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航天展廳設計圖,以及中國航天展覽館設計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添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如何設計一個有科技感的展廳
要想展廳富有科技感就需要在展廳設計中應用到各種多媒體數字化的技術和高科技手段航天展廳設計圖,通過多媒體數字化的技術和高科技手段來展示展現展廳中的展品,從而使展示出來的展品富有高科技色彩,這樣的展廳就是一個有著科技感超強的展廳。
其實富有科技感的展廳就是數字類型的展廳,數字展廳又叫做數字化展廳、多媒體數字化展廳等,是指以多媒體和數字化技術作為展示技術,使用最新的影視動畫技術,結合獨到的圖形數字和多媒體技術,以各類新穎的技術吸引參觀者,實現人機交互方式的展廳形式。
數字展廳集各種多媒體展覽展示系統為一體的綜合展示平臺,包括數字沙盤、環幕/弧幕/球幕影廳、迎賓地幕系統、互動吧臺、互動鏡面及觸摸屏等等。同時,由于融入航天展廳設計圖了各種高新科技技術,讓展廳極具內涵和吸引力,通過對視頻、聲音、動畫等媒體加以組合應用,深度挖掘展覽陳列對象所蘊含的背景、意義,帶給觀眾高科技的視覺震撼感,大大提升了品牌的價值。

中國科技館內部及樓層地圖
館內共5層樓,一樓包括航空航天展區、二灘水力發電模型和都江堰水利工程模型以及環幕4D影院;二樓包括機械展廳、電與磁展廳、機器人展廳、虛擬世界展廳、時光隧道等;三樓包括聲與光展廳、生態與環境展廳、天地萬象展廳等;四樓主要是青少年的科技展品,包括青少年科技展廳等;五樓還設有學術報告廳和院士廳。
中國空間站將建成三室兩廳還帶儲藏間,你知道中國空間站到底長什么樣子嗎?
據航天展廳設計圖了解航天展廳設計圖,中國空間站命名“天宮”航天展廳設計圖,基本構型包括1個核心艙和2個實驗艙??臻g站整體呈T字構型航天展廳設計圖,核心艙居中,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分別連接于兩側。
其中,天和核心艙全長16.6米,豎立起來,比5層樓還要高。更大直徑4.2米,比高鐵車廂的寬度還要大一些,可供3名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是我國目前研制的更大航天器。
從外觀上看,天和核心艙由節點艙、小柱段、大柱段三部分組成。
北京幾家航空航天博物館的區別
這些航空航天博物館各有特色,航天展廳設計圖你可以參考一下下面的資料!
中華航天博物館坐落在北京中軸線,天安門南十多公里處。1992年10月開展,建筑面積1萬余平方米,展出面積五千多平方米,是目前中國航天技術更大的展示窗口,曾先后被北京市人民政府、豐臺區人民政府命名為青少年教育基地。
中華航天博物館由序廳、綜合主體大廳、高科技應用成果廳、分系統專業技術廳等幾大部分組成。一層綜合主體大廳薈萃航天展廳設計圖了中國航天領域的主要產品,包括運載火箭、衛星的實物、模型、燈箱、圖片等。有設備齊全的學術報告廳,較高檔次的技術洽談間、貴賓室,可接待各種學術、技術交流會議;還可以內外合作,承接各類展覽。
中華航天博物館攬勝
火箭騰空,衛星遨游。位于北京南郊的中華航天博物館正?式開館了。這是目前亞洲更大的航天博物館,也是運用現代化手段和技術于展覽的更先進的博物館。
看,大廳左側,一枚長征四號運載火箭,如巨龍安臥其中,而左側的"火龍"、"震天雷"、"萬戶飛行"等景物展覽,則把人們帶到了被稱為"火箭故鄉"的中國古代。大廳正中是"星空在召喚"展覽,這里陳列著、"運行著"我國各種型號的衛星實體和模型,走進這里就像走進了撲朔迷離的星空世界。最令人驚嘆的是,大廳正前方3枚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正昂首凌空,象征著中國人民的尊嚴和昂揚的氣勢;而大廳正后方的模擬發射表演,則讓人置身于火箭發射現場,領略火箭發射時的緊張和激動。
整個博物館,以4枚運輸火箭和6顆衛星實物,數百種模型和近千張照片,構成了一幅中華航天騰飛圖。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成就,看到了中國的未來,增強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的信心航天展廳設計圖!
