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紅色主題展廳博物館的知識,其中也會對紅色 展館進行解釋,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下面開始。

添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相關列表一欄:
建川博物館
? 建川博物館全稱為成都市建川博物館聚落,由民營企業家樊建川創建,位于中國博物館小鎮——大邑縣安仁鎮,占地500畝,建筑面積近10萬平方米,擁有藏品800余萬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425件。
博物館以“為了和平,收藏戰爭;為了未來,收藏教訓;為了安寧,收藏災難;為了傳承,收藏民俗”為主題,建設抗戰、民俗、紅色年代、抗震救災四大系列30余座分館,已建成開放24座場館,是目前國內民間資本投入最多、建設規模和展覽面積更大,收藏內容最豐富的民間博物館。
目前已對外開放的陳列館有抗戰文物陳列中流砥柱館、正面戰場館、飛虎奇兵館、不屈戰俘館、川軍抗戰館及抗戰老兵手印廣場和中國抗日壯士群塑廣場;紅色年代系列瓷器陳列館、生活用品陳列館、章鐘印陳列館、鏡面陳列館、知青生活館、鄧公祠;民俗系列三寸金蓮文物陳列館、老公館家具陳列館、中醫文物陳列館;地震系列震撼日記5.12-6.12館、地震美術作品館、5.12抗震救災紀念館以及國防兵器館、航空三線博物館等。
博物館聚落獲得了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光彩事業重點項目、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先進社會組織、中國十大民間博物館、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四川民營文化企業綜合十強、四川省“十一五”期間旅游工作先進單位和建設成都杰出事件等榮譽稱號。
? 建川博物館聚落25個博物館2個主題廣場分別由磯崎新、切斯特·懷東、邢同和、張永和、彭一剛、馬國馨等國內國際知名建筑大師、雕塑大師擔綱設計,創造國家級建筑、雕塑精品。
建川博物館聚落現館藏珍貴文物超過1000余萬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達329件,這在國內民營博物館中首屈一指。
2018年9月,被確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2020年11月18日,當選“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標”。
? 建川博物館共收藏文物800余萬件,國家一級文物121件。這樣的博物館數量和藏量在國內絕無僅有。建川博物館藏品總數已超過800萬件,其中抗戰文物200余萬件;但據樊建川本人介紹,這200萬件的數量僅僅是已整理造冊登記的藏品,實際藏品的數量保守估計應在千萬件以上。
? 建川博物館聚落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安仁古鎮,由北京大學建筑學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和與建筑設計師劉家琨進行的整體規劃。聚落總占地面積為500畝,共分為抗戰、民俗、紅色年代藝術品三大系列25個分館。
? 建川博物館聚落一共有25個分館,館館不同并各具特色。有大氣震撼的中流砥柱館,有展翅欲飛的飛虎奇兵館,還有粗獷自然的川軍抗戰館,不一而足。聚落與安仁古鎮和劉氏莊園相鄰,聚落內生態自然,植物繁多,與周邊景色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聚落內建筑形式雖各異,但是建筑主題相關、銜接緊密;游覽路線生態流暢、過渡自然;場地鋪裝簡潔大方、和諧統一;植物配置淡雅清麗,融合共生。
? 中國壯士群雕廣場位于博物館聚落入口的中國壯士群雕廣場,現有中國壯士雕塑219人,他們是1931年—1945年的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全民族抗日將士英雄的群體形象。所有壯士造像陣式都放置在一個“V字”型下沉式凹槽的空間環境中。該“V”字型下沉式凹槽總長81.5米寬,寬45米,象征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勝利時刻。
