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黃埔軍校展廳內容,以及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觀眾接待中心怎么樣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添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黃埔軍校的內容
黃埔軍校(Whampoa Military Academy)即陸軍軍官學校,培養了許多在中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聞名的指揮官。之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設于中國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軍校在1924年由國民黨成立,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軍訓練軍官,然后北伐統一中國。黃埔軍校舊址于198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正式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孫中山在開學典禮上的演講1923年9月,孫中山派蔣介石訪問蘇聯,學習建軍經驗。1924年1月24日,孫中山命名成立的“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28日選定廣州長洲島上的原廣東陸軍學堂和廣東海軍學校的舊址上建立軍校。5月,任蔣介石為校長,廖仲愷為國民黨黨代表。隨后,任李濟深、鄧達為教練部正、副主任,王柏齡、葉劍英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來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應欽為總教官。此外還有熊雄、惲代英、蕭楚女、聶榮臻、張秋人等新時代人擔任教官及各方面負責工作。
參觀黃埔軍校日記1oo字
今天陽光明媚,晴空萬里。課室里洋溢著同學們的歡聲笑語。今天同學們的心情都很興奮,因為今天我們要進行外出的綜合實踐活動,活動地點是位于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的黃埔軍校和黃埔軍事主題園。
過了許久,我們乘車來到了之一個目的地——黃埔軍校。陸軍軍官學校是1924年孫中山在蘇聯和中國新時代幫助下協辦的新型軍事政治學校。一走到軍校的大門,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塊寫著“陸軍軍官學校”的橫匾,旁邊是兩棵參天大樹,使人感到威武而嚴肅。跨進大門,我們來到了校本部。進入校本部,就像是走進了一棟古色古香的走馬樓一般。校本部是當年軍校辦公及部分學生住宿和學習的主要場所。我們先去參觀一樓的展館。一樓里開設了[黃埔群英館]、[黃埔軍校史跡展]等展館。我先去了掛滿油畫的黃埔群英館參觀。群英館里掛著的油畫都畫得十分逼真,有的軍官威風凜凜,雄姿英發;有的士兵鎖緊眉頭,手舉利箭,像是準備沖入戰場似的,有的指揮官風姿綽約,精神抖擻,眼神里放射出想贏的迫望。走出展廳,我們順著漆木扶梯上了二樓。校本部二樓是復原了孫中山,蔣介石的辦公室,政治部,教授部,教練部,軍需處,軍醫處等教室。不管的學生宿舍還是老師辦公室,擺設都無一不樸素簡單。校長辦公室只有十來平方,除了兩張桌子一個柜子就別無其他。今我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學生宿舍,一張張硬木板床拼在一起,床上只有一張薄薄的毛毯和一個硬枕頭。不管嚴寒還是酷暑,他們都只蓋一張小毛毯,可見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你們試想一下,冰冷的硬板床,只蓋著一張薄薄的毛毯是怎樣的感覺。參觀完黃埔軍校,我們就乘車去下一個地點——黃埔軍事園。
我們吃完自帶的午餐,便走到水上攀爬區玩。水上攀爬區一共有四個繩索,我和同學選了第二個繩索玩。我小心翼翼地上了繩索,手緊緊捉住兩邊的繩子,生怕掉入水中。本來走得還算順利,全身都沒濕。不料,走到繩索中間時,繩因承受太大壓力而導致中間部分碰到水面,繼續走過去鞋子必濕無疑。我轉身想走回回去,可后面排著許多同學,根本沒法走回去。無賴之下,我只能硬著頭皮走過去。可能是因為太慌張,可能是因為鞋底濕透了,我一不留神,腳踩空了,在繩與繩之間的縫隙中踩了下水面。我急忙把腳提起,啊,膝蓋以下的部位全濕透了。我連忙走到岸邊,一看——褲子、襪子、鞋子、全是濕淋淋的。有的同學看見我腳全濕了,連忙問我怎么了。知道我的情況后,熱心的同學從書包里拉出紙巾、毛巾等幫我擦拭。我看了同學們的舉動,雖然腳上全濕透了,可心里卻暖滋滋的……
游黃埔軍校,令我們了解到更多關于國防方面的知識,使我受益匪淺。

廣州市軍事博物館在哪里?
