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世博會展廳智能化,以及智能化展覽會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添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本文目錄一覽:
邦奇追光印象|重溫上海世博精彩,致敬永不落幕的中國智造
回顧經典,重溫記憶。12年前,一場舉世矚目的世博會在魔都上海隆重召開,吸引了近20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給大家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而如今,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因世博會而建造的場館,也都逐步經歷了閉館、改造、重建,上海世博園區也已成為了集會議、展覽、旅游、購物、休閑等多形態的服務業集聚區,成為了上海世博會“見證成功、留住精彩、延續難忘”的重要載體。
同時,上海世博會作為繼北京奧運會后世博會展廳智能化我國舉辦的又一國際盛會,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世博會展廳智能化我國舉辦的規模更大、持續時間最長的國際活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當時世博園的規劃建設中,設計團隊也創新整合了眾多的智能科技。而邦奇作為首個將智能照明控制理念帶入中國的龍頭企業,也有幸參與了上海世博會的場館建設,為其提供了定制化的智能照明解決方案。
那為了喚起就大家對上海世博會的美好回憶,使上海世博會效應延續,今天,小奇就來為大家盤點一波隱藏在上海世博園中的邦奇智慧,持續傳遞中國智造的力量。事不宜遲,讓我們趕緊開始吧~
01
“東方之冠”——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
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現更名為中華藝術宮),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世博會規劃區核心位置,是整個世博園區的標志性永久建筑之一,由我國著名設計師何鏡堂院士設計,以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為主題,表現出了“東方之冠,鼎盛中華, 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中國文化精神與氣質。
其主體造型猶如一個鼎,大紅外觀,斗拱層層疊加,4根大柱子支撐起一個“斗冠”,斗冠由56根(象征56個民族)橫梁借助斗拱下小上大的原理疊加而成。整體造型象征了中國人民“只要團結,沒有什么做不到”的思想主旨。
當然,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中最亮眼的地方還是位于其屋頂平臺上的花園—“新九州清晏”。它原本是圓明園中的景觀設計,在經過了重新的修改調整后,以田、澤、漁、脊、林、甸、壑、漠呈半月形圍在“東方之冠”(雍)的周圍,將城市景觀與自然景觀共同融在一起,非常值得游賞。
那作為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的指定室內照明解決方案提供者,邦奇也一直身負著作為民族企業的責任感,用智能化照明系統點亮空間,讓中國智造閃耀全世界。因此,在新九州清晏內的12間玻璃屋中呢,均采用了邦奇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只需通過一塊3.5寸的智能觸摸屏,就可以在不同情景下對燈光的顏色、色溫,明暗程度進行沉浸式動態調節。同時,該系統也將室內的窗簾、空調、戶外百葉等進行了聯動,并集于觸摸屏內,既方便又美觀。
同時呢,為了讓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在眾多場館中脫穎而出,更加的引人矚目,館外的四根立柱上也增添了由邦奇參與設計及監制研發的LED戶外防水燈,用燈光點亮藝術,對中國紅進行了一次完美展現,實力演繹東方驚艷!
