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黨史展廳浮雕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黨史浮雕墻進行解釋,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下面開始。

添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相關列表一欄:
- 1、浮雕《南昌起義》,顯示了先烈怎樣的情懷?
- 2、如何理解黨史展廳設計的意義?
- 3、超贊!這份“紅色地圖”,帶你尋訪昌平13處紅色打卡地→
- 4、2017-2019,吳煥先烈士紀念館變化這么大?!
- 5、呂玉蘭的紀念場所
浮雕《南昌起義》,顯示了先烈怎樣的情懷?
據媒體報道,2021年是中國新時代100周年的華誕,對此中央電視臺出品了百集紀錄片《美術經典中的黨史》,而在其中某一集中,便選取了浮雕作品南昌起義。此消息在社交平臺上也引起了眾多網民們的關注與討論。
部分網民認為,在南昌起義之中,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在明知會受到國民黨圍剿的情況之下仍奮勇抗戰;也有部分網民認為,南昌起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立的時間節點,八一事變值得人們懷念。那么浮雕南昌起義顯示了先烈怎樣的情懷?以下筆者來講一講。
一、共產主義信念
在南昌起義中將士身上,我們其實可以看到一種共產主義信念,正是在這種信念的支配之下,他們向南昌城守軍發起了攻擊,在國民黨軍隊的團團包圍之中打出一個缺口。這種共產主義信念支撐著眾多的新時代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去換來新中國的成立。
二、革命先輩們的拋頭顱,灑熱血
而在該浮雕上,我們還可以看到革命先輩們的拋頭顱灑熱血,實際上在南昌起義之時,我軍與敵軍的力量對比十分懸殊,然而革命先輩們便是在信念的支撐之下,在明知可能面對犧牲的情況之下打響了第1槍,在此前中國新時代人遭受到了蔣介石以及汪精衛四一二、七一五的大屠殺,而南昌起義則是中國新時代人對反動勢力的一次復仇。
三、時至今日,我們仍應學習南昌起義中革命先輩們的情懷
而現今正值中國新時代成立100周年,時至今日我們仍應該去學習南昌起義中革命先輩們的情懷。正是在這種情懷帶領中國人民從站起來走向富起來,而后走向強起來。當前我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應該秉持這種情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作出應有的貢獻。
如何理解黨史展廳設計的意義?
100年前黨史展廳浮雕,一只思想的鐵錘,敲醒千年沉睡的雄獅;100年前,一把智慧的鐮刀,割斷一切舊世界的枷鎖;100年后,黨史展廳浮雕我們生在五星紅旗下、長在春風里、人民有幸、國家有力量,中國紅的新時代,傳承黨的使命,學習黨的光輝歷程,黨史展廳浮雕我們使命在肩。三月雨專業策展顧問來認為黨史展廳則是以黨史為線索,文明為導向,集展覽、保藏、研討、宣傳、教育、文明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展示展廳,展廳多以時間順序進行規劃,觀者按順序感受到時代變遷、黨的使命;展廳文案策劃,中心思想明確,精選區域極具代表性的內容,提煉準確主題,引領觀者思路;合理規劃空間布局,明確參觀動線,使空間的價值更大化;展陳表現形式,將傳統與科技相融合,增加交互體驗,增強觀者參與感、趣味性,展示效果豐滿,彰顯黨、政府、企業的宣傳“喉舌”擔當初衷,嚴謹、多元、創新、結合時代發展,講好黨的故事,弘揚傳承黨的精神、價值觀、世界觀。 想黨史展廳浮雕了解更多可以百度一下
