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地球展廳推薦的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地球展廳的介紹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添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本文目錄一覽:
“四方印”亮相!地大(武漢)校史館開館
極目新聞記者 肖楊
視頻剪輯 肖楊
通訊員 魏海勇 王俊芳 孫彥欽
11月5日上午地球展廳推薦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新落成地球展廳推薦的的校史館前,隆重舉行校史館開館、中國地質大學70周年校史展開展和校史系列圖書發布儀式。
開館現場
儀式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書記黃曉玫主持。
黨委書記黃曉玫主持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介紹,坐落在學校中軸線上的校史館,是由1956屆校友、地球展廳推薦的我國探月工程之一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題寫館名,由1982屆校友李忠榮和1994屆校友熊友輝等捐資建設。校史館既是愛國主義教育和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也是以“四方印”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景觀,折射出地大人志在四方、胸懷天下,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價值觀。
校長王焰新致辭
當天,館內舉辦“七秩榮光 逐夢未來,中國地質大學70周年校史展”“足跡-中國地質大學未來城校區建設歷程展”和“李忠榮校友攝影作品展”等三場展覽,還發布了《中國地質大學70周年簡史》《中國地質大學大事記(1952-2022)》《百年黨史中的地大紅色故事》《中國地質大學登山圖史》《中國地質大學70年圖集》《山花爛漫(第五輯)》《與地大共成長》《跟我一起看世界》和《地球科學的70個科學問題》等9本校史系列圖書。
發布《地球科學的70個科學問題》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書記黃曉玫表示,七秩榮光、逐夢未來。70年的地大校史波瀾壯闊、催人奮進,校史館的落成將激勵一代代地大人銘記歷史榮光,在新征程上創造新的更大的輝煌。此外,為突出“學術校慶”的主題,學校還牽頭聯合各全國性地學學會、地球科學高校聯盟、科研院所征集并遴選涉及深地深海深空、宜居地球、戰略性礦產、地質災害、地學大數據、雙碳等領域的70個科學問題,編輯形成“地球科學領域70個科學問題”書刊。
在建校70周年的重要時刻,地大組織開展“致敬老一輩”活動,向在校學習、工作、生活滿70年的老前輩頒授“在校70年”榮譽章,共有23位老前輩獲評。當天,學校7位老前輩來到典禮現場,分別是盧作祥教授、楊士恭教授、楊森楠教授、胡家杰教授、范永香教授、殷鴻福院士、曹伯勛教授。
黨委書記黃曉玫、校長王焰新共同為在校70年老同志頒發榮譽章
參觀完新落成的校史館,殷鴻福院士表示,自己是建校之一批學生,1952年自己報考了剛剛籌建的北京地質學院,選擇了地質礦產與勘探系,當時地球展廳推薦的他的成績已超過清華大學錄取線。“今天獲得‘在校70年’”榮譽章,看到新落成的校史館,我為地大不斷成長感到高興,校史館留下了地大人走過的足跡,非常寶貴,也給新一代地大人留下紀念,長江后浪推前浪,希望一代更比一代強!”殷鴻福院士說。
殷鴻福院士參觀校史館
鏈接:
“四方印”
校史館是愛國主義教育和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是30余萬地大人共有的精神家園,是講好地大故事、傳播地大聲音的重要窗口,是服務社會、教化人心和國際交流的文化殿堂。它坐落在學校南望山校區東區化石林之南、教學綜合樓東北角,東臨翠湖與震旦園、八角樓隔湖相望,集建筑美學與地學特色于一體,融文化性并藝術性于一身,體現了學校“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價值觀。校史館由地大校友捐資建成,名為“四方印”,寓示著地大歷史變遷,代表著地大人志在四方、留下了堅實的腳印。校史館總建筑面積5400平方米,共兩層:一層由中央大廳展廳、編年體展廳、黨建專題展廳、大師專題展廳、和登山專題展廳組成;二層由校友館、學院風采展廳、多媒體展廳、兩個臨時展廳、校友交流廳以及讀書休閑區組成。校史館2018年5月開始籌建,歷時4年半,于2022年11月正式開館運行。
校史館內景
校史館內景
中國地質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 是國家批準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雙一流”建設高校。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52年的北京地質學院,1960年成為全國重點院校。1970年,學校整體遷至湖北辦學,更名為湖北地質學院。1974年,學校定址武漢,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1987年,國家教育委員會批準組建中國地質大學,總部在武漢,武漢、北京兩地辦學。2000年,學校由國土資源部劃整體歸教育部主管。學校致力于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解決國家和人類社會面臨的資源環境問題,為建設美麗中國、宜居地球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和科技支撐,努力實現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的辦學目標。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
(來源:極目新聞)
明日開展丨《“世界末日”到了嗎——生物多樣性與地球環境保護》3D圖片展來了!
