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國家博物館展廳推薦的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國家博物館展廳推薦的文物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添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本文目錄一覽:
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展廳遭到環保活動人士涂鴉
本文轉自【澎湃影像】;
當地時間202年11月5日,兩名環保活動人士在西班牙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進行涂鴉,以表示對氣候緊急狀況的抗議。與此同時,兩人還用黏合劑將自己粘在畫家弗朗西斯科·戈雅作品展廳中的兩幅畫作上。
馬德里大區政府隨后確認,兩名環保活動人士已被警方逮捕。該大區文化、旅游和體育官員馬爾塔·里維拉通過社交媒體指責上述人員的過激行為,同時要求加強對大型國家博物館的監控,加強對展品的保護。

疫情下,帶你云游博物館
云游博物館
visit museum
疫情之下, 我們可能很難去參觀博物館,各種博物館線上展覽卻解決了我們的不便,我們可以一覽故宮全貌!可以參加科舉,夢回古代,一飽眼福,讓我們大開眼界吧!
01
故宮博物館
指尖輕觸間,大開眼界:看文物、看古建、看展覽、看視頻等。你將走遍故宮等每個角落,欣賞空無一人的故宮,探索故宮六百年來的興衰榮辱。
攻略:打開【故宮博物院】官網,首頁搜索[云游故宮,就能開啟探索之旅啦~]
02
國家博物館
國家博物館的展覽,有30多個,可以一次性欣賞不同藝術形式與流派的作品。家長和孩子可以選擇感興趣的,近距離、多角度欣賞展品。
攻略:網頁/程序搜【國家博物館】
03
敦煌石窟
【數字敦煌】收錄了30個經典洞窟、4430m的壁畫。我們可以在線上深入領略敦煌文化,選中感興趣的洞窟或壁畫,可以看到洞窟的全景、細節,還配有詳細的洞窟信息介紹。現場來不及看到的洞窟,也能在家細細欣賞。
攻略:網頁/小程序搜【數字敦煌】
04
陜西歷史博物館
陜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承載著黃帝陵、兵馬俑、延安寶塔、秦嶺、華山等眾多中華文明、中國革命、中華地理的精神標識和自然標識。
【陜西博物館】收藏了170余萬件藏品,
[數字展廳圖文并貌、精美動畫,我們都可以細細欣賞,一窺舊石器時代至今的風貌變遷。]
攻略:陜歷博官網【線上展廳】
05
新疆博物館
新疆博物館是新疆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是全疆更大的文物收藏保護、科學研究和宣傳教育機構。館內現已收藏歷史、民族、革命等各類文物和標本5萬多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近400件,占全疆總數的60%。
06
三星堆博物館
三星堆博物館( Sanxingdui Museum )位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星堆遺址東北角,地處歷史文化名城四川省廣漢市城西鴨子河畔,南距成都38公里,北距德陽26公里,是我國一座大型現代化的專題性遺址博物館。博物館于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正式開放。
攻略:公眾號﹣三星堆博物館【線上參觀】
07
中國美術館
中國美術館館藏豐富,收藏各類美術作品11萬余件,從古代到當代,不止有各時期的中國藝術名家代表作品,還有達利、畢加索等國外藝術大師的真跡。
08
浙江博物館
浙江省博物館(浙江革命歷史紀念館)館藏文物及標本十萬余件,文物品類豐富,年代序列完整。其中,河姆渡文化遺物,良渚文化玉器,越文化遺存,越窯、龍泉窯青瓷,五代吳越國及宋代佛教文物,漢代會稽鏡,宋代湖州鏡,南宋金銀貨幣,歷代書畫和金石拓本,歷代漆器,革命文物等,都是極具地域特色及學術價值的珍貴歷史文物。
云
游
博
物
館
因為疫情我們被限制太多太多,盡管我們無法出行去觀賞祖國的大好河山,但科技仍在為我們提供著便利的服務,像是在安慰我們,要一直好好生活。我相信,終有一天,疫情過去,我們還能一起去觀展!