中國航空博物館(China Aviation Museum)
中國歷史上之一座對外開放的大型航空博物館、亞洲更大的航空珍品薈萃地。坐落在北京昌平大湯山腳下,是亞洲規模更大的航空博物館,于1989年11月正式對外開放。走進航空博物館,那高達十余米的館標就讓你為之一振航天展廳設計圖:乳白色的支柱斜托著一架通體潔白、正在緊急上升的單座輕型殲擊機,基座的正面刻著楊尚昆同志題寫的四個大字-志在藍天。博物館廣場中央,有一座“天魂”碑,它是用從泰山采集的一塊完整的黑色花崗巖制成,碑文為航天展廳設計圖:紀念為中華民族航空航天事業獻身的先人、同仁和朋友。
航空博物館占地50余公頃,有兩座規模宏偉的展廳-洞庫展廳和露天停機坪展廳舉辦“洞內、露天航空裝備展”。洞庫展廳是利用七十年代開鑿的儲機庫改造的,宏偉開闊,總面積達2萬平方米,主要陳列著我國各個時期有代表性的珍貴飛機:初教-5,結束了中國不能造飛機的歷史:殲-12,是我國完全自行設計的新式殲擊機;運-5,曾將總理的骨灰撒向祖國大地。
露天展廳主要陳列著世界各國制造的各種飛機,如世界上之一種使用渦輪螺旋槳動力裝置的英制“子爵”號運輸機,還有其它各類飛機精品。除此之外館內還設有“發動機系列展”、“珍品展”、“航空照相設備展”、“救生防護裝備展”、“毛主席座機展”等陳列。館內共有100多種型號的200多架飛機,還有地對空、雷達等航空展品共600余件,其中不乏精品。規模如此之大的航空專題博物館,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見的。中國航空博物館,是中國航空史的縮影,也是飛行器的博覽會
2007年8月20日,中國航空博物館經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北京航空館
北京航空館 位于海淀區學院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內,是以航空科普教育為宗旨兼顧校內教學的科技類博物館。 1986年10月對社會開放。 航空館展出面積9000平方米,包括兩個室 內展廳和一個室 外停機坪。東展廳的“航空史畫廊”,通過形象的圖片、逼真的模型、詳盡的文字向觀眾描述了人類航空之路。西展廳為“中國航空工業之窗”和“中國航天技術成就展”兩個展覽,全面展示了新中國航空航天工業發展的歷程,是人們了解我國航空成就的窗口,也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室外停機坪是航空館最引人注目的地方,這里展示了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飛機 30余架,其中有戰斗機、轟炸機、殲擊機、偵察機、直升機以及各種民用飛機等。幾乎每一架飛機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圖-2轟炸機參加過解放江山的戰斗;米格-15戰斗機在抗美援朝中,打敗過美國入侵者;強-5是我國自行研制的超音速高空殲擊機;L-60通用機則是捷克政府贈與劉少奇主席的禮品 !
