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智能化展廳更高標準,以及展廳智能化系統設計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添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智能化展廳設計要怎樣做才好?
展會設計是展會開始之前的一項重要工作,這項工作是需要一定的技巧來完成的,例如標志要亮眼、要從目標觀眾的角度出發等等,下面成都漢諾會展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智能化展廳設計要怎樣做才好吧!
標志要亮眼
展位標志的鮮明個性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更容易被游客發現和發現,讓游客進入展位也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被感動后的記憶。展現出獨特的設計,而不是從展覽的目標和商業形象。
突出主題的同時強調個性
首先,展廳要有主題和自己獨特的個性,要在各個方面給人以美的享受,并能夠交談。充分利用各種可能的要素,其中就包括在燈光、聲音和環境等多方面的利用,而當一個展臺將以上這些的因素用到位,那么很大程度上就可以做出一個不錯的會展布置。
從目標觀眾的角度出發
展廳成功實現與否在很大程度上靠觀眾的興趣和反應。從目標受眾的角度來看,容易造成目標受眾的關注,同情,并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目標受眾而設計的。因此,展會進行設計要考慮人,主要是企業目標以及觀眾的目的、情緒、興趣、觀點、反應等因素。
設計需有側重
一個展廳的設計可以除去我們需要有一定的美觀和創意之外,其實也是比較具有重要的就是學生對于中國會展的展廳的設計側重,在展示區上面尤為重要。由于在同一個大廳是不可能的,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全部結束,所以我們需要的產品集中展示,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展廳設計規范要求有哪些
展廳設計要求 1.展廳面積大約600平方米; 2. 3.一樓展廳功能:政府機關和銀行的參觀考察;代理商、加盟商的參觀談判;小宗貨物的發貨和直接對外經營零售。具有展示性質和辦公及零售性質,是一個綜合性的環境。二樓功能:會議室兼接待室、辦公室、員工經理辦公室、檔案資料室。 4.展廳內必須有的物品:收銀臺、理貨區、衛浴展示區、形象墻、參觀通道、談判區; 5.展廳主要展示本公司的竹纖維產品,包括毛巾、浴巾、家紡床品、禮盒 、襪子、內褲、浴袍、睡衣、面料、T恤,家居服,秋衣秋褲,保暖衣等,要求分區展示; 6.設計要求:高檔、大氣、與眾不同,展現出竹纖維產品特殊的文化含蘊;層高4米,頂部的裝飾燈光尤其關鍵重要。南墻面的廣告,素材選用合理。
7.整體外觀設計要求:展廳北面是停車場,周圍為綠化帶。 6.整體要求:1、通過裝飾用品,擺設,將各主題區域展現出不同的特色。
2、室內裝飾力求簡潔,得用空間關系,材質肌理,光線運用,形式的對比,創造出更佳視覺美感; 3、設計整體體現現代感,創造出簡潔,大方,并帶有自然的統一,突出一個強有力的形象. 4、利用現代設計手法,將建筑外面以“點、線、面|的有機結合統一。 5、大量運用通透隔斷等元素,營造空間親和力,順應潮流.
