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學校德育展廳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學校德育展廳布置要求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添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德育陣地有哪些
編者按:思政課是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學校德育展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核心課程。安吉教育推出“兩山”思政課堂學校德育展廳,積極探索“兩山”理念指引下的德育實踐,對學生持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助他們扣好人生之一粒扣子,做新時代“兩山”好少年。
三維度五陣地 打造多民族德育文化
第十小學作為一所新居民學校,很多學生來自云貴川等少數民族聚集區,少數民族學生占在校學生的1/3左右。對學生進行民族文化教育、尊重各民族的歷史、增強民族團結教育成為學校的一個重要德育課題。經過多年來的不斷摸索,多民族文化育人的德育新體系正在構建,多民族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正逐漸成為學校辦學的指導方針,成為學校德育建設中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三個德育維度管理
三個維度管理是指:主題德育活動彰顯多民族文化;特色德育陣地挖掘多民族文化;日常德育滲透多民族文化。
1.主題德育活動彰顯多民族文化。以主題式活動為載體落實多民族文化教育課程,精心設計載體每個專題活動,及時評價反饋。“一班一民族,一族一導師”。成立了少數民族學生成長導師團,導師作為少數民族孩子生活的指導者、學業的輔導者、心理的疏導者、思想的引導者。發掘少數民族的文化資源,作為一種鮮活而生動的課程資源,讓本民族的學生了解自己民族的知識,接受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的熏陶,做到一族一品牌。引領孩子們繼承和發揚本民族特長,選擇一個重點,形成特色。由德育導師引領本民族的孩子們設計宣傳方案,借助國旗下講話、紅領巾廣播站、黑板報、宣傳櫥窗等途徑宣傳本民族知識,以其最貼近生活的鮮活實例,融入或穿插于其中,以其靈動的活動形式查一查、問一問、唱一唱、跳一跳等,生活體驗被充分激活,進行更有價值的民族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創造活動,確保德育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特色德育陣地挖掘多民族文化。依托現有教材,發掘拓展民族元素,將德育教育在學科教材中進行融入拓展,道德與法治課加強民族團結教育,音樂課融進民族音樂、民族舞蹈教學,美術課民族繪畫、民族服飾、民族工藝品,提升民族榮譽感、使命感教育。學校開展“七彩民族社團”活動。開設門球社團、書畫社團、“輕舞飛揚”跳繩社團、“民族人物剪”社團、音舞社團……學校根據難度大小,不同年級學生可自由選學校本教材內容,讓學生了解認識了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增強了不同民族學生之間的親和力,從而使他們之間更加和諧、團結。
3.日常德育工作滲透多民族文化。日常管理中,將多民族文化教育課程與班隊活動、國旗下講話、黑板報、手抄報等載體有機整合。將多民族文化教育與與美麗學校創建、美麗班級創建、課堂教學、少先隊活動相結合,以“民族雛鷹在行動”為載體,嘗試一條有全體教師參與,全體學生參與,全學科參與的德育有效新路,構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學科、德育評價體系。“民族雛鷹在行動”——雛鷹獎章設兩大類:基礎章、特色章。各中隊每學期考評兩個基礎章,根據《第十小學小組自主評價手冊》,每日一小評,每周一中評,每月一大評的要求,學期期末綜合大考評。為了使爭章活動形象生動和激勵隊員的爭章興趣,學校創設了“五個特色卡和一個金卡”為特色民族章的標志,使爭章活動更加形象、扎實、有效。之一層激勵:爭卡。將特色卡按照學科在月初發給任課教師,由教師根據學科特點和隊員實際發卡,號召學生用最棒的表現和更好的成績爭取特色卡。第二層激勵:換金卡。隊員不分學科只要獲得五個特色民族卡,可以換取一個民族大團結金卡。第三層激勵:表彰激勵。學期結束前夕或者“六一”兒童節學校舉行隆重的頒章儀式,頒發“民族之星”水晶杯,讓家長參與,提升孩子家庭共同的榮譽感。通過爭民族章活動,教師關注了作為少數民族學生個體的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創設了能引導少數民族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掌握和運用德育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五個德育陣地發掘
