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新年展廳布置幼兒園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幼兒園作品展布置進行解釋,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下面開始。

添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相關列表一欄:
幼兒園我愛我的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我愛我的教案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我愛我的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理解歌曲內容。
2、愿意跟著老師邊唱邊有節奏的拍手。
活動準備:
鋼琴
設計思路:
小班幼兒剛剛步入集體生活,對幼兒園由強烈的陌生感到新鮮好奇,音樂活動是與幼兒情感溝通的更佳途徑。因此,設計了本次活動,一方面了解幼兒的活動參與情況,一方面通過音樂活動讓孩子們愛上幼兒園。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我們的幼兒園漂亮嗎?
2、新年展廳布置幼兒園你最喜歡幼兒園的什么?
二、欣賞歌曲
l 之一次欣賞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也是關于幼兒園的,我們一起來聽一下。
2、你喜歡這首歌嗎?它是一首怎樣的歌?(快樂的還是憂傷的)
l 第二次欣賞
1、我們用小手為這首好聽的歌曲伴奏吧。
2、小手的本領真大,不但可以拍拍手,還可以拍拍腿,我們來試試看。
l 第三次欣賞
這首歌里面還有好聽的話,聽聽看,這首歌里唱了幼兒園的什么?(在幼兒的回答中逐句學唱)
三、學唱歌曲
1、教師彈唱,幼兒跟老師一起唱。
2、嘗試跟唱歌曲
幼兒園我愛我的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能有節奏地唱出小動物的叫聲。
2、能根據前半句歌詞、動物圖片的暗示正確唱出小動物的叫聲。在教師的眼神、體態動作提示下嘗試學習對唱。
3、愿意與人對唱歌曲,在與同伴接唱活動中體驗共同活動的快樂。
4、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5、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貓、小羊、小狗、小雞、小鴨圖片、動物園背景圖 、節奏圖譜
活動重點:
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能有節奏地唱出小動物的叫聲
活動難點:
能根據前半句歌詞、動物圖片的暗示正確唱出小動物的叫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今天,顏老師要帶小朋友們去動物園啦!(出示動物園背景圖)你們想不想去啊?(想!)動物園有哪些小動物呢?你們來看一看吧。
二、學習歌曲,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內容。
1、重點學習小動物叫的節奏
師出示小羊,師:這是誰啊?(小羊)老師很喜歡小羊,我要對它說一句話:‘我愛我的小羊’你們喜歡小羊嗎?你們也來說這句話給它聽吧!(我愛我的小羊)那小羊是怎么叫的呢?(幼:咩咩咩,咩咩咩)
師:小羊會用好聽的、有節奏的聲音來唱呢!它用一張神奇的節奏圖譜來幫助它唱歌的,你們看!(出示節奏型圖譜)怎么唱的呢?你們聽!(師范唱小羊叫聲)
師:一個叉叉就表示小羊叫一聲,我們來試試看,看著圖譜來唱一唱小羊的叫聲!(教師用體態動作引導幼兒掌握節奏)
2、師:老師很喜歡小羊,我要為它唱首歌,你們的小耳朵聽一聽,老師唱了什么?(師完整清唱歌曲)
老師很喜歡小羊,我是怎么唱的呢?(我愛我的小羊)
3、師:我們一起來完整的唱一唱這首好聽的歌吧。唱歌的時候,把背挺的直直的,唱的時候嘴巴要張的圓圓的,還要用甜甜的聲音來唱,我們來試一試好嗎?
4、師:小羊聽到了我們小朋友學它唱歌了,它說:你們唱的很好聽,可是啊,要是加上小羊我好看的動作就更好了!
師:小羊的頭上有什么呀?誰會做呢?(引導幼兒做一做)這一次我們不僅要唱的好聽,還要加上小羊的動作了!你們準備好了嗎?開始啦!
三、對唱的游戲形式演唱歌曲
1、小貓聽到小羊在唱歌,它覺得自己比它唱的好聽呢,那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來聽聽看啊!(師示范完整的唱小貓段)
師:你們覺得好聽嗎?小貓怎么叫的?誰能把它的'叫聲唱出來呀?我們也來學一學吧。(師引導幼兒看節奏型學唱)
師:你們喜歡小貓嗎?小貓怎么做的啊?(引導做一下)那我們連起來唱一唱,告訴小貓我們很喜歡它。準備好了!(完整唱)
2、師:小貓和小羊想要一起來唱歌了,小朋友們想好小羊和小貓怎么叫的,準備好,不要忘記它們好看的動作哦!開始啦!
