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館建設功能性體驗,三個方面
校史館以敘述學校發展歷史為重點,主要區域一般劃分為三部分,即過去、現在、未來,全方位展示學校的物質與精神的總體形象,督促全校師生以史為鑒,立足當下,展望未來。

添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校史館的建設是學校的文化工程之一,學校在選擇校史館地址時,要有前瞻性的考慮。
校史館不僅是展示、陳列學校歷史,還有教育、宣傳、研究以及交流等多重功能,從校史館的發展歷程和建設現狀,我們可以發現校史館具有檔案館、博物館、研究院三重屬性。
宏觀角度,外形設計上,應該是有個象形的,更好有個重要意義;內部框架結構上,要考慮更大空間的利用。在用料上,是否應該考慮環保,自然的材料 在內部的設計上,我們可以考慮按歷史的發展、或是其他來設計。
校園墻面的裝飾設計 一般會進行必要的裝飾,墻面裝飾不僅具有點綴的功能,而且能更好地保護墻面,延長其使用壽命。在校園和學生教育的環境中,校園文化校史館墻面設計在創造具有學生特征的藝術氛圍中也起著重要作用。
鏡片的技術含量和品質主要體現在材料、光學設計和鏡片膜層三個方面。 眼鏡鏡片從功能性上可以分為日常普通鏡片和功能性鏡片;從設計上可分為球面鏡片、單非球面鏡片、雙非球面鏡片以及自由曲面鏡片等。

校史館的建筑案例
臺灣大學校史館位于校園東門入口,南面椰樹大道,北靠傅鐘廣場,東臨農業陳列館,西毗文學院,校史館(舊總圖書館)起造于1929年臺北帝國大學(1923-1948),歷經五次擴建終至今日規模。
同濟大學校史館又叫做同創樓,建筑面積1395平方米,地上3層,建筑高度176米,于2007年5月——同濟大學百年華誕之際建成并投入使用。
北大校史館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包括首層的“北京大學杰出人物展”、地下一層的“專題展和地下二層的“北京大學百年校史陳列展”三個展廳,同時設有研究室、資料室、藏品室等。
校史館設計的步驟有哪些
我覺得應該從如下角度來分析——宏觀角度,外形設計上,應該是有個象形的,更好有個重要意義;內部框架結構上,要考慮更大空間的利用。
打開對外窗口 校史展覽館作為學校發展史、精神文化等集中展示的平臺,是對外宣傳學院的重要窗口。學校每年的招生季,學生家長可以通過參觀該校校史展覽館更全面了解學校發展歷史,以及校園文化等各個方面,幫助家長作出正確的抉擇。
使用顏色 可以為墻面帶來活力,墻面的顏色繪畫的選擇應根據周圍環境進行排列。墻面的顏色校園應該是明亮而豐富越好,并應被視為墻的環境功能。
序廳是觀眾進入校史館看到的之一個區域,一般可在序廳中雕刻校史館的名稱,輔以文化設計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以最短的時間、最小的立面,簡潔精煉地塑造并傳遞學校的整體形象,成為觀眾感受學校歷史文化的之一個美學符號。
而設計階段則是縱向的工作,是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主要由空間劃分、氛圍營造、重點展項、展墻版面及局部空間設計等幾部分組成。 準備階段 準備階段包含了對項目情況的了解和對展覽內容的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