圖片來源于網絡
實習小編:文思汝
責編:武雨婷
終審:翟若瑾
往期推送:
▼ 生活中那些治愈你的瞬間▼
▼ 口罩,你真的會戴嗎?▼
▼ 讓校園安靜下來▼
從后母戊鼎到《千里江山圖》,考古和文保成果展如何再現中華文明
10月16日上午,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在首場“黨代表通道”采訪活動中提出故宮建設的“四大愿景”:“一、建成國際一流的博物館;二、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范;三、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領者;四、文明交流互鑒的中華文化會客廳。這樣的使命,需要社會各界的參與,需要國際同行的參與,不斷向國內外同行學習借鑒。”
這一關于博物館建設愿景的展望引發了公眾關注與熱議。王旭東院長還指出,未來,歡迎廣大觀眾參觀訪問故宮博物院及故宮數字文物庫。近年來,隨著我國文物保護事業的不斷發展,從不同維度立體探索中華文明的物質遺存,全方位展示考古歷程的展覽不斷涌現,為廣大觀眾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堅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支撐。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通過展覽這一文化會客廳,從考古和文物保護成果的角度認識中華文明,見證文明的交流與互鑒。
展覽名稱:積厚流廣——國家博物館考古成果展
展期:2022年7月2日起
位置:中國國家博物館北9展廳
從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到清代水下沉船發掘,山西垣曲出土的商代青銅鼎與甘肅禮縣大堡子山遺址的秦子鎛共鳴早期禮樂制度,東西文化合璧的藍釉杯遙相呼應。“積厚流廣”全方位展示國博考古的發展歷程,以及百余年來國博考古不斷開拓進取的歷程和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呈現國博考古從陸、海、空不同維度立體式找尋中華燦爛歷史文化的物質遺存。
展覽時間跨度大,展品數量豐富。用240余件考古出土的代表性文物,從不同時期,不同角度,用考古學語言、考古學方法、考古成果和考古資料實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展現東西方文化交流互鑒的歷史。
展覽名稱: 片羽重輝——國家博物館文保成果展
展期:2022年7月2日起
位置:中國國家博物館北2展廳
“片羽重輝”展示的是國家博物館在文物保護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文保理念與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在修復技術的推動下,觀眾不但能重見重要典籍,同時可以了解大國工匠的劃時代技藝。國博依托“智慧國博”完善文物保護修復管理系統建設,讓文物被感知,會說話,注重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的有機結合,逐步實現文物保護智能化。
展覽分為“業界先聲”“巧技天工”“斐然成章”“敏行致遠”“觀往知來”五個部分,其中,傳統青銅器修復、復制技術源遠流長,精心修復過的庚兒鼎等一級文物,大盂鼎、四羊方尊等重器的仿制品悉數亮相。
展覽名稱:妙手傳天祿,丹心鑒古今:國家圖書館藏清宮“天祿琳瑯”修復項目成果展
展期:2022年8月4日起
位置:國家典籍博物館第四展廳
“天祿琳瑯”藏書是清代宮廷珍藏圖籍的精華與瑰寶,也是中國歷史上極具代表性的宮廷善本特藏。國家圖書館歷時八年,經過修復師用不同修復技法修復的曾經嚴重破損、不同破損類型的天祿珍籍,重點展現了“天祿琳瑯”修復項目的繁難過程、艱巨任務和巨大成就。
展覽通過“天祿零楮 冊府重光”“精具利器 匠心良材”“妙手巧藝 古書回春”三個單元系統講述“天祿琳瑯”藏書前編書的形成與損毀經歷,呈現“天祿琳瑯”后編書的重建背景、外形和鈐印特點,以及“文物南遷”“溥儀盜書”等聚散流轉故事;梳理國圖館藏“天祿琳瑯”珍本書籍基本情況、破損狀況及編目整理工作,強調其搶救性修復的必要性與迫切性。
展覽名稱: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
展期:2022年9月29日起
位置:中國國家博物館南6、7、8、9展廳
“盛世修典”是國內藏品與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繪畫作品以一次集合匯聚的形式亮相,也是迄今為止同類出版物中精品佳作收錄最全、出版規模更大的中國繪畫圖像文獻,包括《先秦漢唐畫全集》《宋畫全集》《元畫全集》《明畫全集》《清畫全集》,更是中國美術發展歷程的生動寫照。
“大系”項目自2005年啟動以來,團隊足跡遍布海內外263家文博機構。展覽的沉浸式體驗區依托中國歷代繪畫作品和當代數字科技,為中國傳統書畫藝術元素向虛擬數字化形態的轉化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通過視、聽、觸、嗅多感官交互裝置,引領觀眾以一種全新的體驗方式“走”入畫中,從先秦“羽化升仙”到文人豪情潑墨,從《千里江山圖》金碧山水到號稱“國朝山水之一”的李思訓的《九成避暑圖》。集中亮相的1700余件歷代繪畫精品的出版打樣稿檔案躍然紙上,令丹青回響千年。
展覽名稱:和合共生——故宮?國博藏文物聯展
展期:2022/09/28—2023/01/03
位置:中國國家博物館南3、南4展廳
本次展覽是故宮·國博首次聯展,近400件文物以“和合”理念為主題,強化藝術價值與文化表達之間的雙向賦能,探尋中國“和合”文化的歷史淵源,展示中華民族“尚和合、求大同”的發展脈絡。
國家博物館以不同角度回應“合”的概念,形成內容上的并列或遞進關系。之一單元“天地同和”側重闡釋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崇尚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第二單元“萬邦協和”重點呈現中華民族處理外交關系時秉持的協和萬邦的天下觀。第三單元“宜民安和”闡釋中華文明對社會各階層文化多樣性、各民族文化多元性的尊重與包容。第四單元“樂在人和”全面展現中華民族“人心和善”的道德觀。
遠古時代的石器、骨器、玉器、陶器到絢麗多彩的外銷瓷、精雕細刻的漆器,唐人繪制的絹畫《伏羲女媧圖》到元代書法家以精致小楷寫就的《道德經》……豐富的文物展示著古代中國與“和合”有關的物質文化創造,體現了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
整理:王祥 編輯:任慧
關于國家博物館展廳推薦的和國家博物館展廳推薦的文物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