超贊!這份“紅色地圖”,帶你尋訪昌平13處紅色打卡地→
2021年,
是中國新時代百年華誕。
在這輝煌的百年歷程中,
昌平土地上留下了
許多彌足珍貴的紅色資源
和不能忘卻的紅色印記。
小愛精選了13處點位
繪制出昌平專屬
“紅色地圖”。
01
狼兒峪村
青山秀水紅色 旅游 地
地處深山的昌平區流村鎮狼兒峪村,是有著悠久 歷史 的革命老區,在抗日戰爭時期,狼兒峪村革命運動活躍,是平西地區堅強的紅色堡壘。
現基地有 昌宛縣革命 歷史 展覽館,高崖口烈士紀念碑,聶榮臻作戰指揮部,昌宛縣武裝部舊址 等遺址,現已成為一處極佳紅色 旅游 地。
這里不僅有青山綠水還有革命 歷史 展館紅色教育長廊、紅色評書、紅色故事等內容。
昌平區流村鎮狼兒峪村(可預約參觀)
請旋轉手機
展開一段紅色旅程
02
長峪城-南口戰役遺址
體驗長城文化的紅色 旅游 地
南口戰役自1937年8月8日至25日,中國軍隊英勇頑強,不怕犧牲,與裝備精良的日軍浴血奮戰18天,以傷亡三萬三千余人的代價,斃傷日軍一萬五千余人,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遲滯了日軍的侵華步伐,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夢囈,為全面抗戰留下了不朽的光榮史跡。
南口戰役就發生在昌平南口,周邊的眾多山地上都有戰場遺址,還有被戰爭破壞的建筑遺跡。 長峪城是1937年8月南口戰役的重要戰場之一 。昌平 黃樓洼(長峪城高樓) 一面布滿子彈孔的烽火臺殘壁,訴說著中華兒女抵抗日軍侵略的悲壯 歷史 。
目前,長峪城已成為北京近郊游的熱門地,在這里不僅有美景,還能詳細、生動地了解紅色 歷史 知識,深刻感受紅色 歷史 文化、長城文化、長征文化,唯有銘記 歷史 ,方可砥礪前行。
昌平區流村鎮長峪城村北(可預約參觀)
請旋轉手機
展開一段紅色旅程
03
昌平烈士陵園
昌平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青山埋忠骨,寶地頌英靈。位于昌平區流村鎮的昌平烈士陵園,安葬著眾多烈士的英靈。昌平區人民政府決定,將原西峰山烈士陵園改擴建為昌平烈士陵園,作為 全區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特設此英烈墻,供世人學習、瞻仰、祭奠。陵園內, 烈士紀念碑、英烈墻、烈士墓碑 、革命 歷史 紀念館,無一不在向我們訴說不能忘記的 歷史 。
昌平區流村鎮西峰山村(可預約參觀)
請旋轉手機
展開一段紅色旅程
04
桃林村革命烈士陵園
英烈千秋
在昌平區興壽鎮桃林村建有一座革命烈士陵園,這里長眠著 18位英烈 的忠魂。
在抗戰時期,黨的工作人員就在這里進行革命活動,秘密發展新時代員。解放戰爭時期,中共昌平縣委、昌順縣委和縣政府,長期駐扎在這里,和桃林人民患難與共,魚水相依。
在此期間,一批熱血青年先后參加革命,慷慨就義,全村有120多名青壯年入伍當兵,18名勇士在戰斗中英勇犧牲。
昌平區興壽鎮桃林村
請旋轉手機
展開一段紅色旅程
05
白羊城“紅藍箍”
京西之一支人民抗日武裝隊伍
1937年7月22日,一支由撤入關內的東北抗日義勇軍、流亡學生和當地保衛團人員組成的抗日隊伍——國民抗日軍,在昌平白羊城村正式成立。
國民抗日軍的成員人人佩帶上紅下藍的袖標,上面的 紅色表示戰斗,下面的藍色表示祖國河山,其寓意是用戰斗打敗日本侵略者,收復祖國的大好河山 。因此,當年的老百姓都叫它 “紅藍箍” 。
創建初期的35人公舉趙侗為總隊長,高鵬為政治部部長,鄭子豐為副隊長。8月上、中旬,10余名中共黨員受組織委派加入國民抗日軍,并分別擔任各級領導職務。
