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國家博物館展廳介紹,以及國家博物館各個展廳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國家博物館展廳分布及各展廳主題
地下一層展廳包括古代中國展廳、公共服務區、演播室、劇院和學術報告廳,主要展出“古代中國”基本陳列。
劇場與學術報告廳層主要包括劇院、學術報告廳、專家樓。
一層展廳包括北區N1-N4展廳、南區S1-S5展廳、復興之路展廳、西大廳公共服務區和中央大廳(C1)。
二層展廳包括公共服務區、復興之路展廳、北區N8-N11展廳、南區S6-S10展廳。
三層展廳包括北區展廳N16-N19和南區展廳S11-S14、二號中央大廳C2。
開館時間:
9:00 — 17:00
(15:30止票,16:00停止入館,16:30清場,17:00閉館)
周一閉館(含國家法定節假日)

請問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哪?
地址 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
交通指南 2、4、10、20、37、52、54、120、728、802、特1 ·前門站
開館時間 8國家博物館展廳介紹:30—16國家博物館展廳介紹:3015:30停止售票-國家博物館展廳介紹,全周開放
網址 http://www.nmch.gov.cn/
國家博物館有那些展區和展區有什么文物
地下一層展廳國家博物館展廳介紹:包括古代中國展廳、公共服務區、演播室、劇院和學術報告廳國家博物館展廳介紹,主要展出“古代中國”基本陳列。
劇場與學術報告廳層:主要包括劇院、學術報告廳、專家樓。
一層展廳:包括北區N1-N4展廳、南區S1-S5展廳、復興之路展廳、西大廳公共服務區和中央大廳(C1)。
二層展廳包括:公共服務區、復興之路展廳、北區N8-N11展廳、南區S6-S10展廳。
三層展廳:包括北區展廳N16-N19和南區展廳S11-S14、二號中央大廳C2。
國家博物館中國近代展廳簡介
《復興之路》作為中國國家博物館改擴建工程竣工后推出的之一個基本陳列于2011年3月1日開幕。陳列得到國家博物館展廳介紹了中央領導同志的關心和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化部、財政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的指導國家博物館展廳介紹,曾于中共十七大召開前后和國慶60周年前夕數次修改完善,向公眾開放。這期間,國博堅持精心設計,精心制作,精心施工,并在材料、工藝、技術、設備等各個方面精益求精,打造精品,使陳列形成了十分鮮明的特點。
一、主題宏大
陳列通過1280多件套珍貴文物和870多張歷史照片,回顧了1840年 *** 戰爭以來的一百多年間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中國各階層人民在屈辱和苦難中奮起抗爭,為實現民族復興進行的種種探索,特別是中國新時代領導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光輝歷程,深刻揭示出歷史和人民為什么和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新時代,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深刻揭示出歷史和人民為什么必須始終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動搖。這是目前唯一一個全面展示中華民族170年復興之路宏大主題的陳列展覽。
二、內容豐富
陳列展示了從1840年 *** 戰爭到2011年初170年間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
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主線是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而英勇抗爭,尤其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新時代的領導下前仆后繼,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并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終于把一個極度貧弱的舊中國逐步變成繁榮昌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這一歷史的主線也是《復興之路》基本陳列的主線。但是,不同于一般的中國近現代、當代史陳列,《復興之路》基本陳列既把握歷史主線,又立足于中華民族復興的歷程,有所側重,有所取舍。因此,在內容體系方面,按照復興之路的主題將陳列分為五個部分:
之一部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主要展示 *** 戰爭以來,列強入侵,中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中國人民在屈辱和苦難中覺醒、奮起。
第二部分——探求救亡圖存的道路。主要展示仁人志士歷盡千辛萬苦,向西方尋求救國真理,但理想總不能實現,包括辛亥革命在內的種種努力都沒有成功。十月革命后,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馬克思列寧主義,建立中國新時代,中國人民的斗爭才走上科學社會主義指引的勝利發展道路。
第三部分——中國新時代肩負起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歷史重任。主要展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新時代人緊緊依靠和緊密團結全國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壓迫,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
第四部分——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主要展示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之一代中共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使古老的中國以嶄新的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第五部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主要展示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共中央領導集體,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做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提出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創立鄧小平理論,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共中央領導集體,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制定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綱領,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全面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領導集體,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求真務實,抓住機遇,開拓進取,提出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促進社會和諧,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開創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篇章。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
陳列的五個部分立足主題,高屋建瓴,層層推進,以豐富的內容再現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展示了中國新時代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偉大歷史轉變,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偉大歷史轉變,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變。昭示出沒有中國新時代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廳介紹.
復興之路》這個展覽,回顧了中華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華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華民族的明天,給人以深刻教育和啟示。中華民族的昨天,可以說是“雄關漫道真如鐵”。近代以后,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之重、付出的犧牲之大,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但是,中國人民從不屈服,不斷奮起抗爭,終于掌握了自己的命運,開始了建設自己國家的偉大進程,充分展示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的今天,正可謂“人間正道是滄桑”。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總結歷史經驗,不斷艱辛探索,終于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這條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華民族的明天,可以說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經過 *** 戰爭以來170多年的持續奮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的前景。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國家博物館的詳細介紹
國國家博物館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國家博物館展廳介紹,東長安街南側國家博物館展廳介紹,與人民大會堂相對稱布局國家博物館展廳介紹,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和原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基礎上組建而成國家博物館展廳介紹,是一座系統展示中華民族悠久文化歷史的綜合性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前身分別是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原先兩館合為一體,以中央大廳為界,北半部是中國革命博物館,南半部為中國歷史博物館。
該建筑于1958年11月動工,1959年與人民大會堂同時建成。為1959 年建國10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同年10月1日,在國慶十周年之際,開始接待觀眾。1961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整座建筑南北長313米,東西寬149米,總建筑面積達69000平方米。中央部位和兩翼的中部是四層建筑,其余部分為三層。在總出人口處,24根方柱組成國家博物館展廳介紹了富有中華民族風格的11孔巨型方柱式門廊,門廊兩端是兩座高達39.83米的柱樓。廊額上黃色和紅色石料鑲嵌成的多面紅旗簇擁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淺黃色的外墻和用玻璃磚鑲成的金黃翠綠的屋檐,色彩鮮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