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博物館展廳設計方法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博物館展廳設計理念進行解釋,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下面開始。

添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相關列表一欄:
展示空間平面布局的方法有哪些
一、規劃要點
以總體設計原則為前提,擬定總體平面設計方案。合理的功能空間配置與展品陳列秩序。依據人的行為和瀏覽習慣設計展示順序。滿足功能的同時,注重平面規劃的形式美感。注重規劃的層次與節奏。規劃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
二、規劃方法
展臺空間的規劃方法示意圖,表明了線性、中心、散點以及網格等不同的布置方法。
1.線性布置法
線性布置法是指沿著展臺空間的界面或按照一定線性路線進行排列布置的一種方法,可以產生清晰、簡單、秩序的觀看線路。此方法一般在博物館、美術館等展示設計中比較常用。線性布置法包括沿墻布置、環形布置、甬道布置等。這些布置法一般在通道比較寬敞的情況下才可以采用。
2.中心布置法
中心布置法是指將展品放置在展廳的中心位置,可以從四周進行觀看的布置方法。采用這種方法,在空間中容易形成視覺焦點,通常用來展示比較重要或珍貴的展品。
3.散點布置法
散點布置法是指由多個或數個中心布置形成的一種方法,即由多個可以從四周進行觀看的展體構成,并采用特定的排列形式,如重復、漸變、對比等,形成大小相間、穿插有致、多點布置的平面空間。
4.網格布置法
網格布置法是指將展具布置成相同規格大小,并將其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有秩序地組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一個網狀的展臺空間的一種布置方法。這種展示方法一般是使用標準化通用的組合道具,具有拆裝便利、靈活多變的優點。
5.綜合布置法
綜合布置法就是將上述方法綜合運用。一般情況下,展示設計中單一布置手法情況較少,多數是以一種手法為主兼有其他方法的綜合性布置。

博物館展陳形式設計要點
1、總平面布局:根據對展陳大綱的理解與把握,將展陳內容進行空間分配、展項的基本定位以及展陳流線、主要材料與技術設定等。(注意無障礙設計及后期維護維修的便利性)
2、展陳流線:常規設計是從左至右的閱讀方向,沿順時針方向展開;如受建筑空間限制,或文字傳統豎排影響,可適當調整展陳流線方向。流線設計避免“回頭路”和“交叉路線”!展陳流線中觀眾通道最窄空間距離不小于2.4m。流線設計應考慮到人流(觀眾及工作人員),物流(文物、臨時展品調整、物資),以及消防疏散路線合理通暢。
3、環境造型:包含展陳空間中所有立體造型,外形和材質應符合展陳功能與文化風格的需要,注意人體工程學數據運用與公共場所的安全要求,不宜怪異復雜。
4、色彩設計:在渲染展陳視覺氛圍中色彩設計是重要的手段,應注重色彩的情感傾向和文化象征性,統合各顏色之間的對比協調關系,設計明確的色彩譜系色標,把控照明對材料質感和色彩效果的影響。
5、平面設計:字體、字號、字色應按照展陳大綱的文字級別關系進行設計,同級別相同,不同級別相區別的原則,高級別字號應強于低級別字號;圖片大小靈活運用,非裝飾性實物照片應與原物大小適應,如果進行放大或縮小,應標明原物實際尺寸,便于觀眾了解實物真實體量;歷史文獻照片設計不行因剪裁而丟失圖像信息;復原圖、示意圖、表格類設計應有專業研究人員指導。
6、標題系統:根據展陳大綱的層級關系,一般將展覽的名稱稱為總標題,獨立設計,以下的“部分、章、節、組……”的標題分別稱為一級標題、二級標題、三級標題……依此類推。各級標題級別不同,設計形式和繁簡程度不同,根據級別由高到低,設計權重由重至輕,區別對待,變化統一。
7、展品標牌:是單件展品的名稱和說明文字。標牌用字應為現行簡化字為標準用字,以國家公布的《簡化字總表》《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為準;展品名稱標準字體宜采用黑體,其它字體宜采用宋體或楷體,不宜過度藝術化。普通標牌規格建議不小于橫長120mm,豎寬80mm,參考長寬比例為1.5:1~2:1,在此比例基礎上可根據文字內容多少展品大小以及觀眾距離遠近靈活設計;材質一般選用輕便、薄質阻燃材料,表面無紋理或紋理較細的亞光材料。標牌擺放高度需充分考慮到兒童和特殊觀眾需求,一般擺放高度不超過90cm,通常擺放在展品正前方臺面上,與臺面斜角不超過30度。較大的說明牌可固定在展品的后面背板上,露置展品標牌可做支架至于展品正前方或左側。
博物館展廳形式有哪些?
2022年8月24日,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官網公布博物館的新定義。博物館的新定義為:為社會服務的非營利性常設機構,它研究、收藏、保護、闡釋和展示物質與非物質遺產。向公眾開放,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博物館促進多樣性和可持續性。博物館以符合道德且專業的方式進行運營和交流,并在社區的參與下,為教育、欣賞、深思和知識共享提供多種體驗。
在博物館的展廳設計中,展廳往往是根據一定的分類形式進行布局,觀眾在一定展示空間的引導下進行參觀。
展廳的布局通常結合自身特色分多個主題模塊,以國家博物館為例,有古代中國、復興之路、專題陳列、臨時展廳和交流展廳。
1、古代中國:《古代中國陳列》展出文物2026件,包括一級文物521件。
陳列以王朝更替為脈絡,以珍貴文物為核心,展現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發展特點,展示各族人民共同締造多民族國家的歷史進程。
陳列分為遠古時期、夏商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遼宋夏金元時期、明清時期八個部分。
2、復興之路:《復興之路》展覽是中國革命博物館基本陳列的最新發展。
當代部分則與近代部分相銜接,反映中國現代歷史的進程。
3、專題陳列:包括國博典藏《乾隆南巡圖》長卷數字展示、中國古代書法、中國明清家具珍品。
4、臨時展廳:包括書法家寫王蒙文句展、塑魂鑒史、連紫華瓷藝作品展。
5、交流展廳:包括羅丹雕塑回顧展、瑪雅·美的語言、列夫·托爾斯泰與他的時代。
關于博物館展廳設計方法和博物館展廳設計理念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