沒有廣州市軍事博物館這個地方,但是黃埔軍校也是一個軍事博物館。營業時間為9:00到17:00,每逢星期一閉館檢修。
你可以坐地鐵到魚珠碼頭,然后到魚珠地鐵站換乘431路坐到總站(有2個站)再走到魚珠碼頭換乘輪渡。到黃埔軍校碼頭下。往后走約130米到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
廣州黃埔軍事博物館怎么樣?
一、黃埔軍校大部分建筑物于1938年被日軍飛機炸毀,1965年復原,1993年文物部門再次重修,恢復了它的歷史原貌。1962年軍校舊址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2003年黃埔軍校軍事博物館再次進行整修,新展館占地面積為二百平方米左右,展線長一百七十二米。該館藏有一百二十多幅歷史圖片,館內還新增了三十多件珍貴的館藏文物。
新展館展出的內容包括從一九二四年創辦以來的校史。還展出了不少珍貴的館藏文物。其中包括近幾年才征集到的文物,如軍校首期畢業生的畢業證書原件,首期畢業生用過的懷表、課本等。展館還采用了聲、光、電等現代化的陳列展示方式,如點歌臺可以點播《黃埔軍校校歌》、《國民革命歌》等歌曲;展場內還安置了電視,播放新拍攝的一些歷史記錄片。此外,新展館還將增設查詢臺,游客可在此查尋軍校首期到第七期的學生名單。
黃埔軍校曾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將領和軍事人才,該校校本部當年曾遭到日軍轟炸,大部分建筑損毀。軍校現在廣州長洲島共有二十三處舊址。目前,每年有30萬左右的海內外游客前來參觀這所著名軍校。
三、黃埔軍校軍事博物館顯然不是一個新式武器的展示平臺,如果你對現代武器感興趣,那到黃埔軍校軍事博物館好像不太合適。它展示的主要是歷史文物。
體驗過黃埔軍校戰士的感悟
黃埔軍校戰士的感悟
今天去了黃埔軍校。
這些地方很久就想去逛逛,今日才成行,真是遺憾。
下午吃晚飯我們就坐上車直接到大學城,這里真是不小,我們隨便圍著一個體育會館繞了圈就累得不行。
完了去黃埔軍校舊址。沒有想想中的好。沒有氣魄,很小,樓也很舊。不過靠近珠江邊,江風吹來,淡淡的腥味,很是舒服。很多賣紀念品和軍用品的。又看了孫中山的紀念堂。三民主義 辛亥革命 真是物是人非了。
晚上回去都5點多了,坐了輪渡。轉公交車的時候看到一個MM,廣東人吧。扎著馬尾,真的很漂亮,身材也好,露肚臍。很是時尚。
但是當她轉過頭來得時候。哇,她得這邊耳朵連上脖子,整個的被燙傷或燒傷的感覺。看著真是觸目驚心。我突然想。世界上果真是沒有完美的人,老天總是給你找一點缺點。
我很喜歡她的坦然,高高的乍起馬尾。不在乎別人的目光。我都幻想自己是位醫生幫她看好病。
就算是自己的缺點,如果實在隱藏不了,大膽露出來,沒人會嘲笑,大家反而會欣賞你得坦誠。
【篇二:黃埔軍校觀后感】
黃埔軍校,位于廣州市東南的黃埔區長洲島上,恰和中科院南海所的新洲碼頭隔江相望。實驗結束后的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們一行十余人,隨擺渡而前往參觀了綠樹叢中靜謐的軍校舊址。
走近黃埔軍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陸軍軍官學校的牌匾高掛在歐陸式的白色大門上,雖并不華麗,卻簡單中透著莊嚴。校門兩側的圍墻上分別刷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大字。走進首道校門,具有傳統嶺南風格的祠堂式建筑群映入眼簾。房屋很高大,因騎著戰馬可從樓下穿堂而過,俗稱走馬樓,是典型的南方祠堂式建筑,二門之內,前后四進,東西兩邊各有四棟房子,形式一致,布局對稱,錯落有致。
來到黃埔軍校,不僅能領略軍校的風采和建筑藝術,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其輝煌的歷史,感受濃厚的英雄氣息。沿著院落正中的紅磚小路緩步前行,左右兩邊的展廳會依次講述著黃埔軍校的史跡、黃埔群英的故事,描繪著北伐戰爭中黃埔軍人的颯爽英姿和錚錚傲骨。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新時代和蘇聯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創辦的,是之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1924年,國共兩黨首次攜手,國民革命風起云涌,視“教育為神圣事業,人才為立國大本”的孫中山先生,親手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堂,即國立廣東大學和黃埔軍校,前者即是今天的中山大學。而黃埔軍校,以“創造革命軍隊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軍事人才。在當時是與美國的西點軍校、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和蘇聯的伏龍芝軍事學院齊名的世界著名軍校之一。
【篇三:黃埔軍校觀后感 作文】
2013年6月7日下午,廣州華南商貿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黨支部組織黨員,預備黨員,積極分子去位于黃浦區長洲島的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參觀,共有31名黨員,預備黨員,積極分子參加活動。讓我重溫了以前歷史學習過的“黃埔軍校”精神!孫中山先生在黃埔軍校題詞: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們仍需努力!可以看出孫中山先生的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為民族的獨立而奮斗的夢想!今天也爬上了孫中山先生的紀念碑親眼目睹了,小時候奶奶和我說過:“孫先生臨終訓詞:和平,奮斗,救中國!遺憾的是他老人家壯志未酬,卻與世長辭!