從此,國民抗日軍在中國新時代的領導下,從35余人發展到3000多人,機智勇敢地戰斗在日本侵略者控制的華北中心城市——北平的西北郊,震懾了敵人,鼓舞了同胞,為建立昌(平)宛(平)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昌平區流村鎮白羊城村(暫未向游客開放)
請旋轉手機
展開一段紅色旅程
06
十三陵鎮黨建學習教育基地
室內+室外的黨史學習教育平臺
昌平十三陵鎮依托鎮黨群服務活動中心建立的黨建學習教育基地正式投入使用,成為全鎮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平臺。
在室外展示區,簇簇綠葉中間,一座帶有鮮紅色標識的黨旗雕塑矗立其中,一幅幅圖文并茂的黨史展板集中展現了“紅色歷程”、“紅色記憶”。
基地室內部分涵蓋了 黨史館、多功能廳、圖書館、會議室等 場所,并通過 浮雕文化墻、黨建知識小窗口、黨建文化作品展覽 等形式,豐富了黨員們的學習形式。
昌平區十三陵鎮政府(可預約參觀)
請旋轉手機
展開一段紅色旅程
07
中共南口特支紀念館
昌平紅色起點
1925年11月昌平地區之一個黨組織中共南口特別支部正式建立,它銘刻了昌平人民從自發到自覺昌平革命,從 探索 到求索,昌平前途從黑夜到光明的轉變。
紀念館占地面積2750平方米,景觀設計改造部分面積2010平方米。館內設有 南口特支展廳、黨員宣誓墻、讀書室、學習室、展陳廳 等多個場所。
展廳從 “昌平早期的工人運動”、“中共南口特別支部的建立”、“抗日戰爭時期的南口”、“解放戰爭時期的南口” 四個部分,系統還原了南口早期黨組織活動的紅色歷程。
昌平區南口鎮新興路社區居委會(可預約參觀)
請旋轉手機
展開一段紅色旅程
08
十三陵水庫
毛主席題詞
十三陵水庫位于北京市昌平區, 建于1958年 。經過50多年的歷程,這里已發展成為集防洪、水利發電、 旅游 觀光、休閑度假及教育于一體的 旅游 勝地,是國家水利風景區、北京市和昌平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水庫興建期間,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領導人都以普通勞動者身份來到工地,幾十萬義務勞動者更是不計報酬,自帶干糧和鋪蓋,投入到熱火朝天的建設中。
大壩外坡上有 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十三陵水庫” 五個大字,用漢白玉石塊鑲砌于紫色的安山巖護坡上,十分壯觀。
昌平區十三陵水庫
請旋轉手機
展開一段紅色旅程
09
蟒山森林公園-鄧小平植樹林
殷切之思,勒石為紀
蟒山森林公園內,坐落著一座植樹造林紀念亭。鄧小平題詞: 植樹造林,綠化祖國,造福后代 。"
1983年,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志到昌平蟒山中直機關綠化基地參加植樹勞動。蟒山公園扇形平臺上,有古樸雄渾的鄧小平語錄碑刻,還有數十處中央各單位及中外友誼植樹紀念碑。
碑林盡頭是鄧小平植樹處。“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是建設 社會 主義,造福子孫后代的偉大事業,要堅持二十年,堅持一百年,堅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永遠干下去。”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幾十年過去了,當年種下的小樹苗已經茁壯茂盛,青翠挺拔。
昌平區蟒山森林公園(可預約參觀)
請旋轉手機
展開一段紅色旅程
10
中國航空博物館
亞洲更大航空珍品薈萃地