學校積極打造多民族德育文化宣傳陣地:一套民族文化德育教材、一面民族文化墻、一塊民族勞動實踐基地、一間民族文化展廳、一屆民族文化藝術節。陣地打造與文明校園、美麗班級、美麗小組評比相結合,體現民族特色,突出民族風味。學校充分利用這些陣地對民族節日、民族服飾、民族人物、民族風情、民族團結等方面展開深入的研究,萃取少數民族精神,內化為學生的行動。利用這些陣地開展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為主線,努力提高多民族文化德育課程開發與開設質量。利用這些陣地開展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為主線,努力打造民族德育特色陣地。
多民族文化作為一種課程資源,正在被我校師生接受;多民族文化作為一種德育育人新體系,正在被學校師生繼承與發揚;多民族文化作為一種核心價值觀,正逐漸成為學校辦學的指導方針。多民族文化構建與推進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校園文明程度,成為學校各項工作的助推劑,學校自舉辦以來先后榮獲:
1.浙江省綠色學校;
2.浙江省門球先進工作集體;
3.湖州市文明單位;
4.湖州市文明交通示范學校;
5.安吉縣流動人口健康教育促進示范學校;
6.學校門球隊多次蟬聯省青少年門球競標賽冠軍并進入全國12強;
7.學校運動隊多次獲得了縣田徑運動會、定向運動會一等獎;
8.學校科技社團多次在縣、市獲團體一等獎……
探索無止境,第十小學將充分依托多民族文化這個德育陣地,打造特色美麗班級,營造良好的育人文化。
▼
▼
首贊
+1
平臺聲明

學校德育室應該如何布置?
德育室建立要分學校、班級、個人三部分,搜集有關學校的德育活動、班級的德育活動、個人的德育情況。其實與學生的成長檔案袋差不多。德育著重記錄學生的德方面的成長,包括不足的地方。如獲獎、比賽、作品,參加過那些公益活動,捐款等。
誰有關于革命舊址方面的未成年人德育教育解說詞
金門中心小學德育教育展廳解說詞
歡迎大家來到金門中心小學德育展廳。
我們金門中心小學走過了97年的風風雨雨。多少年來,在我們金門人的心中始終涌動著一股熱血,她激勵著我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倪淑英,一個多么響亮的名字,她是我們金門人的精神,使我們金門人前進的動力,使我們每一個金門人的驕傲。
在戰火烽飛的年代,國難當頭,強盜肆虐,金門小學里一位美麗善良的女教師毅然放棄了優裕的生活條件,放下了教鞭,舉起了鋼槍奔赴抗戰前線,她就是倪淑英。1937年,二十歲的他加入了中國新時代,先后擔任冀中公安局秘書、副主任、機要秘書等職。1943年的一天,日本侵略者又一次瘋狂地向我根據地發起了進攻,倪淑英和戰友們奮勇反抗,槍炮聲持續了三天三夜,身負重傷的倪淑英,望著倒在身旁的戰友,從容地從懷里掏出以被鮮血染紅了的公文包,抓起身旁還冒著熱氣的、被鮮血染紅的泥土,一把一把地撒在公文包上,突然,一顆罪惡的子彈向她射來,倪淑英倒下了,她倒在了埋著機要文件的土地上,倒在了他熱愛的土地上,她用自己的身軀蓋住了公文包,保護了國家機密,犧牲時年近26歲。
“逝者如斯,歲月如流。”倪淑英烈士曾高舉著的戰旗傳到了我們的手中,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傳承歷史,弘揚精神。
1997年在金門小學90年華誕之際,我們在橫山烈士陵園建立了德育教育基地,將學校圖書館命名為“淑英圖書館”。從此,淑英圖書館成了小伙伴們的聚會的地方,館內藏書逾萬冊,每天中午都有學生來圖書館里看書、學習,這兒成了學生拓展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提高品味的重要場所。每一屆大隊干部、新加入的兒童團員、少先隊員們都會聚集在倪淑英高大的銅像前莊嚴宣誓,紛紛表示要牢記歷史、緬懷先烈、努力學習、開創未來。在這兒,我們開展了讀歷史書,講“淑英” 故事,寫“我心中的倪淑英”等活動,大隊部還在此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中隊主題活動,“心中的‘五旗’在飄揚”、“講校史、愛校園”、“呼喚誠信”等,這些活動讓同學們記憶猶新。這兒,也成為我們身邊的德育教育基地。
此外,我們還走出校園,每年清明時節,全校師生都會來到橫山烈士陵園向倪淑英烈士敬獻花圈,瞻仰烈士紀念館。平時,每周三下午,大隊輔導員都會帶領隊員到“暖心園”勞動;每年的重陽節學校組織學生到敬老院為老人讀報、掃地、擦窗等,新年之際,同學們給爺爺奶奶講故事,表演節目,貼春聯,一次次的愛心捐款,扶貧幫困,我們實踐者、體驗著、收獲著……96年我校被評為江蘇省手拉手先進學校,多次被評為市、區德育教育先進單位。你們看,這一張張獎狀、一面面錦旗、一座座獎杯不正是我們金門人前進的腳印嗎?