黃埔軍校位于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上,走近黃埔軍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陸軍軍官學校的牌匾高掛在歐陸式的白色大門上,雖并不華麗,卻簡單中透著莊嚴。此行的目的,我們不僅能領略軍校的風采和建筑藝術,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其輝煌的歷史,感受濃厚的英雄氣息。沿著院落正中的紅磚小路緩步前行,左右兩邊的展廳會依次講述著黃埔軍校的史跡、黃埔群英的故事,描繪著北伐戰爭中黃埔軍人的颯爽英姿和錚錚傲骨。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新時代和蘇聯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創辦的,是之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黃埔軍校建立后,為國民黨培養了大批軍事將才。從這里,也走出了一批戰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的中共名將,例如黃埔一期的徐向前、陳庚,黃埔四期的林彪、劉志丹,黃埔五期的許光達、陶鑄等。巾幗英雄趙一曼也曾在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
當年,孫中山先生對軍校關懷備至,多次來這里辦公。孫中山先生革命屢經挫折,痛感革命的失敗在于沒有建立革命的武力。1924年1月28日,正在國民黨“一大”期間,孫中山先生蘇聯新時代和中國新時代的支持下,決定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校址就選在原廣東陸軍學校和廣東海軍學校的舊址長洲要塞――黃埔,故簡稱為黃埔軍校。這是我國之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干部的學校。孫中山先生任命蔣中正為校長、廖仲愷為國民黨軍校黨代表、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葉劍英任教授部副主任。
當時黃埔軍校的特色在于實行政治與軍事并重教育方針,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革命精神。黃埔軍校的建制是學習蘇聯紅軍的,設立黨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后來推行到國民革命軍各級部隊中去,成為區別于過去一切舊軍隊的主要標志。
后來,我登上孫總理紀念碑參觀。登上這山巔遠眺,滾滾珠江,萬頃沃野,林立高樓,無限風光盡收眼底。此刻,才對范仲淹《岳陽樓記》里“銜遠山、吞長江”的氣勢有了些許體味。也遙想200多年前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就是從這古黃埔港發祥,一時間商賈云集,船只穿梭,幾多繁華。古時的黃埔云檣便是黃埔十景之一。而今日更是錦上添花。
我們在軍校門口前集體合影,把難忘的瞬間停留下。在“陸軍軍校學校”幾個大字前面留下了我們人生中的一段美好記憶,也讓我們置身感受那莊嚴的氣氛,這也啟示了我們歷史是不可改變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蒼勁有力地題寫在門口兩邊的白色墻壁上,異常醒目,相信它曾激勵著中華子孫一代又一代人向前努力奮斗。走進各個展覽廳,聽著導游有條不紊的詳細講解,霎時使我更加對歷史的了解,歷史的那一幕幕似乎在眼前重現了,仿佛那炮聲,沖殺聲在耳邊回繞著。同時對那些在戰爭中立下了不朽榮功的先烈肅然起敬,佩服他們的勇敢,佩服他們為國犧牲的可貴精神。他們的輝煌戰績在中國史冊上永垂不朽,何以讓人忘懷?
歸途的路上,隨之浮想,不論是國民黨的主帥還是新時代的將領,都曾是胸懷報國理想的精英青年,他們曾一同生活、學習、訓練,一同成長,卻又因不同的政治信仰而分道揚鑣,甚至針鋒相對。而歷史已經證明,只有把個人的理想和信仰與為多數人謀福址的事業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名垂青史,造福后世,歷史,讓我們銘記!
