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紅色主題展廳命名的知識,其中也會對紅色文化展廳分區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添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閔行區紅色教育基地有哪些地方
閔行區紅色教育基地有紅色主題展廳命名:顧振烈士紀念館、榮軍工作展示廳、俞塘民眾教育紀念館、閔行區烈士陵園、閔行區檔案館等。
1、顧振烈士紀念館
顧振烈士紀念館坐落于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閔行區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禮園內紅色主題展廳命名,于2016年4月1日清明前夕正式開館。展館通過追求理想、堅守信仰、智勇抗敵、薪火相傳四個部分講述了顧振烈士紅色主題展廳命名的一生。
2、榮軍工作展示廳
榮軍工作展示廳成立于2007年7月紅色主題展廳命名,是市優撫工作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重要窗口。2009年5月被命名為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年打造成為江川路街道國防教育基地。展廳成立至今,為社區共建及愛國主義教育提供寶貴的資源和豐富生動的教材,已逐步成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引導廣大青少年繼承光榮傳統,弘揚和培育偉大民族精神的最直接、有效的教育陣地。
3、俞塘民眾教育紀念館
俞塘民眾教育紀念館為原地修繕改建,建筑面積215平方米,于2011年10月正式開放。館內主要包括:鈕永建生平文獻陳列室、俞塘民眾教育館歷史陳列及介紹鈕氏家族、強恕學堂等歷史文獻。
4、閔行區烈士陵園
閔行區烈士陵園是全國綠化模范單位、市級烈士紀念建筑設施、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市級全民國防教育基地、市級平安單位。陵園占地24600余平方米,形如一把琵琶。
5、閔行區檔案館
閔行區檔案館位于閔行區春申文化廣場一樓,占地800平方米,通過圖片、實物、多媒體等多樣展示方式全面展示了閔行的歷史發展和社會變遷。依托館藏史料展,閔行區檔案館已成為傳播地區歷史文化、弘揚時代特色與先進文化的基地和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并創建成為國家一級檔案館。

黨建類展廳設計怎么做好看?
黨建類展廳設計應該對黨建文化了然于心,
只有對黨建文化擁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在黨建類展廳設計上面充分融入、闡釋出黨建文化的精髓之處。
展廳設計中不應僅局限于文字展現,透過黨建活動照片或者黨建活動記錄影片等也可以讓人充分感受到黨建文化。
可以從下面四個方面來構思:
1. 立足當地文化,升華本地精神,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特色,擷取其精華,靈活運用、巧妙融入,拓展延伸、著重展示,突出黨建文化展廳的具體細節
2. 很多設計師在設計黨建文化墻時有一個誤區:剛開始沒有構思,先搜集一大堆圖片素材,東拼西湊,最后出來的效果就會是沒有主次關系,可能還會影響接下來的設計構思。
3. 我們在做黨建設計時,首先應牢牢抓住主題、明確主題,通過圍繞主題做空間規劃,讓主題信息在空間布局上合理呈現。其次應根據建筑風格、客戶需求、單位性質等相關元素,整體構思視覺設計,由淺入深表現出主題應有的內涵和意蘊。最后在材質上,一定要結合主題選材,以免讓人覺得隨便了之、不切主題。
4.借鑒經驗,了解過往,知己知彼,做到由繼承到超越的華麗轉變,融合各個地方先進的思想和元素,充實內容,使黨建文化展廳的形式、內容和文化都更加飽滿有活力;
紅色文化展廳設計建設思路是什么?
首先,紅色文化展廳要有效地整合各種傳播要素,并化繁為簡地呈現出來。紅色文化是歷史財富,要傳播的內容很多,展廳作為一種創新的教育形式,將文化主題進行提取,并運用適合的方法和載體加以詮釋。
其次,可觀、可觸、可衡量、可感受的四位一體的多樣化傳達。紅色文化展廳是一個實體,展板、模型、聲像軟件和圖書音像資料等載體配合色彩、音樂等營造出紅色氛圍,讓參觀者在思想上受到共鳴、在心靈上產生震撼。
紅色文化展廳是集展示、宣傳、教育于一身的教育基地。展示文化脈絡、宣傳先進事跡、傳播革命精神,引導參觀者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紅色文化展廳設計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從展現方式上都要符合紅色這一主題,將紅色文化全面的展現出來,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紅色文化,從展廳的各個部分都能夠感受到紅色文化氛圍。詳情可以百度。
中國科技館的五大主題展廳名稱是什么?
