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中國博物館展廳簡介的知識,其中也會對中國博物館展廳簡介圖進行解釋,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下面開始。

添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相關列表一欄:
- 1、國家博物館必看的展廳
- 2、中國國家博物館的介紹
- 3、國家博物館的詳細介紹
- 4、國家博物館700字簡介
- 5、中國國家博物館怎么樣?
- 6、國家博物館有哪些展廳
國家博物館必看的展廳
國家博物館必看的展廳《古代中國陳列》
說到中國國家博物館最值得看的展廳,那就不得不提一下地下一層的《古代中國陳列》展廳,據說那里的鎮館之寶,質量高、數量多,值得把更好的精力用在這里。
《古代中國陳列》是中國歷史的精華。他幾乎集合了五千年來中華大地全部可移動文物的精華,是全中國最能代表中華文化發展的展覽,如果你有小孩的話,可以讓他帶著歷史書,幾乎歷史書的每一張圖片上的文物,都活生生地擺在你的眼前,這就是全中國最值得看的展覽,最完整的中國國寶大會。
古代中國里的展品是按王朝更替順序展出的,包括遠古時期直到明清時期的八個時期,建議從北廳進入,從古代向近代觀看。
整個館占國家博物館必看的展廳了整整地下的空間,特別特別大,里面的展品數量之多,之貴重令人咂舌,很多都是小學歷史課本中提到過,看名字大家都感覺很熟悉的寶貝,像“人面魚紋彩陶盆”、“商周四羊方尊”、“金縷玉衣”、“擊鼓說唱陶俑”等等,走馬觀花的看完也至少需要2小時。
參觀完基本陳列,若還有時間的話,可以先參觀一層、中央一號大廳的“屹立東方——館藏經典美術作品展”這里面有開國大典中使用過的國旗、國徽、話筒等等,作為華夏兒女,感覺到無比的激動和自豪。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介紹
中國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China)簡稱國博,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東長安街南側,與人民大會堂東西相對稱,是歷史與藝術并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隸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1截止至2013年末,中國國家博物館總建筑面積近20萬平方米,國博藏品數量為100余萬件,展廳數量48個。是世界上單體建筑面積更大的博物館,是中華文物收藏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整體規模在世界博物館中位居前列,2012年游客接待量達到537萬人次,2013年達到745萬人次(當年全球第三2),是全世界最受游客歡迎的博物館之一。
國家博物館的詳細介紹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豐富、類型多樣、精彩絕倫,擁有近6000件國家一級文物,具有高度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從紅山文化雕琢精美的中華之一龍,殷商晚期形制雄偉的后母戊鼎,鑄有武王征商銘文的利簋,到詼諧傳神的東漢擊鼓說唱陶俑,體現盛唐氣象的三彩駱駝載樂俑,再到宋元明清精彩紛呈的瓷器書畫、古籍善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這里綿延不斷、薪火相傳。
從 *** 戰爭、太平天國、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的上下求索,《新青年》發出的時代呼喚,到中國新時代誕生的大事變,井岡山的星星之火,拯救民族危亡的連天烽火。
《開國大典》里中國人民站起來中國博物館展廳簡介了的萬丈豪情,再到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改革開放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生動反映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歷史見證在這里逐一呈現。5000年的血脈綿延,170多年的不懈奮斗,建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的艱難探索。
十八大以來的砥礪奮進,中國博物館展廳簡介我們在這里感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奮勇前進的脈動和魂魄,傳承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壯志,堅定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的根基和毅志,養成堅持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風范和氣度。與此同時,中國國家博物館作為國家的文化客廳,肩負著促進不同文化交流互鑒的重要職責,在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展示中華文明魅力、傳播世界文明成果方面發揮著重要的窗口作用。
擴展資料: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豐富、類型多樣、精彩絕倫,擁有近6000件國家一級文物,具有高度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從紅山文化雕琢精美的中華之一龍,殷商晚期形制雄偉的后母戊鼎,鑄有武王征商銘文的利簋,到詼諧傳神的東漢擊鼓說唱陶俑,體現盛唐氣象的三彩駱駝載樂俑,再到宋元明清精彩紛呈的瓷器書畫、古籍善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這里綿延不斷、薪火相傳。
參考資料: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致辭
國家博物館700字簡介
中國國家博物館位于天安門廣場左側,高大雄偉。
現在的國家博物館集我們國家的歷史文化于一身,里面非常龐大。我們主要參觀《古代中國》展館,這個展館主要收藏了從石器時代到清朝的所有一個珍貴文物,文物按照時代順序排列。
之一個展廳是石器時代,這個時候,人類文明還處于完全原始的狀態,使用的東西大都是動物的骨頭做的。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一種叫骨笛的樂器,把一根細長的骨頭里面掏空,再在上面穿上幾個洞,就成了樂器。在那個年代,這是了不起的智慧了。
第二個展廳是夏商周時代。這個時候,科技已經比過去稍微發達一點了,我看見一個形狀十分奇怪,像刀一樣,刀柄上有銅錢一樣的東西,它叫刀幣,過去用這東西當作錢幣使用!一個四羊方尊,它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文物,它像一個花瓶一樣,方方的,每一個角上都有一個羊頭,表面雕刻上非常細致精美的花紋。后來我在電視上看到,這件文物的發現和珍藏有著非常曲折的歷史,它在中國文物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三個展廳是唐朝。最讓我感興趣的就是編鐘。它由大小不一的編鐘掛在一根桿子上,每個編鐘的表面都有一個個突出的半球狀的東西,估計敲打不同的小球可以發也不同的聲音。
第四個展廳是漢朝。最讓我驚嘆的就是金縷玉衣了。我們都知道“勸君莫惜金縷衣”這首詩,可沒想到,原來真的有金縷衣。它是漢代劉修盛放尸體用的,古代以為用玉衣包裹著尸體,可以讓尸體不腐爛。聽說這件金縷衣要兩百名玉匠花兩年才能把它做好,共用玉片2498塊,金絲1000多克,價值連城。這說明那時候的王孫貴族們過得是怎樣一種揮金如土的奢侈生活,但是卻給我們留下了極其寶貴的財富。
博物包里展出的文物數不勝數,每一件都是價值連城,精美絕倫,讓人目不睱接,留連忘返。
中國國家博物館怎么樣?
