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良渚博物館的各展廳功能布局的知識,其中也會對良渚博物館設計說明進行解釋,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下面開始。

添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相關列表一欄:
良渚文化博物館分別介紹了什么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時期,農業已率先進入犁耕稻作時代;手工業趨于專業化,琢玉工業尤為發達;大型玉禮器的出現揭開了中國禮制社會的序幕;貴族大墓與平民小墓的分野顯示出社會分化的加劇;刻劃在出土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認為是中國成熟文字出的前奏。專家們指出:中國文明的曙光是從良渚升起的。良渚文化發展分為石器時期、玉器時期、陶器時期。玉器是良渚先民所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髓。良渚文化玉器,達到了中國史前文化之高峰,其數量之眾多、品種之豐富、雕琢之精湛,在同時期中國乃至環太平洋擁有玉傳統的部族中,獨占鰲頭。而其深涵的歷史文化底蘊,更給世人帶來了無限的遐想。文字是文明社會的一個重要標志。在良渚文的一些陶器、玉器上已出現了為數不少的單個或成組具有表意功能的刻劃符號,學者們稱之為“原始文字”。良渚文化時期,稻作生產已相當發達,從出土的大量三角形石犁等農具看,良渚人已擺脫一鏟一鍬的耜耕而率先邁入了連續耕作的犁耕階段,從而為當時社會的繁榮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良渚文化以黑陶著稱,胎質細膩、造型規整,器種變化多樣,用途分明,尤其是鼎、豆、壺的組合,構成了富有良渚文化特色的器物群。

良渚博物院詳細資料大全
良渚博物院,其前身是1994年由 *** 題寫館名并開館的良渚文化博物館,位于余杭區良渚鎮美麗洲公園,新展覽館在2005年3月動工建設,2008年9月29日正式對外開放,是一座良渚文化專題類的考古學文化博物院。良渚博物院的建筑設計出自英國設計師戴衛·奇普菲爾德之手,外觀粗獷、大氣,灰白色墻面沒有任何裝飾,顯得簡潔而流暢,與周圍悠悠小河青青草坪的美麗洲公園相映成趣。
基本介紹
中文名稱 :良渚博物院 類別 :歷史類,文化類 地點 :余杭區良渚鎮美麗洲公園 竣工時間 :2008年9月29日 開放時間 :9:00-17:00(16:3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法定假日除外。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簡介,建筑布局,前廳,之一展廳,第二展廳,第三展廳,尾廳,館藏文物,瑤山玉牌飾,瑤山玉匙,瑤山珠串,瑤山玉匕形器,考古科研,所獲榮譽,參觀信息, 簡介 博物院占地面積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展覽面積4000多平方米,內設3個常規展廳、1個臨時展廳以及文物專用庫房和為公眾開放的休閑場所等功能區塊。良渚博物館建筑,以“一把玉錐散落地面”為設計理念,由不完全平行的四個長條形建筑組成,被稱為“收藏珍寶的盒子”。整個建筑凸顯簡約、粗獷、厚重、大氣的特征,注重景觀與自然的結合,在依山傍水、野草凄凄的景致中,置于藍天白云間,讓人強烈地感受到一種藝術與自然、歷史與現代的和諧融和。建筑外墻全部用黃洞石砌成,遠看猶如玉質般渾然一體。