中國航空博物館作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先后被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北京市 社會 大課堂、北京市紅色 旅游 景區。
整個航空博物館由 偉人座機展區、特種飛機展區、戰斗機展區、洞庫展廳、英雄紀念墻、英雄大道 等幾部分組成。偉人座機展區陳列的4架飛機是 毛主席等老一輩領導人乘坐過的專機 。
洞庫展廳內有新中國生產的飛機系列,從自行制造的之一架初教機、之一架殲擊機到具有獨特設計格局的輕型 殲擊機殲-12 ,完整地記載著新中國的航空工業發展和人民空軍的發展 歷史 。
昌平區小湯山鎮順沙路 (暫未向游客開放)
請旋轉手機
展開一段紅色旅程
11
輕武器博物館
輕武器知識的科普平臺
輕武器博物館坐落于昌平區南口鎮,是國內唯一的輕武器專業博物館,也是中國輕武器對外展示和交流的窗口。 被國資委命名首批100個中央企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輕武器博物館目前開放展區面積6000余平米,博物館內分為 世界廳和中國廳兩大部分 ,陳列了大量槍械系統、榴彈武器、單兵制導武器等近現代輕武器實物并配有專業的注解說明。
輕武器博物館成為一個讓廣大觀眾進行國防教育培訓、深入了解輕武器知識的專業科普服務平臺。 館藏國內、外主流輕武器600余件,珍貴圖片400余幅。
昌平區南口鎮馬坊村1號(可預約參觀)
請旋轉手機
展開一段紅色旅程
12
北京手表廠
以首都『北京』命名的腕表品牌
位于北京市昌平區的北京手表廠,曾有職工3000余人,是真正的北京老企業。
表廠門口高大的 毛主席雕塑 ,格外醒目。極具時代特點的廠區大門,門上寫著“ 為人民服務” ,無處不透露著北京手表廠厚重的 歷史 及文化。墻上的標語,北表工匠精神: “以追求完美手藝為傲 做出粗劣東西為恥” 進入北京手表廠一層的展廳內,從 之一塊“北京”牌手表 到雙軸立體陀飛輪、三軸立體雙陀飛輪表到“新款超薄陀飛輪腕表”都在展廳內一一呈現。
北京牌手表,全國唯一能以 首都『北京』命名 的腕表品牌,在過去60年中,曾一度代表著國內腕表的更高技術水平。1958年“北京”牌手表創立,北京表始終專注高復雜機心制作與高端腕表定制,生而不同的先鋒精神隨著時代的更迭,不斷推動品牌的進步與向前發展。
昌平區東關路10號(暫未向游客開放)
請旋轉手機
展開一段紅色旅程
13
鹿牌保溫瓶廠
令人驕傲的民族工業
北京保溫瓶工業公司生產的 鹿牌保溫瓶,作為新中國自主生產的之一個保溫瓶品牌,是 昌平、北京乃至全國的驕傲,更是幾代人的回憶。
廠原址在前門鮮魚口胡同,1959年遷至昌平南口,1960年轉產籌建保溫瓶廠,1962年4月,生產出北京之一批鹿牌保溫瓶,結束了北京不生產保溫瓶的 歷史 。
1978年組建北京保溫瓶工業公司,1981年建成6條瓶膽專業生產流水線,1986年有11項產品分別獲得 市優、部優、國優稱號 ,到1989年,生產的鹿牌系列保溫瓶有30多個規格、100多個品種、上千種花色,年產量2000萬只。
鹿牌產品曾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曾作為北京市政府禮物贈送給100多個國家的駐華使節,鹿牌商標曾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注冊。
昌平區南口鎮東大街22號(暫未向游客開放)
請旋轉手機
展開一段紅色旅程

2017-2019,吳煥先烈士紀念館變化這么大?!
最近
#2017和2019的對比#挑戰火了!
曬圖的方法很簡單,
只要放出自己
2017年和2019年的兩張對比照片就可以
從朋友圈的對比照可以看出
大部分人兩年間最直觀的變化
可能就是顏值了
吳煥先烈士紀念館 也來參與對比
從2017-2019年
我館不論是 顏值 還是 內涵 都越來越 高
一起來看看吧!
