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自然博物館線上展廳,以及自然博物館網上展覽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添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自然博物館有哪些展區
北京自然博物館現有四個大型基本陳列:古生物陳列(古爬行動物廳、古哺乳動物廳、生物起源和早期演化廳、無脊椎動物的繁榮廳)、植物陳列(綠色家園廳)、動物陳列(動物—人類的朋友廳,動物的奧秘廳)、人類陳列(人之由來廳)。這四個陳列構筑起一個地球上生命發生發展的全景圖,并以生物進化為主線,以生物多樣性為主要展示內容,向觀眾普及生命科學知識。
館內還設有幾個專題展館,如“人體真奇妙”、“水生生物館”、“恐龍世界”等,以及根據青少年心理特點新開辟的互動式探索自然奧秘的科普教育活動場所——探索角。同時,本館每年都會推出若干個臨時性展覽各種臨時性專題展覽,影響較大的包括“優生優育”、“人與生物圈”、“香港自然風光”、“人體真奇妙”以及連續12年推出的“動物生肖”展覽等,其中青春期教育展覽“男孩女孩”展覽被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評為“首都精神文明建設更佳活動” 獎和“首都精神文明建設更佳活動創意” 獎。目前博物館常年還保持1—2個優秀展覽在全國各地巡回展出。
近年來,北京自然博物館的專業展覽曾多次走出國門,如“中國恐龍展”曾先后在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韓國、日本、瑞典、芬蘭、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許多國家和地區展出。從1977年開始,還先后引進過“澳大利亞特有動物”、法國“性的自然史”、臺灣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的“鯨的故事”等展覽,1997年還與香港海洋公園聯合舉辦過“白鰭豚” 展覽。
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展廳
在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展廳中,藍色的裝飾暗示著大海是生命的搖籃。在距今5.3億年前的寒武紀早期,海洋中突然出現了大量的無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稱這種現象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本展廳復原了當時海洋的繁榮景象,講述了生命起源的理論,并以豐富的化石供觀眾欣賞和分辨,介紹了生物由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發展的復雜演化歷程。展覽詳盡記述了世界上著名的澄江動物群、埃迪卡拉動物群、凱里動物群、甕安動物群,還介紹了達爾文進化論的基本觀點和所面臨的理論挑戰以及生物進化歷史上的動物絕滅事件。
古無脊椎動物展廳
古無脊椎動物包括原生動物、海綿動物、腔腸動物、腕足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等門類。碩大的鸮頭貝矗立在本展廳門口,象征著無脊椎動物的繁盛歷史。展廳展示了一億多年前地球上的繁榮景象,詳盡講述了古無脊椎動物興盛衰亡的發展歷史。大量熱河生物群的古生物化石、特別是遼寧西部的帶毛恐龍化石都會引起觀眾的濃厚興趣。
動物-人類的朋友展廳
動物基本陳列包括:序(生物多樣性)、無脊椎動物、魚類、兩棲動物、保護動物、昆蟲世界等6個主題單元。
昆蟲世界 昆蟲在分類上屬于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是動物界中最龐大的一個類群。全世界已知昆蟲100多萬種,它們的分布極為廣泛,種群數量十分驚人。昆蟲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它們是生物多樣性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構成了自然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自然界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與人類的關系極為密切。《昆蟲世界》從“什么是昆蟲”、“昆蟲與環境”、“昆蟲的特化”、“昆蟲的一生”、“昆蟲的行為”、“昆蟲與人類”幾個方面展現了多彩多姿的昆蟲世界。