2022年11月10日,由廣東省博物館(廣東省流動博物館)主辦,新豐縣博物館承辦的《“世界末日”到了嗎——生物多樣性與地球環境保護》3D圖片展在縣博物館四樓流動展廳展出。
本次展覽,內容包括“科學解讀2012世界末日”、“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與自然災害”三個部分,展覽通過三維立體科普展板,以創新的科普形式,生動、形象、直觀地向廣大觀眾科學解讀“世界末日”,宣傳介紹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以及全球氣候變暖的危害,闡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此次展覽以多維立體方式展示科普知識,號召人們以實際行動保護地球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地球環境,勢在必行!
歡迎廣大群眾前來參觀(免費配置專用3D眼鏡觀看)。
主辦單位:廣東省博物館(廣東省流動博物館)
承辦單位:新豐縣博物館
展覽地點:南門塘任予廣場文博中心新豐縣博物館4樓流動展廳
展覽時間:2022年11月10日—2022年12月30日
展廳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上午9:00-11:30,下午15:00-17:00;周一閉館。
溫馨提示: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人員安全,參觀人員請持72小時核酸陰性檢測結果及出示行程卡,并做好戴口罩、測溫登記、掃碼等措施。疫情防控期間,博物館嚴格控制參觀人數,不得超過20人。感謝您的支持與配合!
圖文:陳春笑

【新書推薦】 寫給小孩和成人的地球科普書,讀懂地球的奧秘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一個人息息相關。
2019年春節上映的《流浪地球》,電影開始的這段描述冷靜而又克制,卻帶著讓人警醒的力量。
近年來,隨著極端天氣逐漸增多,曾經在課本和電視機上才會出現的極端天氣正在變成現實,人們才意識到丁仲禮院士所說的那句話,地球不需要被拯救,需要被拯救的是人類自己。
確實,人類出現不過幾百萬年,而地球已存在40多億年,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但我們對地球的了解并不多。
地球是如何起源的?火山噴發和地震是如何發生的?海水為什么是咸的?氣候變化是什么?地球展廳推薦的你是否了解這些與我們當前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你是否真正了解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
萬物探索家《神秘的地球》是孩子和成人學習地球知識的必備百科全書。本書為精裝全彩印刷,分陸地、海洋和大氣三大板塊圖文并茂地介紹了地球的各種風景地貌和組成地球的自然系統。
本書不僅重視系統化的知識介紹,更配有大量精美的圖片,可以讓你在漲知識的同時,領略恢弘壯麗的地球風貌。這是一本適合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素養的理想之書,也是不可多得的全方位介紹地球百科知識的精美圖文書,適合親子共讀。
一本一瀏地球壯麗與神奇的圖冊
《神秘的地球》作者是喬迪·托爾(Geordie Torr),地球展廳推薦的他不僅是資深的地理專家,還是國際地理簽約攝影師。
因此,這本書堪稱一本一覽地球壯麗與神奇的圖冊,帶你一覽地球震撼景觀,感受地球的呼吸脈動。
話不多說,先上圖吧。
烏克蘭境內的喀爾巴阡山脈,占地約20萬平方千米,它與阿爾卑斯山脈的東部相連。
冰島的一條辮狀河,由相連的河道網絡組成,河道之間由小的、臨時的島嶼分隔開。
美國亞利桑那州馬蹄灣的日落。
幾內亞比紹海岸的一系列入海河口,包括熱巴河河口。