中國科技館的五大主題展廳名稱是“科學樂園”、“華夏之光”、“探索與發現”、“科技與生活”、“挑戰與未來”。
中國科學技術館一期工程于1988年9月22日建成開放,二期工程于2000年4月29日建成開放,新館于2009年9月16日建成開放。
中國科學技術館新館設有“科學樂園”、“華夏之光”、“探索與發現”、“科技與生活”、“挑戰與未來”五大主題展廳、公共空間展示區及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動感影院、4D影院等4個特效影院,其中球幕影院兼具穹幕電影放映和天象演示兩種功能。
紅色黨建可以去的地方有哪些?麻煩推薦
洛陽旅游及紅色黨建培訓報名電話
報名電話:13526903457 0379-64859400
2021 年,紅色主題展廳命名我們將迎來中國新時代成立 100 周年。
下面為大家推薦洛陽及周邊地區7個重要的紅色教育基地,這7個都是河南省內的,離洛陽也不算遠,很方便紅色主題展廳命名我們洛陽地區進行黨建之類的紅色培訓活動,也可以進行學生的紅色研學之類的活動。
1、洛陽——洛八辦紀念館
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的基本陳列分綜合陳列和舊址復原陳列兩部分。綜合陳列以文字、圖表、照片、文物等相結合的形式,系統地介紹了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的建立、工作等情況,歌頌了八路軍辦事處在抗日戰爭勝利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及所作的突出貢獻,舊址復原陳列有劉少奇住室、電臺室、處長室、豫西省委會議室等,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欒川——抱犢寨精神
★★抱犢寨精神★★
在欒川縣抱犢寨旅游景區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杜開展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位于景區東門的解放抱 犢寨陳列館。陳列館里掛了一塊匾,該匾是當年參與解放抱犢寨戰斗的一些老戰士送的。
2006 年, 抱犢寨景區對外開放的時候,這些老戰士曾經被從全國各地邀請而來,回到當年他們戰斗過的地方。 杜開展說,該陳列館占地面積 1000 平方米,2014 年 8 月 1 日對外開放,展出實物 300 余件, 主要為“三打抱犢寨”時的槍械、軍刀、電臺、炮彈和一些文件資料等。
該陳列館分三個展廳,之一展廳主題為“共和國不會忘記”,以“三打抱犢寨”參戰人員的介 紹和部分烈士名單、照片的展示等為主;第二展廳主題為“浴血奮戰”,介紹“三打抱犢寨”戰斗 過程及部分英烈的感人事跡;第三展廳主題為“抱犢豐碑永存”。 根據該陳列館的資料,記者了解到,抱犢寨原是附近富戶躲避戰亂的地方,后來變成了土匪窩。 從 1946 年到 1948 年,我軍曾三次發動了解放抱犢寨的戰斗。1948 年秋,在欒川當地群眾 的支持下,我軍指戰員浴血奮戰,終于解放抱犢寨。
3、鞏義——豫西抗日根據地
豫西抗日根據地紀念館是目前國內唯一全面反映豫西抗日戰爭歷史的專題紀念館,是河南省及鄭州市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場所。先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國防教育基地”,鄭州市委宣傳部授予“鄭州市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鄭州團市委授予“鄭州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稱號。
館內共布展歷史照片近500張、文物200多件,原景再現展室2個。紀念館通過大量照片、文物、繪畫和文字,揭露了侵華日軍轟炸、焚燒、搶掠、屠殺、殘害婦孺、制造細菌戰毒氣戰等滔天罪行,再現了豫西抗日根據地軍民同仇敵愾、浴血奮戰的恢弘歷史畫卷。
團隊紅色學習流程安排
08:00-09:30 洛陽集合,乘車赴鞏義新中鎮新中村!
09:30-10:00抵達豫西抗日紀念館,黨員重溫入黨誓詞!
10:00-12:00 參觀【豫西抗日紀念館】,重溫抗日革命路!
12:00-13:00 午餐:革命大食堂!
13:30-15:00 新中村學習參觀交流!
15:30-17:00 返程抵達洛陽。
4、安陽林州——紅旗渠精神
★★紅旗渠精神★★ “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 紅旗渠精神的內涵是在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形成的。
紅旗渠動工于 1960 年,勤勞勇敢的 30 萬林州人民,苦戰 10 個春秋, 僅僅靠著一錘,一鏟,兩只手,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這全長 1500 公里的紅旗渠。
紅旗渠精神以獨立自主為立足點,以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為核心,以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為導 向,既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勤勞堅韌的優良傳統,又體現了當代中國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
今天的紅旗渠,已不是單純的一項水利工程,它已成為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征。 當代紅旗渠精神為:難而不懼、富而不惑、自強不已、奮斗不息。 難而不懼,在理想召喚下排除千難萬險; 富而不惑,在物質大潮中堅守精神家園; 自強不已,在激烈競爭中壯大發展,不斷超越; 奮斗不息,在復興道路上奮力拼搏,永不停步。
5、濟源市——王屋山愚公移山精神
愚公移山精神
1945 年,毛澤東在黨的七大閉幕詞中把愚公移山精神內涵定義為“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1986 年《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讓愚公精神滿神州——一九八六年元旦獻詞》把愚公移山精神內涵進一步定義為“堅韌不拔、埋頭苦干、鍥而不舍、知難而進,不達目的決不停止。”
隨著時代的發展,愚公移山精神也與時俱進,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升華為“咬定目標、苦干實干、鍥而不舍、久久為功。”
新時代弘揚愚公移山精神,就要久久為功。中華文明生生不息、中國革命薪火相傳,靠的就是這種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傳承與賡續。正是靠著一代代新時代人忘懷事功、無私奉獻、接續努力、不懈奮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才能永葆生機和活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展現出無比光明的前景。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高尚情懷,又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永不僵化、永不停滯,鍥而不舍、久久為功,團結帶領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接續奮斗!
