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博物館的展館布局
甘肅省博物館的布局 甘肅省博物館平面呈山字型,中間五層,兩翼三層,后為展覽大廳,尾部有圓形講演廳。展覽大廳兩側有寬4米的回廊,與兩翼相連。建筑由蘇聯專家設計,風格獨特。

添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甘肅省博物館,位于甘肅省蘭州市,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展覽面積3萬平方米,收藏 歷史 文物、民族文物、近現代文物,以及古生物化石35萬件,是甘肅省規模較大的綜合性博物館。
秦文化博物館選址在我縣東新南路開發區,包括主體建筑和先秦文化廣場兩部分,項目占地面積43867㎡,其中博物館面積8350㎡,總投資概算3690.78萬元,由甘肅省建筑設計院在充分吸取陜西古建設計院和北京大學文博學院設計規劃的基礎上,完成了博物館的規劃設計。
進入甘肅省博物館,三樓有一個大型的恐龍展館,陳列著亞洲更大的蜥腳類恐龍——馬門溪龍。馬門溪龍,1947年在蘭州海石灣發現恐龍化石,根據發現的骨骼化石推測,它是目前亞洲更大的蜥腳類恐龍。恐龍身長可達22米,高近4米,頸長9米,體重可達40噸一一50噸。
甘肅省博物館設有五個常設展廳,分別分布在三層。如果您只有足夠的時間參觀一個展廳,您可以直接去二樓的絲綢之路文明展。著名的國寶“馬踏飛燕”就在這里。展館追溯絲綢之路的發展歷史,展出彩陶、青銅器、玉器、唐三彩、瓷器等相關文物。
坐落在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津西路南側,是一座省級地志性博物館。它的前身是1939年由中英庚子賠款董事會組建的甘肅科學教育館。甘肅省博物館占地100多畝,主樓呈山字型,中間主樓5層,兩翼各為3層,以回廊相連,建筑面積18000平方米。
博物館展廳布置設計怎么做?
懸吊式陳設——空中藝術的呈現如同博物館和天文館中的吊燈藝術,懸吊式陳設以空中視角為靈感,巧妙地將展品懸掛在半空,既展示了物品的真實面貌,又讓參觀者從遠處就能領略其風采。這種布局方式極具視覺沖擊力,為參觀者帶來別樣的觀賞體驗。
總平面布局:在設計展陳的總平面時,應依據展陳大綱的理解和把握,對展陳內容進行空間分配、展項的基本定位,同時考慮展陳流線、主要材料與技術設定等。在此過程中,還需注意無障礙設計以及后期維護維修的便利性。 展陳流線:一般情況下,展陳流線設計為從左至右的閱讀方向,沿順時針方向展開。
在展廳空間布局中,要突出重點展項,把最重要的展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通過邏輯地設計展示次序,編排展示規劃、對戰區的合理分配是利用空間達到更佳的展示成效的前提。因此展示空間要去展示內容聯合進行進行考慮,設計合理的參觀路線,讓展廳空間和諧統一。

臨時展室展覽內容需要經常更換,在設計中應單獨設置,并盡量設計成大空間。另外要注意,陳列室內應簡樸無華,不要喧賓奪主,以免影響陳列效果。總結:對博物館空間的布置正確的觀點是,博物館活動空間形式應具有靈活使用功能;空間組合應有利于綜合利用;博物館為多層時,應將活動頻繁人多的空間置于底層。
博物館展柜柜內設計要有人性化的視覺體驗 通過利用說明板、托架、背景板等要素與文物結合,形成一種立體感。并在此基礎上,把展柜的內部設計變得人性化。如:在視覺上,展臺的高度要在大部分參觀者的常規視覺范圍內。燈光運用得當,盡量做到無炫光、雜光,能給參觀者帶來舒適的視覺體驗。
對于非系統性和非順序性展出的大、中型博物館參觀路線要有選擇性,可全部參觀、也可靈活參觀,并方便中途退場。適當安排有間隔的休息場所,使觀眾視覺得到停頓,體力得到恢復,不至于過度疲勞。
展示空間平面布局的方法有哪些
1、視覺流程編排法 編排設計博物館展廳布置方式的視覺流程是一種“空間的運動”博物館展廳布置方式,是視線隨著各視覺元素在空間沿著一定軌跡運動的過程。通過設計的合理安排博物館展廳布置方式,利用視覺的移動規律,安排觀者的視線進行有序地觀看,使觀者獲得一個清晰、迅速、流暢的信息接受過程。
2、線性布置法 - 沿著展臺空間界面或線性路線排列,產生清晰、簡潔、有序的觀看線路。- 常見于博物館、美術館,如沿墻、環形、甬道布置。 中心布置法 - 將展品放置在中心,四周觀看,形成視覺焦點。- 適合展示重要或珍貴展品。
3、豎向排版 豎向排版,大多數應用在UI設計中,它打破了常規的橫向排版思路。這種版式突破固有規則對其的限制,反而是更為自由的排版。豎向版式也是源于平面設計,然后延伸到網頁設計中。
4、版式4:自由布局 自由布局對素材的運用要熟悉,容易造成畫面空洞或不協調,上圖的右上角+中左位置,均可以增加素材使畫面更加飽和。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整理分享的關于“平面設計中常見的排版布局有哪些博物館展廳布置方式?”的相關內容,希望對正在備考的你有所幫助。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的建筑布局
北京航空航天模型博物館是中國首座模型博物館,它包括以“小機場”為主的海陸空航模活動區,展覽大廳,制作車間和教學廳等4個主體建筑,占地面積92000平方米的綠化區環繞,動靜結合,一派田園風光。建筑布局北京航空航天模型博物館是以航空科普教育為主兼顧校內教學功能的科技類博物館。
中國航天博物館建筑布局綜述:中國航天博物館坐落在北京中軸線天安門以南十多千米處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內,建筑面積3500平方米,展陳面積達10000平方米。中國航天博物館由序廳、主體大廳、高科技應用成果廳、分類系統專業技術廳等展廳組成。中國航天博物館共有三層展廳。
第二層有22個廳,第三層是圖書館,服務臺和餐廳。博物館的正面和兩邊均為玻璃大廳,顯得晶瑩剔透,輕巧明快。懸在大廳中的飛行器就如同正在空中飛行的一般栩栩如生。火箭和宇宙飛行廳從介紹航天史開始,觀眾首先得知的是中國在13世紀即有火箭。大廳中還展出了19世紀英國人造出的火箭的樣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