院內穿插設計了三個天井式主題庭院,運用中國園林建筑的元素,點綴美人靠等建筑小品。 良渚博物館基本展覽總主題為“良渚文化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突出展示良渚文明在中國和世界同類或同時期文明中的地位。展覽設計理念是:雍容華貴、高雅親和。展覽力求創新陳列理念、合理運用先進的展示方法和手段,努力化解良渚文化的專業元素,使博物院成為一座可觀、可學、可觸、可玩的平民化博物館。在三個相互聯系又獨立的展廳中,分別陳列“發現求真”、“良渚古國”和“良渚文明”三大內容,另外在之一展廳和第三展廳中分隔出前廳和尾廳,作為導引和結束。 建筑布局 前廳 2007年,良渚古城的發現將杭州的建城史提前了三千年,因此,前廳的立意:站在杭州看良渚,采取立體接平面的展覽形式,突顯良渚古城、莫角山宮殿、反山王陵等重要遺址和“精致和諧、大氣開放”的現代杭州的時空關系。 前廳 之一展廳 該展廳以“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地圣”為傳播主題。展現從1936年發現良渚遺址,1959年命名良渚文化,到2007年確立良渚文明約七十年間,一系列重要的發現創新和研究創新的歷程。目的是引領大家切身感受考古學家認識良渚遺址、命名良渚文化、確立良渚文明的考古歷程。 發現求真 這里是驚世王陵發掘場景,采用大型墓葬背景畫、視頻解讀、考古發掘現場復原、考古資料和工具的實物展示組合而成的方式,全方位解讀反山墓地的王陵氣勢和至尊地位。 良渚文化的前身是馬家浜文化和崧澤文化,它們一脈相承,分布在太湖周圍,成為長江下游最著名的考古文化區域。 第二展廳 活靈活現的良渚先民勞作場景、實地揭取得良渚古城墻剖面、反映莫角山建設的大型油畫……,運用聲、光、電等現代高科技手段,全景式復原和再現良渚人的生產、生活方式,展示五千年前良渚古國的燦爛與輝煌。 良渚古國 良渚時期的農業生產率比崧澤、馬家浜時期有很大提高 ,使用犁耕,也暗示良渚時期人口數量的急劇增長。除了水稻,良渚人還以家畜飼養為主,漁獵活動為輔獲取肉食資源。 農業的發展和剩余產品的出現使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產生了以制陶業、玉石業、木作業為代表的各種專門手工業者。勞動分工的復雜化,分化出腦力勞動階層與體力勞動階層,成為良渚文明形成的重要前提。 莫角山宮殿建設工程的大型油畫。油畫高6.6米,長35米,面積達200多平方米,著力展現良渚先民建設莫角山工程的宏偉場景。 第三展廳 本展廳的陳列設計以器物和重要遺跡為核心,實際上是良渚博物院收藏的遺存精華所在,重點是以琮、璧、鉞等大量良渚時期的精品玉器為核心,充分彰顯以玉為特征的良渚文明在中國和世界同時期或同類文明中的重要地位與影響。 良渚文明 尾廳 五千年前的良渚繁華融入了中華文明的輝煌,一方古國與一代都城卻都長埋于地下。考古學家們求索七十寒暑,帶領我們穿越時間隧道,欣賞了祖先們生活的那個時代。感嘆之際,我們仍有太多的謎團需要破解;游覽之余,我們的保護行動依舊任重而道遠。 這里是“騎乘飛鳥,遨游良渚遺址”互動項目,我們可以駕坐在飛鳥上,從良渚廟前遺址的村落一路飛行到良渚莫角山都城,領略5000年前良渚古國的人情風貌。 館藏文物 瑤山M7:34玉琮:高4.4、射徑7.5、孔徑6.4厘米 。 有大塊的紅褐色瑕斑。中空矮柱狀體,內孔壁略弧凸,外表呈弧邊方形。4個角的凸塊以轉角為中軸,琢刻神獸紋。每個凸面僅刻一組紋飾。頂端飾2組弦紋帶,象征羽冠,眼眶凸起呈橢圓形,兩眼間有扇面形的額,鼻扁寬并前突。圖紋左右下角均刻弧線,意為臉龐。 玉琮 瑤山玉牌飾 瑤山M7:55玉牌飾:寬7、高3.9、厚0.42厘米。 