而如今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也已經變成了中華藝術宮,承擔起了收藏保管、學術研究、展覽展示的功能。由于空間需求的不同,邦奇也對其室內的照明功能進行了升級改造,采用田字形三向導軌布置,讓展廳在不同場景下都能實現對藝術品各個角度采光的完美詮釋。
系統中采用的邦奇中文監控軟件,也可以對展廳內的燈光照明進行實時監控、實時反饋。展廳內,邦奇也布置了很多的動靜探頭,實現了人來即亮,人走即滅,達到了節能的作用。
02
“科技飛碟”——上海世博文化中心
上海世博文化中心擁有飛碟的外觀,白天如“時空飛梭”、似“藝海貝殼”;夜晚則夢幻迷離,恍如“浮游都市”。中心的弧形外觀不只是為了凸顯這座文化新地標的時尚感,其中也蘊藏著精妙的環保構思。下層圓弧表面形成自遮陽體系,在高溫季節避免陽光直射,同時為玻璃屋頂的地下空間進行自然采光。
如今它也已更名為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擁有一個18,000座的主場館,以及音樂俱樂部、電影院、溜冰場、餐廳、零售區域,是一個集綜合演藝、藝術展示、時尚娛樂于一體的文化集聚區,成為了上海文化娛樂的新地標和都市旅游的新亮點。
當然,這樣一個頂尖的娛樂、文化、休閑圣殿,它的內核實力也是非常優異的。邦奇承接了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的照明控制部分,為其提供了定制化的智能照明控制解決方案,整體的燈光照明采取了集中控制及分布式控制的方式。
外景泛光照明部分,使用分時段、多場景的照明控制方案,搭配系統內置的網絡時鐘,讓整個中心的外景燈光可以根據不同時段的變化,定時開啟不同的燈光場景模式,營造出多變的氛圍。
文化中心內部則可根據演藝空間內不同照明模式的需求,輕松切換不同燈光效果,也可以將幾種不同的燈光效果根據不同的燈光場景邏輯,存儲在智能控制面板的對應按鍵中,如世博會展廳智能化:進場、演出、中場休息、清掃等。當有需要時可以非常方便的一鍵進行切換。
03
“非凡空間”——上海世博展覽館
上海世博展覽館即為原上海世博會浦東主題館。總建筑面積約12.9萬平米,造型圍繞“里弄”“老虎窗”的構思,運用“折紙”手法,形成二維平面到三維空間的立體建構, 而屋頂則模仿了“老虎窗”正面開、背面斜坡的特點,頗顯上海傳統石庫門建筑的魅力。這一獨特的造型,使得該建筑成為世博園區里的一大亮點。
世博會后,這里便轉為標準展覽場館,各個展廳可依據布展需要靈活分割和組合,可舉辦各類專業展會,與周邊的世博中心、中國館、星級酒店、世博軸、世博文化中心共同打造以展覽、會議、活動和住宿為主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而上海世博展覽館中的各個展廳呢,也都采用了邦奇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統,讓燈光根據實際場景需求,進行不同的亮度、色溫以及色彩調節,實現照明效果及氛圍打造。同時,邦奇智能照明控制系統也對展廳內的所有燈光實現了統一集中的控制,并運用開關量模塊搭配時鐘模塊,實現定時開關,保證展廳在展示時間內的照明和展示時間結束后的燈光全關,節約能耗。
除此之外,地下停車場作為現代建筑的重要配套設施,邦奇也對其進行了智能化改造。當車或相應權限人員進入停車場時,燈光及信號指示燈亮起,便可指明空車位和行車路線;當場所無人、車活動時,燈具處于休眠狀態,以低功率運行,照度維持在較低水平;當場所內有車或指定人員進出時,燈具自動轉為高功率運行,達到全亮度照明;人、車離開一段時間后,又自動轉為低功率運行的休眠狀態。
04
“群星薈萃”——五大外國展館
1
沙特國家館
上海世博會的眾多展館中,沙特阿拉伯國家館,以其獨特靚麗的“月亮船”外形,在地面和屋頂栽種棗椰樹的匠心構造,形成了一個樹影婆娑、沙漠風情濃郁的空中花園。富于震撼力的環幕電影等視聽科技手段加之充滿中東特色的布局,使得沙特館成為世博園更受歡迎的展館之一。世博會期間共有438萬人次的游客參觀了這個場館,這座“橙牛數字寶船”也架起了中沙人民友誼的紐帶。
2
泰國國家館
上海世博會泰國館預計占地3117 平方米,共分為三個展廳:之一展廳名為“和諧的歷史之旅”;第二展廳名為“不同聲音的和弦”;第三展廳名為“和諧的泰國人”。展館設計突出泰國視角和泰式風格,以紅色和金色為主色調,融入泰國傳統建筑、藝術以及泰式生活方式中的經典元素。