動物之美展廳
“動物之美——貝林捐贈世界動物標本展”以美國肯尼斯·貝林先生捐贈的世界各地的珍貴動物標本為基礎,還原了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生境,并結合中英文圖板和各種新奇的現代化展示技術手段,準確、科學地將非洲、北美洲、歐亞大陸等世界上更具代表性的野生動物栩栩如生地再現于觀眾面前,充分地展現了動物之美。 展示內容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狂野奔放的非洲原野、深邃迷離的北美洲叢林以及自然野性的歐亞大陸北部冰雪世界。展覽采用了超薄漸變式和卷動式展箱,在文字上也首次采用了完整的中英文雙語說明。該展覽通過把握空間、色彩和造型等設計要素,利用自然還原、藝術概括、互動啟發等現代展示手法,充分展示了紛繁多樣的具地域特點的動物及其生存環境,體現了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展示思路。展覽在10余種互動式展示項目中增加了許多新奇的展示手法,特別是各種聲、光、電技術和多媒體計算機技術運用加強了展覽的科技含量,豐富了展示手段并增加了觀眾的趣味性和觀賞性,如利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能在空中飛舞的蝴蝶、用三維技術制作的動物聲音世界、動物腳印的認知、動物毛皮的觸摸……這些都能讓觀眾在參與中感受動物王國,在歡樂中親近動物世界。
肯尼斯·貝林(Kenneth E. Behring),世界輪椅基金會創始人、主席,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1928年出生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幼年家境貧寒,但憑借堅韌不拔的努力,從汽車行業白手起家,成為一名成功的商人和投資家。貝林先生是一位有愛心的慈善家,他于2000年成立了世界輪椅基金會,致力于改善全世界弱勢群體的生活,為其慈善事業翻開了新篇章。貝林先生在世界各地收集和制作了很多動物標本,并在年事已高之時決定將眾多動物標本無償捐贈給北京自然博物館進行收藏和展示,這些制作工藝先進、形象逼真的野生動物標本,在逼真的生境背景的襯托下必將帶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產生深深的共鳴。
古爬行動物廳
古爬行動物廳向觀眾展示了生物界兩億多年前的景觀,并以總鰭魚、魚石螈、蚓螈和異齒龍為代表,演示了脊椎動物從水域向陸地發展的復雜過程。大廳中央展示了栩栩如生的恐龍骨架群,如中國人發現的之一條恐龍——許氏祿豐龍,體長達26米的井研馬門溪龍,稱王稱霸的霸王龍,小巧玲瓏的恐爪龍,背上布滿劍板的沱江龍,威風凜凜的永川龍,展翅翱翔的翼龍,稱霸海洋的魚龍。多媒體電腦可以讓觀眾欣賞到恐龍的原始埋藏狀態,并通過“化石搜尋器”來體味古生物學家挖掘恐龍化石的艱辛和樂趣,從模擬地層演示中體會到地球滄海變良田式的重大地質變化過程......
古哺乳動物廳
哺乳動物是由擬哺乳動物演化而來的。由于其特有的恒溫優勢以及中生代濕暖潮濕的氣候條件,哺乳動物得以復蘇和大發展。該展廳館分別詳細介紹了長鼻類、奇蹄類、偶蹄類、食肉類、靈長類和被子植物的演化歷程以及著名的山旺生物群。 在展廳中,觀眾可以看到階齒獸的復原圖和骨骼標本,它是恐龍絕滅后地球上同期更大的哺乳動物;可以欣賞到龐大的象類家族,包括赫赫有名的高4米長8米的黃河象和鏟齒象。觀眾還可以欣賞到一件十分引人注目的標本:目前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世界上之一朵花遼寧古果。
恐龍公園廳
“恐龍公園”以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的時間順序栩栩如生地復原了恐龍時代的面貌:活靈活現的蜀龍動物群,恐龍世界中弱肉強食的血腥場面,神秘莫測的侏羅紀大峽谷,恐龍時代海洋的繁榮景象,1.26億年前的熱河生物群…… 觀眾可登高俯瞰“恐龍世界”全貌,可穿越瀑布感受水簾洞奇景,也可駐足小型影視廳觀賞精彩的恐龍科教片。
植物世界廳