北京航空航天模型博物館
[展館簡介]
占地26000平方米的航模館,環境優美,展品豐富,動靜結合,它集科技性、軍事性、娛樂性于一體,是孩子們接受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和未來飛上藍天的搖籃。此外,還可利用場地動手制作、放飛訓練、一展才華。節、假日上午10:30舉行的大型仿真飛行表演 (惡劣天氣除外,門票補差價)倒飛、空投、特技、攻擊等等,緊張刺激,目不暇接
月球基地平面圖
建造月球基地與建造太空城市一樣航天展廳設計圖,對于普通人來說是一件不可思議的神奇事兒。但這件神奇的事兒卻早已明確擺在航天展廳設計圖了科學家面前,航天展廳設計圖他們不僅對之進行了長期探索,而且正在準備進行具體實施。
美國是更先決定創建月球基地的國家。據報道美國已決定耗資1000億美元,建立臨時月球太空城。這一計劃將分階段進行。最初建立臨時基地,人數從十幾人逐步增加到數十人,他們將在月球進行礦物開采和冶煉試驗,并為建造永久基地做準備。2007年建成中小型永久基地,人數增加到百余人,逐步形成從開采、冶煉到運輸的整套生產系統。最后是在月球上建成一個可以容納千人的月球城,各種類型的生產、生活、娛樂設施日趨完備,物資自給自足有余,還可以“出口”地球。
美國的這一月球基地藍圖,占地8000平方米,是一座圓形3層建筑物,直徑64米,每層高4.5米。屋頂由混凝土建造,再覆以月球土,厚0.7~2.5米。墻壁分內外兩部分,外墻6層,厚1.4米,內墻厚2.5米,內外墻中間夾0.7米厚的月球土,主要用于防宇宙射線、太陽風,以及隕石的撞擊。另外建筑物中間還有一個圓形防空洞,一旦建筑物受損,大氣外泄,人可以躲入其中避難。
與此同時,日本由未來工程學研究所牽頭,召集能代表日本水平的大學、研究所以及20多家企業的技術專家,成立了“月球基地與月球資源開發研究會”,也提出了一份月球基地的建設藍圖。這一藍圖計劃分為5個階段實施。之一階段從本世紀末到下世紀初,主要對月球進行調查探測,用機器人為基地選址,繪出月球資源分布圖。第二階段從2004年開始,建設可供6~8人居住的直徑為6米、長為11米的基地,人們可以不定期地在這里工作,時間為幾天到幾周。2010~2020年為第三階段,基地擴大到可供8~32人居住,建成可防止陽光強烈輻射的保護裝置,工作人員可在這里連續工作3~12個月。2020~2030年為第四階段,基地進一步擴大,工作人員增至64~125人,居住時間長達1~5年,逐步解決氧氣自給問題和農場建設問題。2030年以后進入第五階段,基地做到完全自給自足,開始進行能源生產,月球和地球之間開辟定期航線,使月球基地成為人類在地球以外建立的之一個真正的太空居民點。
人類要在月球表面正常生活居住,首先離不開必不可少的淡水和氧氣,而月球上既沒有水又沒有空氣。這怎么辦呢?科學家發現月球的沙土含有很多的氧,他們便提出了用月球沙土制造淡水和氧氣的設想。這一設想是先用鏟車自動挖掘月面的沙土,從中選出含氧的鐵礦物,然后用氫使含氧鐵礦物還原,便可制得淡水了。有了水,通電使水電解,得到的是氧氣和氫氣。氧氣經液化貯存,隨時可向基地居民供應。最初用作還原劑的氫可以從地球上運來,生產開始后電解水獲得的氫即可循環使用。據估計,190噸月球沙土含有15~16噸含氧鐵礦物,可制得1噸氧氣。而1年只需要生產1噸氧便可維持月球上10人生存的需要。
其次,人類要在月球自給自足系統中生活,還必須保證食物供應。食物從哪里來呢?近幾年來,科學家在太空站上進行了大量的生物實驗,先后培育出了100多種“太空植物”,其中包括小麥、玉米、燕麥、大豆、西紅柿、蘿卜、卷心菜、甜菜等。而且證明在太空失重條件下,在月球土壤中植物種子發芽率更高,生長更快,開花或抽穗時間更早??茖W家還對一些動物進行了試驗,證明失重狀態不會影響新生命的誕生。在太空站里,果蠅能像在地球上一樣交配、產卵、繁殖后代;蜜蜂會筑巢,蜂王照樣生兒育女。送上飛船的60只鵪鶉蛋,返回地面后仍能孵化出小鵪鶉。在飛船上擱置了59天的魚卵,回到地面全都順利地孵出了魚苗。哺乳動物也不例外,雌鼠、雄鼠放在籠子里送上太空,照樣合歡同居,雌鼠照樣受孕懷胎,回到地面后產下了之一代“太空鼠”。因而只要在月球上建立起月球農業和養殖業基地,月球上人的食物來源是有充分保障的。
第三是月球基地的能源供應更不成問題。因為月球上無風無雨,晴朗無陰,終日有陽光照射,而且沒有大氣吸收,太陽的輻射強度大約是地球上的1.5倍。因此,月球上完全可以利用太陽能來照明、供熱、采暖、發電。當然,必要時還可以在月球上建立核電站,以保證基地能源的充足供應。
參考資料:http://218.63.248.165/Resource/Book/Edu/SZJY/TS013058/0014_ts013058.htm
北京有幾家航空博物館?