6、蘭考——焦裕祿精神
★★焦裕祿精神★★
1945“焦裕祿精神”是一種向焦裕祿同志學習的精神,被習近平 概括為“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 對焦裕祿同志,總書記一直十分崇敬,視為人生榜樣。
習近平這樣評價焦裕祿同志的精神:“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 都永遠是億萬人們心中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永遠是鼓舞我們艱苦 奮斗、執政為民的強大思想動力,永遠是激勵我們求真務實、開拓 進取的寶貴精神財富,永遠不會過時。
7、信陽新縣——大別山精神
★★大別山精神★★
“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奮進、勇當前鋒” “堅守信念”是指大別山軍民憑借堅定的信仰,在白色恐怖和極 其困難的環境條件下,百折不撓,堅守大別山,凝結的是大別山 軍民對黨忠誠、是“大別山精神”的核心所在。
“胸懷全局”是指在革命的緊要關頭,為了革命的需要和全局的 利益,大別山區的軍民總是從全局出發,用自己的犧牲為全局的 勝利創造條件,凝結的是大別山軍民顧全大局、甘于奉獻的精神, 是“大別山精神”的風格體現。
“團結一心”是指在開創和堅持大別山的斗爭中,凝結的是大別 山軍民熱愛軍隊、服務人民、同心同德、攜手共進的精神,是“大 別山精神”的根本保證。
“勇當前鋒”是指大別山根據地不僅是我黨創建的全國最早的根 據地之一,凝結的是大別山軍民聽黨指揮、英勇善戰、“勇”字 當頭、積極進取的精神,是“大別山精神”的革命品質。
我們立足于弘揚革命傳統精神,旨在為全國各單位、各部門、各學校提供革命傳統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及紅色培訓服務,講好中國故事,增強文化自信。
洛陽旅游,找洛陽天天旅行社,國內外游,小包團,研學游學,會議會展,定房、定車、定票、定線路、定導游、定美食、定住宿。
有誰去過四八烈士紀念館嗎,展館陳列怎么樣?
四八烈士館于1946年12月建于東會鄉寨上村古廟內。1980年呂梁地區民政局修建四八烈士紀念館,并將原紀念祠內殉難紀事和烈士生平簡介石碑兩通及其它陳設物品全遷于此。舊館占地3000多平方米,展廳內設王若飛、秦邦憲、葉挺、鄧發、黃濟生等13位烈士的靈位、遺物、遺像、生平簡介、生前革命活動圖片、遇難飛機殘片。黑茶山半山腰還有建于1999年的“四八”烈士殉難處紀念廳。 “四八”烈士殉難處及“四八”烈士紀念館是山西省政府在建國初公布的首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12月被列為“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2009年12月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紀念館于2009年開工擴建,建筑面積2179㎡,停車場6000㎡,建有登山步行道5公里、旅游公路10公里,綠化景區2萬㎡,現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溫州歷史革命基地
【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 1956年7月1日,在浙江省溫州市江心嶼原普寂祥院廢址上建成。占地1873平方米。198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決定將其擴建為“二碑一館”,占地擴大為2700平方米。二碑:一碑為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碑,原國防部長張愛萍書題;一碑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紀念碑,書法家舒同書題。 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原名“溫州區革命烈士紀念館”,前身原為龍翔寺, 建于北宋開寶二年(969年),該寺解放前已破壞無遺。1956年平整地基,為紀念浙南地區在各個革命時期犧牲的烈士而建溫州區革命烈士紀念館。1987年8月1日,由溫州市民政局報經中共溫州市委辦公室批準改為今名。1990年進行了擴建,總面積2300平方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浙江省愛國主義教基地。溫州地區具有悠久的革命斗爭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早在1924年主不建立了新時代組織。為了緬懷先烈、繼承遺志,溫州地區專署、溫州市市委決定于1956年在心嶼建立“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 1952年,溫州市民政局據溫州市之一屆第五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提議開始籌建。1954年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民政廳批準,先利用興慶寺(今溫州博物館)辟設“溫州市人民革命烈士紀念館”。1956年,溫州區專員公署和溫州市人民委員會聯合決定,報經上級批準擇今址興建。是年7月1日開放,展出烈士72名。“文革”期間,烈士受到審查,展出對象、人數時有變動,正常開館受到影響。 