通過這次黃埔軍校之旅,增進各黨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了黨員關注國家和黨的發展。讓黨員們更加關注群眾,服務群眾!學習和貫徹十八大精神,兩會前后的時事,尤其是國家未來發展的方針和政策。為今后開展更多的黨員學習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篇四:黃埔軍校觀后感】
黃埔軍校,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令人興奮不已的名字,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因其歲月的崢嶸,培育了一批批時代的精英,創造了一個個歷史的輝煌,更因其精神的偉大,為了民族的存亡,南征北戰,戎馬一生,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奮斗不息,百折不撓。這次的黨組織特色活動就組織了相關同學去參觀,然而我因為有事所以沒有去,真的感到很遺憾。不過下次有時間一定要去參觀一下,到那里緬懷革命的歷史以及革命軍人的精神。
不過雖然沒去,但是我自己還是有上網查了相關黃埔軍校的資料,做了一個詳細的了解。
黃埔軍校建于1924年,建校時的正式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因其校址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史稱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建立以來,以孫中山的“創造革命軍隊,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以“親愛精誠”為校訓;以培養軍事與政治人才,組成以黃埔學生為骨干的革命軍,實行武裝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完成國民革命為目的。一方面積極進行孫中山革命的三民主義教育;一方面灌輸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軍校采用軍事與政治并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針,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廣大黃埔師生在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統一與民族獨立的斗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黃埔軍校培養了多少杰出的軍人,多少革命戰士,而這些戰士又為我們中國民族的復興的奮斗付出了多少,有些還付出了偉大的生命。每當想到這些,我都不由自主地在內心升起一種對那些為民族事業不斷奮斗犧牲的革命烈士的崇敬之情。我覺得這次的組織參觀黃埔軍校的活動對于我們現在這些沒有經過革命時期的80后一代來說真的是非常的有意義。可能關于那個時代的所有的種種我們都是聽老一輩的人說起過或者是看書。但是我們對這些的感觸有多深呢?然而聽過的又還有多少是深深的記在了心里?聽參觀回來的同學說起他們參觀軍校的種種,參觀過程中他們的心情都是很激動的,每人的心里名都有一份豪情壯志。這是屬于一種對軍人的一種敬仰,一種軍人精神在參觀者心里產生的一種共鳴。
【篇五:黃埔軍校觀后感】
黃埔軍校,位于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上,是1924年孫中山在中國新時代和蘇聯的幫助下創辦的一所新型陸軍軍官學校,是國共之一次合作時期的產物。它以"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軍事人才。軍校貫徹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積極開展革命宣傳,支援工農運動,進行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斗爭和北伐戰爭,成為國民政府的支柱。在當時是與美國西點軍校、日本士官學校、英國皇家軍官學校、蘇聯伏龍芝紅軍大學齊名的世界著名軍校之一。
黃埔軍校一經建立,就成為當時的革命搖籃。名將輩出,戰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在中國現代史上占有顯赫的地位。軍校中國新時代的一批重要干部都曾在那里鍛煉成長,如周恩來、葉劍英、熊雄、惲代英、蕭楚女、聶榮臻、張秋人等。他們在東征、北伐和抗日戰爭中英勇奮戰、流血犧牲,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勛,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鐵的紀律,形成了“親愛精誠,團結合作,衛國愛民,不怕犧牲”的黃埔精神。毛澤東同志在抗戰時期曾對黃埔軍校的歷史功績給予高度評價。他說:“昔日之黃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輝映,彼此競美的。”
黃埔軍校師生為了民族的解放、祖國的統一與富強,在中國現代史上譜寫了輝煌的篇章。80年過去了,中國新時代領導中國人民完成了孫中山先生沒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輝煌成就。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推向前進。今天的中國,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國家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中國正在和平崛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展現出燦爛的前景。
這是一堂具有革命教育意義的黨課,老一輩革命家的足跡還歷歷在目,他們的精神也將一直鼓舞著我們不斷前行。在新的歷史時期,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作為一名中共黨員,我會繼續發揚黃埔精神,繼承老一輩革命家的優良傳統,將我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中去,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發揮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貢獻!
