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黨史展廳浮雕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黨史展覽館五組藝術雕塑的細節和寓意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添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呂玉蘭的紀念場所
今天我到了呂玉蘭紀念館。步入展廳,墻壁中間醒目地看到偉大領袖毛主席與呂玉蘭握手的巨幅畫像。廳內可見,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玉蘭的照片及合影。還有她當年使用的物品。氣感,靈感就是不一樣,仿佛回到了那大干社會主義火紅年代,那艱苦奮斗,凝聚力最強,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全心全意為集體爭先恐后貢獻一切的場景!是當今黨員干部及青少年學習受教育的首要去處。
如果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上刻浮雕,哪些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最有代表性?舉兩例,并講理由
虎門銷煙、金田起義、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游擊戰和百萬大軍勝利渡長江。理由是和我們的黨史和民族興亡的奮斗史聯系緊密,直接影響到我們國家民族的未來。
浮雕《南昌起義》,顯示了先烈怎樣的情懷?
主要體現了革命先烈以下情懷:之一,勇敢地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第二,為國為民,即使遇到再多的困難也不放棄。
黨建類展廳設計怎么做好看?
黨建類展廳設計應該對黨建文化了然于心,
只有對黨建文化擁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在黨建類展廳設計上面充分融入、闡釋出黨建文化的精髓之處。
展廳設計中不應僅局限于文字展現,透過黨建活動照片或者黨建活動記錄影片等也可以讓人充分感受到黨建文化。
可以從下面四個方面來構思:
1. 立足當地文化,升華本地精神,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特色,擷取其精華,靈活運用、巧妙融入,拓展延伸、著重展示,突出黨建文化展廳的具體細節
2. 很多設計師在設計黨建文化墻時有一個誤區:剛開始沒有構思,先搜集一大堆圖片素材,東拼西湊,最后出來的效果就會是沒有主次關系,可能還會影響接下來的設計構思。
3. 我們在做黨建設計時,首先應牢牢抓住主題、明確主題,通過圍繞主題做空間規劃,讓主題信息在空間布局上合理呈現。其次應根據建筑風格、客戶需求、單位性質等相關元素,整體構思視覺設計,由淺入深表現出主題應有的內涵和意蘊。最后在材質上,一定要結合主題選材,以免讓人覺得隨便了之、不切主題。
4.借鑒經驗,了解過往,知己知彼,做到由繼承到超越的華麗轉變,融合各個地方先進的思想和元素,充實內容,使黨建文化展廳的形式、內容和文化都更加飽滿有活力;

請問1984年紹興兩溪鄉上王村,現在叫什么名字?
衢州6條
紅色旅游線路
時下,什么旅游線路最火、最受追捧?當然必須是紅色旅游~衢州都給你安排好啦!市文旅局向各位小伙伴們推薦6條紅色旅游線路,帶你深入感受紅色衢州。
柯城區
中共衢縣支部舊址——衢州革命烈士紀念碑——侵華日軍細菌戰衢州展覽館——杜立特行動紀念館——楊塢烈士陵園
中共衢縣支部舊址
中共衢縣支部舊址位于柯城區府山街道棋桿巷18號,建有支部舊址長廊全長約60米,內容涉及衢縣支部建立的歷史、衢州黨組織的建立、衢州解放、衢州保衛戰、血灑黎明衢州六烈士等等,系統全面的對衢縣支部的歷史及本社區相關的紅色歷史在長廊進行展示宣傳。
衢州革命烈士紀念碑
