡樂源泉。人類能給動物們很多刺激,動物們也適應了這種刺激,現在因為疫情,一下子沒有了,它們反倒不能適應。
“簡單來說,就是因為沒有我們,它們的日子沒那么有趣和充滿變化了。”Dan Ashe說。
從動物的角度看,人類也挺像被觀賞的那個
因為生活太無聊,有的動物陷入抑郁,甚至自殘。為了動物們的身心健康,很多動物園展開了“對抗無聊大作戰”,盡一切可能讓動物們更開心。
在鳳凰城動物園,30只赤魟因為沒有游客們拍拍它們,日常活動少了很多。
于是,飼養員每日的一大工作,是和赤魟玩水,用手拍打、撫摸它們。
猩猩和猴子們也耐不住寂寞,飼養員就采了不同的植物和花給它們聞,還給了好幾個紙箱玩。
在丹佛動物園,原本備受關注的狒狒館門庭冷落。為了讓狒狒開心,飼養員和它一起吃午飯,陪它說話。
火烈鳥也被放了出來,跟著飼養員在園中散步。
一路上,也能遇見之前從沒見過的園友。
雙方:“它們長得好奇怪啊!”
為了給動物們增加聽覺刺激,奧克蘭動物園邀請了一支叫“骯臟的大提琴”的樂隊,現場給七種不同的動物表演。
“您對我們的表演滿意嗎?”
“……?”
亞馬孫鸚鵡一邊聽音樂,一邊還能按節拍唱歌,“啾啾啾~”
阿德萊德動物園,人們發現貓鼬的行為變得變得焦躁,于是給它們買了一輛紅色玩具車,飼養員在它們面前玩。
雖然自己操控不了,但看著別人玩也挺開心的。
在各家動物園,遛動物成了飼養員們的日常工作。
遛羊:
遛羊駝:
遛……遛龜:
遛樹懶:
(把樹懶放在一根樹干上抬著它走,樹懶寶寶才懶得動呢)
其他的,能擼毛的就擼:
能玩玩具的,就給它們送玩具:
幾個月前,堪薩斯城動物園突發奇想,帶著三只無聊的小企鵝去附近的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玩。
三個小家伙一進門,瞬間就有精神了。
這個活動也給了其他動物園不少靈感,更多動物被放到稀奇古怪的環境里,特別是水族館。
比如,讓小兔子去水族館洗臉:
(它剛好在鏡頭前用20秒洗臉,后來成了動物園的抗疫宣傳大使)
讓負鼠來一場海底之旅:
讓小奶貓去看看美味的魚:
(……好像沒什么不對?)
“該先吃哪條呢?”
動物園還想出一個好主意:
雖然游客是沒有了,但是其他動物們還有很多啊。
可以讓動物看動物,展開不可思議的友情!
于是,多倫多動物園,飼養員帶著羊駝和驢去看北極熊。
一到玻璃前,北極熊就跑過來了,很有東道主精神。
辛辛那提動物園,飼養員帶著紅河豬去看貓鼬、鬣狗等社交型動物。
貓鼬們慫萌慫萌的,明明怕得尾巴直立,還要跟著它一路走。
鬣狗則淡定多了,走到紅河豬面前示威,困意一掃而空。
奇怪的相遇,還包括一條南美蜥見到海獅。
海獅大大的眼睛里滿是大大的困惑……
還有樹懶見海豚:
姿勢被嘲笑了……
企鵝見鱷魚:
見海豚:
見白鯨:
(“哇,我好喜歡這張。就用它做封面吧。”——小編)
回去以后能吹不少牛。
還有的動物,非常需要娛樂和社交,但是不方便放它們出來,動物園想了個萬千父母都想過的主意:讓它們看動畫片!
在俄羅斯的羅耶夫魯切依自然公園,有兩只年輕的黑猩猩在閉園后,心情明顯非常低落。
它們吃得少、睡得少,園方懷疑它們是有了憂郁癥。為了讓它們開心些,飼養員給它們送了好看的小衣服,給它們的窩搭得更舒服,但這些都不管用。
后來,人們知道什么管用了:在展廳外的墻上掛一個電視,給它們放《獅子王》。
一看起動畫片,兩只黑猩猩就高興了,注意力非常集中,吃的食物也變多了。
除了《獅子王》外,它們也看別的動畫片。最喜歡的是一部俄羅斯動畫,講的是一個在動物園里疲憊地生活著的猴子媽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能看懂。
其他動物園里也給猩猩們安裝上電視,放電影看。
有的用平板電腦給它們放。
這眼神,像極了我想玩平板電腦的5歲小侄子……
日本的墨田水族館還有個更有趣的主意。
他們有300條鰻魚,這些鰻魚在平常的日子,總是會探出頭,和游客互動。
但是閉館后,鰻魚們都縮在泥沙里藏起來,活動量大大減少,水族館也無法查看它們的健康狀況。
為了不讓鰻魚們忘記人類,水族館在鰻魚魚缸的四周搭了5個平板電腦,讓志愿者們和鰻魚視頻直播。
遠看的場面稍有一絲詭異
看到人類的臉后,鰻魚們就會探出頭,飼養員趁此機會檢查它們的身體。
看它們的眼神,能感覺到一種無聲的震驚……
據《紐約客》的報道,美國大部分動物園都出現裁員,有的裁了一半以上的人。
在全球動物園資金緊張的當下,還有這么多動物園為了讓動物們開心,想出各種主意。他們是真正熱愛動物的人。
希望疫情盡早結束,游客們再次到來。動物們將不再寂寞,而飼養員們,也能更輕松。
水族館展廳好看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更好看的水族館、水族館展廳好看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