牌飾 器形平面略呈三角形,底端尖弧。整器采用透雕和陰線刻技法,為神獸紋。兩角各對鉆1個圓孔為眼,眼兩側以線切割法鎪擴成弧邊三角形的鏤孔,組成眼眶及眼瞼,邊周再用陰刻線勾勒。兩眼之間的額頭有不規則的長條形鏤孔,鼻孔為陰刻的卷云紋。鼻下端弧邊十字鏤孔,似是嘴。眼眶以下的兩側各有1個鋸齒狀突起,頗似蛙爪,十字鏤孔及其兩側的形態更似蛙的后腿,整器又如變形的伏蛙。 瑤山三叉形器 瑤山M7:26玉三叉形器:高4.8、寬8.5、厚0.8厘米 。 三叉形器 有黃色瑕斑。左右兩叉平齊,中叉較低,且有豎向直孔一個。一面刻紋,另一面面光素。左右兩叉均刻側面相向的神人頭像,神人頭戴羽冠,方形臉龐,單圈眼,嘴內陰線刻上下兩排整齊的牙齒。中叉上端飾五組直向羽狀紋,表示羽冠,以此象征正面神人像;下端陰線刻獸面紋,有象征性的圓眼、獅鼻和獠牙。是神人和獸面的另一種組合形式。 瑤山玉匙 瑤山玉匙:寬1.84-3.52、厚0.47厘米。 玉匙 白玉,僅殘存柄部和勺部邊緣。器扁平,側視微凹弧。柄端略呈梯形,上有橢圓形穿孔,凹面陰刻神獸紋。圖案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圍繞穿孔陰刻卷云紋。上部圖紋殘損,可見1個橢圓形眼,另一眼殘。其間為卷云紋組成的鼻,鼻梁豎直,鼻翼闊。橫扁嘴,嘴內伸出4枚獠牙,其中內側2枚朝上,外側2枚沖下,內側2枚之間還有1枚沖下的尖牙。 瑤山珠串 瑤山M7:136珠串:由170件單件珠組成。有灰、褐色瑕斑。腰鼓形,大小不一。 珠串 瑤山玉匕形器 瑤山玉匕形器:器寬2.55-3.15、厚0.5-0.63厘米。 匕形器 白玉,斷成三截,一端殘,部分邊緣有破損。整體為扁寬條形,側視呈彎弧狀,柄端有一扁圓形穿孔。柄端內凹面琢刻方框,內刻卷云紋。凸面近器端鉆扁圓形孔。器端一側琢刻凹缺,形似冠形器頂端凹缺之一半。 考古科研 1936年 西湖博物館施昕更(1912~1939,良渚遺址最主要發現者之一)在良渚鎮發現黑陶遺址,在良渚棋盤墳、荀山周圍、長命橋以及鐘家村等地進行三次試掘,發現良渚橫圩里、金家弄、茅庵前、朱村兜等十余處遺址,出土大量黑陶與石器。 良渚博物院 1937年 西湖博物館何天行出版《杭縣良渚鎮之石器玉黑陶》,認為良渚出土黑陶器皿上的刻紋是中國最早的文字。 1938年 施昕更編著《良渚──杭縣第二區黑陶文化遺址初步報告》出版,是有關良渚文化的之一份考古報告。 1939年 梁思永在《第六屆太平洋學術會志》第四輯發表〈龍山文化──中國文明的史前期之一〉一文,認為龍山文化分為山東沿海區、豫北區和杭州灣區,指出杭州灣區的良渚遺址「顯示出不可忽視的確定的地域差異……異于其它兩區」。 1955年 良渚鎮朱村兜村民在長墳挖水塘時發現大量黑陶,浙江省文管會聞訊會同浙江省博進行小規模搶救性發掘,獲得大量黑陶等遺物。 1957年 浙江吳興邱城遺址500平方米中,發現馬家浜、崧澤、良渚文化和青銅時代吳越文化遺存四迭壓層。 1959年 夏鼐在長江流域規畫辦公室文物考古隊隊長會議上,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命名。 1961年 浙江省將良渚遺址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63年 對安溪蘇家村遺址進行發掘,發掘面積約300多平方米,發現了良渚文化的堆積。同時還調查發現黃泥口、扁擔山等遺址。 1972年 江蘇省吳縣草鞋山遺址之一次發掘,共550平方米,發現馬家浜早晚期、崧澤早晚期、良渚早晚期和幾何印紋陶遺存四大階段七個石器的地層迭壓關系和豐富遺物,是太湖流域古文化序列中一處最典型的遺址。 1973年 江蘇省吳縣草鞋山遺址第二次發掘,在良渚文化晚期文化層中發現198號墓,出土大量玉器、陶器,是科學發掘發現的之一座良渚文化玉斂葬大墓。 