衢州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柯城區府山公園衢州革命烈士陵園內,建于1991年,紀念碑高11.19米,以漢白玉大理石飾面,由碑座、碑身、不銹鋼球組成。碑身高8.79米,不銹鋼球直徑1.4米,定名為《三江名珠》。紀念碑正面碑文為張愛萍將軍題寫“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侵華日軍細菌戰衢州展覽館
侵華日軍細菌戰衢州展覽館,位于柯城區羅漢井5號,這里曾是衢州首批細菌戰遇難者黃廖氏的故居。展覽館面積300平方米,始建于1998年,是浙江省內繼2005年侵華日軍細菌戰義烏展覽館后,又一座反映日本細菌戰犯罪史實為主題的展覽館。
杜立特行動紀念館
杜立特行動紀念館面積有400余平方米,內容詳細、實物豐富,分“盟國的計劃”“衢州機場的準備”“突襲東京”“營救雄鷹”等部分。通過展板、實物、視頻、模型等形式,全面反映了“杜立特突襲”這一史實。其中美國杜立特突襲者子女協會借展的展品達30多件,有些是珍貴的歷史文物,而且是首次亮相。
楊塢烈士陵園
楊塢陵園內有一座紅軍墓,是衢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1934年,方志敏部隊掩護紅軍主力反圍剿撤退,分支部隊途經楊塢村,遭到當地地主武裝攻擊,兩名紅軍戰士犧牲,村民冒險安葬紅軍遺體,并立碑紀念。1991年10月,原衢縣民政局把兩名紅軍遺骨移至楊塢村棕樹塢立碑紀念,緬懷先烈。
衢江區
紅色千里崗景區——銅山源-杜澤老街——“改革擔當精神”傳承館
紅色千里崗景區
紅色千里崗旅游景區位于衢江區灰坪鄉境內,景區面積26.74平方公里。灰坪鄉是全國環境優美鄉,景區旅游資源豐富多樣,紅色革命舊址與綠色生態資源交相輝映,具有較高的旅游價值和教育意義。景區有中共衢遂壽中心縣委第二區委舊址紀念碑、紅軍墓群等四級旅游資源,有衢北之一高峰“黃茅尖”、蛤蟆嶺紅軍路等一級旅游資源。
銅山源-杜澤老街
當初銅山源水庫是為了解決良田灌溉難題而建,是衢州農田水利事業上的里程碑工程。現在,銅山源休閑度假旅游區項目位于銅山源水庫區域,核心區規劃面積約22.6平方公里,計劃打造一個集休閑、運動、康養、親子、游湖、居住等諸多功能于一體的最美鄉村森林湖泊度假旅游綜合體。
銅山源畔的杜澤鎮被評為4A級景區鎮,集鎮內始建于清朝的杜澤老街,總長約820米,呈西北——東南走向。大大小小的古街巷,縱橫交錯,狹窄而悠長,古樸而優雅,杜澤老街是社會變遷的活化石,更是一種帶著鄉愁的人文情懷,記錄著時代變遷,流淌著家的味道。
“改革擔當精神”傳承館
“改革擔當精神”傳承基地項目位于衢江區橫路辦事處賀邵溪村,總用地面積23733平方米。黨史學習教育區以中共歷史為線,融入衢州黨史,通過圖、文、聲、影像等方式,展現輝煌歷史,是集展覽、征集收藏、研究、宣傳教育、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展覽館。依托改革先鋒謝高華的特色資源,建設“一館八點”的改革擔當傳承基地。
龍游縣
龍南紅色旅游線路黨史展廳浮雕:革命烈士陵園(民居苑)→羅家鄉“兩山”印跡館→溪口未來社區(原紙槽工人大罷工舊址、粟裕領導的紅軍挺進師戰斗點)→廟下鄉紅色旅游基地(華崗紀念館、華崗故居、傅春齡故居、長生橋村紅軍路)
革命烈士陵園-龍游民居苑
龍游縣烈士陵園由烈士紀念碑與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兩部分組成。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分為曙光噴薄、星火龍丘、同仇敵愾、血灑黎明、固我江山、丹心鐵骨六部分,系統地還原了龍游縣縣革命戰爭發展脈絡,是游客們重溫黨的光輝歷程、接受黨性教育的“紅色課堂”和“初心課堂”。
民居苑景區坐落于龍游縣雞鳴山 , 占地 6.6萬平方米。從八十年代開始 , 龍游鄉間部分缺乏就地保護條件的明、清古建筑被集中遷移至此,形成了具有文物保護和觀賞價值的古代民居景區。
羅家鄉“兩山”印跡館
