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圣誕節展廳氛圍,以及圣誕節展臺布置圖片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添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圣誕節氛圍描寫有哪些?
1. 美酒醇,火雞香,吉祥伴著雪花飛圣誕節展廳氛圍;蘋果紅,爐火旺,鴻運隨著煙花來;歌聲飄,鐘聲蕩,平安圍著青松繞。圣誕節,在你的圣誕襪里,圣誕節展廳氛圍我裝了一條祝福短信,愿你節日快樂,心想事成。
2. 逢年過節戴高帽,圣誕送你圣誕帽。防寒保暖小紅帽,濃濃暖意當頭罩。帽里還能變出寶,圣誕禮物早收到。圣誕出來冒冒泡,幸福生活好味道!
3. 雪花飄飄圣誕到,舉世同慶笑聲高。圣誕老人雪橇跑,送遍萬家幸福繞。小孩禮物真不少,夢中還在開懷笑。人人快樂迎圣誕,盼來如意無煩惱。祝圣誕快樂!
4. 片片雪花,傳遞圣誕節展廳氛圍我的祝福;陣陣冬風,送達圣誕節展廳氛圍我的思念。我愿是暖暖陽光,讓你不懼嚴寒;我愿是圣誕老人,給你禮物滿滿。又到一年圣誕,祝你快樂吉祥!
5. 圣誕節來到,請把匆忙的腳步放慢點,讓心情變得更加美麗從容;圣誕節來到,請把忙碌的日子變空閑點,讓生活變得更加悠閑如風;圣誕節來到,請把朋友的思念收點,讓祝福變得更加貼心溫暖;圣誕節快樂!
6. 、溫馨的燈火在搖曳,快樂的心情在搖擺;節日的氣氛在醞釀,潔白的雪花在飛舞;開心的鈴聲在飄蕩,幸福的雪橇在飛馳;圣誕的鐘聲在響起,遠方的朋友在問候。
萬圣節商場美陳氣氛布置怎么做?
時間如飛快!夏季美陳也在轉眼間過去,即將迎來2015年的萬圣節啦!圣誕節,只留意靴子?圣誕節另外的看點就是商場美陳氣氛布置。美陳設計靈感源源不斷的上海聚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從事美陳行業八年,積累了許許多多的優秀案例。無論圣誕節、萬圣節、七夕、兒童節,亦或是新年,商場節日美陳布置,驚喜隨處可見。
為什么圣誕節氛圍只有香港、澳門和上海才有呢?
其實確切來說只有香港澳門,上海充其量是商家在借機搞促銷,然后一些比較高檔的西餐廳氛圍會比較濃郁,謝謝都是經常有老外光顧的地方。
香港澳門有百年的殖民地歷史,上海也有租界的歷史,外國人也比較多,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接納各種文化。
香港和澳門不論,可以拿同為大城市的上海和北京相比,北京同樣有很多外國人,但是北京幾百年都在天子腳下,北京老百姓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優越感,哪怕碰上老外也是如此。
上海開埠早,且很早就以商業和貿易為城市根基,不管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是生意上的關系,無所謂膚色血統。
我們公司來的外國人就說他去過很多中國城市,都很有趣,但是只有上海讓他他感覺舒服,因為走在路上別人不會用好奇的目光打量他,讓他感覺自己是這個城市的一個普通人。

圣誕節即將來臨,有哪些地方的圣誕節的氛圍好些?
有很多地方圣誕節的節日氣氛非常的好,比如說有哈爾濱冰城,這里的冰雕吸引了很多的人們前來旅游,而且對于南方人來說,非常喜歡這種下雪的季節,再比如說上海,這個地方在圣誕節的當天大街小巷都是圣誕樹以及圣誕老人,并且也有很多商場的節日氣氛非常的濃厚,再比如說杭州,這里的圣誕節晚上會有亮燈的儀式,并且大街小巷都掛滿了彩燈,還有一些精彩的節目表演。
圣誕節如何布置一個專賣店的展廳?