1979年 江蘇武進寺墩遺址之一次發掘,出土大量玉器,是一處良渚文化顯貴墓地。 1980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持續在良渚地區進行大量考古工作。 1981年 吳家埠遺址發掘,發掘面積約1,300多平方米,發現了馬家浜、崧澤與良渚文化三個時期的文化堆積。共清理馬家浜文化墓葬八座,良渚文化與崧澤文化墓葬20座,出土大量陶器、石器和玉器。是良渚遺址群內之一次較大規模的考古發掘,且證明遺址群范圍內除了良渚文化遺址,還有更早的馬家浜文化與崧澤文化遺址存在。 1982年 江蘇省地質礦產局在溧陽發現透閃石軟玉礦床,經鑒定確認天目山余脈宜溧山地系良渚文化玉料產地。 1983年 上海青浦福泉山第二次發掘,發現六座隨葬成組玉器、精細陶器的良渚文化大墓,埋葬在人工堆筑的土山上。福泉山完整保留了距今6000~7000年歷史各時期文化迭壓遺存,含有新石器時代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馬家浜文化與戰國時代遺存,被譽為「上海的發祥地」。 1984年 對良渚鎮的河口埭、水口頭、莫家里、唐家頭四處地點進行試掘,均發現良渚文化堆積。朱村斗的西北部和荀山東部都發現新的遺址。 1985年 太湖流域六市博物館舉辦「太湖流域古動物、古人類、古文化聯展」,并召集學術討論會。 1986年 浙江省考古所對位于良渚長命鄉雉山村的反山進行了有計畫的發掘,在主墩西側搶救性發掘660平方米,清理良渚文化大型墓葬11座,出土玉、石、陶、象牙、涂朱嵌玉、嵌玉漆器等珍貴文物一千二百余件(組)。出土占隨葬品多數的玉器種類豐富,制作精良,雕琢大量神 *** 面紋。是浙江首次發掘到良渚文化的高等級大墓,且首次發現良渚文化完整的神徽圖案。反山墓地是迄今發現等級更高良渚文化顯貴者墓地。 浙江省文化廳、浙江省文物考古所、浙江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發起的「紀念良渚文化發現50周年學術討論會」在杭州舉行。 1987年 在瑤山首次發現良渚文化祭壇遺跡,并清理良渚文化高等級大墓11座,出土玉器數千件。反山和瑤山的發掘被評為中國「七五」期間的十大考古新發現。同年對莫角山遺址東南部進行發掘,發現大量塊狀紅燒土和草木灰的廢棄堆積,以及一座打破堆積的良渚文化小墓,確認為良渚文化時期人工堆筑的大型建筑遺址,學界認為此處疑為良渚文化中心所在。 1988年 分別發掘浙江省海寧墳橋遺址、郜家嶺遺址、荷葉地遺址,上海金山亭林遺址和寧波慈湖遺址。荷葉地遺址9號墓出土石犁為良渚文化墓葬中首次發現。并首次發現圓丘形祭壇形式,此墓地的發掘提出了良渚文化中等級墓地的概念。 1989年 分別發掘江蘇吳江龍南遺址、新沂花廳遺址,浙江余杭廟前遺址、嘉興大墳遺址,上海松江姚家圈遺址等。姚家圈遺址對研究崧澤文化向良渚文化過渡具有重要意義。 1990年 上海博物館舉辦「良渚文化展」,文物出版社出版《良渚文化玉器》,「良渚文化座談會」在上海舉行。 1991年 對瓶窯匯觀山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發掘面積約1,600多平方米,清理良渚文化的高等級墓葬四座及良渚文化的祭壇一座,墓葬出土陶、玉和石器等文物173件(組)。證明了祭壇應是多重的分級式立體結構。被評為當年度的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1992年 良渚文化博物館破土動工。發掘江蘇昆山趙陵山遺址,發現一批以青少年為「殺殉」犧牲及人殉現象的良渚文化墓葬。其中77號墓主,隨葬玉器125件,另有大量陶器、石器,作工極為精巧。