羅家鄉“兩山”印記館于2019年4月建成,是浙西首個“兩山”黨建印記館。“兩山”印記館以2007年1月22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到羅家鄉調研“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時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主題,展示了習近平同志關于扶貧開發和鄉村振興的重要論述,反映了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下羅家鄉乃至龍游縣十二年來的重要變化。"
溪口未來社區
溪口鄉村未來社區位于龍游縣黃泥山小區,曾經這里是繁華的黃鐵礦廠辦公生活區,現在這里是留住鄉愁與夢想的未來社區。溪口鄉村未來社區以“溪口公社、快樂老家”為主題,在保留原有建筑和綠植的基礎上,融入現代理念與科技,全力打造新時代鄉村未來社區首創區。走在溪口鄉村未來社區的路上,撫摸著裸露在外的紅磚墻體便能感覺到黃泥山獨特的奮斗情懷,瞬間將你拉回到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
廟下鄉紅色旅游基地
廟下鄉是國家級生態鄉,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是革命家華崗、烈士吳雄、教育家傅春齡、院士吳豐昌等的家鄉。交通區位優勢明顯,S33高速、溪毛線通景公路等穿鄉而過,衢寧鐵路龍游南站位于廟下鄉境內。鄉內有著主題鮮明的紅色資源,主要有嚴村華崗紀念館、長生橋傅氏故居等紅色教育示范基地,華崗故居、華崗公園、紅軍石、紅軍路、紅軍亭、紅軍標語墻、紅軍橋、粟裕聯絡站等紅色歷史古跡。
江山市
大陳古村景區→壇石鎮上王村→仙霞關景區→清漾景區→桃園洪福景區→張村鄉紅巖頂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大陳紀念館
大陳紀念館內陳設分為“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紅七軍團階段”“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紅十軍團階段”“紅軍挺進師階段”“人物志”四大主題,展現了當時紅軍將士“血戰東南半壁紅”的艱苦卓絕與豐功偉績,是浙江省黨史教育基地、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館內一幅幅彌足珍貴的歷史照片,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戰斗場景,都可以讓我們重溫紅軍抗日先遣隊和挺進師的光輝歷史。
壇石鎮上王村竹子林革命遺址
中共閩浙邊城市工作委員會機關所在地、閩浙邊浦江衢游擊支隊駐地。城工委統一領導在浙江10個縣的黨組織和游擊武裝,直至解放,在浙江革命史上譜寫光輝一頁。
仙霞關景區
仙霞關位于保安鄉境內的仙霞嶺上,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革命戰爭時期,江山人民在中國新時代的領導下,在仙霞嶺下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斗爭。粟裕將軍高度評價“當年來自仙霞嶺的革命霞光,映照得浙西南一片火紅”!中美聯手抗日紀念館陳列了江山軍民成功營救6名美軍飛行員的事跡。
清漾景區
清漾景區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浙江省歷史文化村、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也是江南毛氏發祥地,毛澤東祖居地。《清漾毛氏族譜》證實了毛澤東系清漾毛氏第56代嫡孫,它被國家檔案館確定為中國首批48件國寶級珍貴文獻檔案,由國家檔案館收錄。
桃園洪福景區
洪福村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紅軍時期,粟裕、劉英等著名紅軍將領在此進行革命活動,并留下了江山市唯一一處紅軍時代標語墻。景區內福石嶺還保存著一批歷史悠久、建筑奇特的夯土結構古民居,專家、學者稱其為古民居建筑藝術的寶庫。
張村鄉紅巖頂革命根據地