關于建筑智能化設計標準標準
智能建筑設計標準
編號為GB/T50314--2000
關于發布國家標準《智能建筑設計標準》的通知
建標[2000]161號
根據建設部《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設標準定額制訂修訂計劃》(建標[1998]244號)的要求,由建設部會同有關部門共同制定的《智能建樹設計標準》,經有關部門會審,批準為推薦性國家標準,編號為GB/T50314--2000,至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
本標準由建設部負責管理,上海現代建筑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具體解釋工作,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組織中國計劃出版社出版發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二○○○年七月三日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所
中國建筑東北設計研究院
新疆建筑設計研究院
郵電部北京設計院
江蘇省土木建筑學會
公安部科技局
主要起草人員智能化展廳更高標準:溫伯銀 沈育祥 徐鐘芳 瞿二瀾 趙濟安 成紅文 邵民杰 陳眾勵 洪元頤 章紐惠 徐興聲
劉希清 濮容生 陳崇光 吳艷芳 黃與群 薛頌石 郭錫坤 張文才 潘云剛 李雪佩 孫 蘭 李天恩 郭曉巖
朱甫泉 馮 齋 張 宜 陸偉良
1總則
1.0.1 為智能化展廳更高標準了規范智能建筑工程設計,提高智能建筑的設計質量,制定本標準。
1.0.2 本標準適用于智能辦公樓、綜合樓、住宅樓的新建擴建、改建工程,其他工程項目也可參照使用。
1.0.3 智能建筑中各智能化系統應根據使用功能、管理要求和建設投資等劃分為甲、乙、丙三級(住宅除外),且各級均有擴性、開放性和靈活性。智能建筑的等級按有關評定標準確定。
1.0.4 智能建筑設計,必須遵循國家有關方針,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實用可靠。
1.0.5 智能建筑工程設計,除應執行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2 術語和符號
2.0.1 智能建筑(IB)Intelligent Building
它是以建筑為平臺,兼備建筑設備、辦公自動化及通信網絡系統,集結構、系統、服務、管理及它們之間的更優化組合,向人們提供一個安全、高效、舒適、便利的建筑環境。
2.0.2 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BAS)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將建筑物或建筑群的電力、照明、給排水、防火、保安、車庫管理等設備或系統,以集中監視、控制和管理為目的,構成綜合系統。
2.0.3 通信網絡系統(CNS)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它是樓內的語音、數據、圖像傳輸的基礎,同時與外部通信網絡(如公用電話網、綜合業務數字網、計算機互聯網、數據通信網及衛星通信網等)相聯,確保信息暢通。
2.0.4 辦公自動化系統(OAS)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辦公自動化系統是應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和行為科學等先進技術,是人們的部分辦公業務借助于各種辦公設備,并有這些辦公設備與辦公人員構成服務于某中辦公目標的人機信息系統。
2.0.5 綜合布線系統(GCS)Generic Cabling System
綜合布線系統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內部之間的傳輸網絡。它能使建筑物或建筑群內部的語音、數據通信設備、信息交換設備、建筑物物業管理及建筑物自動化管理設備等系統之間彼此相聯,也能使建筑物內通信網絡設備與外部的通信網絡相聯。
2.0.6 系統集成(SI)Systems Integration
它是將智能建筑內不同功能的智能化子系統在物理上、邏輯上和功能上連接在一起,以實現信息綜合、資源共享。
3 通信網絡系統
3.1 一般規定
3.1.1 通信網絡系統應能為建筑物或建筑群的擁有者(管理者)及建筑物內的各個使用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務。
3.1.2 通信網絡系統應能對來自建筑物或建筑群內外的各種信息予以接收、存貯、處理、交換、傳輸并提供決策支持的能力