中國國家博物館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東長安街南側,與人民大會堂相對稱布局,是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和原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基礎上組建而成,是一座系統展示中華民族悠久文化歷史的綜合性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將系統收藏反映中國古代、近現代、當代歷史的珍貴文物,并通過舉辦常設基本陳列和多種專題陳列,向國內外公眾全面地展示與宣傳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進程與輝煌文化,介紹世界文明與優秀文化。通過高水平的歷史學、考古學、文物學、博物館學研究,不斷豐富和深化人們對歷史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推動博物館事業發展。國家博物館還將成為首都中心區供公眾進行高品位的文化享受的重要場所。
1、中國國家博物館簡介
中國國家博物館位于天安門廣場東側,與人民大會堂遙相呼應。2003年2月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兩館合并的基礎上組建成立,隸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是以歷史與藝術并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國家博物館。
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前身為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194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同日,更名為“國立北京歷史博物館”, 1959年更名為“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前身為1950年3月成立的國立革命博物館籌備處。
1960年正式命名為“中國革命博物館”。 1959年8月,位于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的兩館大樓竣工,為建國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同年10月1日,在國慶十周年之際,開始對外開放。
中國國家博物館堅持“以人為本”的建設發展理念,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為原則。堅持“與我們這樣一個大國地位相稱,與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相稱,與蓬勃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相稱,與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稱”的建館方向。以“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為建館目標。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世界上建筑面積更大的博物館,將會在保護國家文化遺產、展示祖國悠久歷史、弘揚中華文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開展對外文化交流,體現中華文化軟實力等方面發揮積極而重要的作用。為適應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需要,將成為廣大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學習歷史和文化知識、接受文明熏陶、進行終身學習的文化陣地和課堂。
2007年3月至2010年底,中國國家博物館進行了改擴建工程,館舍總建筑面積19.19萬平方米,硬件設施和功能為世界一流。藏品數量為100余萬件,展廳數量為49個,設有“古代中國”、“復興之路”兩個基本陳列,設有十余個各藝術門類的專題展覽及國際交流展覽。
與我國現有的博物館相比較,國家博物館還會帶給觀眾不一樣的變化,即能夠得到非常高質量的,文化精神上的一種享受。在歷史含量方面,文化底蘊方面也是如此。
在風格上,國家博物館將保持莊嚴、宏偉的建筑風格,高度概括、濃縮我們的發展歷程。展覽手段上,將不局限于故有的陳列方式,而是綜合運用多種現代化展示方法,如大視屏,大屏幕,超薄電視等多媒體手段,盡量為觀眾還原歷史氛圍并增加展覽的動感。
中國國家博物館歷經近百年的歷史沿革,積淀了豐厚的博物館文化的基礎,為20世紀中國博物館事業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也在國內外公眾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21世紀,國家博物館在國家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訴求中,獲得了長足發展的歷史契機,改擴建后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建筑面積有19.19萬平方米,將于2010年底竣工。
在這一世界更大的博物館內,世界一流的硬件設施和功能設置,將為公眾提供高品位的歷史和藝術類的展覽以及其他文化休閑服務。不僅薈萃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和文化藝術,見證中華民族百年的復興之路,而且還有全方位和系列性的反映和表現世界文明成果的高品質展覽。
2、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作品
中國國家博物館坐落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東側,這是中國更大的綜合性歷史博物館,館內豐富的收藏和陳列,展現了中華民族祖先開創至今的五千年悠久燦爛的文明史詩。
