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石雕展廳方案的知識,其中也會對石雕施工方案進行解釋,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下面開始。

添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相關列表一欄:
大同云岡石窟博物館有幾個展廳啊?分別叫什么?關于具體展品的介紹在哪能找到?
云岡石窟陳列館座落于云岡景區西部,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6640平方米。該館于2009年6月開工,2010年9月主體完工,2011年9月底完成布展。
陳列館建筑結構形式是剪力墻加大跨度鋼結構屋面,主體用66榀、長40米、重達17噸的拱形鋼梁交錯排列而成,形成一個多波浪形的完美結構。屋頂立面顯現多個佛眼,與石窟大佛交相輝映。建筑物地下6米,地面以上更高點標高5.8米。南端通過佛龕通道直達演藝中心,北端為一個下沉式廣場,通過木棧道可達石窟主景區。
陳列館中央大廳面積4800平方米,前廳東側端坐第20窟大佛的等比例復原雕像,正面是一幅巨型油畫,游客通過時光隧道進入主展廳;主展廳設置24臺投影儀,在兩側各長70米的大屏幕上,通過多媒體影像展示北魏的輝煌歷史和云岡石窟的開鑿歷程,顯示了當年皇家禮佛的宏大場景;兩側主題展廳分別陳列云岡石窟及周邊地區的出土文物。一、二、三展廳陳列北魏時期的生活用品、建筑構件、石雕造像和云岡石窟開鑿相關出土文物;四展廳采用多媒體互動形式,展示云岡和敦煌、龍門、麥積山、巴米揚等石窟的影像,并將各石窟的藝術形式進行對比;小影廳主要播放佛家修行的心路歷程。各展區還設置多臺大屏幕多媒體與游客互動,使展示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休息區和商店供游客小憩和購買云岡紀念品。
陳列館的主要功能是用獨特的建筑形式和館藏的大量出土文物,結合現代高科技聲光電手段,向游客闡釋北魏王朝的興起和發展歷程。游客將在館內通過參觀與互動參與等多種形式,加深對云岡石窟的了解,領會云岡石窟的精致之美、滄桑之美、空曠之美,在休閑之余體會云岡文化的博大精深。
具體展品介紹可以看云岡石窟官方網站,進入綜合網(中文),在最右邊的“文化產業”一欄選擇“文物資源”即可。
或者是看書,比如《帶你走進博物館:云岡石窟研究院》

石雕水景噴泉怎么設計好
石雕水景噴泉是冷卻水的一種設施。在水池內架設一定數量的噴嘴,水被噴濺到大氣中,形成細小的水滴和水股,與空氣充分接觸,達到降低水溫的目的。那么我們要怎么設計好石雕水景噴泉呢?
首先,它的造型設計及噴頭選擇進行水景的總體設計,應先分析環境氛圍的基本要求。
其次,再分析石雕噴泉的各種水景形式分列不同的組合方案,并從繪制效果圖中選出更優的。
最后,石雕噴泉的噴頭技術的發展迅速,使它的噴水姿態更是千變萬化。通過專業人員的藝術設計,石雕噴泉也可勾畫出優美的水景工程景觀。
綜上所述,石雕水景噴泉在設計固然重要,在雕刻工藝上也必須要注意出水口與進水口以及接水口的工藝雕刻。
陜西非遺--西鄉石雕
傳世造物——秦有財石雕
工匠傳承
01
西鄉石雕特點
西鄉石雕石刻技藝是運用圓雕,浮雕,深浮雕,透雕等技法刻石為形,應用于建筑構建和裝飾、生活生產用具等方面傳統技藝,主要有柱石、石鼓、影壁裝飾構建、水槽、消防水缸、牲口用食槽、門額牌匾等。其材料主要為西鄉縣余家山的老坑細青石,作品具備木雕的細膩,牙雕的玲瓏,玉雕的逼真。造型優美,形神活脫,刀工細膩。
02
歷史悠久的石雕藝術
石雕藝術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西鄉縣李家村文化遺址出土的石器說明西鄉縣在新石器時代就表現出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的聰明才智,閃爍著遠古文明的火花。石器加工就已經是西鄉先民謀生的手段,他們也開始從事石器加工的技藝了。
另外,在西鄉出土的還有唐代和宋代的石像。位于西鄉縣午子山左側的飛鳳山上有著名的石崖石刻“飛鳳山”和“虎頭崖”,相傳為張飛所書,不知何人所刻。西鄉縣著名的鹿齡寺景區的石鹿、抱鼓石、精美青石缸、柱基石及石雕文化長廊、文廟前的照壁等,無不顯示西鄉石雕、石刻的精湛技藝和悠久的歷史淵源。
03
石雕技藝的現狀
西鄉石雕石刻技藝繼承了這些歷史遺存的特點,藝術表現手法靈活多樣,雕工細膩,且能以實際生產生活需要為目的,創作起稿,雕琢成器。但因農業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與當下飛速發展的工業文明社會越來越遠。加之石雕技藝既是體力活又是技術活,學習難度大,習藝周期長,年輕人多不愿學,已經是后繼乏人,步履維艱,面臨瀕危,急需搶救。
04
堅守的傳承人