3.1.3 通信網絡系統提供的各類業務及其業務接口,應能通過建筑物內布線系統引至各個用戶終端。
3.2 設計要素
3.2.1 應將公用通信網上光纜、銅纜線路系統或光纜數字傳輸系統引入建筑物內,并可根據建筑物內使用者的需求,將光纜延伸至用戶的工作區。
3.2.2 應設置數字化、寬帶化、綜合化、智能化的用戶接入網設備。
3.2.3 建筑物內宜在底層和的地下一層(當建筑物有地下多層時)設置通信設備間。
3.2.4 應根據建筑物自身的類型和用戶接入公用通信網的條件,適度超前的配置相應的通信系統,其接口應符合通信行業的有關規定。
3.2.5 建筑物內或建筑群區域內可設置為小蜂窩數字區域無繩電話系統。在系統覆蓋的范圍內提供雙向通信。
3.2.6 建筑物的下層及上部其他區域由于屏蔽效應除向移動通信盲區時,在行業主管部門的同意下,設置移動通信中繼系統。
3.2.7 建筑物相關對應部門應設置或預留VSAT衛星系統天線與室外單元設備安裝的空間及通信設備機房的位置。
3.2.8 建筑物內應設置有線電視系統(含閉路電視系統)及廣播電視系統。電視系統的設計應按電視圖像雙向傳輸的方式,并可采用光纖和同軸電纜混合網(HFC)組網。
3.2.9 建筑物應根據實際需求或預留會議電視室,可配置雙向傳輸的會議電視系統,并提供與公用或專用會議電視網連接的通信路由。
3.2.10 根據實際需求,建筑物內可設置多功能會議室。可選擇配置多語種同聲傳譯擴音系統或桌面會議型擴聲系統,并配置帶由于計算機互連接口的大屏幕投影電視系統。
3.2.11 建筑物內設置的公共廣播系統,應與大樓緊急廣播系統相連。
3.2.12 建筑物底層大廳及公共部位應設置多部公用的直線電話和內部電話。
3.2.13 建筑物內應設置綜合布線系統,向使用者提供寬帶信息傳輸的物理鏈路。
3.2.14 建筑物內所設置的通信設備,除能向用戶提供模擬話機Z接口外,還應提供傳送速率為64Kbit/s、n*64Kbit/s、2048Kbit/s以及2048Kbit/s以上的傳輸信道。
3.3設計標準
3.3.1 甲級標準應符合下列條件:
1 將公用通信網上光纜線路系統或光纜數字傳輸系統引入建筑物內。并可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將光纜延伸至用戶的工作區。
2 光纜宜從兩個不同的路由進入建筑物。
3 接入網及其配置的通信系統對于光纜數字傳輸系統設備容量的要求應滿足承載各種信息業務所需的數字電路、專用電路及其傳輸線路,并以2048Kbit/s端口的通路數確定。設計時應按200個插口的信息插座配置一個2048Kbit/s傳輸速率的一次群接口。
4 應根據用戶的需求和實際情況,選擇配置相對應的通信設施。
5 建筑物內電話用戶對數的配置應滿足實際需求,并預留足夠的容量。
6 建筑物中為小蜂窩數字無線電話系統,應在建筑物內設置一定數量的收發基站,確保用戶在任何的地點進行雙向通信。
7 建筑物的下層及上部其他區域由于屏蔽效應出現移動通信盲區時,應設置移動通信中繼收發通信設備,供樓內各層移動通信用戶與外界進行通信。
8 VAST衛星通信系統在滿足用戶業務需求的情況下,可設置多個端站和設備機房,或預留端站天線安裝的空間和設備機房位置,供用戶接收和傳輸單向或雙向的數據和話音業務。
9 有線電視系統(含閉路電視系統)應向收看用戶提供當地多套開路電視和多套自制電視節目,并可與廣播電視有線衛星系統聯通,向用戶提供衛星電視節目,同時預留與當地有線電視網互聯的接口。
10 建筑物內有線電視系統應采用電視圖像雙向傳輸的方式。
11 建筑物內應設置一間會議電視室,配置雙向傳輸的會議電視系統設備。
12 建筑物內應設置一間或一間以上的多功能會議室和多間商務會議室,相應的選擇多語種同聲傳譯擴音系統、桌面型會議擴聲系統及帶由于計算機接口互連的大屏幕投影電視系統。
13 公共廣播系統應設置獨立的、多音源的波音柜,向建筑物內公共場所提供音樂節目和公共廣播信息,并應和緊急廣播系統相連。
14底層大廳等公共部位,應設置多部公用的直線電話和內部電話。
15 應設置綜合布線系統。
3.3.2 乙級標準應符合下列條件:
1 將公用通信網上光纜、銅纜線路系統或光纜數字傳輸系統引入建筑物內。并可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將光纜延伸至用戶的工作區。
2 光纜、銅纜宜從兩個不同的路由進入建筑物。
3 接入網及其配置的通信系統對于光纜數字傳輸系統設備容量的需求,應滿足承載各種信息業務所需的數字電路、專用電路及其傳輸線路,并以2048Kbit/s端口的通路數確定。設計時應按250個插口的信息插座配置一個2048Kbit/s傳輸速率的一次群接口。
4 應根據用戶的需求和實際情況,選配相對應的通信設施。
5 建筑物內的電話用戶線對數的配置應滿足實際需求,并預留足夠的容量。
