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檔案館展廳設計圖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檔案館展廳設計圖片大全進行解釋,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下面開始。

添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相關列表一欄:
關于上海市檔案館外灘新館的資料
上海市檔案館外灘新館大樓位于中山東二9號,坐西朝東,面向黃浦江,為11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面積9270平方米,原名“法國郵船公司大樓”,后改名為“浦江大樓”。大樓于1937年開始建造,1939年落成。建筑造型采用哥德?勞曼耐司克樣式,外形呈長方形,簡潔流暢,是法租界外灘之一座現代化商業建筑。大樓建成后,曾分層出租給中法工商銀行、百利洋行等金融貿易機構使用,荷蘭駐滬總領署、瑞典公使館也曾設于此。隨著時光流逝、歷史變遷,大樓在使用中經歷了多次修繕與改建,60多年風雨歷程之后,于2003年3月18日再次開工改建,次年4月23日上海市檔案館外灘新館正式開館,成為展現上海城市發展軌跡、對社會大眾提供檔案信息和公共信息服務的新窗口。
步入正門,可相繼見到兩組共三幅壁畫。門廳左右兩側是由上海大學美術學院設計的浮雕壁畫《傳承文化》和《弘揚文明》。作品一為結繩、甲骨、金文、竹簡等歷史上不同時期的檔案載體圍繞著手持竹簡的中國古代史官形象,寓意在源遠流長的中國歷史長河中歷代史官借助各種不同載體,為傳承中國文化作出的不朽貢獻;一為攝影、攝像、縮微膠卷、電腦、互聯網等現代檔案技術圍繞著現代女性檔案工作者形象,寓意檔案工作者弘揚文明的歷史重任和檔案事業蒸蒸日上的繁榮前景。同時兩幅壁畫又通過對比簡單展現了我國檔案工作的發展歷程。穿過門廳在大廳中央的漢白玉主浮雕《都市滄桑》以高針絨毯作底,以金飾銅雕為鑲嵌,通過上海開埠至今歷史中的主要事件、標志建筑和鑲嵌其上的代表性檔案,寓意在歷史的長河中檔案作為文化沉淀和歷史見證的重要作用。
上海市檔案館外灘新館共有11層,底層大廳設有總服務臺、售品部和咖啡吧,1-2層為主題展廳,3-4層為專題展廳,5層為檔案文件資料查閱服務中心,6層為電子閱覽廳,7層為多媒體視聽室和學生課堂,8層為檔案工作者之家和多功能廳,9層為會議室,10層為報告廳和觀光平臺。
上海市檔案館外灘新館自開館以來,不定期吸納引進國內和國外富有特色的優秀展覽到館陳列,舉辦各種專題展覽,如《中國檔案文獻遺產珍品展》、《抗日戰爭與上海》檔案文獻實物圖片展、《海德堡的建筑》圖片展等。常設的《城市記憶-上海近現代城市發展歷史檔案陳列》展以1949年5月上海解放為分界點,用兩層展廳展示了舊上海和新上海的不同風貌,反映上海的歷史發展。清乾隆朱批奏折、八一三期間日軍使用的上海戰局全圖、上海市人民政府之一號布告、APEC會議晚宴菜單等等富有特色的600多件珍貴檔案、照片和實物藏品,展現近200年來上海城市發展的脈絡軌跡。
檔案文件資料查閱服務中心設有利用接待處、檔案閱覽大廳、專題閱覽室和咨詢服務室,并且在局域網和數據庫基礎上,設置檢索系統,以瀏覽檢索、專題檢索、高級檢索、搜索引擎等方式,提供檔案、政府公開信息、照片、視頻資料的多角度查閱服務。上海市檔案館現有館藏檔案264萬卷,其中開放檔案80萬卷,涉及民國時期檔案、租界檔案、聲像檔案、現行文件、外文資料等18大類,共1600多個全宗。館藏聲像檔案包括照片檔案、錄音檔案、錄像檔案,其中部分照片檔案已經以數字形式進入數據庫,內容涵蓋了政治經濟、科教醫療、文體藝術、景觀人物等各個方面,共22300多張。館藏政府公開信息3萬多件,涉及全市63個政府部門,主要包括市委市政府頒布的一般性地方法規條令和各委辦局制訂的行業規范,是市民了解政策、依法辦事的窗口。
作為東方講壇定點場所之一,2004年至2005年間,共組織開設了東方講壇24場,曾先后邀請空軍政治學院、華東師范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教授和各界名人主講。
為了充分發揮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上海市檔案館外灘新館專門為學生開設上海歷史知識系列講座、歷史研究性課題輔導課、制作成長檔案系列講座,并且不時組織策劃各類學生活動,如:“邁入十四歲青春”十四歲生日主題活動、弘揚民族精神了解申城歷史”暑期系列活動、“抗日戰爭與上海”主題系列活動等,是學生進行鄉土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理想場所。
新館共有5處觀景平臺,分別位于8樓和10樓,是城市風貌觀光的理想場所,一覽生機盎然的浦東大地、波光粼粼的黃浦江、外灘萬國建筑博覽群和鱗次櫛比的老城廂。