該館文物收藏極為豐富,陳列展出十分精彩,研究宣傳力量也相當雄厚,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課堂。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和原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基礎上組建而成。
中國國家博物館于2003年2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直屬文化部。是一座以歷史與藝術為主、系統展示中華民族悠久文化歷史的綜合性博物館。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將系統收藏反映中國古代、近現代、當代歷史的珍貴文物。展出中國最頂級的文物,經常能在歷史教科書中見到。
中國國家博物館基本陳列以中國通史為主,通過舉辦有關歷史、考古、文物等方面的多種專題陳列,以及臨時展覽、常設國際館藏珍品(20張)
交流展覽和捐贈品展覽等不同形式的展覽,向公眾系統展示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優秀的民族傳統和當代主流文化精神,并全面地展示與宣傳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進程與輝煌文化,介紹世界文明與優秀文化。
通過高水平的歷史學、考古學、文物學、博物館學研究,不斷豐富和深化公眾對歷史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推動博物館事業發展。國家博物館還將成為首都中心區供公眾進行高品位的文化享受的重要場所。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國收藏本國古代、近代文物資料及研究歷史科學和有關學術問題的機構,館藏文物藏品62萬件,并有一支專業的文物保護、修復隊伍和國際一流的儀器設備。
國家博物館的考古研究力量擁有水下考古、田野考古和航空遙感攝影考古的專門機構。館屬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是中國唯一的水下考古專業機構,具備一支專業的水下考古隊伍和先進水平的技術設備,所屬“中國水下考古培訓基地”2003年在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
獨立發行刊物:《中國歷史文物》(雙月刊,ISSN 1671-5357)。 中國古代歷史部分最早的藏品和展品是170 萬年前云元謀人的牙齒南元謀人的牙齒,最后一部分內容是辛亥革命新中國文物。
原始社會的陳列為遠古居民( 約170 萬年前-1 萬年前)、氏族社會( 約1 萬年前-5000 年前) 和文明的曙光( 約5000 年前-4000 年前) 三部分。在遠古居民部分可以看到中國已知年代最早的元謀人,稍晚的藍田人、北京人、金牛山人,以及和我們同屬于進步智人階段的山頂洞人的形象。展柜中陳列著他們打制的石器、采集的樹籽、狩獵的禽獸殘骸。山頂洞人的骨針和用獸牙、貝殼制成的裝飾品,表明人類已開始縫制衣物和有了審美意識。
距今1 萬年前后,人類開始磨制石器,并開始了制陶、紡織等手工業生產,氏族的分布也更加廣泛。陳列中有8000 年前的稻谷,7000 年前的骨器、陶器,以及在陜西姜寨發現的6000 年前的母系氏族村落( 模型)。距今5000 年前后,農耕技術有了較大提高,一個人的勞動除能滿足自己的更低生活需要外,還能提供一定剩余產品,從而導致了私有制的出現和階級的產生。
這時出現了專門的手工業生產,出現了文字的萌芽,文化藝術和宗教也都有顯著發展。人們在陳列中可以看到石犁,最早的銅刀,漂亮的彩陶、玉琮、玉鉞、玉龍等重要禮器。
奴隸社會是人類歷史上之一個階級社會,陳列分為夏、商、西周、春秋時期和夏—春秋時期的各族共五部分。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之一個王朝,它的統治中心在今河南北部和山西南部。河南偃師出土的銅爵、陶杯等展品說明,夏代的經濟活動以農業為主,青銅器生產已經過一定的發展過程。
銅器發展的繁榮時期,能鑄造許多造型復雜、紋飾精美的器物:展出的后母戊鼎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最重的一件青銅器,重達832.84 公斤;另外四羊尊等均代表了商代青銅鑄造業的水平。
此外在陶瓷、漆器、紡織、玉雕等手工業方面也都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如河南鄭州出土的原始瓷尊、婦好墓出土的玉雕和牙雕等,其中記日蝕牛骨和刻干支表牛骨,既是中國古代天文歷法的寶貴資料,也使人們看到商代甲骨文已具備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
西周是商代之后中國青銅時代的全盛時期,政治上實行分封制,并建立了嚴密的禮制與刑罰制度。禮制用以調節統治階級內部關系,刑罰用以控制和鎮壓平民、奴隸。陳列中的利簋、大盂鼎、虢季子白盤等均是這方面的典型物證。
更多關于中國國家博物館怎么樣?,進入:查看更多內容
國家博物館有哪些展廳
國家博物館有古代中國、復興之路、專題陳列、臨時展廳、交流展廳。
1、古代中國:《古代中國陳列》展出文物2026件,包括一級文物521件。陳列以王朝更替為脈絡,以珍貴文物為核心,展現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發展特點,展示各族人民共同締造多民族國家的歷史進程。陳列分為遠古時期、夏商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遼宋夏金元時期、明清時期八個部分。
2、復興之路:《復興之路》展覽是中國革命博物館基本陳列的最新發展。當代部分則與近代部分相銜接,反映中國現代歷史的進程。
3、專題陳列:包括國博典藏《乾隆南巡圖》長卷數字展示、中國古代書法、中國明清家具珍品。
4、臨時展廳:包括書法家寫王蒙文句展、塑魂鑒史、連紫華瓷藝作品展。
5、交流展廳:包括羅丹雕塑回顧展、瑪雅·美的語言、列夫·托爾斯泰與他的時代。
關于中國博物館展廳簡介和中國博物館展廳簡介圖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