6 建筑物地下及上部其他區域由于屏蔽效應出現移動通信盲區時,應設置移動通信中繼收發通信設備,供樓內各層移動通信用戶與外界進行通信。
7 VAST衛星通信系統在滿足用戶業務需求的情況下,可設置多個端站和提供設備機房,或預留端站天線安裝的空間和設備機房位置,供用戶接收和傳輸單向或雙向的數據和話音業務。
8 有線電視系統(含閉路電視系統)應向收看用戶提供當的多套開路電視和多套自制電視節目,并可與廣播電視衛星系統聯通,以向用戶提供衛星電視節目,同時預留與當地有線電視網互聯的接口。
9 建筑物內有線電視系統宜采用電視圖像雙向傳輸方式。
10 建筑物內應設置一間多功能會議室和多間商務會議室,相應的選擇配置多語種同聲傳譯擴音系統、桌面型會議擴聲系統及帶由于電腦接口互連的大屏幕投影電視系統。
11 公共廣播系統應設置獨立的、多音源的播音柜,向建筑物內公共場所提供音樂節目和公共廣播信息,并應和緊急廣播系統相連。
12 底層大廳等公共部位,應設置多部公用的直線電話和內線電話。
13 應設置綜合布線系統。
3.3.3 丙級標準應符合下列條件:
1 將公用通信網上光纜、銅纜線路系統或光纜數字傳輸系統引入建筑物內。
2 光纜、銅纜可從一個路由進入建筑物。
3 接入網及其配置通信系統對于光纜數字傳輸系統設備容量的需求,應滿足承載各種信息業務所需的數字電路、專用電路及其傳輸線路,并以204Kbit/s團口的通路數確定。設計時應按300個插口的信息插座配置一個2048Kbit/s傳輸速率的一次群接口。
4 應根據用戶的需求和實際情況,選配相對應的通信設施。
5 建筑物內電話用戶線對數的配置應滿足實際需求。
6 預留多個VAST衛星通信系統接收天線的基底及安裝的空間,供日后發展使用。
7 有線電視系統應向收看用戶提供當地多套開路電視節目,同時預留與當地有線電視網互聯的接口。
8 建筑物內宜設置多功能會議室,選配會議擴聲系統及開由于電腦接口互連的大屏幕投影電視系統。
9 應設置公用廣播系統,可兼作緊急廣播系統。
10 底層大廳等公共部位,應設置公用的直線電話和內線電話。
11 應設置綜合布線系統。
4 辦公自動化系統
4.1一般規定
4.1.1 辦公自動化系統應能為建筑物的擁有者(管理者)級建筑物內的使用者,創造良好的信息環境并提供快捷有效的辦公信息服務。
4.1.2 辦公自動化系統應能對來自建筑物內外的各類信息,予以收集、處理、存儲、檢索等綜合處理,并提供人們進行辦公事務決策和支持的功能。
4.2 設計要素
4.2.1 根據各類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需求,建立通用辦公自動化系統和專用辦公自動化系統。通用辦公自動化系統應具有以下功能:建筑物的物業管理營運信息、電子帳務、電子郵件、信息踏步、信息檢索、引導、電子會議以及文字處理、文檔等的管理。對于專業型辦公建筑,其辦公自動化系統除具有上述功能外,還應按其特定的業務需求,建立專用辦公自動化系統。對于智能建筑辦公自動化系統的設計,將以滿足通用辦公自動化的要求,由能為專用辦公自動化系統打下基礎作為設計的主要內容。
4.2.2 辦公自動化系統應建立在計算機網絡基礎上,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同時應具有廣域網連接的能力,實現與國際互聯網的連接。
4.2.3 辦公自動化系統,應具有良好的系統安全防范措施。
4.2.4 辦公自動化系統應實現以下主要功能:
1 物業管理營運信息子系統,應能對建筑物內各類設施的資料管理、運行狀況及維護進行管理。
2 辦公和服務管理子系統應具有進行文字處理、文檔管理、各類公共服務的計費管理、電子帳務、人員管理等功能。
3 信息服務子系統應具有公用信息庫,向建筑物內公眾提供信息采集、裝庫、檢索、查詢、發布、引導等功能。
4 智能卡管理子系統應能識別身份、門鑰、信息系統密鑰等,并進行各類計費。
4.2.5 應設立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對計算機網絡進行維護和監控,及時排除網絡故障。
4.2.6 辦公自動化系統的基礎設施的信息環境條件應符合本標準第3章的要求。
4.3 設計標準
4.3.1 甲級標準應符合下列條件:
1 辦公自動化系統服務器,應能作為公共信息庫、網頁服務器、電子郵件服務器等的載體。
2 建立傳輸速率在100Mbit/s以上的計算機主干網絡系統,且宜與國際互聯網連接。
3 在建立與建筑物外網絡連接時,應由功能完善的各種系統安全防護措施。
4 辦公自動化系統應具有建筑物的物業管理營運信息子系統、辦公管理子系統、服務管理子系統、智能卡管理子系統、共用信息庫管理子系統和電子會議、電子公告信息服務等子系統。
4.3.2 乙級標準應符合下列條件:
1 辦公自動化系統服務器,應能作為公共信息庫、網頁服務器、電子郵件服務器等的載體。
2 建立傳輸速率不小于100Mbit/s的計算機主干網絡系統,且宜與國際互聯網連接。
3 在建立與建筑物外網絡連接時,應由對非法入侵有防止功能的各種系統安全防范措施。