根據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在二十世紀末提出的把各級國家綜合性檔案館建設成“黨和國家重要檔案保管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社會各界利用檔案信息的中心”的要求,上海市檔案館外灘新館在增強開放性、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上給予了特別的關注與投入,實現了對原位于仙霞路326號的市檔案館老館諸多建設瓶頸的全方位突破,使之成為上海市檔案館對外開放和服務的基地,并與檔案實體管理和檔案信息加工基地的仙霞路老館、斜土東路檔案科技研究和檔案教育培訓基地一起,共同構建起了多點互動、彼此呼應的“三位一體”的現代化新型檔案館。
數字展廳設計與構建
數字實物地質資料三維展廳是利用圖像、文字、三維數字模型等形式檔案館展廳設計圖,向用戶全面展示數字展廳檔案館展廳設計圖的全貌,充分體現地質文化內涵,布局要與地質實物的展示主題相結合,達到宣傳地學知識和研究成果,以及科普知識的目的。
1)地質實物具有多種類型(巖心、標本、化石、薄片等),在設計時要按照實物種類把展區分為4個區或分廳,用于展示不同的實物地質資料(圖5.1、圖5.2)。
2)廳體模型的建模,首先從面數上要進行很好的控制。即以最少的面數進行最多的目標表現,有利于有效減少交互性運算量,降低對系統及網絡傳輸資源的消耗。
3)對實物標本的展柜、展臺、道路,以及附加設施進行整體規劃,在關鍵位置設計與地質文化氣息相關的裝飾、指引牌和內容介紹(圖5.3)。
數字實物地質資料三維展廳的設計和建模采用Web-3D技術的虛擬建模方法。它屬于整箱的建模過程,由人工進行建模完成,建模軟件主要有3DMax、MAYA、Direct3D,本書以3DMax軟件為例。
圖5.1 數字實物地質資料館展廳框圖
圖5.2 數字實物展廳設計過程示意圖
圖5.3 走廊、道路布局與標本標識牌
1)利用3DMax軟件進行數字場館建模的過程見圖5.4和圖5.5。關于3DMax軟件的使用方法,可參閱相關的書籍,在此不做贅述。
圖5.4 廳體基本布局結構圖
圖5.5 廳體建模設計圖
2)進行館體的燈光設置,一組好的燈光設計,可提供豐富的層次和真實感。增加建筑體的活力。
3)利用渲染烘焙技術,把燈光照射效果渲染成貼圖,進行烘焙后的貼圖反貼回場景中去。即根據物體在場景中的外觀創建紋理貼圖,“烘焙”到物體上(圖5.6)。
圖5.6 數字模型燈光、烘焙效果圖
4)構建用戶為中心的之一人稱攝像機,加入鍵盤控制模塊,用鍵盤控制上下左右移動,鼠標控制攝像機視角旋轉。實現場館內的實時互動游覽,行走、移動視角、點擊查看等功能(圖5.7)。
5)添加展廳導航功能,讓用戶判斷所在當前位置,檔案館展廳設計圖了解展廳結構和布局。紅色箭頭代表用戶當前位置與方向(圖5.7)。
6)在展臺上,擺放數字標本模型后,就完成檔案館展廳設計圖了數字展廳的構建工作(圖5.8)。

展廳裝修設計圖紙包括什么
裝修圖紙包括:平面布置圖,水電圖,天花布置圖,室內各方面圖,家具造型三視圖,造型節點圖,細節大樣圖等。
其次,看懂設計圖紙從平面展開,以功能齊全的平面做基礎,看設計圖紙是否與原有的建筑結構有沖突。從設計圖紙是否體現各房間的不同功能,做到形式服從功能來理解,設計必須滿足功能,不同功能的房間要有不同的側重點,有的放矢地進行設計如臥室的設計必須考慮舒適性與一定的儲藏功能,滿足臥室主人的生活,工作,學習的需要。
裝修展廳注意事項
進場之一項工作就是對地面的處理,因為展廳地面必須平整,如果不平會對展廳地面裝飾造成一定的影響,影響展示效果,不平之處要用水泥砂漿找平,或者用水泥自流平也可以。
現代多媒體展廳對消防的要求有相關的規范,如果你要吊頂,室內所有的噴淋口一定要露出吊頂一定尺寸,而且要操持水平。這件事得交給專業的消防人員來做,以便驗收。
很多展示廳裝修過程中,因為重視不夠,弱電改造包括網線和電話線,音頻視頻線,往往不會請專門的綜合布線的來做。這時就要特別注意,數據和語音的標簽一定要在防線的時候做好,不給后續工作帶來麻煩。
南平市檔案館新館建成投用 可容納約250萬卷檔案
11日下午, 南平市 檔案館新館在潭揭牌投用。省委辦公廳廳務會議成員、省檔案局局長,省檔案館黨組書記、館長卓兆水,市委常委、秘書長邱建彬共同為南平市檔案新館揭牌。
新館位于建陽區童游街道翠屏路2號,投資1.5億元。館內設置了智能化中控中心、學術報告廳、數據中心機房、“圖說南平”展廳、檔案查閱利用中心等功能區域。“我們新館主體建筑占地面積6404平方米,庫房面積9300平方米,五層建筑總面積約2.9萬平方米,可容納約250萬卷檔案。”市檔案局局長黃萍介紹。
“近年來,我們深入推進‘存量檔案數字化、增量檔案電子化’工作,加快建設電子檔案管理系統。目前,市民可以通過網絡查詢相關檔案資料。”黃萍表示,下一步,市檔案部門將以新館投用為契機,持續加強對特色檔案資源的收集與整理,確保檔案應收盡收、應歸盡歸。同時,進一步深化“異地查檔、跨館服務”機制,打造檔案利用“一站式”服務,不斷提升檔案信息化水平,為全方位推進南平綠色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更加優質的檔案服務。(陳可)
檔案館展廳設計找哪個公司?
哈哈,看樣子你也是個比較聰明的人,有問題來問百度,當然這個肯定是要多了解,針對你說的這個業務,好像北京橙牛數字展覽設計公司就是做這一塊的,好多大公司的展廳都是他們做出來的。
關于檔案館展廳設計圖和檔案館展廳設計圖片大全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