2017年的吳煥先烈士紀念館
2019年的吳煥先烈士紀念館
全景
展示展覽區
展示展覽區院內
展示展覽區《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浮雕墻
展示展覽區“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銀杏樹”景觀
展示展覽區主展廳
展示展覽區西展廳
展示展覽區東展廳
吳煥先烈士紀念館現為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甘肅省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甘肅省青年志愿者服務基地、平涼市 *** 黨史教育基地、涇川縣國防教育基地等教育基地。
2019年8月8日中央電視臺“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攝制組走進我館采訪拍攝。
從2017到2019年
吳煥先烈士紀念館迎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完善基礎設施
↓↓↓
吳煥先烈士陵園
完成山體、廣場綠化及景觀綠化12000平米
硬化鋪裝前區廣場2400㎡
安裝大型雕塑1座
改造旅游廁所5間60㎡
完成4D幻影成像電影《四坡戰斗》
在展示展覽區院內東、西墻面
制作展示紅二十五軍的歷史浮雕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和“四坡戰斗”
布展
《軍魂不朽》《播撒火種》《開辟新天》
《重樹軍旗》《孤軍長征》《血沃涇川》
《永坪會師》《星耀涇水》
八個單元
通過文字、圖片、實物、創作畫、雕塑、浮雕及現代聲光電等技術
有效提升了紀念館的布展水平
為開展紅色革命教育提供良好環境
創新宣教形式
↓↓↓
在豐富陳列內容、充實展覽資料、
提升展覽表現手法上積極探索
不斷推陳出新
通過生動形象的文字、圖片、音視頻等
向前來參觀的觀眾講述吳煥先和紅二十五軍的故事
舉辦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人物展”
“紅二十五軍百名將軍名錄展”等展覽
吸引干部群眾前來參觀
充分發揮紀念館在紅色教育中的作用
打造教育品牌
↓↓↓
積極打造“緬懷先烈志,共鑄中華魂”紅色教育品牌
結合清明、“七·一”、“十·一”、烈士紀念日等重要節點
開展紅色教育
持續開展流動紀念館“五進”活動
選派優秀講解員
深入學校、社區、鄉鎮、企業等進行宣講
有效發揮紅色文化教育陣地的輻射作用
為前來參觀的黨員干部和青少年學生
安排學習革命歷史、重溫入黨誓詞、
唱團歌隊歌、詩歌朗誦、
聆聽紅色故事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
接待來自北京、天津、上海、南京、
湖北、安徽、河南、陜西、寧夏
等多家省內外單位團體和游客
以及
中央電視臺、河南電視臺、
安徽電視臺、甘肅電視臺 、
紅色景區中國萬里行攝制組
等多家媒體
作為全國首個吳煥先烈士紀念館
我館一直致力于
宣傳吳煥先烈士的光輝事跡
傳承信仰是我們永恒的動力
從2017到2019年
變化的是我館的面貌
不變的是那顆熱愛祖國熱愛黨的紅心
請相信
不止這兩年
在傳播的道路上
吳煥先烈士紀念館會堅定地走下去
人民有信仰
民族有希望
國家才有力量
加油
!!!
我的2017-2019:
2017年6月1日,那一天是我永生難以忘懷的日子。清晨和煦的陽光伴著我迎接新的開始,我來到吳煥先烈士紀念館面試,抽簽次序是之一個,結果也是之一名。今天是我來到紀念館第911天,我為什么記得如此清楚?因為這里的每一天都是我一步步接近夢想的日子。我認識了吳煥先這個英勇又無畏的英雄,我了解了他的義無反顧和一腔熱血,我也見證了他們家艱苦樸素的優良家風。那一刻,這個人不再是停留在書上的那個冷冰冰的名字;那一刻,吳煥先正式成為我的人生楷模;那一刻,我覺得生而為人,應當如此!兩年了,吳煥先烈士紀念館日新月異的變化,凝聚了全館所有人的心血,我們不為名利,只為傳承傳播吳煥先烈士的精神!這不是結束,這將是一個美好的開始。相信我,吳煥先烈士紀念館會越來越好!
制作:宣教科
如果您有任何建議、意見或更好的素材,請聯系我們——
電話:0933-3303833
郵箱: jcxwhxlsjng @ 163.