這些航空航天博物館各有特色,你可以參考一下下面的資料! 中華航天博物館坐落在北京中軸線,天安門南十多公里處。1992年10月開展,建筑面積1萬余平方米,展出面積五千多平方米,是目前中國航天技術更大的展示窗口,曾先后被北京市人民政府、豐臺區人民政府命名為青少年教育基地。 中華航天博物館由序廳、綜合主體大廳、高科技應用成果廳、分系統專業技術廳等幾大部分組成。一層綜合主體大廳薈萃了中國航天領域的主要產品,包括運載火箭、衛星的實物、模型、燈箱、圖片等。有設備齊全的學術報告廳,較高檔次的技術洽談間、貴賓室,可接待各種學術、技術交流會議;還可以內外合作,承接各類展覽。 中華航天博物館攬勝 火箭騰空,衛星遨游。位于北京南郊的中華航天博物館正 式開館了。這是目前亞洲更大的航天博物館,也是運用現代化手段和技術于展覽的更先進的博物館。 看,大廳左側,一枚長征四號運載火箭,如巨龍安臥其中,而左側的"火龍"、"震天雷"、"萬戶飛行"等景物展覽,則把人們帶到了被稱為"火箭故鄉"的中國古代。大廳正中是"星空在召喚"展覽,這里陳列著、"運行著"我國各種型號的衛星實體和模型,走進這里就像走進了撲朔迷離的星空世界。最令人驚嘆的是,大廳正前方3枚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正昂首凌空,象征著中國人民的尊嚴和昂揚的氣勢;而大廳正后方的模擬發射表演,則讓人置身于火箭發射現場,領略火箭發射時的緊張和激動。 整個博物館,以4枚運輸火箭和6顆衛星實物,數百種模型和近千張照片,構成了一幅中華航天騰飛圖。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成就,看到了中國的未來,增強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的信心! 中國航空博物館(China Aviation Museum) 中國歷史上之一座對外開放的大型航空博物館、亞洲更大的航空珍品薈萃地。坐落在北京昌平大湯山腳下,是亞洲規模更大的航空博物館,于1989年11月正式對外開放。走進航空博物館,那高達十余米的館標就讓你為之一振:乳白色的支柱斜托著一架通體潔白、正在緊急上升的單座輕型殲擊機,基座的正面刻著楊尚昆同志題寫的四個大字-志在藍天。博物館廣場中央,有一座“天魂”碑,它是用從泰山采集的一塊完整的黑色花崗巖制成,碑文為:紀念為中華民族航空航天事業獻身的先人、同仁和朋友。 航空博物館占地50余公頃,有兩座規模宏偉的展廳-洞庫展廳和露天停機坪展廳舉辦“洞內、露天航空裝備展”。洞庫展廳是利用七十年代開鑿的儲機庫改造的,宏偉開闊,總面積達2萬平方米,主要陳列著我國各個時期有代表性的珍貴飛機:初教-5,結束了中國不能造飛機的歷史:殲-12,是我國完全自行設計的新式殲擊機;運-5,曾將總理的骨灰撒向祖國大地。 露天展廳主要陳列著世界各國制造的各種飛機,如世界上之一種使用渦輪螺旋槳動力裝置的英制“子爵”號運輸機,還有其它各類飛機精品。除此之外館內還設有“發動機系列展”、“珍品展”、“航空照相設備展”、“救生防護裝備展”、“毛主席座機展”等陳列。館內共有100多種型號的200多架飛機,還有地對空、雷達等航空展品共600余件,其中不乏精品。規模如此之大的航空專題博物館,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見的。中國航空博物館,是中國航空史的縮影,也是飛行器的博覽會 2007年8月20日,中國航空博物館經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北京航空館 北京航空館 位于海淀區學院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內,是以航空科普教育為宗旨兼顧校內教學的科技類博物館。 1986年10月對社會開放。 航空館展出面積9000平方米,包括兩個室 內展廳和一個室 外停機坪。東展廳的“航空史畫廊”,通過形象的圖片、逼真的模型、詳盡的文字向觀眾描述了人類航空之路。