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博物館展廳立面圖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博物館展廳平面進行解釋,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下面開始。

添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相關列表一欄:
湖北省博物館這一櫥窗設計太美,那么到底是什么樣子?
《土與火的藝術》 展覽分為兩個專題,之一專題以出土瓷器為主,介紹元代以前湖北地區的單色釉瓷器的發展脈絡;第二專題以館藏傳世瓷器為重點,展示元代以后瓷器的發展面貌。四大鎮館之一的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就在這一展廳。
這種大型的熏籠在早期青瓷中十分少見。 整套熏籠上下被分開,同置在一個圓形櫥窗內,在昏暗射燈下,尤其醒目,隱約還可以看到青瓷人頂燈的身影。面對如此設計,顯得這青釉熏籠也格外美麗,每次來都見不少游客被吸引,并駐足觀賞。若想拍一張無人空景,還需花點時間去抓拍那一瞬間,或者是非節假日來。
商代中期我國已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青釉瓷器,因其工藝不夠成熟,被稱為原始瓷。不論是胎體上,還是在釉層的燒制工藝上都尚顯粗糙,燒制溫度也較低,表現出原始性和過渡性。
1982年湖北黃岡出土了一件戰國時期的原始瓷直線紋罐,這是湖北地區戰國楚墓出土的唯一一種原始瓷器,十分珍貴。
1993年湖北黃梅出土的一件西周時期的原始瓷豆,也是目前湖北省僅見的一件西周時期原始青瓷。
博物館就《土與火的藝術》,關于中國瓷器的發展在各個朝代背景下都有所展示,最早的展示從商周的青瓷開始,歷經1000余年后,粗糙的工藝在東漢時期形成了較為成熟的青瓷工藝,隨后是三國時期。這個時期的青瓷也稱之為“六朝青瓷”。
六朝青瓷在中國瓷器歷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它上乘東漢瓷器創造的成就,下為隋唐青釉瓷器鼎盛期奠定了基礎。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地區。
六朝青瓷的造型多為圓器、人物、動物等,如青瓷人頂燈、雞首壺、五聯罐、青瓷虎子、青瓷獅形插座。
青瓷人頂燈是一盞油燈,由四個部分組成: 淺盤形燈座、人形圓柱、中層承盤和碗狀燈盞。如此人物造型油燈在已出土的兩漢魏晉時期的油燈中從未出現過,為三國青瓷中的精品。
雞首壺也稱雞頭壺,是六朝青瓷典型器物,最早出現于西晉時期,是浙江地區的越窯首先創制。雞首壺流行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正是社會大動蕩時代,也是瓷器大發展時期。湖北省博物館這件雞首壺青釉純正,是早期越窯的精品。
東漢時期的五聯罐是早期越窯青瓷中典型器物,據說魂瓶由它發展而來。有人認為它是隨葬用的冥器,后發展成魂瓶。也有人認為這是油燈,它可以日用,也可作墓葬的長明燈。
西晉時期的青瓷虎子造型萌態、憨厚,關于它的用途一種說法是盥洗用具,一種說法是溺器。
但該展廳,最精美、最珍貴、最有價值的還是鎮館之寶“元青花四愛圖梅瓶”。這是2006年出土于鐘祥市郢靖王墓,瓶高38.7厘米,口徑6.4厘米,底徑13厘米。
瓶身肩部飾鳳穿牡丹,腹部飾青花“四愛圖”,即王羲之愛蘭,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林和靖愛梅、鶴。足部飾仰覆蓮紋,以卷草紋、錦帶紋為界。它白釉泛青,色彩清脆艷麗,是罕見的元青花精品。
歷史上,它是郢靖王妃郭氏珍愛之物。據記載郢靖王去世后,郭氏因深愛郢靖王,便對鏡梳妝后自盡,與夫君合葬。而她生前更愛的四愛圖梅瓶成為其最珍貴的陪葬品 。
在其邊上,還有一個十分珍貴的青花龍紋梅瓶,與元青四愛圖梅瓶一同出土于郢靖王墓。此元青花瓶當時就在郢靖王棺床前。如今,它與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相望,就像郢靖王和郭氏之間的愛情,過了數百年,仍纏綿悱惻。
博物館展廳形式有哪些?