此遺址的發現對研究良渚時期的社會現象有重要意義,被評為中國十大考古成果之一,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1993年 1993年分別發掘浙江余杭橫山村、安溪梅園里遺址,浙江海寧大墳墩遺址。 1994年 1994年發掘瓶窯花園里遺址,發掘面積400平方米,發現良渚文化時期的石構建筑基址。 中國國家文物局將浙江余杭良渚遺址群薦為「世界遺產名錄」預備清單。 良渚文化博物館正式開館。 1995年 1995年發掘江蘇阜寧陸莊遺址、昆山趙陵山遺址。 1996年 中國國務院批準良渚遺址(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匯觀山、莫角山遺址的發掘被評為「八五」期間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1999年 以匯觀山為試點對良渚開始實施遺址保護和展示方案。同時,對匯觀山遺址進行進一步發掘,從而對匯觀山良渚文化祭壇的建設過程和規模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2000——2001年 對浙江余杭瓶窯文家山遺址、杜山遺址及仲家山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發掘面積總計約1,300平方米。在文家山遺址發現良渚文化大中型墓葬18座;在仲家山遺址發現良渚文化墓葬四座,出土了大量的玉器、石器和陶器。 2003——2005年 對浙江余杭區家山遺址進行三次發掘,總計揭露面積2,600平方米,清理良渚文化墓葬66座、大型灰溝二條、木構埠頭及碼頭遺跡一處、灰坑三個、房址一處,出土玉、石、陶、木、骨等各類遺物一千多件,尤其以觚為特色的漆木器數量眾多、種類豐富、保存良好。其中橢圓形筒形漆器等為首次發現。 2004年 對浙江余杭橫圩里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揭露面積1,200平方米,清理良渚文化墓葬26座、房址二處、大型灰溝二條,出土各類遺物四百多件,其中墓地上部已遭嚴重破壞。 2006——2007年 以浙江余杭葡萄畈的考古發掘為契機,發現良渚古城墻。試掘和大面積鉆探的結果初步顯示,良渚古城墻東西長約1,500~1,700米、南北長約1,800~1,900米、周長6,000~7,000米。良渚古城墻的布局略呈圓角長方形,正南北方向。城墻底部普遍鋪墊石塊作為基礎,其上再用較純凈的黃土堆筑而成,底部寬度約40~60米。城墻保存較好的地段其高度約4米。如此規模和經營考究的遺址,在整個良渚文化范圍內十分罕見,證明此處應是良渚文化某個時期或某個區域的中心都城所在。 2008年 良渚古城考古發現獲評2007年度中國考古十大發現。10月1日,良渚博物院建成開放。 所獲榮譽 1996年 浙江省文明博物院。 1998年 余杭區青年文明號、杭州市青年文明號。 2000年 余杭區巾幗文明示范崗、浙江省青年文明號。 2005年 浙江省治安安全示范單位、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陳列展示創意獎、浙江省杰出青年文明號、杭州市文物工作先進單位。 2006年 全國青年文明號。 2007年 杭州市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崗、余杭十佳風景旅游景點、余杭區關心支持少先隊員工作先進集體。 參觀信息 乘372路、389路至良渚博物院站;乘b支8路至良渚博物院正門站下車即是。
良渚博物館設計時規劃的每天游客更大承載量是多少人?