西展廳為“中國航空工業之窗”和“中國航天技術成就展”兩個展覽,全面展示了新中國航空航天工業發展的歷程,是人們了解我國航空成就的窗口,也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室外停機坪是航空館最引人注目的地方,這里展示了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飛機 30余架,其中有戰斗機、轟炸機、殲擊機、偵察機、直升機以及各種民用飛機等。幾乎每一架飛機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圖-2轟炸機參加過解放江山的戰斗;米格-15戰斗機在抗美援朝中,打敗過美國入侵者;強-5是我國自行研制的超音速高空殲擊機;L-60通用機則是捷克政府贈與劉少奇主席的禮品 ! 北京航空航天模型博物館 [展館簡介] 占地26000平方米的航模館,環境優美,展品豐富,動靜結合,它集科技性、軍事性、娛樂性于一體,是孩子們接受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和未來飛上藍天的搖籃。此外,還可利用場地動手制作、放飛訓練、一展才華。節、假日上午10:30舉行的大型仿真飛行表演 (惡劣天氣除外,門票補差價)倒飛、空投、特技、攻擊等等,緊張刺激,目不暇接 價格嗎不清楚了,我沒去過,只是見過
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博物館有什么展廳展示?
1957年,博物館開始增添火箭和航天技術方面的展品,1966年起使用現在這個館名。1972年由政府出錢,用4400萬美元建成了博物館的新大樓,又用1000萬美元安裝了博物館的各種設備。1976年7月1日在美國成立兩百周年之際,航空航天博物館隆重開展。
博物館的新館長209米,寬69米,高26米,可同時容納8000名左右的觀眾。之一二層有22個廳,第三層是圖書館,服務臺和餐廳。博物館的正面和兩邊均為玻璃大廳,顯得晶瑩剔透,輕巧明快。懸在大廳中的飛行器就如同正在空中飛行的一般栩栩如生。
火箭和宇宙飛行廳從介紹航天史開始,觀眾首先得知的是中國在13世紀即有火箭。大廳中還展出了19世紀英國人造出的火箭的樣品。此外還有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中的主人公周游月球時乘坐的炮彈——“哥倫比亞”的模型。此廳還介紹了20世紀俄國、美國和德國等國家的學者。錄像《幻想與現實》把觀眾從早期科幻雜志和科幻電影片斷帶進了現代航天技術。人們可以了解到現代火箭和火箭發動機的工作原理。在大廳中央陳列著不同類型的火箭發動機,從最簡單的飛機起飛用的火藥發動機到離子發動機。宇航服是航天飛行必不可少的裝備。大廳中介紹了從潛水服到科幻影片《2001年太空游記》中的航天學者服裝的歷史。
飛行里程碑大廳展示了人類如何一步步實現飛行的理想。這個大廳展出了航空航天史上各階段的飛機和宇航設備。觀眾們常排著隊耐心地等上半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以便摸一下大廳的一塊真正的月球石。它是從寧靜海采來的、三角形的40克火山玄武巖片。
宇宙廳,它展出了更大的火箭和宇航技術裝置的樣品,像一座多層樓房一樣巨大的“天空實驗室”。大廳中還展出了對接成一體的“阿波羅號”宇宙飛船和“聯盟號”宇宙飛船。美國航天飛機的模型和安放在航天飛機貨艙中的歐洲軌道實驗室“太空實驗室”的部分裝置也陳列在此廳中。沒有機會到基地去的人在此可以看見真正的火箭。其中有“婚神星號”和把美國之一個人造地球衛星送上太空的“先鋒號”。和宇宙廳相連接的是位于玻璃大廳樓頂頭的《研究月球的飛行器及設備》廳,那兒展出了20世紀60年代用于研究月球的無人駕駛的宇宙飛船“游騎兵”、“測量員”和“月球軌道站”的樣品。和它們并排放置的是阿波羅飛船的月球艙。