4 辦公自動化系統應具有建筑物的物業管理營運信息子系統,辦公管理子系統和公用信息庫管理等子系統。
4.3.3 丙級標準應符合下列條件:
1 辦公自動化系統服務器,應能作為公共信息庫、網頁服務器、電子郵件服務器等的載體。
2 建立傳輸速率為10Mbit/s以上的計算機局域網絡系統,具有與廣域網連接的能力。
3 應有必要的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4 辦公自動化系統應具有建筑物的物業管理營運信息子系統及辦公管理子系統。
5 建筑設備監控系統
5.1 一般規定
5.1.1 對建筑物內各類設備的監視、控制、測量,應做到運行安全、可靠、節省能源、節省人力。
5.1.2 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的網絡結構模式應采用集散或分布式控制的方式,由管理層網絡與監控層網絡組成,實現對設備運行狀態的監控和控制。
5.1.3 建筑設備監控系統應實時采集,記錄設備運行的有關數據,并進行分析處理。
5.1.4 建筑設備監控系統應滿足管理的需要。
5.2 設計要素
5.2.1 對空調系統設備、通風設備及環境及監測系統等運行工況的監視、控制、測量、記錄。
5.2.2 對供配電系統、變配電設備、應急(備用)電源設備、直流電源設備、大容量不停電電源設備監視、測量、記錄。
5.2.3 對動力設備和照明設備進行監視和控制。
5.2.4 對給排水系統的給排水設備、飲水設備及污水處理設備等運行工況的監視、控制、測量、記錄。
5.2.5 對熱力系統的熱源設備等運行工況的監視、控制、測量、記錄。
5.2.6 對公共安全防范系統、火災自動報警與消防聯動控制系統運行工況進行必要的監視及聯動控制。
5.2.7 對電梯及自動扶梯的運行監視。
5.3 設計標準
5.3.1 甲級標準應符合下列條件:
1 壓縮式制冷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1)啟停控制和運行狀態顯示智能化展廳更高標準;
2)冷凍水進出口溫度、壓力測量;
3)冷卻水進出口溫度、壓力測量;
4)過載報警;
5)水流量測量及冷量記錄;
6)運行時間和啟動次數記錄;
7)制冷系統啟停控制程序的設定;
8)冷凍水旁通閥壓差控制;
9)冷凍水溫度再設定;
10)臺數控制;
11)制冷系統的控制系統應留有通信接口;
2 吸收式制冷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1)啟停控制與運行狀態顯示;
2)運行模式、設定值的顯示;
3)蒸發器、冷凝器進出口水溫測量*;
4)制冷劑、溶液蒸發器和冷凝器的溫度及壓力測量*;
5)溶液溫度壓力、溶液濃度值及結晶溫度測量*;
6)啟動次數、運行時間顯示;
7)水流、水溫、結晶保護*;
8)故障報警;
9)臺數控制;
10)制冷系統的控制系統應留有通信接口。
注:*僅限于制冷系統控制器能與BA系統以通信方式交換信息是實現。
3 蓄冰制冷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1)運行模式(主機供冷、融冰供冷與優化控制)參數設置及運行模式的自動轉換;
2)蓄冰設置融冰速度控制,主機供冷量調節,主機與蓄冷設備供冷能力的協調控制;
3)蓄冷設備蓄冰量顯示,個設備啟停控制與順序啟停控制。
4 熱力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1)蒸汽、熱水出口壓力、溫度、流量顯示;
2)鍋爐氣泡水位顯示及報警;
3)運行狀態顯示;
4)順序啟停控制;
5)油壓、氣壓顯示;
6)安全保護信號顯示;
7)設備故障信號顯示;
8)燃料耗量統計記錄;
9)鍋爐(運行)臺數控制;
10)鍋爐房可燃物、有害物質濃度監測報警;
11)煙氣含氧量檢測及燃燒系統自動調節;
12)熱交換器能按設定出水溫度自動控制進汽和水量;
13)熱交換器進汽和水閥與熱水循環泵聯鎖控制;
14)熱力系統的控制系統應留有通信接口。
5 冷凍水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1)水流狀態顯示;
2)水泵過載報警
3)水泵啟停控制及運行控制顯示;
6 冷卻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1)水流狀態顯示;
2)冷卻水泵過載報警;
3)冷卻水泵啟停控制及運行狀態顯示;
4)冷卻塔風機運行狀態顯示;
5)進出口水溫測量及控制;
6)水溫再設定;
7)冷卻塔風機啟停控制;
8)冷卻塔風機過載報警;
7 空氣處理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1)風機狀態顯示;
2)送回風溫度測量;
3)室內溫、濕度測量;
4)過濾器狀態顯示及報警;
