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極閣氣象博物館的建筑布局
中國北極閣氣象博物館將自然景觀與氣象歷史文化交融,主展館設于原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建筑群內,分古代氣象、近代氣象、當代氣象和現代氣象科技展示廳四個展區。在景觀區,設古代著名氣象歷史人物群雕和中國三千年氣象歷史記錄浮雕,展示古代氣象觀測儀器,凝練介紹數千年燦爛的中華氣象文明史。

添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從古觀象臺塔樓另一側下去,是一個依山而建的半月形院子。這里便是博物館的室內展廳了。入口處懸掛著匾額,上書“中國北極閣氣象博物館”,為時任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題寫。博物館分為古代氣象、近代氣象、現代氣象和現代氣象科技四個主題展示廳,建筑面積約1000平方米。
中國北極閣氣象博物館成為國內首個以氣象歷史為特點的專業性博物館,有著近1600年氣象歷史的北極閣,是中國近代氣象事業的發祥地,氣象博物館見證了我國氣象科技發展的全過程。北極閣有著近1600年的氣象歷史,是中國近代氣象事業的發祥地。
因亭閣位于明代“ 萬真武廟”后上方,故稱北極閣。北極閣是中國近代氣象發祥地,在中國氣象界和世界氣象界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北極閣上的中國北極閣氣象博物館是中國之一個氣象專業性博物館。

上海氣象博物館科學之夜活動介紹
科學之夜科學之夜旨在打造炫酷好玩的親子科技嘉年華,通過近距離體驗高科技產品、玩轉科學互動展項、觀看科學秀、實驗秀、脫口秀、科普劇等各類科學表演,參與科普小課堂等活動,在寓教于樂中感受科技的神奇魅力和創新活力。
今年的上海旅游節依然保留了這一傳統,79個景區(點)、博物館、美術館實行門票半價。活動:9月14日-10月6日優惠時間:9月15日-9月21日科學之夜科學之夜旨在打造一場炫酷好玩的親子科技嘉年華。
在參觀過程中,您還可以參加一些互動體驗活動,如模擬天氣預報、制作氣象儀器等。這些活動將使您的參觀更加生動有趣。 參觀結束后,您可以在博物館的咖啡廳休息一下,品嘗一杯咖啡或茶水。同時,您還可以購買一些紀念品,作為對這次參觀的紀念。總之,上海氣象博物館是一座非常值得一游的博物館。
交通方式:上海氣象博物館附近交通便利,你可以乘坐地鐵、公交或打車前往。最近的地鐵站是上海地鐵1號線的徐家匯站,出站后步行即可到達。門票信息:了解門票價格和是否有優惠政策。通常,學生、老年人和軍人可以享受門票優惠。部分特殊節日或活動期間,博物館可能會有免費開放的政策。
上海氣象博物館位于徐匯區蒲西路166號,周一閉館,周二到周日開放,原為徐家匯觀象臺舊址,是一幢紅灰相間的三層樓住宅,目前這里正在舉辦百年氣象風云展。
中國科技館主展廳都有什么
中國科技館主展廳設有“華夏之光”、“探索與發現”、“科技與生活”、“挑戰與未來”四大主題展區。中國科技館主展廳設有“華夏之光”、“探索與發現”、“科技與生活”、“挑戰與未來”四大主題展區。
中國科技館新館主展廳的四層分別代表以下主題:之一層是“華夏之光”,這一層主要介紹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和發明。第二層是“探索與發現”,這一層分為A、B兩廳,A廳主要介紹物質、電磁、宇宙等方面的科學知識,B廳則主要介紹數學、聲音、生命等方面的科學知識。
中國科技館主展廳分別有:“華夏之光”展廳、“科學樂園”主題展廳、“探索與發現”展廳、“科技與生活”展廳、“挑戰與未來”展廳。“華夏之光”展廳 展示了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及其對世界文明進步所產生的重要影響。
華夏之光這座中國之光展廳主要展示了中國古代輝煌的科技成就及其對中華民族乃至世界文明進步的重要作用。這是了解歷史的更好地方。探索與發現探索與發現展廳位于主展廳二樓,主要包括A、b兩個展廳,以多樣的展覽形式和互動手段,讓觀眾在參觀和體驗的過程中領略科學精神。
科技館的展品有:候風地動儀、水運儀象臺、水轉大紡車、神舟飛船與空間實驗室、神奇地球水的旅行。候風地動儀 是世界上之一架測驗地震的儀器。是我國張衡在東漢年間發明創造的。渾象是從外面觀看天象,郭守敬把渾象中間掏空,所有的星位都開孔,讓人可以座到渾象內部仰望星空,被稱為玲瓏儀。
中國科技館設有“科學樂園”“華夏之光”“探索與發現”“科技與生活”“挑戰與未來”五大主題展廳、公共空間展示區及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動感影院、4D影院等四個特效影院,其中球幕影院兼具穹幕電影放映和天象演示兩種功能。此外,新館設有多間實驗室、教室、科普報告廳、多功能廳及短期展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