2022年8月24日博物館展廳立面圖,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官網公布博物館的新定義。博物館的新定義為博物館展廳立面圖:為社會服務的非營利性常設機構博物館展廳立面圖,它研究、收藏、保護、闡釋和展示物質與非物質遺產。向公眾開放,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博物館促進多樣性和可持續性。博物館以符合道德且專業的方式進行運營和交流,并在社區的參與下,為教育、欣賞、深思和知識共享提供多種體驗。
在博物館的展廳設計中,展廳往往是根據一定的分類形式進行布局,觀眾在一定展示空間的引導下進行參觀。
展廳的布局通常結合自身特色分多個主題模塊,以國家博物館為例,有古代中國、復興之路、專題陳列、臨時展廳和交流展廳。
1、古代中國:《古代中國陳列》展出文物2026件,包括一級文物521件。
陳列以王朝更替為脈絡,以珍貴文物為核心,展現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發展特點,展示各族人民共同締造多民族國家的歷史進程。
陳列分為遠古時期、夏商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遼宋夏金元時期、明清時期八個部分。
2、復興之路:《復興之路》展覽是中國革命博物館基本陳列的最新發展。
當代部分則與近代部分相銜接,反映中國現代歷史的進程。
3、專題陳列:包括國博典藏《乾隆南巡圖》長卷數字展示、中國古代書法、中國明清家具珍品。
4、臨時展廳:包括書法家寫王蒙文句展、塑魂鑒史、連紫華瓷藝作品展。
5、交流展廳:包括羅丹雕塑回顧展、瑪雅·美的語言、列夫·托爾斯泰與博物館展廳立面圖他的時代。

國家博物館展廳分布及各展廳主題
地下一層展廳:包括古代中國展廳、公共服務區、演播室、劇院和學術報告廳,主要展出“古代中國”基本陳列。
劇場與學術報告廳層:主要包括劇院、學術報告廳、專家樓。
一層展廳:包括北區N1-N4展廳、南區S1-S5展廳、復興之路展廳、西大廳公共服務區和中央大廳(C1)。
二層展廳包括:公共服務區、復興之路展廳、北區N8-N11展廳、南區S6-S10展廳。
三層展廳:包括北區展廳N16-N19和南區展廳S11-S14、二號中央大廳C2。
擴展資料:
參觀請勿攜帶物品清單:
一、槍支、軍用或警用械具類(含主要零部件)及上述物品的仿制品;
二、爆炸物品類,包括炸藥、爆破器材、煙花爆竹制品及上述物品的仿制品;
三、管制刀具類,如匕首、三棱刀(包括機械加工用的三棱刮刀)、民族刀、帶有自鎖裝置的彈簧刀以及其他類似的單刃、雙刃、三棱刀等;
四、管制刀具以外的利器、鈍器,如菜刀、餐刀、大型水果刀、工藝品刀、剪刀、鋼(鐵)銼、斧子、錘子等;
五、易燃易爆物品,如:酒精、汽油、煤油、柴油、打火機、火柴、發膠、摩絲、指甲油、染發劑、去光劑等;
六、帶有毒害性(汞、劇毒農藥等)、腐蝕性(鹽酸、硫酸等)的危險物質;
七、液體類物品(各類軟、硬包裝的飲料制品經本人試喝檢驗后可以帶入場館);
八、違反相關法律規定涉及政治、宗教、商業等宣傳展示活動的印刷品、宣傳品;
九、任何可能影響參觀秩序的標語、條幅、旗幟;
十、除上述物品以外,中國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的其他可能影響觀眾參觀或文物安全的物品。
參考資料:中國國家博物館官方網站
關于博物館展廳立面圖和博物館展廳平面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