5)風道風壓測量;
6)啟停控制;
7)過載報警;
8)冷熱水流量調節;
9)加濕控制;
10)風門控制;
11)風機轉速控制;
12)風機、風門、調節閥之間的聯鎖控制;
13)室內CO2濃度監測;
14)寒冷地區換熱器防凍控制;
15)送回風機與消防系統的聯動控制。
8 變風量(VAV)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1)系統總風量調節;
2)最小風量控制;
3)最小新風量控制;
4)再加熱控制;
5)變風量(VAV)系統的控制裝置應有通信接口。
9 排風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1)風機狀態顯示;
2)啟停控制;
3)過載報警;
10 風機盤管應具有下列控制功能:
1)室內溫度測量;
2)冷熱水閥開關控制;
3)風機變速與啟停控制。
11 整體式空調機應具有下列功能:
1)室內溫、濕度測量;
2)啟停控制。
12 給水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1)水泵運行狀態顯示;
2)水流狀態顯示;
3)水泵啟停控制;
4)水泵過載報警;
5)水箱高低液位顯示及報警。
14 供配電設備監視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1)變配電設備各高低壓主開關運行狀況監視及故障報警;
2)電源及主供電回路電流值顯示;
3)電源電壓值顯示;
4)功率因數測量;
5)電能計量;
6)變壓器超溫報警;
7)應急電源供電電流、電壓及頻率監視;
8)電力系統計算機輔助監控系統應留有通信接口。
15 照明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1)庭院燈控制;
2)泛光照明控制;
3)門廳、樓梯及走道照明控制;
4)停車場照明控制;
5)航空障礙燈狀態顯示、故障報警;
6)重要場所可設智能照明控制系統。
16 應對電梯、自動扶梯的運行狀態進行監視。
17 應留有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公共安全防范系統和車庫管理系統通信接口。
5.3.2 乙級標準應符合下列條件:
1 壓縮式制冷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1)啟停控制和運行狀態顯示;
2)冷凍水進出口溫度、壓力測量;
3)冷卻水進出口溫度、壓力測量;
4)過載報警;
5)水流量測量;
6)運行時間和啟動次數記錄;
7)制冷系統啟停控制程序的設定;
8)冷凍水旁通閥壓差控制;
9)制冷系統的控制系統應留有通信接口。
2 吸收式制冷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1)啟停控制與運行狀態顯示;
2)運行模式、設定值的顯示;
3)蒸發器、冷凝器進出口水溫測量*;
4)制冷劑或溶液蒸發器和冷凝器的溫度和壓力測量*;
5)溶液溫度壓力、溶液濃度值及結晶溫度測量*;
6)啟動次數、運行時間顯示;
7)水流、水溫、結晶保護*;
8)故障報警;
9)制冷系統的控制系統應留有通信接口。
注:*僅限于制冷系統控制器能與BA系統以通信方式交換信息時顯示。
3 蓄冰制冷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1)運行模式(主機供冷、融冰供冷與優化控制)參數設置及運行模式的自動轉換;
2)蓄冰設備融冰速度控制,主機供冷量調節,主機與蓄冷設備供冷能力的協調控制;
3)蓄冰設備蓄冰量顯示,各設備啟停控制與順序啟停控制。
4 熱力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1)蒸汽、熱水出口壓力、溫度、流量顯示;
2)鍋爐汽泡水位顯示;
3)運行狀態顯示;
4)順序啟停控制;
5)油壓、氣壓顯示;
6)安全保護信號顯示;
7)設備故障信號顯示;
8)熱交換器能按設定出水溫度自動控制進汽或水量;
9)熱力系統的控制系統應留有通信接口。
5 冷凍水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1)水泵過載報警;
2)水泵啟停控制及運行狀態顯示;
6冷卻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1)冷卻水泵過載報警;
2)冷卻水泵啟停控制及運行狀況顯示;
3)冷卻塔風機運行狀態顯示;
4)進出口水溫測量及控制;
5)冷卻塔風機啟停控制;
6)冷卻塔風機過載報警。
7 空氣處理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1)風機狀態顯示;
2)送回風溫度測量;
3)室內溫、濕度測量;