倪淑英,那響亮的名字浸潤了一代一代的金門人。
倪淑英,那偉大的精神激勵了一批一批的金門人。
這兒僅僅是一所百年老校的縮影,但又是我們發展的一個窗口,透過這小小的窗口,我們相信,在德育教育這面大旗下,金門中心小學前進的腳步將會更扎實,更穩健、更將定。
學校德育室展覽櫥柜里需要放什么?
可以放一些獎杯,獎狀或者名人事跡之類的,能表現德育的東西
學校德育展覽室要張貼一副對聯我們會用《傳習錄》中的一句話:什么?
可以用:種樹者必培其根學校德育展廳,種德者必養其心。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王守仁的心學著作。由其門人徐愛、錢德洪等根據平時記錄輯成。包括王守仁與門人的問答和論學書信。分為上、中、下三卷。收入《王文成公全書》。全書包括了王守仁的主要哲學思想。該書在傳播王守仁的思想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傳習錄》流行版本有商務印書館影印隆慶六年《王文成公全書》四部叢刊本學校德育展廳,商務印務館1927年出版葉圣陶校注本等。
內容概述:
《傳習錄》分上、中、下三卷,載于《王文成公全書》,為一至三卷,亦有單行本。卷上是王守仁講學的語錄,內容包括他早期講學時主要討論的“格物論”、“心即理”,以及有關經學本質與心性問題;卷中主要是王守仁寫給時人及門生的七封信,實際上是七封論學書,此外還有《社會教條》等。在卷中最有影響的是《答顧東橋書》(又名《答人論學書》)和《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著重闡述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理論;卷下一部分是講學語錄,另一部分是《朱子晚年定論》。
《朱子晚年定論》包括王守仁寫的序和由他輯錄的朱熹遺文中三十四條“大悟舊說之非”的自責文字,旨在讓朱熹作自我批評與自我否定,證明朱熹晚年確有“返本求真”的“心學”傾向。卷下收錄的王守仁講學語錄主要是討論“良知”與“致良知”的。《傳習錄》是由王門弟子徐愛和錢德洪等編輯的,它包括了王守仁學說的主要觀點,歷來被視作陽明學派的“教典”,是研究王守仁教育思想的重要資料。其中的語錄是王門弟子分別記錄的,編輯者只作了匯編工作,注明哪些條是由誰記錄的,未作進一步地整理,因此各條之間沒有內在的邏輯聯系。7封書信出自王守仁的手筆,是王守仁論學書的代表作,但閱讀這些書信時,如果與其他有關論學書信聯系起來看,它們更多的反映了王守仁晚年比較成熟的教育思想,但由于編者的取舍,如《稽山書院尊經閣記》、《大學問》等重要著作未予收錄其中,它對于了解和研究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明顯有不足之感。所以在評介《傳習錄》一書時,有必要聯系《全書》中的其他篇章。
【鏈接】《傳習錄》的概述、原文、翻譯、評析:
http://www.doc88.com/p-9049014418504.html
有學校德育櫥窗的圖片嗎?
學校學校德育展廳的德育工作是各項教育的統領學校德育展廳,從內容上要結合學校的工作實際去撰寫,至于圖片更好的圖片是本校學生的各類活動,不是別人的什么圖片。我在學校工作,曾為學校的德育工作建立了一個“德育成長樹”,成為北京市德育工作的典型,成長樹的樹形結構也得到眾多學校的認可和模仿,現在北京市德育工作論文中,不乏樹形論述的論文。我能夠做到這一點,原因在于結合學校工作和學校特點,只有學校個性化的德育特色,才能成為最有效的學生工作手段。這一段話希望能夠給學校德育展廳你一些幫助,如果需要交流,可以在新浪博客“聞力之家”給我留言,留言時注意把上面的話也放在那里,以便能夠有效地回答這些問題。
高中德育處可以設立哪些相關的室?
還可以設立家長接待室學校德育展廳,德育資料室學校德育展廳,榮譽室學校德育展廳,德育活動作品展示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