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開館時間:9:00-17:00
溫馨提示:團隊講解,請至少提前一天預約。
識別二維碼
一心跟黨走
覺得不錯就推薦給朋友吧!
紀念館(5)烈士(6)紅色(3)
呂玉蘭的紀念場所
呂玉蘭紀念館,坐落在邢臺市臨西縣東留善堌村玉蘭公園內。二者形為一體,建筑風格莊重優雅,占地總面積40畝。內設呂玉蘭事跡展廳、黨史展廳、國防教育展廳、勞模展廳以及接待、放映、留言廳。展線長達500米,照片上千幅。通過呂玉蘭大量照片和遺物的展示,對激勵世人弘揚玉蘭精神、追憶往事,珍惜幸福的今天,創造美好的未來,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園內有高5.3米花崗巖呂玉蘭塑像;別具一格的功德碑;安裝了高新產品“太陽能燈”,還有湖、亭、水榭、花草、樹木、體育器材等供人們觀賞、健身、游玩。實屬參觀學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賞心悅目、強身健體之寶地。
玉蘭走了,但玉蘭精神永存。十多年來,東留善堌人繼承玉蘭遺志,發揚玉蘭精神,齊心協力,奮力拼搏,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創出了更加輝煌的業績。特別是呂廷祥擔任書記以來,思想不變,志向不移,帶領全村干部群眾大力弘揚“愛國為民、艱苦創業、求真務實、無私奉獻”的玉蘭精神,不守舊攤創偉業,開拓進取繪新圖。在抓好農業生產年結構調整的同時,大上工業、運輸業、商貿服務業,促進了村域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全村呈現出一派林茂糧豐、廠房林立、村容整潔,民富村強的繁榮景象。 河北省雙鳳山革命陵園始建于1974年,位于省會石家莊西郊,整個園區由北鳳山、南鳳山和雙鳳湖組成,占地面積20多萬平方米。陵園管理處共有8個職能科室,在職員工90人,擔負著管理、維護烈士紀念建筑物和各類紀念設施,編輯撰寫英模人物宣傳資料和紀念文章,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安放、保管省會黨政軍機關縣(團)級以上病故干部骨灰的重要職能。陵園主要紀念建筑設施有英模事跡陳列館,中國革命攝影之一人——沙飛攝影藝術館,著名學者、書法大家——黃綺藝術館,全國著名勞動模范呂玉蘭、耿長鎖浮雕像,著名婦女運動領袖、石家莊之一位女新時代員——朱璉塑像等。陵園歷經30多年的開發建設,現山青水秀,花紅柳綠,景色宜人。紀念建筑物莊嚴雄偉,形成了自然與人文景觀、傳統與現代文化的有機結合,成為省會石家莊建設早、規模大、環境美、功能全、品位高、距離市區最近的大型綜合性陵園。 河北省雙鳳山革命陵園現安放、安葬社會各界人士的骨灰近3萬份,其中省軍級病故干部100多位,地師級病故干部1100多位,革命烈士40多位,抗戰前參加工作的老同志100多位,地市級以上勞動模范100多位,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各類專家、知識分子300多位。他們當中有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的老一輩革命家和叱咤風云戎馬一生的老將軍,有舍身忘我為國捐軀的革命烈士、戰斗英雄,也有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做出突出貢獻的勞動模范以及社會各界的知名人士。為了充分發揮陵園的自身優勢,積極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宣傳英模人物的先進事跡,進一步豐富省會文化教育場所,雙鳳山革命陵園征集、整理了一大批珍貴歷史資料及遺物,積累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和素材。 近幾年來,陵園管理處在不斷提高服務水平的同時,十分注重陵園的文化建設,充分利用自身特有的革命和歷史文化資源,不斷拓展陵園的教育功能,積極爭創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推進省會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河北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被國家民政部授予“殯葬改革先進單位”,多次被中共河北省省直工委和河北省民政廳授予“先進基層黨支部”、“行風建設先進單位”、“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關于黨史展廳浮雕和黨史浮雕墻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