3
日本國家館
日本以“心之和、技之和”為主題,在世博園區內建設一座高約24米,面積達6000平方米、融合日本傳統特色與現代風格的國家展館。該展館將繼承 2005年愛知世博會“與自然共生”的理念,向世界展示一個真實的日本和可持續發展的21世紀新型的城市生活的形態。
4
委內瑞拉國家館
展館外觀如“莫比斯環”,其三維立體結構被稱為“克萊因瓶”,意為一個沒有邊界的、連續的閉合曲面;外部與內部相融會,比喻城市如同一條不間斷的道路。館內的露天庭院、上升臺階、傳統的土著居民生活空間、開闊的玻利瓦爾廣場等極具民族特色的元素相互融合,展示委內瑞拉的文化、藝術和生活。
5
新西蘭國家館
上海世博會新西蘭展館主題為“自然之城:生活在天與地之間”,展館占地面積2000平米,緊鄰世博主題館,與中國國家館僅一步之遙。展館總投資達3000萬新西蘭元(約1.6億元人民幣)。通過展館不僅展現新西蘭的自然之美,同時將表現新西蘭人多情好客、創意創新和利用科技的匠心獨運。
每一屆世博會都是世界前沿技術的展示,每一個國家館都在講述著屬于自己的故事,因此它們對燈光的運用也有著極為嚴苛的要求。
燈光照明雖然是一個很小的細節問題,但它的運用在整個展館空間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好的燈光設計在空間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那為了更好的吸引觀眾的眼球,擴大展館的影響力,邦奇便結合五大外國展館的設計特色,利用完整的控光技術,為其打造出了高品質的理想光環境,渲染氛圍,營造沉浸式場景,讓展廳實現光與影、光與藝術品的完美結合,以光之力,向世界展現出了“超越所見”的力量。
05
“最美江景”——上海世博洲際酒店
上海世博洲際酒店由洲際酒店集團管理,是毗鄰世博會園區的唯一一家國際品牌五星級豪華酒店,酒店建筑高度約100米,選址巧妙,坐落于黃浦江畔的雪野路,毗鄰南浦大橋。這雖讓它舍棄了外灘的萬國建筑群,但卻擁有了陸家嘴高星酒店都羨慕的0阻擋江景視角:陸家嘴“三件套 ”、南浦大橋...每個角度都像是好萊塢大片里才會出現的場景一樣,令人驚艷。
酒店共有384間現代風格的客房、套房與別墅,均可觀賞到與城市天際線相得益彰的迷人江景或花園美景。同時也擁有覆蓋一整層的時尚健康生活空間,包括健身中心、洲際水療館、室內恒溫游泳池、按摩池及露臺,還有戶外慢跑道及占地近1200平米的繁茂花園和大草坪,濱江人行道也僅鄰酒店數步之遙,讓賓客與戶外有更多親密接觸的機會。
不過,相對于它具非凡魅力的外在吸引力,更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品味的還有它獨特的“內在美”。一家高端的奢華酒店除了要有良好的環境外,智能控制和燈光設計的把控更是不可忽略。上海世博洲際酒店的公共區域,包括:大堂、宴會室、會議室、餐廳、商務中心、公共走廊等,均采用了邦奇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統,通過靈活及多功能的控制面板、定時管理、中控等控制方式實現了各個區域燈光的高效管理,營造出優雅高檔的酒店環境,降低維護費用,高效節能。
12年一輪回,時光流轉、歲月變遷,世博的記憶猶然在目。承辦世博會,是中華民族百年以來的夢想,它不單是上海作為一個城市在快速成長中值得銘記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從而得到世界認可的更好例證。
實力造就不平凡,也照亮不平凡!未來,邦奇將繼續用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持續奮斗在前行的路上,讓自在創新的邦奇之光照亮全世界的每個角落!
#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后臺刪除#

黃浦最上海帶您游 | 博物館奇遇記,暑期親子好去處!
黃浦最上海帶您游
沒人比我們更了解黃浦
2022年,黃浦最上海推出
“黃浦最上海帶您游”
系列原創視頻!
最了解黃浦的我們
為您打造10大主題玩法。
帶娃體驗“ 博物館奇遇記”
圖書館里的“黃浦書香”
老上海人私藏的國慶好去處
十二星座專屬約會圣地
“最上海”的春節新玩法
……
本期,讓我們一同開啟
《博物館奇遇記》!