1987年6月26日,溫州市人民政府據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主要領導薛駒、陳法文親筆批文,在原址奠基擴建,同時在館內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和挺進師紀念碑。1989年1月5日落成,10月1日試開放。 新館占地面積3190平方米,是老館的一倍多,館園呈長“回”字形,建筑物具民族風格。主體建筑有門臺、碑、館,另有回廊,紀念亭、餐廳、接待廳等附屬設施。綠化有銀杏、小葉楓、南洋水杉、五針松等樹種。門臺保持原貌;新碑高15米,是原紀念碑的3倍,館室二層建筑,面積相當于原館園的占地面積。館額、碑名分別請書法家沙孟海、舒同及張愛萍題書。 展覽內容按歷史時期劃分三個展廳,展出謝文錦、劉英等115名烈士事跡,結合宣傳1919年“五四”運動以來浙南革命斗爭歷史,突出宣傳紅十三軍的悲壯歷程和挺進師的艱難歲月,頗具特色。珍貴革命文物有中共浙江省委書記劉英在紅軍時代穿過的帶補丁的軍棉褲;和魯迅合影的木刻家林夫刻制的國內之一幅毛澤東肖像木刻;陳列展品中還有朱德、彭德懷、鄧穎超、楊尚昆、肖勁光、楊得志、羅瑞卿、葉圣陶、郭沫若、粟裕、葉飛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溫州烈士或烈士紀念建筑的題詞、信件(復印件)。館園“仰止”、“懷遠”兩亭有書畫家劉旦宅、溫奕輝題聯:“仰望崇碑懷烈士,止觀青簡慰忠魂”、“長懷尊敬以瞻仰,永遠流芳而頌揚”。 1988年1月30日,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隸屬溫州市民政局。年平均參觀人數在10萬人左右,是1987年全市紀念建筑物參觀總人數21萬的二分之一。編輯本段基本概況
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始建于1956年,占地面積3190平方米(建筑面積1985平方米),位于溫州市風景秀麗的國家4A級旅游區——江心嶼,由瞻仰廣場、紀念碑和陳列館三部分組成。其中有三個紀念碑一個陳列館,分別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紀念碑、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碑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游擊縱隊紀念碑;陳列館內設三個展廳和一個虛擬展廳,展出了從黨的創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如謝文錦、劉英等157名革命烈士事跡、史料和遺物。在虛擬展廳內展出溫州地區4800多位革命烈士的主要事跡。每年接待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部隊、大中院校中小學和社會團體200多個,近15萬人次。 紀念館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弘揚中華民族優秀革命歷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窗口。自1998年開始實行免費參觀以來,正確處理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牢固樹立“褒揚烈士、教育群眾”的意識,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加強內部環境建設,使紀念館更加整潔、莊嚴和美化,為社會樹立良好的形象,得到媒體及社會各界、市領導的好評。1988年1月紀念館被浙江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5年1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2001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 紀念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承擔著褒揚先烈、教育人民的歷史重任,承擔著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光榮使命,是黨員學習革命傳統、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課堂。紀念館充分利用地處風景區并結合重大節日和旅游旺季的特點,舉辦各種展覽參觀悼念活動,力求做到參與面廣、團體數多,使紀念館充分發揮自身在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中的顯著作用
黨建類展廳設計怎么做?
目前黨建展廳的傳播內容還是很多的,其核心就是為了傳達某企業、某地方上的黨建歷程、歷史,如果在可以運用多媒體、數字化的方式來展現相信效果會更好。
大部分的黨建展廳設計都是以紅色文化為主,同時還要結合自己的當地的情況來打造,富泰爾智慧展廳為您帶來了更多創意內容,讓您的黨建展廳更具有新鮮感。
黨建類展廳的設計,一定要找專業的設計公司,以蘇州橙牛設計設計營造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具有建筑裝飾設計甲級、 建筑裝飾施工一級、 展覽工程一級、 展覽陳列工程設計與施工一體化一級、 建筑幕墻工程設計與施工二級、 建筑智能化工程專業承包二級、機電設備安裝工程專業承包三級、 古建筑工程專業承包三級、博物館設計甲級、博物館施工壹級資質的高新技術企業。
更多問題請咨詢橙牛設計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