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中國傳統文化展廳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地方文化展廳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添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重慶以傳統文化為特色的博物館是什么?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是保護、研究、展示重慶和三峽地區歷史文化遺產與人類環境物證的公益性文化教育機構,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基礎設施。中國三峽博物館與重慶市博物館合并共建,今后將掛兩塊牌子。它位于20世紀亞洲十大經典建筑的重慶人民大禮堂的正西端,兩者中間為4萬平方米的重慶人民廣場,三者共同形成“三位一體”的城市標志性建筑群。如果說重慶人民大禮堂是20世紀50年代重慶的標志性建筑,那么,中國三峽博物館將是21世紀初重慶的標志性建筑,一顆鑲嵌在山水園林的山城重慶心臟的璀璨明珠。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主體建筑氣勢宏偉,內涵深邃。除正面與人民廣場、人民大禮堂保持三位一體外,其余部分均順地勢地貌而建,并與山體融為一體,結合地勢高差與建筑的圍合與半圍合,呈現出山水主題的園林景觀,舒展平緩變化的體量似從山體中生長雕琢而成。工程總用地面積為2.9316公頃,主體結構長157.3米,寬98.085米,地面以上總建筑高度為25.2米,共5層,總建筑面積為42497平方米,為一類高層建筑,其中地下1層為文物庫房、車庫、設備用房,地上4層為展廳、報告廳、管理輔助用房。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框架抗震等級為三級,建筑結構安全等級及耐火等級均為一級,建筑耐久年限為100年以上。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的目標是“西部領先,全國一流,世界影響”。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將成為重慶城市文化的象征、城市文明的窗口和城市精神的名片。
設計一個展示中國文化的展廳用什么名字
傳統中國家中國傳統文化展廳,龍中國傳統文化展廳的傳人中國傳統文化展廳,歷史的今天,傳承文化
這些名稱都可以使用。
指定施工商中國傳統文化展廳:畢加展覽

2019國慶期間國家博物館開放時間 十一有哪些展覽
國慶十一期間國家博物館展覽推薦
國慶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中國傳統文化展廳了中國傳統文化展廳,國慶小長假中國傳統文化展廳你有什么樣的安排呢?不如來看展吧,今天,國家博物館有哪些展覽可供大家學習欣賞?國慶節期間國家博物館什么視乎開放?一起來看看吧中國傳統文化展廳!
博物館開放時間:2019年10月1日—10月2日暫時閉館,10月3日至10月7日正常開放
國慶十一期間國家博物館展覽推薦
①和合共生—臨漳鄴城佛造像展
展期:2019/8/6 - 2019/10/27
地點:北16展廳
票價:30元
②屹立東方——館藏經典美術作品展
展出時間:8月9日—11月9日
展出地點:國家博物館一號中央大廳、西大廳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70年后的今天,當時升起的紅旗、懸掛的紅燈籠、使用的禮炮和話筒,還有國歌唱片等24件文物在國家博物館最重要的展廳——中央大廳展出,一段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的珍貴影音資料循環播放,引領觀眾重溫“開國大典”,生動見證新中國成立這一偉大歷史時刻。
③時代新章——國家博物館工藝美術作品邀請展
展期:2019/8/6 - 2019/10/7
地點:國家博物館南1展廳
票價:免費
本次展覽通過秦城·發現遷陵、秦人·秦民生活、秦政·王朝縣政、秦朝·一統之制四個方面展開講述。
④小城故事—湖南龍山里耶秦簡文化展
展期:2019/8/6 - 2019/10/7
地點:國家博物館南1展廳
票價:免費
⑤烽火藝途——武石捐贈作品展
展期:2019/8/27 - 10/13
地點:國家博物館北4展廳
展覽分為刀與筆——宣傳的戰士、喜與歌——時代的新顏、思與憶——征途的回望、意與趣——芳草久已茂四個方面
⑥字載中華——中華精品字庫工程成果展
展期:2019年8月22日對公眾展出
展廳:北11展廳
門票:免費但需要預約