北京自然博物館《植物世界》大型植物專題展覽于2007年7月向公眾推出。展覽面積800余平方米,內容涵蓋陸地植物演化、植物功能和現代植物景觀三大主題,從史前滅絕的植物類群到今天多姿多彩的植物,從植物的微觀結構到植物群落和生態系統宏觀景觀,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植物的魅力。展覽運用了聲、光、電和多媒體等技術,以及先進的科學儀器,將植物學知識巧妙融合在景觀、動畫、科學實驗和游戲中。實現科學性、觀賞性和趣味性的完全統一,為觀眾展示了一個欣賞植物、認識植物的精彩世界。 植物演化部分是以早期陸地植物起源為起點,以陸地植物演化過程為主線,整體復原已經滅絕的多種植物類型,展示了早期陸地植物剛剛開始登上陸地的景觀,繁盛的蕨類植物景觀,裸子植物景觀和早期的被子植物景觀,展示著史前植物的神奇之美。 植物景觀部分是以現代的植物群落和植物生態系統為基礎,采用背景畫與前景植物相結合的手法,真實展現分布在我國不同地區的六種典型植物景觀:荒漠、典型草原、典型濕地、山地、熱帶雨林以及紅樹林植物景觀,營造出一個多姿多彩的現代植物世界。 植物功能部分是一個充滿動感、充滿活力、充滿趣味性的展示空間。分別針對植物的生長運動,運輸系統,光合作用,開花傳粉,種子散播和生存策略等內容,通過模型、標本、文字圖片等多種方式進行描述,巧妙地回答了植物作為地球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者,如何維持地球生態系統的有序運轉,如何實現自身結構和功能的相一致,如何適應其周圍的環境,實現與環境的和諧共存等等有趣的科學問題。
探索角
“探索角”是北京自然博物館吸收國外一些博物館的先進經驗建立的青少年活動場所,宗旨是打破博物館的傳統式展示,變被動的灌輸為主動的探索。 在這里,各項活動都鼓勵觀眾參與,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因為心理學研究表明,多種感官的共同協作往往比單獨的視覺或聽覺得到的信息記憶更深刻。
“探索角”分為幾大活動區,都向觀眾免費開放。在“報告閱讀區”里,觀眾可以自由閱讀科普書籍,還可以盡情上網檢索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兒童區”主要針對3-7歲的小朋友,他們在這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畫出他們在自然博物館中的所見所聞。在“試驗活動”區里定期組織專題實驗;觀眾還可以利用顯微鏡自由觀察微觀世界。此外,“探索角”提供了各種生物學模型供觀眾自行拼裝,還展示著美輪美奐的動物標本與知識牌,更為整個“探索角”增添了無窮樂趣。 在這里,注重的是培養孩子們的科學興趣、科學思維和探索精神,讓他們在輕松、快樂中掌握知識、發現問題和培養興趣。
動物的奧秘廳
《動物的奧秘》基本陳列是一個嶄新的精品展覽,展覽內容精練、準確,講究學術性,展品制作精益求精,具有可視性、娛樂性、可參與性、知識性、科學性、思想性以及可持續發展性和時代感。 《動物的奧秘》基本陳列展示內容新穎、功能完善、面貌一新,具體體現在展示內容和展示方式上,許多內容都體現了設計者的創新手法,在藝術形式上也有新的突破,采用了后現代語言和波譜式手法,給內容主題更好的烘托,使科學和藝術達到完美的結合,給觀眾以美的享受。
《動物的奧秘》完全擯棄了過去沿襲動物分類模式的作法,而是抓住了動物在形態、生理和行為等方面對生存環境的巧妙適應,從而成功地展現了動物生存和繁衍的主題,通過培養觀眾對動物奧秘的探求的濃厚興趣,達到提高保護動物的自覺意識、進行素質教育的目的。
《動物的奧秘》所展示的動物科學知識非常全面,不僅講述了各種典型棲息地的動物對環境的適應以及動物的休眠、遷移等主動適應環境的行為,而且包括動物的日常行為、動物之間的關系、動物的運動、感覺、覓食、防御、繁衍等方面的內容。在所展示的知識中還特別注重內容的趣味性,大量有趣的動物知識在展覽中隨處可見。 展覽中設計了大量寓教于樂的游戲項目,其中“鳥語圖”和“胭脂魚的成長過程”等展示內容都采用了現代化的展示技術手段。觸摸屏電腦中利用多媒體技術精心設計了“動物生存的奧秘”、“動物繁衍的奧秘”、“食物鏈”、“森林火災后的故事”和“動物之最”等有趣的內容。 動物的運動和求偶炫耀是其生命中最精彩的篇章。為了充分表現這一主題,展廳中通過彩色電視機播放的精彩畫面產生的視覺沖擊力,使觀眾不僅了解到動物的各種運動形式和奇妙的求偶舞姿等科學知識,更能得到美的享受,心靈得到凈化和升華。 《動物的奧秘》中的動物標本經過精心挑選,都是館藏的精品,其中有不少是采用了先進的生物塑化技術制作的新標本。展覽中最突出的一點是設計了大量的動物生態景觀,逼真的極地、荒漠等景觀靈活地再現了動物的各種生存環境
現在的開放的展廳包括:古代爬行動物、古代哺乳動物、世界動物展、植物世界、人體、恐龍公園、動物奧秘、鯨魚的密碼(收費)以及3D影院和探索角,3D過年的時候新增加了影片,探索角周末會舉辦些兒童活動。
法國國家自然博物館有什么展廳展示?