(視頻號鏈接)
- 之一站 -
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創建于1952年,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其收藏、研究、展覽和教育以中國古代的藝術品為重點,館藏文物近102萬件,其中珍貴文物14萬余件。
從中國古代流傳千年的各種器具到歷代名家書畫著作;從正在展出的“盛世芳華” ——上海博物館受贈文物展,到近日剛上線的“宅茲中國——河南商周夏三代文明展”,中國千年璀璨文明將一一在你眼前呈現。
提起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那就不得不提大克鼎。
大克鼎 鑄造于公元前10世紀末的西周時期。整器威嚴厚重,口沿下裝飾變形獸面紋,腹部寬大的紋飾波瀾起伏而富有節奏感,蹄足上部飾有浮雕獸面。每組變形獸面紋間、足部的獸面紋鼻梁皆設寬厚的扉棱。紋飾線條質樸簡潔,有別于商代晚期以來華麗繁縟的青銅器裝飾風格,反映了當時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變革。
逛完上海博物館,還可以為孩子買一支“大克鼎”文創雪糕,雪糕完美復刻了大克鼎的外觀造型,同時雪糕上的花紋保留了大克鼎上的波曲紋。
? 地址: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
- 第二站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選址于2010年上海世博會城市未來館,前身是始建于1897年的南市發電廠。高達165米的鋼筋混凝土煙囪筆直高聳,具有極強的標志性,見證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歷程,昭示著浦江兩岸新一輪的歷史機遇和文化創造。
這里不僅是“雙年展”的舉辦地,更是愛藝術的人們鐘愛的聚集地。
2022年7月1日至10月7日,“梵克雅寶:時間、自然、愛”于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七樓呈現,展覽以世家于1906年問世以來創作的逾300件高級珠寶、腕表和珍貴物件,展現這一高級珠寶世家的百年風華。
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典藏,為此次展覽特別借展的私人收藏,象征創作過程之一步的檔案文件、設計手稿及水粉設計都于展廳一一陳列。
展覽以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爾維諾的《新千年文學備忘錄》為靈感,圍繞時間、自然、愛三大主題,通過十余個展廳,充分演繹世家在變化莫測的20世紀,將雋永的美學價值與時代風潮融合的精湛高級珠寶造詣。
? 地址:黃浦區苗江路678號
- 第三站 -
上海世博會博物館
上海世博會博物館是國際展覽局全球唯一官方博物館及官方文獻中心。館內集中展示自1851年以來及以后各屆世博會的文化科技成果。
沒來得及趕上歷年的世博會,不如來這里換一種角度認識這個世界!
帶上世博會博物館的吉祥物鹿小生,這趟奇妙之旅正式開始!當你步入這里,你就會發現,館內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鹿小生的身影~
世博會博物館一至五層樓中的8個常展廳,展示面積達9千多平方米。全面展示世博會歷史、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盛況和未來各屆世博會。這里還是滬上之一家在所有常設展廳提供智能化導覽,使用“無感式體驗型導覽”。在館內跌宕起伏的觀展路線里,你可以重溫關于世博會的記憶。
熟悉世博會博物館的朋友們一定知道,這里可以搜集不少主題章。今年恰逢世博會博物館開館5周年,你還可以用集章的方式一同慶祝這一特殊時刻!
? 地址:黃浦區蒙自路818號
快趁著暑假大好時光,
帶上小朋友們,
到黃浦開啟一場
“博物館奇遇記”吧~
下期,我們將帶你深度探秘
近日重新開放的黃浦區圖書館!
友情提示
請大家注意個人防護,不扎堆、不聚集,做到防疫“三件套”,防護“五還要”。
更多精彩內容
部分資料來源于:上海博物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
點個“在看”給我們一點鼓勵吧~
吳志強:智慧城市熱潮下的冷靜思考
本文轉載自城市規劃學刊。
編者按:近年來,智慧城市在全球范圍內方興未艾,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更是如火如荼。城市大腦、智慧物聯、智能制造、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領域快速發展,城市數字化轉型進入高速發展期。然而,智慧城市熱潮下也逐漸暴露了一些問題:新概念和新應用層出不窮,多數形式大于內容;具體行業行為脫離城市系統性考慮,造成“數字”孤島;智慧場景重復投資、應用冗余、資源浪費;等等。現階段有必要拋開紛繁蕪雜的概念,褪去精尖科技的光環,回歸城市核心、本質和內核,更深入地思考智慧城市的核心議題。為此,編輯部以“智慧城市熱潮下的‘冷’思考”為主題組織學術筆談,邀請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
文 | 吳志強(中國工程院院士,德國工程科學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