要真正了解登月航行的過程,就要去參觀介紹月球探險的“阿波羅”飛向月球大廳。從“阿波羅”飛向月球大廳下來,來到“從神話走向科學,漫游星際”大廳,此處介紹了宇宙概念形成的過程和宇航員在此認識過程中的作用。觀眾可以看到各種天文儀器,從古老的到現代的,以及在太空實驗室中使用的天文望遠鏡。通過計算機技術可以親眼看到銀河的產生過程。
衛星廳中展出了各種衛星系統的工作原理,展出了1960年開始出現的氣象衛星樣品。觀眾在此還可觀看到“地球資源衛星”所拍攝的地球資料片。
博物館中的電影院和天文館是參觀的最后一站,電影院可容納500名觀眾。天文館大廳可容納300人。博物館還是個研究航空航天史的國家研究中心。它的圖書館中有3萬本以上的書籍和期刊、成萬份技術報告。它的檔案館中有成百萬份的文件和沒有實施的方案、制定宇航計劃的參加者的回憶錄、載人宇航飛行時的錄音、美宇航局收集的大量的行星照片等,對培養航天學者有很大幫助。
航空航天博物館開館后成了美國首都的游覽勝地,每年大約有1500萬美國人和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來此參觀,每個星期至少有8萬人。
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博物館內保存的各式各樣的飛機
中國更大的航空博物館在哪里?
中國航空博物館是中國之一座對外開放的大型航空博物館、亞洲更大的航空珍品薈萃地。座落在北京昌平大湯山腳下。籌建工作始于1986年10月,經過三年時間的采集裝修,于1989年11月11日正式向社會開放。目前,共收藏飛機91種163架,導彈、雷達、高炮等武器裝備600余種。
該館的宗旨是建立航空實物檔案,弘揚中華文化,普及航空知識,振奮民族精神,加強內外交流,促進科技發展。
該館一期工程占地約20萬平方米,由山洞大展廳、珍寶館展廳和露天展區組成。山洞展廳面積為20000平方米,拱型頂上鑲嵌265盞圓燈,構成繁星點點的景觀。兩側兩條光帶,把展廳裝點得更加寬敞明亮。珍寶館展區面積為600平方米,露天展區面積為40000平方米,此外,還有9000平方米的地面防空武器裝備存放場。待二期工程建成后,其整體面積將達到53萬平方米。山洞展廳的展品從中國古代的航空發明與發現到當代使用的高空高速殲擊機,從近代引進國外的航空器到國產的各種類型飛機,依照歷史的時序陳列于大型展廳兩側,構成了航空歷史長河的壯麗景觀。現任空軍司令員王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所駕戰鷹——米格-15比斯,就停放在這里。展廳右側還展出自己復制的中國航空史上著名的飛機——馮如二號、樂士文一號和列寧號。另有蘇聯、美國、法國、日本、加拿大、捷克等國制造的多種型號飛機。其中,日本制造的99式高級教練機,蘇聯制造的波-2、拉-9、拉-11、圖-2、雅克-12,美國制造的P-51、L-5等飛機均為世界航空珍品,具有極高的文物收藏和觀賞價值。展廳左側是新中國生產的飛機系列,從自行制造的之一架初教機、之一架殲擊機到具有獨特設計格局的輕型殲擊機殲-12,完整地記載著新中國的航空工業發展和人民空軍的發展歷史。展廳的后部還展出雷達、導彈、高炮等其他武器裝備。
珍寶館里分三個展室。之一展室展出了航空博物館自己制作的各型遙控飛機模型和象真飛機模型;第二展室展出的是外國政府首腦贈送給中國黨和政府領導人的珍貴禮物;第三展室展出的是外國軍事代表團、航空界朋友以及其他友好人士贈送給人民空軍的精美軍徽、部隊徽等禮品。
露天展區收藏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在50、60年代乘坐過的飛機,斯大林送給毛澤東的生日禮物——圖-4重型轟炸機,在“駝峰空運”、建設西藏、邊界反擊戰中屢建戰功的C-46大型運輸機,參加“兩航”起義的康維爾-240、C-47以及英國的子爵式、圖-124、三叉戟等大型客機。
該館還設有航空汽炮打靶、登機游覽、模擬飛行等航體游藝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