藝術和信息技術、漢字應用的高度融合,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舉措,對傳承中華文化基因、汲取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都有著重要的作用與意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⑦萬里同風——新疆文物精品展
展期:2019年7月9日—10月27日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北1展廳
票務:免費對公眾開放(但需提前預約)
新疆地處我國西北邊陲、亞歐大陸腹地,是古絲綢之路的樞紐、東西方文化交流匯聚之地,更是中華文明向西開放的門戶和中介。
⑧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
展覽時間:2019/9/17 - 11/17
展覽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北2 北3展廳
⑨心靈的暢想—梵高藝術沉浸式體驗
活動時間:2019年6月22日—2019年10月8日
活動地址:中國國家博物館
門票價格:60元—320元
黃山徽文化博物館簡介
該館是集徽州文化展示、收藏、旅游等為一體中國傳統文化展廳的國家大型地方綜合性博物館中國傳統文化展廳,也是國內唯一全面體現徽州文化主題的博物館。徽州文化保護實驗區授牌儀式也在黃山市舉行,實驗區地域包括黃山市現屬區、績溪縣及江西婺源縣在內的徽州文化保護實驗區正式授牌。由此,包括非物質形態在內的徽文化保護開始進入全面、動態的整體工作階段。
“徽博”集中展示徽文化精粹
置身于徽州文化博物館中,仿佛可以輕易穿透時間的暮靄,細細品讀那久遠的歲月。從一份份發黃的文獻、一張張珍貴的照片、一件件實物中找尋官、商、學者以及普通徽州人所散發的獨特哲學,從中感受皖南山川培育出的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發軔于秦初,崛起于南宋,鼎盛于明清,不僅包括獨具特色的徽州商幫、新安理學、徽派樸學、徽州戲曲、徽派建筑,還包括富有濃郁地域色彩的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州民間工藝和徽菜等,涵蓋了哲學、經學、史學、醫學、科學、藝術等諸多領域,是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典型標本和重要組成部分。
該博物館坐落在黃山市,占地157畝,建筑面積14000平方米,總投資7000萬元,是集徽州文化展示、收藏、研究、培訓、非物質文化遺產演繹、交流旅游觀光為一體的國家大型地方綜合性博物館。以徽州文化為基本內容、徽州地理山水為背景、徽派建筑風格為基調的一組多功能徽派風景園林建筑,由陳列區、收藏區、文化產業區等組成。開館當天,徽州文化博物館基本陳列展廳以“徽州人和徽州文化”為主題,分走進徽州、天下徽商、徽州建筑、徽州藝術、徽州科技等六部分布展,專題展廳則展出了黃山市各地館藏文物中遴選出的315件精品實物。
在中國館里有什么?急!
煙臺日報記者趙先超 鄭野軍 凌云鵬
中國館里面到底有些啥東西?記者為你解讀三大看點。
陸川電影8分鐘演繹30年
23日上午11時30分,記者進入中國館,電梯直奔49米展館更高層。在大廳排隊時,頭頂上倒放的一臺臺電視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播放的是全球各地普通人家的生活。
記者隨即進入一個環幕影廳,前方、左側、右側和天穹四面銀幕將觀眾緊緊包圍——陸川導演的 《歷程》開始了,這部8分鐘的影片,詩意濃縮了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的發展成就。四面銀幕有時放各自不同的畫面,相當于同時看了四部電影。有時各銀幕上的畫面是連續性的,比如水從最左側的銀幕上傾盆而涌,經過中間的銀幕,再到右側銀幕。
流動的《清明上河圖》
從影院出來,邁入“國之瑰寶”展廳,一條清澈的“河水”在腳旁嘩嘩流淌,墻面上是一幅流動的《清明上河圖》。說它流動,因為它不是一幅掛在墻上的普通畫,畫中人會走、會吆喝,有的挑擔行走,有的在做工。水在流動,船在水中行,1000多個活靈活現的人物和逼真的場景,立體真實地再現了中國宋代獨特的城市文明。如果你還感覺未盡興,不要緊,《清明上河圖》的真跡也在這里。在旁邊一個通道短暫排隊后,你就可以隔著玻璃、以最近的距離感受《清明上河圖》真跡的無窮魅力!
乘“火車”踏上尋覓之旅
國家館里還有一個重要的展廳是“尋覓之旅”。游客被志愿者引導坐上一輛可乘幾十人的電動小火車。小火車穿越“宣德門”、“開封府”等一個個“城市之門”,映入眼簾的是石橋、庭院、園林……在這里,可以發現和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建筑之美和生存智慧,“尋覓之旅”的主題全面體現了“東方之冠”的中華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