斯維納山冰川是從冰島的瓦特納冰原注出的約30個注出冰川之一,也是歐洲體積更大的冰川。
死海,位于世界上陸地海拔更低的約旦裂谷。它是世界上鹽度更高的水體之一,平均鹽度約為30%。
喀斯特地貌是水沿著巖石裂縫和線狀薄弱處溶解巖石而形成的。
十二使徒巖是位于澳大利亞南部海岸的一系列海蝕崖,因為來自南大洋的強大波浪不斷沖擊,侵蝕了大陸上的石灰巖懸崖而形成。
月亮谷位于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是世界上最干燥的非極地沙漠。
與美國東海岸上升流有關的浮游植物的衛星影像。營養物質上涌到海洋表面,滋養了這些微型植物,從而創造了一個高產的生態系統。
海洋的表面在不斷地變化,隨著波浪從海里滾到岸上而不停地起伏。
挪威的蓋朗厄爾峽灣,長約15千米,它是陽光峽灣的分支,而陽光峽灣又是斯圖爾峽灣的分支。
斯瓦爾巴群島附近的蓮葉冰,冰塊之間的碰撞迫使一些冰塊在其他冰塊之上移動,并塑造了它們特有的凸起邊緣。
砧狀云是一種積雨云,在云中上升的空氣到達對流層頂的時候形成。在對流層頂,強烈的逆溫阻止空氣進一步向上運動,云的頂部變平并擴展成砧狀。
一頓知識濃度極高卻異常好吸收的地球科普大餐
欣賞完地球的震撼美景,再來了解下美景背后蘊藏的硬核知識吧。
作為資深地理專家,作者不僅擔任過英國皇家地理學會《地理》雜志編輯,還曾供職于《澳大利亞地理》和《國家地理·旅行家》,出版了多本地理類圖書。
在這本圖文書中,作者分陸地、海洋、大氣三個部分來介紹地球,語言凝練準確,內容生動有趣,還使用 各種高清攝影圖、透視圖、示意圖,讓知識視覺化,更易吸收。
作為圖文書,這本書圖文比例恰當,差不多各占50%的篇幅,很多人之一眼會被圖片吸引,看完圖片后回過去看文字解讀,之后再回過去看圖片,圖文結合的方式讓閱讀更有趣,讓記憶更深刻。
而這本書結構簡單,體例清晰,全書只有陸地、海洋和大氣三大章,每一章章扉都是跨頁美圖+便利貼式的概況介紹,用色鮮艷,給人視覺沖擊,增加閱讀趣味。
每一章都有若干小的知識點, 每一個知識點作者都盡量用兩三頁紙、不足一千字來介紹,讀起來則完全沒負擔。
雖然每個知識點介紹簡短,作者行文準確精煉,既是對圖片的解讀,本身也自成一體,信息量很大,知識濃度極高。
知識點之間既是相互獨立的,又是有內在關聯的,你拿起書可以隨意翻到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閱讀,而不會覺得費力。
而對每一個知識點,作者都會用一句話簡明扼要地總結這一主題最最核心的知識點,讓你三秒擊破概念,瞬間了解到這一知識點的本質所在。
此外,圖書中還會出現一些便利貼條的知識點,講解一些有趣的冷知識,比如,突然消失的湖泊,世界上更高的山峰,世界上最潮濕的地方等等,給閱讀增加趣味,也可拿來跟其他“拷問”身邊的小伙伴。
而在對硬核知識的解讀上,除了文字闡述,更借助于各種視覺性圖片,讓讀者能輕松了解圖片背后的內在邏輯。
地圖起源示意圖。圖中最后一個球體顯示的是古代的羅迪尼亞超大陸,它形成于大約 6.5 億年前的前寒武紀。
火山噴發示意圖。火山噴發有幾種形式,每一種噴發后都會產生特有的結構。
環礁形成示意圖。環礁的形成始于火山島周圍緣礁的生長。最終,中央島嶼下沉,留下中央潟湖周圍的珊瑚環礁。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河流示意圖。在從源頭到海洋的旅程中,河流呈現出許多獨有的特征。
巖石循環示意圖。經過數百萬年的時間,一系列的過程,如風化、侵蝕、沉積、壓實、隆起和熔化,創造出地殼中的巖石,也使巖石發生了變化。
煤的形成示意圖。樹木和其他植被落入沼澤,經過數百萬年慢慢轉化為褐煤,然后依次是煙煤和無煙煤。
部分沼澤類型。草沼通常分布在湖泊和河流的邊緣、河口和沿海地帶。酸性泥炭沼澤是積聚泥炭的濕地。樹沼的植被類型以樹木為主。
海洋學家把海洋劃分為一系列水平和垂直的區域。根據水深,海洋在垂直方向上分為五個區域。三個主要因素隨深度的變化而變化: 可見光、溫度和水壓。