3、這一次,老師要和小朋友們用一種不一樣的方法來唱了。小耳朵要聽好了,請小朋友們來唱小貓和小羊的叫聲(示范下)老師來唱前面一句,問到小羊和小貓怎么叫時,你們再唱。(師運用手勢提示幼兒)
4、師:有的小朋友真聰明,新年展廳布置幼兒園他看到老師這個手勢就知道自己要唱了,前面的不唱,聽到老師問道怎么叫時再唱!好,那這一次小朋友們小眼睛要看好老師的手勢了!
四、創編歌詞演唱歌曲
1、師:其他小動物聽到小羊和小貓好聽的歌聲,他們也想來唱歌了。你們還喜歡哪些小動物啊,它們的叫聲是什么樣的呢?(幼:小狗 幼:小雞 幼:小鴨)
2、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動物圖片引導幼兒學唱動物的叫聲。
3、師:老師也喜歡小狗,我來唱前面的,你們要接好后面小狗汪汪汪的叫聲哦!
師幼對唱小狗一次。
4、師:誰喜歡小雞的呢?請個小朋友來唱前面的問句,其他小朋友唱小動物的叫聲。(請幼兒試一試)誰喜歡小鴨呢?請他來唱前面的問句了。
五、看圖片完整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師:小動物們要來開音樂會啦!請小朋友們來當小動物唱一唱!但是,小眼睛要看好了,老師來請小動物,我的手指到誰,你們就要唱誰的叫聲哦!唱到叫聲的時候你還可以做一做那個小動物的動作呢!
師邊唱前段,邊指小動物圖片,用動作來提示幼兒。
師:這個音樂會可真棒啊!小動物們也說小朋友們唱的真不錯!我們來表揚表揚自己!下一次,老師再和小朋友們去請更多的小動物來開音樂會,好不好啊?
活動反思:
活動中幼兒對小動物的叫聲很感興趣,通過節奏圖譜的出示和指揮,幼兒大多一開始就能夠基本會唱小動物的叫聲。在掌握了叫聲的節奏后自然地引入之后的小動物,學習唱出小動物的叫聲來。在對唱中運用手勢體態的提示讓幼兒清楚的知道要輪到自己唱了。不足之處在于:唱的形式有些單一,都是教師在領唱前一段,幼兒來唱叫聲。活動中幼兒表現的有些不活躍,如果在最后請幼兒分別來扮演幾種小動物唱一唱小動物的叫聲,為他們貼上小動物圖片幫助區分角色會使幼兒感到更有趣,活動氣氛會更活躍些。動物園的情境創設有些不合適,若換成“老師很喜歡我的小羊”導入會更自然、恰當些。
幼兒園我愛我的教案 篇3
教案設計情況分析
家鄉在黃山腳下太平湖畔,風景秀麗、物產豐富,還有眾多的名勝古跡。為使孩子更多地了解我們的家鄉,熱愛家鄉,特設計此活動方案,并通過此活動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活動內容:
1了解家鄉名勝古跡及部分土特產。
2黃山聞名天下,教育幼兒熱愛家鄉,要保護家鄉名勝古跡,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通過家園聯系,要求家長配合帶幼兒在家鄉旅游拍照,收集各種名勝古跡資料。
2環保資料:
1黃山松所懼怕的松蟲圖片。
2太平湖清澈水面與臟水對比照片。
3布置好“美麗的家鄉”展廳。
活動過程:
一穩定幼兒情緒,組織教學。
師:知道我們的家鄉在哪嗎?今天老師帶小朋友們去“美麗的家鄉”展廳參觀,看看我們的家鄉有多美。
二進入展廳。
1教師擔任解說員,講解黃山太平湖主要景點。
黃山有四奇奇松怪石云海溫泉,風景秀麗聞名天下。
太平湖大橋是座單塔斜拉橋,是亞洲最長的斜拉橋。太平湖許多
島嶼如猴島、鹿島、蛇島鳥島等等。
2出示有關環保方面照片,引導幼兒討論。
師:小朋友,這棵松樹怎么了(生病了)
如果黃山的松樹生病了那會怎么樣?
