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辛亥革命博物館有幾個展廳的知識,其中也會對辛亥革命紀念館和博物館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添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辛亥革命博物館觀后感
展覽通過回顧1840年 *** 戰爭以來,中國各階層人民在屈辱苦難中奮起抗爭,為實現民族復興進行的種種探索,特別是中國新時代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光輝歷程,充分展示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新時代、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充分展示了歷史和人民為什么必須始終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動搖。復興之路總共分為五個大部分,之一部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部分,探索救亡圖存的道路;第三部分,中國新時代肩負起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重任;第四部分,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第五部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觀看復興之路的歷程,使我回顧了中華民族100多年來的強國之夢和不懈探索的偉大歷程。翔實的史料、恢弘的氣勢、深沉的語言、珍貴的歷史圖片,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復興之畫卷。100多年來,民族復興成為中國人民的執著追求。陜北延安,是中國新時代領導全國人民抗戰的圣地,民族復興的領導者在這里運籌帷幄。經歷了歲月的磨礪和洗滌,中國新時代領導著廣大人民群眾,為實現共產主義這個最終目標而不斷探索著、奮斗著、發展著、前進著,在這個歷程中,我們一齊哀悼,一齊歡呼,一齊奮斗,一齊感動。不論遇到什么,歷史事實都告訴我們:中國新時代領導的中國將會不斷發展、進步!在1840年 *** 戰爭以后,近代中國遭受了難以細說的屈辱。盡管孫中山先生向國人發出了“振興中華”的號召,并在1911年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但當時的中國并沒有徹底消滅封建制度,也沒使人民擺脫帝國主義的奴役。中華民族復興之路仍是一片渺茫。多少志士仁人為此嗟嘆!這種狀況直到中國新時代誕生,到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后才得以根本改變。在一個積貧積弱的大國進行前所未有的社會主義建設,盡管付出了很多努力也沒有使中國甩掉貧窮落后的帽子,于是,小平同志開創的改革開放新時期從1978年開始起步,中國人民從貧窮走向富裕,全國的生產力得到極大解放,國力大為增強,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巨大。民族復興之路在人們眼中也開始逐漸明朗了起來,而當我們步入21世紀后,這條偉大的復興之路更是清晰可見。自誕生之日起,中國新時代就始終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武裝并指導全黨。正是由于有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中國新時代才得以正確地判斷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明確了中國革命的對象、任務、動力、性質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中國新時代人不是以教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而是在堅持中發展,于實踐中創新,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隨時根據新的情況,提出并解決新的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因此,才有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的產生。科學理論的指導,中國新時代的領導,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中國的歷史就此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所實行的都是精英式的改良或革命路線,只有到了新時代這里,才找到了正確的前進道路。人民是新時代力量的源泉,勝利的保障,是歷史的主人。只有新時代一直自覺地更大限度地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這樣,它才有效地喚起人民,并將其團結在自己的周圍,使之成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主體力量。這一點是任何其他階級的政治力量始終沒有也是根本無法做到的。只有真正選擇了人民,才會最終被人民所選擇。一個有生命力的民族,這也是復興之路所給予人們的啟示。一個強大或追求強大的國家,都需要精神的力量。在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演進中,有過無數的輝煌,也曾多次經受各種天災人禍的考驗。尤其是近代百年,更是內憂外患,災難深重。但是,無論經受怎樣難以想象的磨難,偉大的中華民族總是能夠從坎坷中奮起,百折不撓,闖過難關,攀上新的高峰。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形成、發展并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也正是這樣一種精神,支撐、引導著我們從歷史中走來。這一精神的血脈,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然而,發展之中總有一脈相承,這就是要永遠保持民族的自尊、自豪與自信,時刻將祖國的利益和民族的尊嚴置于首位。可以這樣說,復興之路用事實證明,只有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可見,復興之路所證明的正是今天的中國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所面臨的,而且必須作出正確回答和正確選擇的根本問題,那就是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問題。這與黨的十七大所確定的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主題正好吻合,展覽選取各個歷史階段更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進行歷史重現,講述了中國從民族覺醒、民族救亡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實行改革開放、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新的歷史條
辛亥革命博物館的門票怎么領取啊?