圣誕節展廳布置方案
圣誕節”這個名稱是“基督彌撒”的縮寫。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耶誕節是一個宗教節。我們把它當作耶酥的誕辰來慶祝,因而又名耶誕節。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會都舉行特別的禮拜儀式。但是有很多圣誕節的歡慶活動和宗教并無半點關聯。交換禮物,寄圣誕卡,這都使圣誕節成為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每年的圣誕節越來越受到國人的喜歡、重視。圣誕節已經成為我國人民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日,過一個有中國特色的圣誕節越來越受到中國人的關注,圣誕氛圍的營造是展廳圣誕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提前烘托展廳的圣誕氛圍,起到吸引客人的目的,特制訂圣誕環境展廳布置方案。
一、環境布置
1)、戶外展廳大門口左右兩邊布置圣誕花束。見附圖一
2) 展廳
1. 展廳電動上面布置一個圣誕花環。
2. 大廳中央布置圣誕樹(高3米) 附圖二
3. 大廳玻璃幕墻彩噴各式各樣的圣誕圖案如圣誕樹、圣誕老人,粘貼圣誕老人大頭像等。
4. 大吧臺下輪廓架上彩條花束 附圖三
5. 二樓環廊用金色蝴蝶結與圣誕花束布置
6. 節前一周前臺接待及銷售員戴圣誕帽。
3)客戶休息室
1.休息室的西北角布置圣誕樹 (1米)
2.休息室的小吧臺下輪廓架彩條花束
3.玻璃墻體貼圣誕圖案。
二. 費用預算
序號 項目 內容及數量 費用
1 花束 40*25 1000
2 花環 1*40 40
3 圣誕老人貼紙及雪花圣誕帽 各20個 200
4 圣誕花 10*18 180
5 圣誕節 5*10 50
6 圣誕小掛件 若干 150
7 禮品包裝 10*10 100
合計 1600
三、組織分工
市場營銷部牽頭組織,行政部配合.
四.日程安排
12月4號-12月5號確定方案
12月6號-12月8號采購物料
12月9號-12月10號安裝
我們購物中心圣誕要搞商業美陳,如何設計才能營造出強烈的氛圍感?
圣誕樹,圣誕禮品的元素。主色調當然是紅色,促銷字體設計要夸張,顏色對比要強烈。讓店員穿上圣誕老人的衣服作為向導。門口放上圣誕禮盒組成的地堆。有錢的話可以租一個雪橇,雪橇上面陳列主推的商品。絕對有氛圍!
白宮2020年圣誕裝飾亮相,為何外國人如此重視節日氛圍?
和習俗有關系,就像中國新年,國外圣誕節也是一個非常隆重的節日,是為了紀念耶穌誕辰,人們在圣誕節會把家裝飾很漂亮,做很多美味來犒勞一下自己和家人。
如何營造圣誕節的文化氛圍?
在西方國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個“Halloween”,辭典解釋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譯作:“萬圣節之夜”。萬圣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這一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節”。
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天主教會把11月1日定為“天下圣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HALLOW” 即圣徒之意。傳說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 (CELTS)把這節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們認為該日是夏天正式結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嚴酷的冬季開始的一天。那時人們相信,故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借此再生,而且這是人在死后能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著的人則懼怕死魂來奪生,于是人們就在這一天熄掉爐火、燭光,讓死魂無法找尋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靈嚇走。之后,他們又會把火種燭光重新燃起,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傳說那時凱爾特人部落還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殺死用以祭奠死人的習俗。
到了公元1世紀,占領了凱爾特部落領地的羅馬人也漸漸接受了萬圣節習俗,但從此廢止了燒活人祭死人的野蠻做法。羅馬人慶祝豐收的節日與凱爾特人儀式結合,戴著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動物或鬼怪,則是為了趕走在他們四周游蕩的妖魔。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人以古靈精怪的打扮,來慶祝萬圣節的由來。時間流逝,萬圣節的意義逐漸起了變化,變得積極快樂起來,喜慶的意味成了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說法也漸漸被摒棄和忘卻。到了今天,象征萬圣節的形象、圖畫如巫婆、黑貓等,大都有友善可愛和滑稽的臉。
萬圣節的由來
在基督紀元以前,凱爾特人在夏末舉行儀式,感激上蒼和太陽的恩惠。當時的占卜者點燃并施巫術以驅趕據說在四周游蕩的妖魔鬼怪。后來,羅馬人用果仁和蘋果來慶祝的豐收節,便與凱爾特人的10月31日融合成萬圣節了。