抗戰老兵手印廣場
抗戰老兵手印廣場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呈V字形,寓意勝利。每座手印墻寬約1.2米,高約2.6米,采用腐蝕鋼化玻璃將老兵手印表現出來。至2016年9月,博物館已經收集到5700多位抗戰老兵的手印。這些老兵都已屆古稀之年,當年正是他們的雙手揮舞大刀、長矛,投擲手榴彈、埋地雷、炸碉堡,正是這些手當年擋住了來勢洶洶的日本侵略軍,力挽狂瀾,扭轉乾坤,將整個中華民族的未來托起。這些功勛卓著的手怎樣在歷史上長留下來,以表彰衛國勇士、警示后代。
中流砥柱館
中流砥柱館規模居各館之首,展廳面積為2435平方米,是一個桔紅色的方形館,位于主道路最前方,是游客參觀的之一站。它以歷史照片、資料、實物、文獻以及地道戰、地雷戰、青紗帳場景復原或實景景觀等方式陳列,通過三個主題單元生動展示出中國新時代及其領導下的軍隊、敵后民眾八年抗戰情況,突出反映了中國新時代代表全中國人民的意志,領導和推動了偉大的抗日戰爭,浴血奮戰于抗戰最前線,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的光輝歷史。
正面戰場館
正面戰場館位于中流砥柱館博物館旁,取意國共合作抗擊日軍之意,建筑面積1299平方米,是一座素白色的方形建筑。簡要介紹1931年至1937年國民黨政府從避戰到抗戰這段歷史,重點介紹國民黨部分愛國將領的局部抗戰。主要以國民黨軍隊在抗日戰爭中的二十二個重大戰役為主要展示內容,真實地重現中日軍隊對決場景。展現了當時空中戰場的艱難殘酷,和我空軍敢于以小搏大、以弱戰強的無畏精神。
川軍抗戰館
川軍抗戰館建筑展廳面積2087平方米,分為“300,000川軍出川抗戰”、“3,000,000壯丁奔赴前線”兩大部分,突出表現30萬川軍出川抗戰、300萬壯丁奔赴前線的歷史史實。
該館主題是,盡管當時的四川是居于抗戰后方,但仍然提供如此巨大的人力資源前往前線浴血奮戰,為八年抗戰做出了特殊貢獻。
該館不僅在外觀設計上具有顯著的川西建筑風格,在展示手段上也突破了傳統博物館的設計,通過采用復原場景、沙盤模型、雕塑、繪畫、浮雕、多媒體放映等多種藝術手段,給人以視覺的沖擊和愛國主義精神的啟迪。
飛虎奇兵館
飛虎奇兵館是為了紀念抗戰時期美國對華援助,特別是美國空軍援華而建。飛虎奇兵館展示面積1382平方米,分為三大部分。之一單元“援華概述”介紹了抗日戰爭期間美軍援華的整體情況。第二單元“飛虎神兵”展示陳納德將軍和他的飛虎隊的傳奇經歷。這部分是本館重點,展示內容共分為:飛虎隊和陳納德的簡介、飛虎隊的戰斗、飛虎隊的生活三個小部分。第三單元“友誼長存”通過展示中美兩國人民特別是二戰老兵舉行的活動,紀念中美友好歷史,見證中美友誼。
日本侵華罪行館
日本侵華罪行館以近萬件日軍侵華物證,圖片400余幅,十件(套)國家一級文物佐證了自1931至1945年間日軍侵華罪行史。讓日本侵略者“自證其罪”的物證說話是該展覽的特色及亮點。永久展館由日本著名建筑設計大師磯崎新設計并已竣工,建筑面積約2500余平方米。
不屈戰俘館
不屈戰俘館建筑面積717平方米,由杭州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程泰寧先生激情設計,樊建川館長親自擔當陳列設計。不屈戰俘館外形借鑒自然山石經過扭曲、褶皺、斷裂而生成的形態構造而成。不屈戰俘館的陳列,以大量的珍貴的老照片和文物,反映在抗戰中被日軍俘虜的我方將士情況。他們都曾是中華民族抗敵的戰士,但他們的歷史作用和歷史貢獻沒有受到正視,長期被歷史埋沒。他們的艱苦戰斗、英勇犧牲和苦難遭遇,是60年前中華民族取得抗日戰爭勝利所付出的重大代價的一部分,是值得我們永遠正視的歷史。
紅軍長征在四川紀念館
紅軍長征是中國革命從挫折走向成功的偉大轉折點,紅軍長征被譽為“地球上的紅飄帶”,為了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我館特舉辦“紅軍長征在四川”展覽。紅軍長征途經四川60℅以上的縣,進行了數百次的戰斗和戰役。紅軍長征在四川走過的路程最長,停留的時間最久。經歷十分曲折,故事精采傳奇。紅軍長征在四川還召開了一系列重要會議。
援華義士廣場