在西鄉石雕技藝瀕臨失傳的情況下,西鄉縣的守藝人秦有財堅持創作,三十多年來創作出許多精美的作品,深受業內人士及收藏家的好評。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認識到石雕藝術的獨特魅力,1988年秦有財創辦了漢南“松風堂”古玩石雕中心。2000年創建了(璟漢坊)傳統石雕作坊和作品展廳,他的作品融于生活當中,既美觀又實用。
秦有財三十年如一日的為石雕藝術做出自己的貢獻,并且長期參加縣域及周邊省、市、縣的交流學習和古寺廟石雕修復工作。多年的學習和努力也讓秦有財在石雕藝術上小有成就,他的作品被陜西、湖北、四川等地的民俗博物館及民間收藏家收藏,他本人也曾多次被媒體做專訪報道。更有作品“麒麟獻墨”(硯臺)、九龍硯等被邀請到絲綢之路十一國家手工藝品展出。
獨貝匠心
05
從“非遺”到“世界”
文化隨世界,藝術揚主流。中國文化藝術的多元化,是我們能找到與世界相連、文化跨越的坦途。郵票作為“國家名片”,有著“國家形象”的美譽。如今,西鄉石雕石刻技藝被入選世界郵票,這不僅是世界對中國石雕藝術的推崇和致敬,而且更是對傳承人秦有財的認可和贊譽。
堅守與傳承
入選世界郵票
06
西鄉石雕的未來
我們從傳承人秦有財的身上看到了堅守,這是值得所有人學習的工匠精神,同時,我們也看到了通過秦有財對“非遺”項目的保護和推廣,西鄉石雕藝術得以站在世界文化藝術之林。此刻我們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它獨特的魅力將吸引大批手工匠人的學習與傳承,這項瀕臨失傳的石雕藝術將離開“非遺”名錄。
07
走近傳承人
秦有財,男,字墩實,號漢南松風堂主人。出生于1962年2月,陜西漢中西鄉人,漢族。陜西省工藝美術師、西鄉工匠、漢中市傳統技藝協會副主席、陜西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陜西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多年來創作眾多優秀作品,深受業內人士及藏家好評,從事手工石雕藝術30余年,擅長高浮雕、圓雕、透雕、薄意雕等。
漢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石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2018年獲首屆“西鄉工匠”榮譽稱號。
2018年在陜西師范大學參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傳統雕刻技藝培訓班。
傳承人秦有財
九龍守墨
樂舞飛天
石雕工藝的具體流程?
石雕工藝的具體流程如下:
1、相石
對石材大小、質地、色彩、形狀、品種進行判斷,分析其價值及設計趨向。
2、設計
根據石材大小、質地、色彩、形狀、品種等具體情況,因材施用,進行設計。
3、出胚
根據設計進行大的粗雕,雕制過程中進一步把握石材的質地、色彩、裂紋等,及時調整、修正設計方案。
4、細雕
在粗雕的基礎進行總體雕刻的深入,使作品基本成型。
5、精雕
雕刻作品的細部,使作品潤色出彩。
6、拋光
使作品顯示出石材的特征,烘托作品的價值。
7、配座
根據作品,配備相適宜的底座,完整作品。
石雕,指用各種可雕、可刻的石頭,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借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
常用的石材有花崗石、大理石、青石、砂石等。石材質量堅硬耐風化,是大型紀念性雕塑的主要材料。
在中國歷史悠久。在漫長的舊、新石器時代,石器加工是嶺南原始先民謀生的手段。在珠江口的香港、澳門、珠海發現多處巖刻,以復雜的抽象圖案為主,采用鑿刻的技法,尤以珠海南水鎮高欄島巖刻為巨,更大的一幅高3米、長5米,明文鑿刻,線條清晰,從復雜的線條中還可辨認出人物和船刻。
石雕它講究造型逼真,手法圓潤細膩,紋式流暢灑脫。它的傳統技藝始于漢,成熟于魏晉,在唐朝流行開來。
主要有園林雕塑、建筑雕塑、雕像、石雕工藝品幾大類,產品有上百個品種:大理石壁爐架、人物雕塑、浮雕、抽象雕塑、噴泉、花盆、羅馬柱、欄桿、涼亭、胸像、門套、石凳、浴盆、動物雕刻、墓碑、仿古雕塑等。石刻源遠流長,它講究造型逼真,手法圓潤細膩,紋式流暢灑脫。雕刻產品主要以人物、動物、壁爐、花盆、欄板、噴泉、浮雕、龍亭龍柱、瓊樓玉閣、飛禽走獸、各種精品雕刻等等。既富古老藝術的魅力,又有典雅明快的現代藝術風格,在海內外享有“巧奪天工”“石破天驚”之盛譽。
中國石雕、石刻與石制工藝品數量龐大,類別繁多。可按應用與制作方法不同大致分類。石雕、石刻制品按制作的工藝方法不同,一般分成圓雕、浮雕、沉雕、壁雕、鏤空雕(透雕)、線雕、影雕、微雕和陰刻、陽刻等幾大類別,各有特點、并獨具風格。
關于石雕展廳方案和石雕施工方案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