為了使研究人員們從非洲、阿拉伯地區以及南美地區帶回的各種稀有植物,在這里有生長繁衍的可能,1714年,自然博物館修建了之一座暖房。之后又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實驗室作為教學場所。法國大革命爆發后,國民公會于1793年通過法令將“皇家公園”改名為“國家自然博物館”。同一時期還建成了動物園、圖書館。盡管現在動物已遷往他處,但古老的圓形動物園的建筑仍然保留著,并全部修飾一新,成為博物館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動物標本展館是博物館的一所重要的建筑和組成部分,于1889年建成。收藏在這里的標本栩栩如生,巨大的恐龍、兇猛的食肉動物和剽悍的野牛一個個展現在觀眾面前;種類繁多的昆蟲標本顯示了自然界的奇妙;不同門類動物進化的陳列告訴人們34億年來地球生命演化的歷程和大自然經歷的漫長而巨大的變化。這里還設有一座表現動物遠古風貌的聲光展廳,更以其逼真的場面,吸引著觀眾。大量的浸制標本則收藏在一座地下標本館里,數量多達200余萬件。
礦物學與地質學的展館里收藏著24萬件礦物標本,其中以法國皇帝路易十四所搜集的1000件寶石和2500件隕石最為吸引觀眾。
博物館里還設有專廳,用以陳列那些曾經為人類科學文化進步作出卓越貢獻的有關學科的科學家雕像,他們或沉思,或凝視前方,一個個深沉含蓄,令人屏息駐足,肅然起敬。
博物館幽靜的草坪中央矗立著布封?居維葉的銅像。這位法國啟蒙運動的思想家、科學家、進化論的先驅曾在這里工作過50年,寫出過三十多卷的《自然史》。銅像手執一只鳥的標本,凝視著向他走來的人們,期待著后人為探索大自然的奧秘作出新的努力。
這里日益豐富的收藏品和門類眾多的實驗室以及各種先進的設備,不僅提供給在這里工作的700名研究者中的有關人員使用,也對世界各國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開放。它不僅是法國的動物學、昆蟲學、比較解剖學、植物學、人類學和礦物學的重要研究中心,也是一個科學普及教育中心。博物館還十分重視科學教育和多學科的臨時展覽。前幾年,它集中了300多位科學家,精心研究設計,舉辦了一個《性和媒介》的展覽,不僅在國內受到歡迎,也引起國際上的重視,曾應邀到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展出,獲得一致的好評。
在18世紀,自然博物館內曾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實驗室作為教學場所,后曾一度建成了動物園,雖然現已經遷往別處,但是已經成為博物館發展的里程碑。

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有什么展廳展示?