關于萬圣節由來的,傳說最多的版本認為,那是源于基督誕生前的古西歐國家,主要包括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士。這幾處的古西歐人叫德魯伊特人。德魯伊特的新年在十一月一日,新年前夜,德魯伊特人讓年輕人集隊,戴著各種怪異面具,拎著刻好的蘿卜燈(南瓜燈系后期習俗,古西歐最早沒有南瓜),他們游走于村落間。這在當時實則為一種秋收的慶典;也有說是“鬼節”,傳說當年死去的人,靈魂會在萬圣節的前夜造訪人世,據說人們應該讓造訪的鬼魂看到圓滿的收成并對鬼魂呈現出豐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燈火,一來為了嚇走鬼魂,同時也為鬼魂照亮路線,引導其回歸。
在中世紀的中歐,曾有過基督教摧毀異教徒的歷史。可是新年夜前的祭祀慶典從未真正消除,不過以巫術的形式出現。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現在的萬圣節里,還留有巫婆的掃帚、黑貓、咒語等痕跡。
萬圣節的傳說
萬圣節前夜就是"圣夜"的意思。然而,由于種種原因,萬圣節前夜已變成一年中更流行和更受歡迎的節日之一,許多玩家都以極大的熱情來慶祝這一節日。
萬圣節在10月31日,其實是贊美秋天的節日,就好像五朔節是贊美春天的節日一樣。古代高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祭司--德魯伊德有一個贊美秋天的盛大節日,從10月31日午夜開始,次日11月1日持續整整一天。他們認為,在那天晚上他們偉大的死神--薩曼把那年死去人的鬼魂統統召來,這些惡鬼要受到托生為畜類的懲罰。當然,只要想到這種鬼魅的聚會,就足以令當時那些頭腦簡單的愚民膽戰心諒的了。于是他們點起沖天的篝火,并嚴密監視這些惡鬼。
萬圣節前夜到處有女巫和鬼魂的說法就是這么開始的。至今在歐洲某些與世隔絕的地區還有人相信這是真的。古羅馬人在11月1日也有一個節日,那是用來向他們的波莫娜女神表示敬意的。他們在熊筋的篝火前烤堅果和蘋果。我們自己的萬圣節前夜似乎就是由古羅馬人的節日與德魯伊德的節日揉合而成的。萬圣節前夜的活動原來是非常簡單的,而且大部分是在教堂里進行的。但在整個歐洲,人們都把萬圣節前夜看作盡情玩鬧、講鬼故事和互相嚇唬的好機會。于是人們不再把這節日用來贊美秋光,卻讓它變成神怪、巫婆和鬼魂的節日。臉譜化妝是萬圣節傳統節目。
"Halloween"一詞的產生
很多民族都在萬圣節前夜有慶典聚會,這又被叫做“All Hallow E'en”、“The Eve of All Hallows”、“Hallow e'en”,或者“The eve of All Saintas'Day”。最終約定俗成演變成了“Halloween”,中文意譯成了萬圣節之夜。
萬圣節的習俗——不請吃就搗亂
萬圣節的一個有趣內容是“Trick or treat”,這習俗卻并非源自愛爾蘭,而是始于公元九世紀的歐洲基督教會。那時的11月2日,被基督徒們稱為 “ALL SOULS DAY”(萬靈之日)。在這一天,信徒們跋涉于僻壤鄉間,挨村挨戶乞討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靈魂之餅”。據說捐贈糕餅的人家都相信教會僧人的祈禱,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護,讓死去的親人早日進入天堂。這種挨家乞討的傳統傳至當今竟演變成了孩子們提著南瓜燈籠挨家討糖吃的游戲。見面時,打扮成鬼精靈模樣的孩子們千篇一律地都要發出“不請吃就搗亂”的威脅,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連聲說“請吃!請吃!”同時把糖果放進孩子們隨身攜帶的大口袋里。
另外還有南瓜雕空當燈籠的故事。這又是源于古代愛爾蘭。故事是說一個名叫 JACK 的人,是個醉漢且愛惡作劇。一天 JACK 把惡魔騙上了樹,隨即在樹樁上刻了個十字,恐嚇惡魔令他不敢下來,然后 JACK 就與惡魔約法三章,讓惡魔答應施法讓 JACK 永遠不會犯罪為條件讓他下樹。 JACK 死后,其靈魂卻既不能上天又不能下地獄,于是他的亡靈只好靠一根小蠟燭照著指引他在天地之間倘佯。
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里,這根小蠟燭是在一根挖空的蘿卜里放著,稱作“JACK LANTERNS”,而古老的蘿卜燈演變到今天,則是南瓜做的 Jack-O-Lantern 了。據說愛爾蘭人到了美國不久,即發現南瓜不論從來源和雕刻來說都比蘿卜勝一籌,于是南瓜就成了萬圣節的寵物。
孩子們喜愛的節日
萬圣節是兒童們縱情玩樂的好時候。它在孩子們眼中,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節日。夜幕降臨,孩子們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顏六色的化妝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一盞“杰克燈”跑出去玩。“杰克燈”的樣子十分可愛,做法是將南瓜掏空,外面刻上笑瞇瞇的眼睛和大嘴巴,然后在瓜中插上一支蠟燭,把它點燃,人們在很遠的地方便能看到這張憨態可掬的笑臉。
收拾停當后,一群群裝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杰克燈”,跑到鄰居家門前,威嚇般地喊著:“要惡作劇還是給款待”、“給錢還是給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錢款待他們,那些調皮的孩子就說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他們有時把人家的門把手涂上肥皂,有時把別人的貓涂上顏色。這些小惡作劇常令大人啼笑皆非。當然,大多數人家都非常樂于款待這些天真爛漫的小客人。所以萬圣節前夜的孩子們總是肚子塞得飽飽的,口袋裝得滿滿的。
萬圣節前夜更流行的游戲是“咬蘋果”。游戲時,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里,然后讓孩子們在不用手的條件下用嘴去咬蘋果,誰先咬到,誰就是優勝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