序廳右轉便進入第展廳概貌介紹良渚文化內涵、布范圍整第展廳良渚文化期古原始態環境幅背景壁畫場景 復原快輪制陶先民紡織場面展覽我看良渚文化期先進農業產工具包括石犁、石鏟、石刀、破土器、石鐮及用狩獵石鏃捕魚中國墜其套制作精良產工具同期考古文化復雜并處于領先位我難想象良渚先民相滋潤飯稻羹魚、漁獵采集怡自高度發達農業工明確、專門化手工業部門產提供堅實物質基礎產諸手工業產門類并取令嘆觀止展覽典雅黑陶、充滿經緯美織物、神圣精致玉器、珍貴艷麗漆器及發達竹木器都讓領略良渚先民獨創性姿彩情趣 第二展廳設于博物館主樓二層東側用6組展柜展示著良渚文化部精品器物雕琢精美玉器、磨制精細石器及制作規整陶器每兩組展柜間都組燈箱圖片相連選擇些收藏我館精美玉器、陶器照片展廳央立著四組與展廳同高玻璃屏風象征性阻擋視線每組玻璃屏風由兩片玻璃夾著張雙面精美器物圖片具強立體些燈箱片屏風面給整展覽營造適合精品展廳較氛圍另面擴展示容量豐富展覽信息 玉器共二部部重型禮器玉琮、玉璧玉鉞良渚博物館的各展廳功能布局;另 良渚文化博物館部則主要裝飾用玉三叉形器、冠形器、璜、錐形器、帶鉤、鐲、匙、匕、項飾及鳥、龜、魚、蟬等物飾件陶器部除展各種類型陶器外展示刻原始文字陶器單杯、橢圓形豆、罐等尤件刻劃著8符號刻文黑陶罐稱前所未見珍品展廳末端介紹良渚遺址早考古發掘者施昕更良渚文化研究先驅者何行兩位先簡要事跡及歷專家者研究良渚文化部資料 第三展廳設于博物館主樓二層西側復原展示座良渚文化期玉斂葬墓具強視覺震撼同四周墻面展示同等級墓葬土照片通豐富墓葬資料比展示揭示良渚文化社等級化階級形良渚文化詮釋升文明高度整展覽達高潮 三展廳內容相互映照各側重充展示良渚先民所創造高度物質文明精神文明說明華文明起源追溯四五千前良渚期 2006紀念良渚文化發現70周二三展廳特別舉辦反山瑤山玉器精品展共展玉器600余件(組)反山、瑤山遺址考古發掘20量精美玉器博物館首展展覽四部同角度展示良渚玉器獨特內涵功能 第二展廳燈光映射良渚文化玉器散發獨雞骨白南瓜黃色觸目所及高低錯落、形態各異蔚壯觀第部介紹良渚社藏禮于玉禮制良渚期玉賦予神圣品格展柜良渚期三禮儀重器良渚博物館的各展廳功能布局:玉琮、玉璧、玉鉞盡顯高貴與神圣溝通神靈物神圣器,維系社等級與秩序重要禮器更世俗權力象征第二部表現良 渚精工琢玉良渚先民善于琢玉原料選擇、設計定、磋切坯、紋飾雕刻拋光器形套完整工序反山、瑤山遺址土160余件表現手、制琢精致刻紋玉器其合理布局、獨特造型、精美紋飾反映良渚期精湛琢玉技術獨特匠件件珍貴文物面前令駐足停留期看清其奧秘鬼斧神工般技藝連現代工藝美術師都自嘆第三部種類別玉良渚社用玉普遍性等級化造玉器功能復雜化目前已知種類40種便于區展覽我按照土情形器物形制兩面差異使用良渚玉器單體件與復合件兩類其復合件再組裝件、組佩件、穿綴件鑲嵌件四類整展示圖版、文物相互應帶受先民精致 第四部內容設第三展廳復原陳列式再現良渚文化反山遺址23號墓顯貴者墓土遺物包括玉器、嵌玉漆器陶器單件計共467件其土玉璧54件良渚文化遺址隨葬玉璧豐富墓葬展覽通墓葬墓制規模、隨葬品寡、類別等面巨差異揭示良渚文化期貧富兩極化社
杭州良渚文化博物館的介紹
杭州良渚文化博物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良渚鎮,1992年破土動工, 1994年5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占地面積9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承擔著傳承、發揚中國新石器時代長江下游最重要的考古學文化——良渚文化的使命。博物館主樓建筑分上下兩層,屋頂頂角以良渚文化典型玉器——玉琮為造型。博物館內設一個序廳和三個展廳,共展出良渚文化器物400余件(組)。
杭州良渚文化博物館介紹
良渚,東方文明圣地 歷史檔案:從杭州市中心向西北約13公里便是余杭區良渚鎮,這是一個普通的小鎮,卻擁有一個很詩意的名字——良渚:美麗的水中小洲,“美麗洲”。1936年良渚人施昕更先生的一個發現,讓這個美麗而富有詩意的名字為更多人所熟知,良渚亦從此聲名遠播。 施昕更先生的這個發現,就是最終被考古學家以最早發現地“良渚”命名的“良渚文化”。距今5300——4200年左右,在長江下游太湖流域的廣袤土地上,良渚文化在這方美麗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了1000余年。良渚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長江下游最重要的考古學文化。 作為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著名的考古大遺址,良渚遺址的地位價值早已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一致公認。