1931年,倭寇侵華,中國全面抗戰興起。此時,各國義士紛紛遠渡重洋,來華助戰,與我軍民并肩抗擊日本法西斯,譜寫了一曲匡扶正義的國際樂章。 念茲念斯,特遴選出以史迪威、肖特、庫里申科、白求恩、拉貝、魏特琳、尹奉吉等40位“援華義士”作為代表,并邀請18位川籍知名雕塑家,齊聚一堂聯手創作,鑄銅造像,威武結陣。
俞大維紀念雕像
2015年9月2日,俞大維先生雕像在成都建川博物館落成。俞大維先生抗戰時期的戎裝雕像在博物館園區內落成,部分骨灰在雕像下方入土安放,生前閱讀過的書籍等遺物在館內陳列展覽。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親屬選擇以紀念抗戰為重要主題的建川博物館安放骨灰并樹立雕像,以此緬懷為國家和民族做出貢獻的仁人志士。
南下解放紀念碑
南下解放紀念碑由四川省山西商會建立,總高7.5米的“南下解放紀念碑”,是為了紀念解放戰爭后期那個特定的歷史及山西南下四川廣大軍政人員的豐功偉績。碑身以三個鑄銅雕塑人物為主,高低錯落,與基座融為一體,生動壯觀。展現了解放戰爭后期,為革命事業遠離家鄉南下到四川的特定歷史群體。其中,主要人物是一名莊重、威武,具有山西人特征的革命軍人形象,他高高站立,目光堅毅,揮手向前,象征指揮員率領千萬英勇戰士奮勇前進。前方是一名高舉鋼槍、英武豪邁的革命戰士。另一邊是一名昂首前行的南下女干部。三個人物象征著解放大西南中千千萬萬的革命軍政人員,展現了他們不畏犧牲、艱苦斗爭的精神,以及堅定熱烈的革命情操。
知青生活館
知青生活館的建筑設計師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毛主席紀念堂和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建筑主持設計師馬國馨。該館建筑面積2000余平方米。知青生活館展出內容分為四個部分:知青歷史、知青歲月、知青磨難、知青人物。人生最寶貴一段歲月是青春,青春充滿了活力,知青們的青春是在廣闊天地度過的。這個館的主色調是綠色,以此表現當年知青的青春生活。
中航工業航空三線博物館
中航工業航空三線博物館,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規劃建設公司建筑總師傅紹輝擔當建筑設計,建筑面積約2500平方米。整個展覽全景式地介紹在三線建設時期航空事業的建設和發展,展覽分為:航空緣、航空情、航空志、航空魂四個部分組成。
鄧公祠
鄧公祠陳列于修復的周氏祖居內。周氏祖居由黃埔軍校畢業的抗戰老兵周宇寬先生捐贈,2008年由溫江整體搬遷到建川博物館。博物館精選了100條鄧小平同志各個時期的經典言論,這些言論按革命時期、建國初期、改革開放時期等分類,主要為改革開放前后關于社會發展、經濟建設、外交關系等睿智而風趣的言語,配以小平同志的生活情趣的照片,展現了偉人不同以往的風采,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小平同志的一生。
5.12汶川大地震博物館
展廳面積8500余平方米,其建筑設計師為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李興鋼,曾擔任 2008北京奧運會鳥巢的中方設計師。本館的陳列由館長樊建川親自設計。《汶川大地震博物館》分為震憾5·12—6·12日記館、地震科普知識館、抗震救災美術作品館三個館。汶川大地震發生后,館長樊建川以他敏銳的洞察力和社會責任感,在震后一個月的時間里,籌建了地震博物館。一是起警示作用。四川從1933年至2008年,在這75年的時間里發生了4次7級以上的大地震,但遺憾的是沒有一座記錄大地震的博物館。二是起弘揚作用。在這次汶川大地震中,災區人民艱苦卓絕的抗震救災和重建家園的精神、人民子弟兵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特殊戰爭中的獻身精神、社會各界在這場災難面前所表現出的無私大愛精神等需要弘揚。三是抗震救災的實物和文物需要保存和收藏。
5.12抗震救災紀念館
紀念館以全面展現抗震救災歷程為主線,弘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為主題,分為序篇和“堅強領導,心系人民”、 “爭分奪秒,全力營救”、“臨危不懼,奮起自救”、“八方支援,共克時艱”、“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偉大精神,不竭動力”六大部分。
胡慧珊紀念館
知名建筑師劉家琨為一名在“5□12”地震中喪生的小女孩胡慧珊蓋了一座紀念館。