1黃山變的光禿禿的,不好看了,迎客松、送客松也沒有了。
2沒有松樹的根固,會引起山體塌翻、泥土流失。
3沒有樹木,大自然失去平衡,自然界遭到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也會被破壞。
怎么辦?(和爸爸媽媽一起宣傳在木材進出口時要進行檢疫)
師:(出示太平湖清澈水面與臟水對比照片)水為什么會臟?需要保護嗎?怎么保護?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太平湖環保問題,并要求孩子從孩子自己做起,從身邊的人做起。
3自由活動
請幼兒擔任自己所拍照片中景點解說員。教師給幼兒獨立欣賞、討論的時間。讓幼兒暢所欲言,并嘗試家鄉土特產茶葉、獼猴桃、板栗、香榧等
4在大部分幼兒參觀討論結束時組織幼兒創編兒歌。
師:小朋友我們的家鄉如此美麗,我們一起編首兒歌好不好?
引導幼兒創編。
我們的家鄉在哪里?——— 我的家鄉在黃山
黃山的風景天下聞名——— 風景秀麗天下傳
太平湖上有座什么橋——— 太平湖上斜拉橋
像只大雁飛的高
我愛黃山
我愛太平湖
我愛我的家鄉
教師總結后要求幼兒為詩歌命名《我愛我的家鄉》并要求幼兒回去讀給自己的父母、親人聽。
5活動延伸
請幼兒將自己美麗的家鄉風貌用筆畫下來,并組織幼兒進行“美麗的家鄉”繪畫展。
幼兒園我愛我的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用輕快的聲音清晰地演唱,嘗試結合歌曲仿編簡單的歌詞與創編動作。
2、敢于在集體中大膽表現,感受師幼合作創編與歌聲交流的快樂。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初步聽過歌曲《我愛我的小動物》。
物質準備:小狗、小貓、小雞、小鴨幾種常見小動物的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小狗的頭飾,提問:“小狗的叫聲是怎么樣的?”
引導幼兒用“汪汪 汪,|汪汪 汪,|汪汪 汪汪 |汪
2、游戲:我猜你說,我說你猜。
(1)玩法:教師逐一出示各種動物的頭飾,幼兒學該動物的叫聲;教師模仿某一種動物的叫聲,讓幼兒找出該動物的頭飾。
(2)教師盡量引導幼兒用“XX X,|XX X,|XX XX|X-”的節奏說。
3、按幼兒的意愿逐一選擇動物的頭飾,師幼用歌聲互動。
教師唱問句,幼兒唱答句,并嘗試邊唱邊用有節奏的動作表演回答。
4、幼兒分組演唱。
幼兒分兩組:一組唱問句,一組唱答句;然后交換角色分組演唱。
活動延伸:
1、音樂區:將頭飾投放在音樂區,讓幼兒自由演唱。
2、請家長利用親子手冊《我愛我的小動物》在家中與幼兒對唱。
三、戶外活動:
1、體育游戲:信號燈 見領域活動指導P12。
2、分組活動:(略)

開放式幼兒園展廳的裝修設計如何做?