智慧城市(Smart City) 的概念是我們在2010世博會總規劃師辦公室里碰撞出來的,將IBM 的“智慧星球”(Smart Planet)概念與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的主題融合成了“智慧城市”(Smart City)。在2007—2008年做了一系列原型架構,至今“智慧城市”概念與實踐已經發展了15年。在當下建設智慧城市的熱潮下,主要基于下面5個視野展開冷靜思考:①“智慧城市”的原型架構和理論模式的反思;②“智慧城市”的多種推進路線模式比較與評價;③“智慧城市”的建設動力機制的效果;④“智慧城市”評價體系的可信度與指導意義;⑤“智慧城市”建設后的百姓感知與產業經濟受惠程度。
這5個視野都有大量值得反思的內容,可使智慧城市建設在提出15 年后去除那些被實踐證明是虛的、偽的、浪費的和不切實際需求的內容,增加人民需要的、實踐管用的、效率提升的、動力聚合的和可以持續發展的內容。
“智慧城市”推進路線上有3 種路徑模式:之一種模式是由技術供給方構成的,我們把它稱為T 模式(Technology Mode);第二種模式是以城市的痛點、人民的需求、問題的解決為導向的,我們把它稱為D模式(Demand Mode);第三種模式是在城市競爭中,城市或園區為了在這一波城市的智能化發展中不落伍,以展示廳形式推進但并沒有落實到城市的真實運行系統中的形式主義模式,我們把它稱為E模式(Exhibition Mode)。
實踐證明E模式(Exhibition Mode) 是大量消耗資產的,其大量的技術投入只押到一個城市的展示需求上,缺乏問題導向,浪費了大量的硬件投入。一些地方技術公司和團隊提了一大堆的指標,但其實根本不了解人民生活的需求,不了解城市經濟繁榮的需求,不了解科技創新的需求,不了解治理的現代能力提升要求,在使用了政府和市場大量資金投入后,造成智能系統閑置,加速了城市經濟的效率衰退。技術裝備的基本規律是快速迭代,E模式使得不可回收的網絡型分布的技術垃圾大量誕生,銹跡斑斑的管線隨處可見,造成了新的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值得所有城市高度警惕。
當加入智慧城市建設的部分中小城市被拖入E 模式(Exhibition Mode),智慧城市只能在展廳里被看見,許多功能只能在美妙的視頻中感知,“智慧城市”成了城市的漂亮裝飾,城市沒有聰明起來,只是多了外在的裝飾,成了智慧時代典型的面子工程。一個樸素的大腦,帶上了華麗的皇冠,看了這樣的展廳,誰都知道,原本樸素的大腦反而變成了愚蠢的大腦。
我們主張的是D模式為主導的復合模式。智慧城市的建設必須回歸到城市主體的需求上,主體需求應該包括人民生活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城市科技和經濟創新中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創新生態問題,政府治理現代化過程中需要達到的精細化、精準化和高效運行目標的問題,以及城市在區域中的智能協同發展問題,對于大城市來說還有更大層面的國際經濟、文化、科技、合作、交流的智能化問題。
只有在D模式問題清晰后,才可以明確T 模式的技術選擇以及E模式的展示方案,而展示廳的功能更應該轉換為公眾普及與培訓中心。作為公共項目,更應該對城市智慧化過程中的項目投入作出明確的前后端分配,前端應該有更多的公共投入,包括項目謀劃、策劃、規劃設計與頂層架構,后端應該更多放給市場投入,以保證智慧化的項目有不斷補充和投入產出的市場經濟動力。
智慧城市的項目有效性評價應該回歸到D模式的初心,不僅是技術的指標,更加應該導入人民的感受、考慮生活的品質提升、創新活力的增加、青年人才的集聚、政府現代治理能力的精細化,從而使治理品質得到明顯提升。
中國工程院早在2011 年就立項完成了智能城市評價體系的建構,潘云鶴院士特別強調在評價智慧城市時要聚焦5個方面進行全面系統的工作:社會治理智能化、經濟創新智能化、生活環境智能化、基礎設施智能化以及專業人才集聚度。該項目結題后,中國工程院與德國工程院和瑞典皇家工程院一起提出了城市智商(CityIQ) 的概念。全球各城市的CityIQ 評價延續至今,其評價結果顯示,中國城市的智慧化建設排行榜一直在變化:有些城市初期階段在世界上的排位比較高,但由于缺乏后續的市場跟進而逐漸落后;而另外一部分城市因為市場的導入,排名不斷遞進。在最新的2022 年城市CityIQ 排行中,深圳市已經提升到全球城市的最前位。
本文引用格式: 吳志強,王堅,李德仁,丁烈云,黨安榮,甄峰,楊滔,劉合林,楊俊宴,龍瀛,牛強,趙渺希,潘海嘯,王德,汪光燾.智慧城市熱潮下的“冷”思考學術筆談[J].城市規劃學刊,2022(02):1-11.
(WU Zhiqiang, WANG Jian, LI Deren, DING Lieyun,DANG Anrong, ZHEN Feng, YANG Tao,LIU Helin, YANG Junyan, LONG Ying, NIU Qiang,ZHAO Miaoxi,PAN Haixiao, WANG De, WANG Guangtao. Symposium of Calm Thinking amid the Smart City Fervor[J].Urban Planning Forum, 2022(02):1-11.)
來源:城市規劃學刊
注明:本公眾號轉載文章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業用途。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后臺聯絡授權或議定合作,我們會按照版權法規定之一時間為您妥善處理。
————————————
微信編輯:一米陽光
世博會展廳智能化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智能化展覽會、世博會展廳智能化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