在四川省大邑縣安仁鎮建川博物館聚落的一片小樹林中,有一棟毫不起眼的水泥小房子。紅磚鋪地,灰砂抹墻,體量、形態就像災區最常見的一個救災帳篷。通過一個圓形的天窗,陽光灑入房頂下這片粉紅色的空間——粉紅色是這個叫做胡慧珊的都江堰聚源中學普通女生生前最喜歡的顏色。
老公館家具陳列館
老公館中陳列的一套從金牛賓館收購來的老家具——老公館家具最為精美。該套家具原為四川軍閥所有,毛澤東參加成都會議時使用,后為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老布什、西哈努克、胡志明等許多的外國首腦到成都時使用,不僅有精美的藝術價值,也有著不凡的歷史價值。先是國民黨的“諸侯”使用,后來變成新中國的領袖使用,是百年中國巨變的見證文物。
三寸金蓮文物陳列館
陳列館講述了古代女性從纏足到放腳的歷史過程,展示了封建社會扭曲的審美。眼前精美蓮鞋見證了長達1000年的女性辛酸血淚史。該館展示的銹花鞋,做工之考究,圖案之精美,令人嘆為觀止。三寸金蓮館也收錄并展示了反纏足的艱辛歷史。三寸金蓮館堪稱一部古代女性的百科全書。
國防兵器館
兵器館從展示兵器的發展歷史和開展國防知識普及兩個方面完善國防教育功能。國防兵器館分為冷兵器、火器和現代兵器三大部分,主要陳列二戰時期及建國后的中國邊境沖突中使用的武器裝備。包括各種型號、各種門類、各種口徑的槍和炮,其中有紅軍使用過的老式步槍、抗戰時期中國軍隊經典裝備捷克式機槍、解放戰爭中解放軍大量繳獲和使用的湯姆遜沖鋒槍、在上甘嶺橫掃美軍的德普轉盤機槍、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中大顯神威的40反坦克火箭筒、中印邊界沖突中使用的五六式班用機槍、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威震敵膽的82毫米無后坐力炮、加農炮、62式輕型機槍。
文旅融合、主題作品、非遺國潮、文創……文博會涌動紅色元素
第十七屆文博會是中國新時代成立100周年和“十四五”開局之年舉辦的一屆重要展會,在本屆文博會上,南都記者現場觀察到紅色元素遍布6大展館,融合在各類文創形態與產品中。大到紅色 旅游 ,成為文旅融合新趨勢,紅色出版刮起紅色讀本風潮;小到一個書簽,一枚徽章,一只茶杯都融入了紅色元素與紅色記憶。現今,從黨政文化到民族文化,從傳統非遺到國潮涌動,豐富的紅色元素文旅與文創,已成為文化產業的一股重要力量。
文旅融合新趨勢,紅色文化之旅成亮點
在本屆文博會9號展館湖南省展廳中,一張《湖南紅色 旅游 地圖》格外引人注目,這張地圖標出了湖南省內所有的紅色 旅游 景點,在該展廳同時還有《長沙紅色文化游泳地圖》。無獨有偶,在10號展館的甘肅省展廳,記者同樣看到一幅巨大的《甘肅紅色 旅游 地圖》,在甘肅省展廳,記者還看到眾多的宣傳紅色 旅游 的小冊子,如甘肅省博物館的《百件革命文物 追尋紅色記憶》,《靜寧縣界石鋪紅軍長征毛澤東舊居紀念館》、《涇川縣吳煥先烈士紀念館》、《微成兩康戰役紀念館》等等,這些紅色 旅游 景點的介紹冊,展現了甘肅不同市縣對紅色 旅游 資源開發的重視。
在10號館的新疆展廳,記者同樣看到不少紅色元素,如新疆塔克拉瑪干文化傳媒演藝有限公司的《三五九是模范》實景演出的推介,新疆建設兵團眾多的紅色主題招商項目;在陜西省展廳,“紅色南泥灣 陜北好江南”成為一大看點;在9號展館的江西省展廳,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館紅色基因庫試點成果展示,令人耳目一新,紅色基因與 科技 聯姻,成為新的吸睛點。
在安徽展廳,安徽演藝集團的《藝術黨課》展示很具吸引力,六安的紅色傳家寶賡續紅色血脈等內容的展示具有立體感;北京展廳則呈現了中國新時代百年的 歷史 脈絡與偉大征程,有理想照耀中國系列的“建黨百年 京影劇獻”,也有紅色文創、紅色VR、紅色閱讀等全方位的紅色內容展示。
記者逛遍本屆文博會主展場6個展館,發現全國的參展團都能找到紅色元素的閃耀。紅色 旅游 資源的開發,成為各省發展 旅游 ,促進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廣東省曾主推過紅色羊城 歷史 文化游、孫中山故里 歷史 文化游、東縱抗戰 歷史 文化游、葉帥故里紅色游等十條紅色 旅游 路線,這一內容在文博會上同樣成為廣東省展廳的重點展示內容。