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建立于1869年。它的展品采集于世界的各個角落。置身館中,猶如踏進了知識的迷宮,形形色色的標本,使人眼花瞭亂。
博物館收藏著包括恐龍在內的脊椎動物化石標本33萬件。在恐龍展廳里有高達20多米、重30—40噸的雷龍,也有較小的霸王龍,它們有的食草,有的食肉。令人感興趣的是,這里展出的原角龍的骨架和蛋,其中有的竟是剛從蛋殼中孵化出來的極為難得的小原角龍標本。高聳在展廳內的巨大恐龍骨架,80%是真正的恐龍化石,也有一部分是復制品。這些標本有的來自加拿大的凍土帶,也有的來自美國西部,還有的發掘于蒙古的戈壁灘中。
館中收藏的魚類標本有100萬件。魚類廳中有400多種代表魚類,展示了世界各地人們不易見到的魚類。一條29米長的巨大蘭鯨模型高懸在空中,更加顯示出這個“魚中之王”的威力。
鳥類的陳列也是豐富精致的。在鳥類生物學廳內,有生活在6000萬年前的黃昏鳥和重達450千克的象鳥化石。在海洋鳥類廳內,有夏威夷、新西蘭等地奇異的鳥類。北美鳥類廳,則是世界上之一個用生態類群方法展出的展廳。
現存的哺乳動物約3900種,該館收藏的標本約250萬件。非洲象、非洲虎、亞洲羚羊和蘇門答臘犀牛等大型動物標本制作得栩栩如生,而且是按其生活環境、布置在模擬的立體布景之中,生動逼真。
在它的海登天文館里的隕石陳列中,有兩塊是世界著名的隕石,大的重340噸,小的重15.5噸。礦物館里有世界上更大更好的印度星狀藍寶石,重達563克拉,1964年曾被盜走,后來又被追回,重新展出。
人類學展廳,是它的重點展出內容之一。這里展示了印第安人、愛斯基摩人以及中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居民的風俗習慣、住所、用具、服飾和人體,其多采用立體布置。在一個印第安人的祭神儀式展項前,你可以看到,祭司手持法器站在中央,表情莊重,似乎正在念念有詞地祈禱,兩邊有兩位婦女盤腿而坐,虔誠之至地在聆聽,人物造型達到亂真的程度。
館中還專設一間“羅斯福紀念廳”,是為了紀念已故美國第26屆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對這座館的支持,里面展出了他青年時期從事考察工作的事跡。
在展出方法上,該館大量使用生態布景方法,一共有200個大型的展櫥,增加了生動的氣氛。近些年來,還應用了影視方法,制造出活動的、充滿生氣的背景,提供了更能襯托展覽內容的環境。在礦物廳里,是無光暗廳,在聚光燈的照射下,礦石、寶石等更顯現出它們五光十色的瑰麗的特點來。
這許許多多的珍藏,除了捐贈、購買以外,相當多的是靠該館的科學家們遠涉重洋親自采集的,他們的足跡已經遍及世界各地。
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內保存的恐龍化石
北京自然博物館有幾個展廳?
北京自然博物館現有四個大型基本陳列自然博物館線上展廳:
古生物陳列(古爬行動物廳、古哺乳動物廳、生物起源和早期演化廳、無脊椎動物自然博物館線上展廳的繁榮廳)
植物陳列(綠色家園廳)
動物陳列(動物—人類的朋友廳自然博物館線上展廳,動物的奧秘廳)
人類陳列(人之由來廳)
北京自然博物館是新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籌建的之一座大型自然歷史博物館自然博物館線上展廳,主要從事古生物、動物、植物和人類學等領域的標本收藏、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工作。本館曾先后被中央宣傳部和北京市政府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自然博物館線上展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組委會命名為“科學與和平教育基地”。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天橋南大街126號
北京自然博物館有什么展廳
北京自然博物館現有四個大型基本陳列自然博物館線上展廳:
古生物陳列(古爬行動物廳、古哺乳動物廳、生物起源和早期演化廳、無脊椎動物的繁榮廳)
植物陳列(綠色家園廳)
動物陳列(動物—人類的朋友廳自然博物館線上展廳,動物的奧秘廳)
人類陳列(人之由來廳)
北京自然博物館是新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籌建的之一座大型自然歷史博物館自然博物館線上展廳,主要從事古生物、動物、植物和人類學等領域的標本收藏、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工作。本館曾先后被中央宣傳部和北京市政府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組委會命名為“科學與和平教育基地”。
地址自然博物館線上展廳:北京市東城區天橋南大街126號
途經公交: 觀光1線 ,夜17路 ,夜2路 ,特11路,71路 ,72路 ,69路 ,35路 ,20路 ,17路 ,120路,110路 ,622路 ,專30路 ,夜11路 ,93路 ,106路,7路 ,832路高峰 ,105路電車 ,36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