1、開放式幼兒園展廳的空間設計:
空間的選擇要做到寬敞明亮,能夠給孩子們提供一個自由自在、發展潛力足夠的環境;
2、結合安全性:
要考慮到孩子們的安全性,保證室內空間環境安全無害,不能含有有毒物質;
3、室內裝修設計:
以明麗色調為主,或者以柔和的色彩為主,搭配各種視覺上的裝飾品,使整個空間更加活潑有趣,更能吸引孩子們的眼球;
4、設備選擇:
要盡量選擇安全可靠、符合幼兒發展需求的設備,以提高孩子們的安全感,讓他們愿意在其中進行學習、游戲。
幼兒園文化墻孩子作品的展示
幼兒園文化是指以師幼價值觀為核心以及承載這些價值觀的物質和制度的存在物。幼兒園文化墻充分展現了兒童們的創造力,一些自己的作品都會展現在文化墻上。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幼兒園文化墻孩子作品的展示,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幼兒園文化墻的高清圖片 幼兒園文化墻的設計圖 如何在幼兒園建設民俗文化
創設民俗環境,感悟特色文化
人們都說“環境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師”,《綱要》中也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在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中,將創設主題與民俗文化教育有機滲透,并充分利用家長和社區資源,帶領幼兒一起動手操作,不但裝飾、美化了幼兒園的環境,也讓幼兒隨時能夠與這些民俗文化藝術產生互動,對幼兒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如我們將中華經典故事,如《司馬光砸缸》《曹沖稱象》《孔融讓梨》等布置在樓道銜接處,培養幼兒聰明、勇敢、謙讓等傳統美德;將中國傳統剪紙作品、國畫作品、京劇服飾等裝飾在樓道內,讓幼兒在欣賞的同時,也感受到我國的傳統文化藝術之美;和幼兒一起將他們親手制作的龍舟、肚兜、扇子等布置在幼兒園大廳,與幼兒產生充分的互動,提高其對我國傳統文化內涵的理解;將祖國各地的名勝古跡、家鄉的特產裝點在一樓和二樓的展廳里,引導幼兒了解國家及家鄉的特色文化,培養他們愛家鄉、愛祖國的積極情感。
我們還在幼兒園開辟了國畫和京劇專項室,在這里,老師帶領孩子們開展剪紙、國畫、泥塑、印染、京劇演唱等課程,使孩子從小就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激發孩子對民族文化的興趣,提高孩子對民族文化的熱愛。
甄選民俗內容,設定教育目標
眾所周知,我國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形式豐富,包括精神民俗、物質民俗、社會民俗、歲時民俗、禮儀民俗等眾多內容,在這些內容中,如何甄選出既使幼兒感興趣,又適于幼兒發展的內容,成為我們首先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經過反復地搜集資料和教師們的廣泛研討,我們在精神民俗中選擇了一些眾人皆知的、易于被幼兒理解的童謠、美德故事和神話傳說,如孔融讓梨、鐵杵磨成針、神筆馬良、精衛填海等,讓幼兒在理解這些文學作品的基礎上,傳承我國人民勤勞、善良、純樸的美德;在社會民俗中我們選擇了我國最常見的少數民族,如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包括他們的民歌、民樂、民族舞蹈等;在物質民俗中,我們選擇了那些具有民族藝術特色的內容,如印染、國畫、剪紙、面塑、茶藝,以及不同少數民族的服飾等,引導幼兒欣賞;在歲時民俗中,根據我園的傳統節日,我們選擇了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元宵節等;在禮儀民俗中,我們根據幼兒的生活特點,選擇了拜年禮儀、進餐禮儀、問好禮儀等與幼兒已有經驗緊密相關的內容。
另外,我們還針對幼兒的不同年齡特點,根據大、中、小班對這些民俗教育內容進行細化。
小班的民俗教育目標為:對家人、老師有禮貌,熟悉親人的不同稱謂,培養愛老師、愛父母、愛家人的情感;能與同伴友好相處,體驗與人分享的樂趣;學習撕、剪、粘、畫的簡單技能;愿意與伙伴一起學習。
中班的民俗教育目標為:萌發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對長輩有禮貌,愿意為他們做事;與同伴交往大方,說話自信,做事誠信;能用簡單的剪紙、國畫、民樂、民舞、民俗裝飾等手段進行創作和表現,激發學習興趣。
大班的民俗教育目標為:知道自己是中國人,培養愛祖國的情感;尊敬長輩,培養愛心與孝心;樹立敢說敢做的自信;對民俗文化感興趣,能運用剪紙、國畫、泥工、民樂、民舞等形式表現民俗文化的內容。
組織主題活動,豐富民俗認知