早在1994年,良渚遺址就因其在中國文明起源階段無與倫比的重要價值和保存的完整性,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申報《世界遺產名錄》的預備清單,評價說:“良渚遺址重大價值的不斷揭示,已經改變了以往人們對中國文明起源的時間、方式、途徑等重大問題的認識;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更具規模和水平的地區之一。” 沐浴著新中國的旭日,良渚考古進入了黃金時代 l936年,西湖博物館的施昕更先生在他的家鄉——余杭良渚一帶發掘了良渚棋盤墳、荀山周圍以及長命橋鐘家村等遺址,他在調查中還獲知類似的遺址有10余處之多,都出土了大量的黑陶與石器,施昕更先生據此撰寫出版了《良渚——杭縣第二區黑陶文化遺址初步報告》,這是良渚文化研究的發端。 然而,戰爭連綿,剛剛起步的良渚考古也因此陷于停滯狀態。直至20世紀50 年代,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建設蓬勃發展,我國的考古事業也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良渚考古開始了大量積累材料的階段。 1955年,浙江對余杭長墳遺址的發掘,是新中國成立后良渚遺址范圍內的之一次考古發掘。 考古工作者的手鏟不斷揭開良渚荒草萋萋的歷史塵封,使它曾經滄海桑田的面龐逐漸變得親切。經歷了舊石器時代的篳路藍縷以及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與崧澤文化的風風雨雨,復雜的社會結構、完備的禮儀制度,以玉器、漆器、黑陶為代表的卓越的藝術成就一一展現在世人面前……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良渚遺址的重大價值層層揭示 20世紀80年代初,以吳家埠發掘為標志,這一區域的考古工作進入實質性階段,神秘的良渚文化也揭開層層面紗。 反山、瑤山發掘引起巨大轟動,并迅速掀起一股良渚文化和良渚玉器研究的熱潮。不久,匯觀山、莫角山等重要遺址被揭示,良渚文化的研究又被推向新的高潮。 “良渚遺址”作為大遺址的特指概念逐漸形成,大型禮制性建筑、高等級祭壇、顯貴墓地集聚一地,大量不同類型的遺址被不斷發現,良渚遺址作為良渚時期的一個政治、經濟、宗教和文化中心的觀念,很快得到了學術界的普遍認同。 良渚遺址,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最完整而龐大的考古遺址之一,是人類創造性天才杰作的代表和早期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的范例,是一種消逝的文化的獨特見證,又與現行傳統、思想、信仰及藝術有較大關聯,是傳統的人類居住地的杰出范例。 1996年,良渚遺址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文物局稱:良渚遺址重大價值的不斷揭示,已經改變了以往人們對我國文明起源的時間、方式、途徑等重大學術問題的認識,并將繼續豐富人們對我國文明史的認識,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5000千文明史更具規模和水平的地區之一,今后應成為人們紀念、教育、觀光的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圣地。 2007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斌帶領的考古隊發掘的“良渚古城”, 其以宏大規制,被考古學界稱為“中華之一城”,是良渚文化的國都所在,同時將杭州的建城史提前了整整3000多年。 “良渚文化是一種強勢文化。”在首屆“良渚論壇2008中華文化論壇”上,國內外專家學者們用詩意的語言描述到:良渚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恒星。它最明顯的特征是首創、獨創、原創,也就是它獨特的文化創造性。 良渚遺址也是中國大遺址保護的典型范例。 早在1961年,良渚遺址便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國家文物局在《中國“十五”期間大遺址保護展示專項計劃》中,將良渚遺址列為之一類之一號項目。2007年它又入選國家《“十一五”期間大遺址保護總體規劃》確定的100處重要大遺址名錄。 回頭看良渚遺址多年來
關于良渚博物館的各展廳功能布局和良渚博物館設計說明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