而在深圳,民間 社會 組織也成為推動紅色文旅與文創的一股力量。深圳市紅色文化研究會(以下簡稱深紅會)的展廳位于13號展館,深紅會是經深圳市民政局批準成立的深圳市之一家紅色文化 社會 組織。他們立足深圳,面向全國及粵港澳大灣區,欲打造先行示范區紅色文化傳承與改革開放精神相結合的創新模式,推進紅色文化產業發展。該會秘書長王天渙介紹,深紅會此次參展主要展示了兩個板塊的內容:紅色文旅+紅色文創。這兩個板塊的內容是該會今年發展紅色文化產業的重頭戲,一是整合紅旅路線,開發精品紅旅線路,二是紅色文創產品的開發和推廣。所以本次我們紅色文化主題館打造了一條紅色資源點長廊,體現了中國與深圳本地的紅色資源點,把紅色文旅資源點整合推廣。同時推出了一批精品紅色文創,讓群眾能把紅色文化捧在手里,讓紅色文化潛移默化到人民心中。
歌頌百年風華,紅色出版成風潮
在本屆文博會現場,與紅色文旅展示內容旗鼓相當的應屬紅色書籍與出版物,及相關電子讀物與黨史學習教育云平臺的內容展示,還包括眾多的紅色題材的影視劇與藝術作品。各省展團都把慶祝建黨百年的出版物放在最顯眼的位置進行展示。
如在浙江省展廳的入口,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江版傳媒展臺展示的紅色主題書籍,記者看到有《紅船故事》、《紅船啟航》、《漫畫百年黨史《強國新征程》等;吉林省展廳同樣在展廳的核心區域做了建黨百年的專題圖書展示,其中有《童心向黨頌百年》、《影像中國70年》、《大道》、《實業興國》等;在山西省展廳,可以看到《我和我的黨支部》、《選擇》、《紅色印記在山西》、《山西紅色之旅》等重點紅色展示圖書;在江蘇省展廳,建黨百年江蘇紅色主題劇目展以及“慶百年華誕 展輝煌歷程——江蘇廣電建黨百年主題作品精彩紛呈”等展示內容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觀看;河北展廳,河北黨史學習教育云平臺的展示成為該展廳的主要亮點;上海展廳,以觸摸屏的展示方面,將其展陣的紅色主題內容電子化與視頻化,頗具設計感與視覺創新。
與各省展團形成內容的呼應,在14號媒體融合館,深圳出版集團特別規劃了“建黨百年紅色主題數字內容精品展”。現場展出與建黨百年紅色主題相關的圖片、電子書、有聲書、音視頻、課程;網絡文學、網絡 游戲 、動漫及IP衍生;APP及小程序、融媒體出版物(AR、VR等)、數據庫(知識服務平臺等)及其他形態的內容,以新時代的新形式來記錄和傳遞永恒的紅色精神,充分展現媒體融合時代的傳媒特色。
而在文博會中心書城分會場,以傳統向新式徽派遞進的美學風格,展示宣紙的前世今生以及紅星宣紙特有的工藝特點,營造富含場景感、參與感的觀展體驗,將宣紙的獨特魅力與文化底蘊一一呈現的“紅星耀鵬程”宣紙文化展,同樣吸引市民與讀者的打卡與圍觀。
以紅色元素開發文創產品,刺繡、文具同樣搶眼
從本屆文博會現場看,以紅色元素開發文創產品,做得較好的是湖南的紅潮文創、江西的“初心系列”文創,以及北京展廳所展示的文創產品。
記者在文博會現場了解到,湖南師范大學湘繡創新研發中心為了更好地保護、傳承與創新湘繡,經過八年的產學研合作,在非遺保護、文創開發等多個領域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其開發的“紅潮文創”系列產品很具青春與活力,在展會現場呈現出年輕人喜歡的氣質。其“紅色湘繡”項目,是國家岳麓山大學 科技 城重溫紅色記憶,講好紅色故事,弘揚湖湘文化和湘繡技藝的重要載體。該項目負責人表示,“紅色資源,是一座‘富礦’。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交匯之時,我們更應飲水思源,充分運用好紅色資源,從中汲取永不衰竭的澎湃動力,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江西紅星文化藝術開發的“初心系列”文創產品同樣頗具創意,該系列以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上的雕塑和勝利的號角為主體設計元素,再配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紅星照耀中國”、“井岡山精神永放光芒”的字樣和五角星圖案,預示新事物有著遠大的發展前途,催人奮進,激勵年輕人在人生道路上,胸懷理想,積極進取。