【篇六:黃埔軍校觀后感】
2013年6月7日下午,廣州華南商貿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黨支部組織黨員,預備黨員,積極分子去位于黃浦區長洲島的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參觀,共有31名黨員,預備黨員,積極分子參加活動。讓我重溫了以前歷史學習過的“黃埔軍校”精神!孫中山先生在黃埔軍校題詞: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們仍需努力!可以看出孫中山先生的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為民族的獨立而奮斗的夢想!今天也爬上了孫中山先生的紀念碑親眼目睹了,小時候奶奶和我說過:“孫先生臨終訓詞:和平,奮斗,救中國!遺憾的是他老人家壯志未酬,卻與世長辭!
黃埔軍校位于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上,走近黃埔軍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陸軍軍官學校的牌匾高掛在歐陸式的白色大門上,雖并不華麗,卻簡單中透著莊嚴。此行的目的,我們不僅能領略軍校的風采和建筑藝術,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其輝煌的歷史,感受濃厚的英雄氣息。沿著院落正中的紅磚小路緩步前行,左右兩邊的展廳會依次講述著黃埔軍校的史跡、黃埔群英的故事,描繪著北伐戰爭中黃埔軍人的颯爽英姿和錚錚傲骨。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新時代和蘇聯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創辦的,是之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黃埔軍校建立后,為國民黨培養了大批軍事將才。從這里,也走出了一批戰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的中國新時代名將,例如黃埔一期的徐向前、陳庚,黃埔四期的林彪、劉志丹,黃埔五期的許光達、陶鑄等。巾幗英雄趙一曼也曾在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
當年,孫中山先生對軍校關懷備至,多次來這里辦公。孫中山先生革命屢經挫折,痛感革命的失敗在于沒有建立革命的武力。1924年1月28日,正在國民黨“一大”期間,孫中山先生蘇聯新時代和中國新時代的支持下,決定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校址就選在原廣東陸軍學校和廣東海軍學校的舊址長洲要塞――黃埔,故簡稱為黃埔軍校。這是我國之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干部的學校。孫中山先生任命蔣中正為校長、廖仲愷為國民黨軍校黨代表、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葉劍英任教授部副主任。
當時黃埔軍校的特色在于實行政治與軍事并重教育方針,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革命精神。黃埔軍校的建制是學習蘇聯紅軍的,設立黨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后來推行到國民革命軍各級部隊中去,成為區別于過去一切舊軍隊的主要標志。
后來,我登上孫總理紀念碑參觀。登上這山巔遠眺,滾滾珠江,萬頃沃野,林立高樓,無限風光盡收眼底。此刻,才對范仲淹《岳陽樓記》里“銜遠山、吞長江”的氣勢有了些許體味。也遙想200多年前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就是從這古黃埔港發祥,一時間商賈云集,船只穿梭,幾多繁華。古時的黃埔云檣便是黃埔十景之一。而今日更是錦上添花。
我們在軍校門口前集體合影,把難忘的瞬間停留下。在“陸軍軍校學校”幾個大字前面留下了我們人生中的一段美好記憶,也讓我們置身感受那莊嚴的氣氛,這也啟示了我們歷史是不可改變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蒼勁有力地題寫在門口兩邊的白色墻壁上,異常醒目,相信它曾激勵著中華子孫一代又一代人向前努力奮斗。走進各個展覽廳,聽著導游有條不紊的詳細講解,霎時使我更加對歷史的了解,歷史的那一幕幕似乎在眼前重現了,仿佛那炮聲,沖殺聲在耳邊回繞著。同時對那些在戰爭中立下了不朽榮功的先烈肅然起敬,佩服他們的勇敢,佩服他們為國犧牲的可貴精神。他們的輝煌戰績在中國史冊上永垂不朽,何以讓人忘懷?
歸途的路上,隨之浮想,不論是國民黨的主帥還是新時代的將領,都曾是胸懷報國理想的精英青年,他們曾一同生活、學習、訓練,一同成長,卻又因不同的政治信仰而分道揚鑣,甚至針鋒相對。而歷史已經證明,只有把個人的理想和信仰與為多數人謀福址的事業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名垂青史,造福后世,歷史,讓我們銘記!
通過這次黃埔軍校之旅,增進各黨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了黨員關注國家和黨的發展。讓黨員們更加關注群眾,服務群眾!學習和貫徹十八大精神,兩會前后的時事,尤其是國家未來發展的方針和政策。為今后開展更多的黨員學習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