4)過濾器狀態顯示;
5)風道風壓測量;
6)啟停控制;
7)過載報警;
8)冷熱水流量調節;
9)加濕控制;
10)風門控制;
11)風機轉速控制;
12)風機、風門、調節閥之間的聯鎖控制;
13)寒冷地區換熱器防凍控制;
14)送回風機與消防系統的聯動控制。
8 變風量(VAV)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1)系統總風量調節;
2)最小風量控制;
3)最小新風量控制;
4)再加熱控制;
5)變風量(VAV)系統的控制裝置應有通信接口。
9 排風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1)風機狀態顯示;
2)啟停控制;
3)過載報警。
10 給水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1)水泵運行狀態顯示;
2)水泵啟停控制;
3)水泵過載報警;
4)水箱高低液位顯示及報警。
11 供配電設備監視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1)變配電設備各高低壓主開關運行狀況監視及故障報警;
2)電源及主供電回路電流值顯示;
3)電源電壓值顯示;
4)功率因數測量;
5)電能計量;
6)變壓器超溫報警;
7)應急電源供電電流、電壓及頻率監視;
8)電力系統計算機輔助監控系統應留有通信接口。
12 應留有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公共安全防范系統和車庫管理系統通信接口。
5.3.3 丙級標準應符合下列條件:
1 壓縮式制冷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1)啟停控制和運行狀態顯示;
2)冷凍水進出口溫度、壓力測量;
3)冷卻水進出口溫度、壓力測量;
4)過載報警;
5)水流量測量;
6)運行時間和啟動次數記錄;
7)制冷系統啟停控制程序的設定;
8)冷凍水旁通閥壓差控制。
2 吸收式制冷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1)啟停控制與運行狀態顯示;
2)運行模式、設定值的顯示;
3)蒸發器、冷凝器進出口水溫測量;
4)啟動次數、運行時間顯示;
5)故障報警;
3 熱力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1)蒸汽、熱水出口壓力、溫度、流量顯示;
2)鍋爐汽泡水位顯示;
3)運行狀態顯示;
4)順序啟停控制;
5)油壓、氣壓顯示;
6)安全保護信號顯示;
7)設備故障信號顯示;
8)熱交換器能按設定出水溫度自動控制進汽或水量。
4 冷凍水系統應具有水泵啟停控制及運行狀態顯示功能。
5 冷卻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1)冷卻水泵啟停控制及運行狀態顯示;
2)冷卻塔風機運行狀態顯示;
3)進出口水溫測量及控制;
4)冷卻塔風機啟停控制。
6 空氣處理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1)風機狀態顯示;
2)送回風溫度測量;
3)室內溫、濕度測量;
4)過濾器狀態顯示;
5)啟停控制;
6)冷熱水流量調節;
7)加濕控制;
8)風門控制;
9)風機、風門、調節閥之間的聯鎖控制;
10)寒冷地區換熱器防凍控制;
11)送回風機與消防系統的聯動控制。
7 給水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1)水泵運行狀態顯示;
2)水泵啟停控制;
3)水箱高低液位顯示及報警。
8 供配電設備監視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1)變配電設備各高低壓主開關運行狀況監視及故障報警;
2)電源及主供電回路電流值顯示;
3)電源電壓值顯示;
4)功率因數測量;
5)電能計量;
6)應急電源供電電流、電壓及頻率監視。
智能化系統的設計標準
一、 智能化系統設計標準
《智能建筑設計標準》 GB/T50134—2006
《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范》 GB50174-2008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 JGJ16-2008
《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GB/T50311—2007
《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驗收規范》 GB/T50312—2007