1936年-1937年間,紅巖頂曾為中共江浦縣委機關駐地。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和地紅軍挺進師先后在此開展革命活動,是江山革命火種的發源地。紅巖頂是江山首個黨史教育基地,現有紅軍路標語、紅軍烈士墓碑、中共江浦縣委舊址等多處革命遺跡。
常山縣
西源革命紀念館—金源紅色紀念館—箬溪抗戰紀念館
西源革命紀念館
“常山西源革命紀念館”,又名“閩浙贛皖土地革命戰爭浙西紀念館”,于2018年10月12日開館,坐落在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新昌鄉西源村湖坑一號,是浙西地區規模更大、檔次更高、史料最全的綜合性革命紀念館。
金源紅色紀念館
金源村是國家傳統村落、省級歷史文化村落,金源村是革命老區,金源紅色革命紀念館,記錄了1936年以來,金源村的老百姓,在北上抗日先遣隊的指揮下,主動組織參加地方紅軍,給受傷紅軍治療,給紅軍隊伍送糧食送藥品送日用品等故事。
箬溪抗戰紀念館
招賢鎮箬溪抗戰紀念館中陳列了子彈、槍械、軍刀等抗戰文物,抗戰的辛酸歷史也是圖文并茂。在抗戰過程中,箬溪自然村共有30多位村民參加革命軍,最終12名戰士英勇犧牲,為抗戰作出了貢獻,值得我們銘記。
開化縣
浙西革命斗爭紀念館→浙西紅色文化根雕藝術博物館→中共閩浙贛省委舊址→中共浙皖特委舊址→金星村
浙西革命斗爭紀念館
位于開化縣城玉屏公園國家3A級景區范圍內,背靠秀麗花山,面朝迤邐芹江。紀念館建筑面積2215平方米,集綜合展示、教育培訓、研究交流三大功能于一體。展廳綜合運用了實物、浮雕、展板、連環畫、立體沙盤、電子屏、互動體驗等展示形式,以多樣化的方式展示了英烈事跡,同時特色采用了動態投影、幻影成像、多媒體聲光電等多種新媒體技術手段,以“看、聽、體驗”的方式,努力使參觀者在參觀中體味。
浙西紅色文化根雕藝術博物館
位于根宮佛國華夏根文化景區,包括開國五大書記群雕、開天辟地、抗美援朝等紅色文化主題根雕作品500余件,是國內體量更大、內涵最豐富的紅色文化題材根雕藝術巨作。展館一樓根雕作品以百年黨史為核心,二樓以黨的方針政策以及偉大成就為主題,通過諸如中國夢、雞毛換糖、時空隧道、衢州六烈士、紅色開化、風雪南華山、錢江之源、鐵軍之源等一些老百姓喜聞樂見故事,以現代3D、全息科技手段聲光電,場景化、形象化地展示了波瀾壯闊的百年黨史。此外,展館還建有根緣小鎮黨群建設中心。廣場設有宣誓墻,以黨建為主題,是黨建活動、主題教育、紅色文化研學等主題活動的打卡點。
中共閩浙贛省委舊址
是國家4A級景區七彩長虹的核心景區,是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浙江省第八批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黨史教育基地、市黨史教育基地、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主要有舊址和紀念館兩部分。紀念館于2013年新建,以人物雕塑、影像聲電、圖片展板、實物等方式展示中共閩浙贛省委在庫坑的活動情景,同時還修復了紅色廣場、紅軍烈士紀念館、紅軍被服廠、紅軍紀念墻等紅色節點。
中共浙皖特委舊址
位于何田鄉柴家村福嶺山,是國家3A級景區。浙皖特委,是皖浙贛省委在衢州地區幫助建立的之一個地市級黨組織。中共浙皖特委舊址匯集了中共浙皖特委、中共開化縣委、開化縣蘇維埃政府舊址黨史展廳浮雕;紅軍之一哨、舊址古道、紅軍第二哨、村口哨、中共浙皖特委舊址牌門、紅軍集合場、紅軍洞、紅軍被服廠、紅軍醫院等11個景點。
金星村
金星村位于錢塘江源頭開化縣的南部,依山傍水、環境優美、交通便利。金星村充分挖掘在紅色教育、休閑旅游、綠色發展等方面優勢資源,牢牢把握主題教育主陣地、鄉村振興主平臺、基層治理主載體的定位,大力推進鄉村振興講堂建設,探索推行“特色立堂、多點建堂、開放辦堂、專家下堂、百姓上堂、以堂養堂”的“六堂”模式,為全省鄉村振興講堂建設提供了金星元素、金星實踐。
小伙伴們別忘了戴好口罩,避開高峰人流,配合景區測溫加亮碼,無預約,不旅游哦~
來源:市文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