位于13號展館的深圳中絲園展廳,則呈現了一場紅色文化主題刺繡作品展。該展覽以“傳承匠心百年繡夢”為主題,展出“紅色精神”為素材的刺繡作品,以蘇繡巧奪天工的技藝,繡出毛澤東同志《沁園春》、《婁山關》等詩詞,筆鋒遒勁,豪放酣暢;另繡各行各業、全國各地人民團結奮斗的場景,人物神態生動,再現偉人及黨的光輝形象;再有其他蘇繡精品,千針萬線歌頌中國新時代的豐功偉績。同時展出一系列蘇繡創新作品,以新題材、新工藝喚起人民對百年新征程的向往和憧憬。展覽以紅色為主色調,體現中國新時代的紅色精神,圍繞“傳承匠心百年繡夢"主題,以非遺作品詮釋紅色精神、用非遺技藝傳承革命精神、用非遺魅力弘揚紅色文化,集藝術性、觀賞性、教育性于一體,呈現了中國刺繡非遺技藝的傳承與創新。
針對本屆文博會上所展現的眾多紅色元素,該如何助推中國特色的文化產業發展?深紅會秘書長王天渙認為,本次文博會上紅色元素比以往都要豐富,從黨政文化到傳統文化、民族文化、非遺文化以及國潮系列都有展示。紅色元素跟文化產業的發展要有機融合才能有創新和突破,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新時代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并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 歷史 文化內涵,把紅色文化融入創新元素,體現在產品和表現形式上,讓年輕人注入活力,才能真正帶動紅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新疆紅色教育基地有哪些
新疆紅色教育基地有克拉瑪依一號井、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烏魯木齊烈士陵園、紅軍西路軍進疆紀念園、烏魯木齊市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等等。
1、克拉瑪依一號井
它位于克拉瑪依市區東南方向,是新疆克拉瑪依油田誕生的一口井。克一號井見證著克拉瑪依50年的蒼海巨變,它不僅是克拉瑪依的標志,也是克拉瑪依各族人民大團結的見證,而且已成為各族人民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石油工業旅游勝地。
2、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
它位于石河子市城區北三路,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017年5月官網顯示,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總建筑面積9703平方米,收藏各類文物5000件,軍墾文物4000件,其中有29件軍墾文物被列為國家一級珍貴革命文物,3件被列為國家一級歷史文物資料,2件被列為二級古代文物,24件被列為三級古代文物。
3、烏魯木齊烈士陵園
它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國家抗戰紀念遺址”,園內坐落著人民英雄紀念碑、祭臺、烏魯木齊烈士事跡陳列館、《記憶一九五五》雕塑墻、陳潭秋烈士雕像、陳展館、新疆公安英烈紀念碑、云杉園、英烈園等多處紀念設施。
4、紅軍西路軍進疆紀念園
它坐落在哈密市,是為了紀念西路軍余部在李先念的率領下抵達星星峽,與中共中央代表陳云會合進入新疆而修建的。紅軍西路軍進疆紀念園占地15畝,采用仿古園林建筑格局,是集紀念和觀賞于一體的勝景之地。紀念園正門正中是西路軍紀念館,陳云、李先念紫銅像居紀念館中央,襯以星星峽山谷油畫。
5、烏魯木齊市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
它于1962年被市政府列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命名為“革命烈士紀念館”,1965年10月更名為“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列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和自治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0年被團中央列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之一。

關于紅色主題展廳博物館和紅色 展館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