《民用閉路電視監視電視系統技術規范》 GB50198—2011
《建筑防雷設計規范》 GB50057-2010
《有線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GB50200—94
《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 GB50348-2004
《聲系統設備互聯優選配接值》 GB/T14197-93
《電子計算機房設計規范》 GB50174-2008
《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GB50395-2007
二、 智能化系統設計范圍
1 綜合布線系統
2 計算機網絡系統
3 安全防范系統(視頻監控、一卡通)
4 背景音樂及公共廣播系統
5 多媒體信息發布及查詢系統
6 有線電視系統
7 排隊叫號系統
8 會議系統
9 指揮中心機房和大屏
三、 智能化設計原則
1. 實用性
智能化系統智能化展廳更高標準的設計與實施必須符合實際需要和投資智能化展廳更高標準的合理性智能化展廳更高標準,決不片面追求先進性和超前性智能化展廳更高標準,以免造成投資的浪費。在每個子系統的實施方案中智能化展廳更高標準,都應把系統實用性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只有在確保系統穩定、可靠、實用的前提下,才能充分發揮系統的功能,展現系統的其它特點。
2. 可靠性
系統應具備在規定的條件下和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技術文件規定功能的能力,應具備系統長期和穩定工作的能力。
如何打造一個智能化的黨建展廳?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黨建展廳的設計在今年還是比較多,洛陽赤焰廣告有限公司,在洛陽各個地方做了不少有關黨建的設計,可以咨詢一下。
你好,我是做智能家居的,不知道如何做市場,快要撐不下去了。有沒有前輩指導下?
你好,希望接下來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我們公司也是做智能家居的,成立于2007年,至今已經有12年了,經歷了市場行情的跌宕起伏。當然不管市場如何,你我都心中明白,智能家居的未來前景是一片光明的,隨著技術的發展,5G技術的普及,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發,智能家居將會走入更多百姓家中。
而你現在遇到的可能是沒有足夠的客源,獲取不到穩定的用戶吧。
推薦幾個行業常規渠道,裝修公司、地產公司等地和他們的談合作,因為通過他們的推薦,更容易被顧客所信賴和接受。另外你可以準備個智能化展廳,我們公司就有個2000平米的智能展廳,能夠讓客戶、設計師最直觀的了解產品,體驗智能服務。
最后,祝你越來越好,共勉之。
智慧展廳是什么?怎么設計比較好?
智慧展廳也是多媒體高科技展廳智能化展廳更高標準,目前這樣的展廳用的技術有:虛擬門迎、地面互動投影、AR增強現實、體感互動、虛擬摳像、多點觸摸系統、大屏幕顯示系統、互動留言拍照系統、反腐倡廉系統等等智能化展廳更高標準,這些要根據甲方具體要求酌情設計布局的。當然智慧展廳肯定少不智能化展廳更高標準了智能中控系統智能化展廳更高標準,智能中控系統主要是通過PC端、平板電腦、手機等智能設備來控制展廳各展項的智能控制系統智能化展廳更高標準,現代化人性化。目前展廳控制程序趨向復雜化、需求多樣化,云智展展廳智能中控系統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在PC端、平板電腦、手機等智能設備中每個菜單都可以控制一個系統,針對每個設備有單獨的控制按鈕。不需要走到每個設備前進行操作,就可以實現對展廳的管理和控制。應用于智慧多媒體展廳、多媒體教室、多功能會議廳、指揮控制中心、智能家居系統中、在紀念館、廉政教育館中的作用更為重要。
智能化數字展廳的優點有哪些
以下由橙牛設計為您解答
一、智能化
具有智能化這個優點,展廳一般有一臺主要智能化展廳更高標準的控制系統來控制所有項目的分類,聚合、重組、切換等等。
二、交互性
交互性也是展廳的一大特點,展廳中的項目大多是用手勢、動作捕捉等一些交互性質的手段來控制,所以展廳注重的是與用戶之間的交互。這樣就提高智能化展廳更高標準了整個展廳的趣味性。
三、信息化
信息交互,這也是一大特點,很多項目是通過人臉識別,或者照片生成等一些信息交互性質的手段來展示,這樣不僅提高智能化展廳更高標準了互動性,也起到智能化展廳更高標準了手機用戶信息的一個作用。
通過360度視覺效果的展廳,觀眾可以在網絡虛擬空間中享受數字技術的無限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