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博物館的歷史
中國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China)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東長安街南側,與人民大會堂相對稱布局,是一座系統展示中華民族文化歷史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更大的博物館之一。國博藏品數量為100余萬件,集收藏、研究、展覽于一身。2011年3月1日國家博物館新館竣工。

添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民國九年11月(1920年),國立歷史博物館正式成立。 民國十五年10月(1926年),正式開館。1949年10月,改名為國立北京歷史博物館,隸屬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1950年3月,成立中央革命博物館籌備處。設址在北海團城,不久遷入故宮西華門武英殿。1958年10月,在天安門廣場東側修建新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于2003年2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直屬文化部。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基礎上建成,是一座以歷史與藝術為主、系統展示中華民族悠久文化歷史的綜合性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前身為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豐富、類型多樣、精彩絕倫,擁有近6000件國家一級文物,具有高度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國家博物館有的展廳分別叫什么名字?
中國現代藝術展廳:這個展廳展示了中國現代藝術家展廳命名分古代和今代的作品展廳命名分古代和今代,包括繪畫、雕塑、攝影等。游客可以欣賞到中國當代藝術的創新和多樣性。 世界文化遺產展廳:這個展廳展示了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包括長城、故宮、兵馬俑等。游客可以了解到中國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成就和貢獻。
國家博物館必看的展廳有中國古代展、復興之路、古代服飾展、古代佛像展、大唐風華館、青銅器館等。中國古代展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最必看的展廳是古代中國陳列。這個展廳匯集了五千年來中華大地全部可移動文物的精華,是展示中華文化發展的更佳場所。
地下一層展廳:包括古代中國展廳、公共服務區、演播室、劇院和學術報告廳,主要展出“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劇場與學術報告廳層:主要包括劇院、學術報告廳、專家樓。一層展廳:包括北區N1-N4展廳、南區S1-S5展廳、復興之路展廳、西大廳公共服務區和中央大廳(C1)。

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在哪個展廳幾樓 簡介 國家博物館是中國更大的博物館之一,也是更具代表性的。它位于北京市東城區天安門廣場的南側,是中國重要的文化遺產展示地。國家博物館內有數以萬計的文物,其中有許多珍貴的藏品。
整個館占國家博物館必看的展廳了整整地下的空間,特別特別大,里面的展品數量之多,之貴重令人咂舌,很多都是小學歷史課本中提到過,看名字大家都感覺很熟悉的寶貝,像“人面魚紋彩陶盆”、“商周四羊方尊”、“金縷玉衣”、“擊鼓說唱陶俑”等等,走馬觀花的看完也至少需要2小時。
細數河南省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看完你會覺得河南是真的牛
河南博物院建于1927年,現有館藏文物多達17萬件,是我國成立較早的博物館之一。 一個“中”字,道出了河南數千年 歷史 最核心的特質, 一個“都”字,成為河南博物院基本陳列的新的靈魂。 很多之前參觀過小館的游客,都對河南博物院以前的陳列“中原文明之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館之寶分別為:唐代早期——武曌金簡;商代早期——杜嶺方鼎;西周晚期——玉柄鐵劍;北宋晚期——汝官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春秋時期——蓮鶴方壺;春秋時期——云紋銅禁;新石器時代——骨笛;商代晚期——婦好鸮尊;西漢早期——四神云氣圖。
河南省博物院九大鎮館之寶是賈湖骨笛、婦好鸮尊、云紋銅禁、杜嶺方鼎、蓮鶴方壺、玉柄鐵劍、武則天金簡、四神云氣圖壁畫、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等。賈湖骨笛 賈湖骨笛1978年出土于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7000-9000年,屬于新石器時代裴李崗文化。
春秋·鄭 蓮鶴青銅方壺 1923年出土于河南省新鄭城關李家樓村,重點文物,重點保護。蓮鶴方壺,春秋中期青銅制盛酒或盛水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一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青銅館,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世上恐怕再也沒有如此優雅傲嬌的壺蓋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