地球的大氣層是分層的。科學家根據溫度和成分等特征將其分為五個層次(從更低到更高):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外逸層。
根據云的物理形態和高度,它們通常被劃分為不同的類別。云的四種主要類型是積云、層云、卷云和雨云。
一張圖就是一個有趣的知識點,光看圖就能學到好多知識,看完就能給小伙伴講解地球母親的奧秘,成為小伙伴中的科普小能手。
一本感受地球遼闊、學會敬畏自然的地球科普書
回到開頭所說,需要被拯救的不是地球,而是人類自己。
地球上全部的陸地區域約有1.5億平方千米,人類歷史可記的大部分時間里,陸地上的區域幾乎都是荒野,密布著廣闊的森林和植被。
然而,在近幾百年內,自稱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大刀闊斧地改造了自然,砍伐森林,種植莊稼,挖掘礦藏,建立了繁華城市與現代文明。
科技的助力讓人類隨心所欲地改造自然,然而, 地球稍微一“咳嗽”,人類就會止不住顫抖。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發生9.1級地震后,海嘯沒過宮古市附近的海堤。
2020年8月,美國科羅拉多州大章克申附近的松樹峽谷火災中,一股火旋風從熊熊烈火中升起。
2018年9月12日,從國際空間站上觀察到的颶風佛羅倫薩橫跨大西洋,并在美國弗吉尼亞州形成了10場龍卷風。
干旱期間,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某農場的一只羊駝。自19世紀6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平均每18年經歷一次嚴重的干旱。
2011年9月,大火吞噬了巴斯特羅普州立公園附近的一條公路。不斷攀升的溫度導致野火的發生頻率和強度都在增加。
人類不斷地影響和改變地球,但也被地球影響著。海嘯會吞沒我們的城市嗎?北極光是如何出現的?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我們如何才能有效地保護地球?
為青少年和成人打造的“科學”課拓展讀物
對青少年來說,圖美、有趣、易懂對他們而言很重要。然而,他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知識,不再于滿足于視覺科普,更重于現象背后的內在邏輯——知其為何物,更知其因何為此物。
這本書不僅從地球的起源出發,分陸地、海洋、大氣三部分介紹了地球,不僅有震撼美圖,還有硬核知識,通過各種示意圖讓知識系統化、視覺化,一看就懂,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點燃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讓熱愛成為更好的老師,驅動著孩子進一步閱讀地球展廳推薦的!
這也是一本送給成人的入門科普書,從小小格子間中短暫脫身出來,讓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中,感受地球的地大物博、海闊天空、呼風喚雨,人生不過短短幾十年,放下不必要的糾結,用力生活吧。
了解相關的地理知識,不僅能讓你在旅游時更了解當地的城市,也能回答孩子的十萬個為什么,為孩子做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好榜樣。
圖書采用128克高品質啞光銅版紙,全彩印刷,反光度較低,給人舒適悅目的閱讀體驗。大開本硬殼方脊精裝,可180°平攤放開雙手全身心享受閱讀!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譚老師講地理
地球展廳推薦的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地球展廳的介紹、地球展廳推薦的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