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主要包括主題活動和區角活動。其中主題活動是現今幼兒園普遍采用的一種教育方式,在教學中,教師帶領幼兒圍繞一個主題進行自主探索,更有利于師幼互動,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為此,我們將甄選出來的民俗內容與主題相結合,從幼兒的興趣入手開展主題,圍繞教育目標組建集體教育活動,透過民俗的窗口,讓孩子們領略色彩斑斕的民俗文化,審視民族的歷程,領悟祖國的無窮魅力,使幼兒成為健康活潑、好奇探究、文明樂群、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兒童。
如在小班我們開展了“過新年”的民俗主題。主題中我們開展了放鞭炮、舞龍、過新年、新年運動會、新年的裝飾、好吃的糖葫蘆等集體教育活動。
再如,在大班我們開展了“歡樂民俗村”的主題活動,設置了爬長城、民族大家庭、神奇的中藥、祖國之最、掛燈籠、民族娃娃、扭秧歌、京劇臉譜、新疆小姑娘、賽馬、媽媽格桑拉等集體教育活動。
在《京劇臉譜》的美術教學中,教師采用欣賞、探索、模仿、創造等教學法,引導幼兒了解京劇臉譜的主要特點,并通過多媒體課件學習了京劇的歷史與傳承。在整個集體活動中,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高漲,他們一起創編京劇造型,設計京劇臉譜,極大地豐富了幼兒對我國傳統京劇文化的認知與感受。
開設區角活動,提升創作水平
區角活動是教師和幼兒一起在班級中創設一定數量的區角,并通過區角環境的創設、區角材料的提供,引發幼兒參與的興趣,提高幼兒各方面能力發展的自主性活動。它更有利于幼兒與材料、與同伴產生有效互動,從而促進其操作能力、想象力、創造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個性化的發展。
為此,我們根據民俗主題的內容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每個班級設置了1-2個民俗文化區(如在大班開設了民間剪紙區、京劇臉譜區、青花瓷器區;在中班開設了藍印花布區、燈籠裝飾區;在小班開設了玩泥區、拓印區等),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體驗參與民俗文化創作的樂趣,體驗快樂,感受幸福。
另外,我們還在每個班級中設立了民俗生活體驗區,為班級配備了烤箱、電磁爐、小石磨、鍋具、案板、搟面杖等真實的灶具、餐具,帶領幼兒在區角活動中欣賞本市、本省,甚至全國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美食,如保定醬菜、天津麻花、山西面塑、新疆烤馕、清真月餅等,并從幼兒園伙房請來專業的面點師傅與孩子們一起制作。
開展民俗活動,激發民族情感
陶行知說:“整個的生活要有整個的教育。”幼兒的生活是幼兒園、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大生活,在生活即教育理論的引導下,我們的幼兒教育必須樹立幼兒園、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大教育觀,才能實現“整個的教育”。為此,我們每年都會在全園舉行不同形式的民俗進園活動,通過對這些民俗藝術文化的欣賞、體驗、表達、表現,一方面豐富了幼兒對我國傳統的民俗節日的認知,另一方面也讓他們感受到我國的傳統民間藝術風格,體驗到活潑、幽默、滑稽、夸張的民間藝術情感。
在清明節前后,我們會帶領小班的孩子去野外踏青,帶領中班的孩子到軍校廣場上去放風箏,帶領大班的孩子去保定師范學校的“七六”紀念碑前祭奠先烈。在端午節,我們會邀請秧歌隊入園表演扭秧歌、跑旱船,和家長一起舉行包粽子比賽。在重陽節,我們還會帶領孩子們到敬老院給那里的孤寡老人送禮物、表演節目。我們還會在新年前組織親子運動會,讓孩子們在或是輕松、或是熱鬧、或是肅靜、或是祥和的氛圍中產生對不同節日的真實感受,從而親身體驗到傳統節日文化的多姿多彩。
總而言之,我們通過不同方式將民俗文化有機融入課程中來,使幼兒的課程內容學習和民俗文化學習在統一過程中綜合進行,使民俗文化教育成為幼兒園課程中的一部分,使之與幼兒園其他課程整體共生共容。我們相信,通過這樣的教育,孩子親近民俗文化的同時,心靈中也會播下一顆熱愛傳統文化的種子,他們一定能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猜你喜歡:
1. 校園文化墻設計的唯美圖片
2. 廣場文化墻優秀圖片的展示
3. 班級文化墻高清的圖片素材
4. 班級文化墻圖片的展示及主題特色
5. 簡單的班級文化墻圖片素材展示
關于新年展廳布置幼兒園和幼兒園作品展布置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