辛亥革命博物館正式開放,觀眾可持證件領票入場。
時間:09:00—17:00(16:00停止入館),每周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領票:每個開放日向社會開放,更高限定發放參觀券2000張。每隔20分鐘100人次為一個批次,發票時間為每個開放日的上午9點至下午4點。
進館:零散觀眾當日在博物館北廣場領票處持有效證件(身份證、軍官證、殘疾證、學生證、老年證、護照)排隊領票,博物館正門驗票入館參觀。
20人以上團體人員須出示介紹信在團體領票窗口領票,從東側通道驗票入館參觀。65歲以上老人、殘疾人士須出示本人有效證件(殘疾人、老年證),1.4米以下兒童及行動不便者須有人陪護在團體領票窗口領票,從東側通道驗票入館參觀。
希望有幫助

辛亥革命·博物館的歷史
辛亥革命博物館全稱為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也稱武漢辛亥革命紀念館,武漢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館址為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舊址,也稱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辛亥革命軍政府舊址、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等,俗稱紅樓。 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是依托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舊址而建立的以紀念辛亥革命為主題的專題性博物館,也是湖北武漢辛亥首義文化的標志性景觀。館址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閱馬場廣場北端,西鄰黃鶴樓,北倚蛇山,南面首義廣場。舊址占地面積1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近10000平方米。因舊址紅墻紅瓦,武漢人稱之為紅樓。紅樓原為清朝政府設立的湖北咨議局局址,于1910年(清宣統二年)建成。1911年(農歷辛亥年)10月10日,在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幟下集結起來的湖北革命黨人,蓄勢既久,為天下先,勇敢地打響了辛亥革命的“之一槍”,并一舉光復武昌。次日在此組建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推舉湖北新軍協統黎元洪為都督,宣告廢除清朝宣統年號,建立中華民國 。隨即,辛亥革命領袖之一黃興趕赴武昌,出任革命軍戰時總司令,領導了英勇悲壯的抗擊南下清軍的陽夏保衛戰。武昌義聲贏得全國響應,260余年的清朝統治頓時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隨之終結。武昌因此被譽為“首義之區”,紅樓則被尊崇為“民國之門”。 經過建設和發展,這里已然并正在向辛亥革命的紀念中心及其史跡文物資料的保護收藏中心、陳列展覽中心和科學研究中心的目標邁進,并已先后被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中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的前身是清末設立的湖北諮議局局址,始建于1909年,于1910年(清宣統二年)建成。湖北諮議局舊址自成一個規整的院落,它的主體建筑諮議局議場是一幢磚木結構二層紅色樓房(俗稱“紅樓”),其建筑形式完全依照近代西方國家議會大廈,風格典雅莊重。 1911年(農歷辛亥年)10月10日,在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幟下集結起來的湖北革命黨人,蓄勢既久,為天下先,勇敢地打響了辛亥革命的“之一槍”,并一舉光復武昌。次日,取得武昌起義勝利的革命黨人在此組建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即湖北軍政府,推舉湖北新軍協統黎元洪為都督,宣告廢除清朝宣統年號,號召各省響應武昌起義,推翻滿清王朝,建立中華民國。隨即,辛亥革命領袖之一黃興趕赴武昌,出任革命軍戰時總司令,領導了英勇悲壯的抗擊南下清軍的陽夏保衛戰。武昌義聲贏得全國響應,260余年的清朝統治頓時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隨之終結。武昌因此被譽為“首義之區”,紅樓則被尊崇為“民國之門”。 因其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于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10月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之際,湖北省文化部門依托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建立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由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親筆題寫館名。
首憶園辛亥革命博物館2樓有什么
2樓是1號展區:晚期中國,清朝;唐才常漢口被捕;革命源起;孫中山赴檀山香
好像就這么多。。。我只記得這么多了。。。
武漢值得一去的博物館有哪些
一、湖北地質博物館 二、辛亥革命博物館 三、萬林藝術博物館 四、武鋼博物館 五、漢秀博物館 在武漢的大部分人都應該去過湖北省博物館,當然武漢的博物館肯定不止這一個,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幾個武漢非常值得一去的博物館,快來看看吧!
一、湖北地質博物館
館藏標本近萬件,其中珍稀標本數百件。本館藏有我國唯一、世界罕見的距今約6億年的“燈影恰尼蟲”化石還設有部分聲光電互動設施,是廣大青少年寓教于樂,流連忘返的好處所。
地址:武漢市利濟北路250附4(新世界對面)
開放時間:09:00-11:45,12:45-17:00(16:30停止入館)周日閉館
二、辛亥革命博物館
湖北省武漢市政府為紀念辛亥革命武昌首義100周年而興建的一座專題博物館。設有1個序廳、5個基本陳列展廳和1個多功能展廳。外形設計獨特,融合了中國傳統建筑元素和現代建筑特色。
地址:武漢市武昌區彭劉楊路258號(首義廣場南側)
開放時間:09:00-17:00(16:00起停止入場)周一閉館
三、萬林藝術博物館
萬林藝術博物館是一座武漢大學校內的藝術博物館,位于圖書館與中心湖之間,由校友陳東升捐資建造~登記身份證就行,里面顯然是個LOFT風格,大片的留白,非常適合拍照。
地址:武昌區科技路武漢大學內
開放時間:9:00——17:00,周一閉館
四、武鋼博物館
武鋼博物館是中國首家鋼鐵博物館,也是集展示、科普教育和接待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2010年11月,武鋼博物館掛牌為“省級科普教育基地”。
地址:武漢市青山區冶金大道30號
開放時間:上午09:00-11:00,下午14:00-16:00
五、漢秀博物館
館內集民俗、宗教、戲裝、飾品等四大類的1000余幅漢繡藏品。《九頭鳥》、《梅開五福盛世中華》、《古黃鶴樓》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漢繡精品集體亮相。其中不乏任本榮、張先松等漢繡傳承人的精品之作。
地址:漢陽區江堤中路11號
開放時間:08:30——1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